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7332发布日期:2019-01-15 23:0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人们在工作之余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人们逐渐偏向于在家里进行健身,因此,各种运动器械走进各个家庭中。同时,随着节能环保口号的大力倡导,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低碳生活方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于是产生一个问题,家用运动器械如果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尽可能利用锻炼消耗的能量做一些有用功,特别针对一些职场女性来说,如果能将家务劳动和健身结合起来,不但会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身体素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包括运动座椅、主支架、脚撑和连接在主支架端部位置的外筒,所述运动座椅滑动连接在主支架上,所述脚撑固接在外筒上;

所述外筒内部且靠近内壁面位置水平设置端部带有主动轮的主动轴,且所述外筒内部套设内筒,所述内筒中心位置水平设有端部带有从动轮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位于二者同侧端部的皮带连接,所述皮带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同时旋转;

所述主动轴上缠绕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一端穿过外筒并连接设于外筒外部的手柄,所述手柄带动传动带运动进而带动主动轴旋转;

在所述外筒和内筒的同侧端部且远离皮带位置分别设有带有盖板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用以放置衣服和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两端且面向主支架一侧分别设有半圆形第一抱箍,在两个所述第一抱箍上还设有连接二者的第一倒U型支架,所述第一倒U型支架上套有柔性套,所述传动带通过柔性套与主动轴缠绕连接;所述脚撑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抱箍上。第一倒U型支架和柔性套的设置便于运动带在运动时减少与外筒外表面之间的摩擦,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支撑体,用以保持外筒和内筒的相对位置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侧壁上设有与传动带适配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运动座椅包括坐垫、滑动体和滑轮组,所述坐垫设置在滑动体上部,所述滑动体套设在主支架上,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滑动体和主支架的接触面位置,所述运动座椅通过滑轮组实现在主支架上的滑动。便于通过滑动体的滑动达到背部、腿部和腹部的锻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组设置在主支架的上下两侧面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支架上部和下部均设有与滑轮组适配的滑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支架包括水平杆、位于水平杆一端的C型支座和位于水平杆另一端的第二抱箍,所述第二抱箍设置在外筒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在两个所述第一抱箍上设有水平连接二者的第二倒U型支架,所述第二倒U型支架上设有固定手柄的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和内筒均设置为圆柱体结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置了运动座椅、脚撑和手柄,手柄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轴,主动轴连接从动轴,从动轴固接在内筒上,在实际使用时,臀部坐在运动座椅上,手拉手柄,带动传动带运动,进而带动内筒运动,在人体进行运动的同时实现了腿部、背部和腹部等部位的锻炼,实现了身体有氧运动的目的,健身效果好;(2)内筒内部放置水和衣物,在内筒往复转动的同时实现了清洗衣物的目的,功能性强,且减少了电驱动洗衣机带来的电量消耗,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如图所示:1、运动座椅,101、坐垫,102、滑动体,103、滑轮组,2、主支架,201、滑轨,202、水平杆,203、C型支座,204、第二抱箍,3、脚撑,4、外筒,401、通孔,5、主动轴,6、内筒,7、从动轴,8、皮带,9、传动带,10、手柄,11、第一抱箍,12、第一倒U型支架,13、柔性套,14、支撑体,15、第二倒U型支架,1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4,一种洗衣健身划船器,包括运动座椅1、主支架2、脚撑3和连接在主支架2端部位置的外筒4,运动座椅1滑动连接在主支架2上,脚撑3固接在外筒4上;

外筒4内部且靠近内壁面位置水平设置端部带有主动轮的主动轴5,且外筒4内部套设内筒6,内筒6中心位置水平设置端部带有从动轮的从动轴7,主动轴5和从动轴7通过位于二者同侧端部的皮带8连接,皮带8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同时旋转;

主动轴5上缠绕传动带9,传动带9一端穿过外筒4并连接设于外筒4外部的手柄10,手柄10带动传动带9运动进而带动主动轴5旋转;

在外筒4和内筒6的同侧端部且远离皮带8位置分别设有带有盖板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用以放置衣服和水。

在具体实施时,坐在运动座椅1上,该运动座椅1可沿主支架2滑动,此时,脚部自然放于脚撑3上,腿部开始弯曲并收腹前倾,此时运动座椅1向靠近外筒4的方向滑动;双手拉住手柄10左右两端,腿部、腰腹部、背部依次用力打直,运动座椅1向原理外筒4的方向运动,同时拉动手柄10带动传动带9运动,传动带9缠绕在主动轴5上,在传动带9拉出的同时,带动主动轴5旋转,通过传动带9将旋转运动传递至从动轴7,而从动轴7固定在内筒6上,使得内筒6转动,而外筒4保持不动;当运动者拉伸到最大位置时,由于惯性作用,内筒6继续沿原方向旋转,带动主动轴5,此时传动带9反向缠绕在主动轴5上收回,完成一个动作,此时,运动者曲腿收腹,进行第二次拉伸;在内筒6内部放置有衣物和水,内筒6处于往复旋转运动状态过程中,达到高效清洗衣物的目的。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外筒外部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设计时,在外筒4两端且面向主支架2一侧分别设有半圆形第一抱箍11,在两个第一抱箍11上还设有连接二者的第一倒U型支架12,第一倒U型支架12上套有柔性套13,传动带9通过柔性套13与主动轴5缠绕连接;而两个脚撑3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抱箍11上。传动带9通过第一倒U型支架12上的柔性套13后,与主动轴5连接,通过柔性套13实现了支撑传动带9的目的,延长其使用寿命,且使得其传动过程更加流畅。为了保持外筒4与内筒6的相对位置固定,防止二者出现摩擦现象,实现内筒6的独立旋转,在外筒4和内筒6之间设置了若干个支撑体14。

由于传动带9一端固定在手柄10上,另一端固定在主动轴5上,且主动轴设置在外筒4内部,因此在外筒4侧壁上设有与传动带9适配的通孔401。

在本实用新型中,运动座椅1包括坐垫101、滑动体102和滑轮组103,坐垫101设置在滑动体102上部,滑动体102套设在主支架2上,滑轮组103设置在滑动体102和主支架2的接触面位置,运动座椅1通过滑轮组103实现在主支架2上的滑动;在具体实施时,滑轮组103设置在主支架2的上下两侧面位置;为了实现滑轮组103在主支架2上的顺利滑动,在主支架2上部和下部均设有与滑轮组103适配的滑轨201。

在对主支架进行具体化的设计时,将主支架2设计为包括水平杆202、位于水平杆202一端的C型支座203和位于水平杆202另一端的第二抱箍204,第二抱箍204设置在外筒4外表面上。

为了进一步固定手柄10,在两个第一抱箍11上设有水平连接二者的第二倒U型支架15,在第二倒U型支架15上设有挂钩16。

在对外筒4和内筒6的结构进行设计时,将外筒4和内筒6均设置为圆柱体结构。

综上所述,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置了运动座椅、脚撑和手柄,手柄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轴,主动轴连接从动轴,从动轴固接在内筒上,在实际使用时,臀部坐在运动座椅上,手拉手柄,带动传动带运动,进而带动内筒运动,在人体进行运动的同时实现了腿部、背部和腹部等部位的锻炼,实现了身体有氧运动的目的,健身效果好;(2)内筒内部放置水和衣物,在内筒往复转动的同时实现了清洗衣物的目的,功能性强,且减少了电驱动洗衣机带来的电量消耗,节省能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