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肌肉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1850发布日期:2019-03-15 19:5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肌肉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部肌肉锻炼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作学习压力的增长,人们长期超时的低头伏案造成目前颈椎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人体在端坐或站立时的颈部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在医学上把这一弧形凸起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长期超时低头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继发颈肩疼痛、头晕眼花、上肢无力、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颈椎病的症状。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颈椎牵引治疗、按摩理疗、药物治疗、颈部肌肉功能锻炼等。只有症状较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和有局部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创伤大,效果不佳,而且治疗费用高。多数颈椎病患者都是采用保守治疗。目前针对早期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牵引、按摩理疗、药物治疗、颈部肌肉功能锻炼等;而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止痛,并且伤胃,副作用较大。颈椎牵引治疗和按摩理疗能被动的放松、锻炼肌肉,但需专业医生在医疗场所进行且周期较长,患者往往不能坚持。目前较为普遍的颈椎功能锻炼方法是双手十指交叉,用手掌抵住枕部,头向后仰,同时手掌向前抵抗。这一方法对于年长者或者肩周炎患者,由于其双臂难以上举或者后伸无法完成动作,很难达到锻炼目的,同时这一方法并不能针对性的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因此许多厂家研发了具有按摩或治疗功能的颈椎治疗器,可以满足患者在家中便可进行颈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市面上的设备采用电源或其他动力对颈部进行按摩和拉伸,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操作繁琐,且颈部只能被动的承受外力,例如申请号为CN201410436570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颈椎按摩仪,包括按摩头驱动装置和固定装置,按摩头驱动装置包括按摩头、楔行滑块、楔行滑块驱动电机、按摩头装置驱动电机;按摩头上下移动用于对颈椎施加力的作用,楔行滑块驱动电机驱动楔行滑块前后移动,从而使按摩头上下移动,按摩头装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按摩头装置水平方向移动从而按摩不同的颈椎关节;固定装置包括头部固定带、颈部提升块、肩部固定块,分别用来固定头部、颈部和肩部的位置,从而使按摩头能准确的依次对各个颈椎关节施加力的作用。

而申请号为CN2016204739869和CN2013101734224的专利均需要通过人的手臂驱动,阻力的大小无法精确控制,在锻炼时,臂力小的人无法达到颈部治疗的效果,臂力较大的人容易拉伤自己的颈部肌肉等,且有肩周炎的患者根本无法使用,而且这种治疗设备使用起来费事费力,人们很难坚持下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主动抗阻运动疗法,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省力,适用人群广的颈部肌肉锻炼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颈部肌肉锻炼器,包括安装座,铰接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活动座以及可调节活动座阻力大小的阻力装置,阻力装置连接安装座和活动座的铰接部,阻力装置随着活动座的摆动做往复运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可调节的阻力装置实现对不同人群对锻炼器不同施加压力的需求,适用人群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力装置包括与活动座铰接部连接的弹性组件以及调节弹性组件阻力大小的调节组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调节组件实现对弹性组件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锻炼器的阻力大小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软性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活动座的铰接部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调节组件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弹性件与调节组件直接连接便于对活动座角度的控制,即,方便对活动座的阻力大小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软性的弹性件以及与弹性件连接的弹性件二,弹性件二的端部与调节组件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增加弹性件二的设置便于调节组件对弹性件的调节,在弹性件随着活动座的摆动发生形变时,弹性件二能有效拉伸弹性件,同时,对不同阻力大小有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只需更换弹性件二即可实现不同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弹性组件连接的螺杆以及与螺杆螺接的螺帽,转动螺帽,螺帽带动螺杆轴向移动,调节弹性组件对活动座的阻力大小。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螺帽和螺杆的配合实现对活动座阻力大小的微调,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使用时的压力感受,来调节螺帽与螺杆的连接关系,当需要增加阻力时,旋转螺帽使螺杆向外移动,螺杆拉长弹性组件;当需要减少阻力时,旋转螺帽使螺杆向内移动,弹性组件的预压弹力减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座的铰接部上设置有与弹性件适配的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弹性件在随着活动座摆动过程中,可以沿凹槽内转动,保证弹性件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使锻炼器在锻炼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弧形设置的容纳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者可以将头部抵靠在容纳槽内,在锻炼器往复摆动过程中,头部不易偏移,提高锻炼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的底部盖设有盖板,盖板与安装座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阻力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容纳腔将阻力装置隐藏,避免阻力装置外露,防止外界的杂质对阻力装置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可与墙面连接的固定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固定部件的设置可以将锻炼器固定在墙上进行锻炼,这样可以解放双手,也解决了同时患有肩周炎疾病的操作者使用不便的烦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和活动座的端部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避空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避空部的设置避免颈部与安装座和活动座有干涉,同时,当锻炼器没有与墙壁固定时,安装座的避空部左右凸出的支点与使用者的肩膀抵接,起到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标号含义:

1-安装座;2-活动座;21-铰接部;22-凹槽;23-容纳槽;3-弹性组件;

31-弹性件;32-弹性件二;4-调节组件;41-螺杆;42-螺帽;5-盖板;

6-容纳腔;7-固定部件;8-避空部;81-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颈部肌肉锻炼器,包括安装座1,铰接设置在安装座1上的活动座2以及可调节活动座2阻力大小的阻力装置,阻力装置连接安装座1和活动座2的铰接部21,阻力装置随着活动座2的摆动做往复运动,通过可调节的阻力装置实现对不同人群对锻炼器不同施加压力的需求,适用人群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力装置包括与活动座2的铰接部21连接的弹性组件3以及调节弹性组件3阻力大小的调节组件4,通过调节组件4实现对弹性组件3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锻炼器的阻力大小进行调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软性的弹性件31,弹性件31的一端与活动座2的铰接部21连接,弹性件31的另一端与调节组件4连接,通过弹性件31与调节组件4直接连接便于对活动座2角度的控制,即,方便对活动座2的阻力大小进行调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软性的弹性件31以及与弹性件31连接的弹性件二32,弹性件二32的端部与调节组件4连接,增加弹性件二32的设置便于调节组件4对弹性件31的调节,在弹性件31随着活动座2的摆动发生形变时,弹性件二32能有效拉伸弹性件31,同时,对不同阻力大小有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只需更换弹性件二32即可实现不同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为橡胶柱,弹性件二32为拉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与弹性组件3连接的螺杆41以及与螺杆41螺接的螺帽42,转动螺帽42,螺帽42带动螺杆41轴向移动,调节弹性组件3对活动座2的阻力大小,通过螺帽42和螺杆41的配合实现对活动座2阻力大小的微调,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使用时的压力感受,来调节螺帽42与螺杆41的连接关系,当需要增加阻力时,旋转螺帽42使螺杆41向外移动,螺杆41拉长弹性组件3;当需要减少阻力时,旋转螺帽42使螺杆41向内移动,弹性组件3的预压弹力减少。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座2的铰接部21上设置有与弹性件31适配的凹槽22,弹性件31在随着活动座2摆动过程中,可以沿凹槽22内转动,保证弹性件31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使锻炼器在锻炼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座2上设置有弧形设置的容纳槽23,使用者可以将头部抵靠在容纳槽23内,在锻炼器往复摆动过程中,头部不易偏移,提高锻炼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盖设有盖板5,盖板5与安装座1之间形成容纳腔6,所述阻力装置设置在容纳腔6内,通过容纳腔6将阻力装置隐藏,避免阻力装置外露,防止外界的杂质对阻力装置造成损坏;同时为了更好地使使用者对内部结构直观的了解,将盖板5设置成透明。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可与墙面连接的固定部件7。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件7可以优选为吸盘,也可以优选为无痕贴,通过固定部件7的设置可以将锻炼器固定在墙上进行锻炼,这样可以解放双手,也解决了同时患有肩周炎疾病的操作者使用不便的烦恼。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1和活动座2的端部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避空部8,避空部8的设置避免颈部与安装座1和活动座2有干涉,同时,当锻炼器没有与墙壁固定时,安装座1的避空部8左右凸出的支点81与使用者的肩膀抵接,起到支撑效果。

使用时,使用者将锻炼器固定在墙壁,或者,使用者将锻炼器抵靠在墙壁,安装座1的避空部8的两端支点81与使用者的肩膀抵接,使用者将头部抵靠在活动座2上的容纳槽23上,摆动头部,使头部带动颈部运动,在头部向下挤压活动座2的过程中,由于有弹性件31的拉力拉着,头部为了克服这个阻力,必须加大颈部运动力量,从而达到锻炼颈部和恢复颈椎的效果;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对阻力大小的要求来调节螺母与螺杆41的位置,从而调节弹性件31的拉力大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