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047发布日期:2019-02-01 20:2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呼吸内科的患者来说,肺活量的训练有利于其病情的恢复好转。然而传统肺活量训练的方式一方面过于简单,例如吹气球法,不能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控制训练的强度,训练效果不直观;另一方面,现有的肺活量训练装置便携性差,不利于患者随时训练,因此训练量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其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控制训练强度,效果直观,而且便携性强,可随时随地训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固定有耳带的口部遮罩;口部遮罩外侧下部沿横向固定有导气囊;口部遮罩外侧上部沿纵向均匀分布有储气囊;所述储气囊均与导气囊连通;口部遮罩外侧左部设置有阻力装置;口部遮罩内侧设置有通气装置;

所述的阻力装置包括沿纵向固定在口部遮罩外侧左部的存放仓;存放仓内配合转动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上下两端分别穿过存放仓上下两端;调节轴上端螺纹连接有蝶形锁紧螺母;调节轴下端固定有托块;存放仓内,调节轴上卷绕有橡胶膜;每相邻的两个储气囊之间沿纵向设置有U形的中转杆;中转杆两端均与口部遮罩外侧固定;所述橡胶膜一端与调节轴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杆且与口部遮罩外侧右部固定;

所述的通气装置包括设置在导气囊下方的通气管;通气管固定穿过口部遮罩;通气管前端外壁螺纹连通有漏斗状的吹嘴;通气管后端设置有导通管;导通管一端与通气管后端连通,另一端与导气囊外壁连通;通气管内前端和通气管内后部均配合固定有挡环;两个挡环之间设置有封堵球;封堵球与通气管内部滑动密封配合;口部遮罩外侧,通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排气管和支管;所述排气管与通气管中部连通;支管一端与通气管前部连通,另一端与通气管外壁后端连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的橡胶膜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吹嘴内配合固定有活性炭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口部遮罩能够通过耳带固定在患者口部,方便患者随时训练;患者每次呼出的气体能够进入到储气囊内,储气囊膨胀方便储存患者呼出的气体,效果直观;储气囊膨胀时橡胶膜发生弹性形变,橡胶膜的弹力为患者呼气时的阻力来源;通过调节轴能够使橡胶膜收紧或放松,从而调整了橡胶膜的弹力程度,即控制了患者呼气时的阻力大小;挡环能够限制封堵球的位置,通过封堵球能够实现“患者通过支管向储气囊内呼气”和“储气囊通过排气管排气”的两种过程。

3、刻度线方便更精准的调节橡胶膜的弹力,增强对呼气时阻力的控制程度,有利于患者阶段性的训练;活性炭滤层能够对呼出的气体过滤,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感染他人,使本实用新型方便在公共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气装置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气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阻力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耳带;2、口部遮罩;3、导气囊;4、储气囊;5、存放仓;6、调节轴;7、蝶形锁紧螺母;8、托块;9、橡胶膜;10、中转杆;11、通气管;12、吹嘴;13、导通管;14、挡环;15、封堵球;16、排气管;17、支管;18、刻度线;19、活性炭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呼吸内科用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固定有耳带1的口部遮罩2;口部遮罩2外侧下部沿横向固定有导气囊3;口部遮罩2外侧上部沿纵向均匀分布有储气囊4;所述储气囊4均与导气囊3连通;口部遮罩2外侧左部设置有阻力装置;口部遮罩2内侧设置有通气装置;所述的阻力装置包括沿纵向固定在口部遮罩2外侧左部的存放仓5;存放仓5内配合转动连接有调节轴6;调节轴6上下两端分别穿过存放仓5上下两端;调节轴6上端螺纹连接有蝶形锁紧螺母7;调节轴6下端固定有托块8;存放仓5内,调节轴6上卷绕有橡胶膜9;每相邻的两个储气囊4之间沿纵向设置有U形的中转杆10;中转杆10两端均与口部遮罩2外侧固定;所述橡胶膜9一端与调节轴6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杆10且与口部遮罩2外侧右部固定。

如图2-3所示,所述的通气装置包括设置在导气囊3下方的通气管11;通气管11固定穿过口部遮罩2;通气管11前端外壁螺纹连通有漏斗状的吹嘴12;通气管11后端设置有导通管13;导通管13一端与通气管11后端连通,另一端与导气囊3外壁连通;通气管11内前端和通气管11内后部均配合固定有挡环14;两个挡环14之间设置有封堵球15;封堵球15与通气管11内部滑动密封配合;口部遮罩2外侧,通气管11上分别设置有排气管16和支管17;所述排气管16与通气管11中部连通;支管17一端与通气管11前部连通,另一端与通气管11外壁后端连通;橡胶膜9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18;吹嘴12内配合固定有活性炭滤层19。

在使用前,首先根据患者的情况,手握托块8转动调节轴6,调节橡胶膜9的松紧程度,调节完成后拧紧蝶形锁紧螺母7,此时即实现了对患者呼气时受到的阻力的调节;之后将耳带1戴在患者耳部,使口部遮罩2对患者口部进行遮挡(不遮挡患者鼻部,方便患者通过鼻部吸气)。

如图2所示,当患者呼气时,气体经过吹嘴12进入到通气管11,吹动封堵球15移动,后部的挡环14将封堵球15挡住,此时支管17的出口露出,排气管16的出口被封堵,气体即可通过支管17进入到导通管13,最终进入到储气囊4,克服橡胶膜9阻力,使储气囊4进气膨胀,完成呼气训练;当呼气完成后,橡胶膜9回弹,储气囊4排气,气体吹动封堵球15移动,前部的挡环14将封堵球15挡住,此时支管17的出口被封堵,排气管16的出口露出,气体顺利排出。通过该过程方便了患者持续呼气训练,训练效果得到保障。

本实施例中吹嘴12与通气管11螺纹连通,使吹嘴12方便更换,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持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