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061发布日期:2019-07-06 11:5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一种滑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



背景技术:

滑板Skateboard项目可谓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冲浪运动演变而成的滑板运动,在而今已成为地球上最“酷”的运动。从上世纪50年代末,滑板板面经历了从一块固定在铁轮上的普通木板,到多层橡木板,轻质枫木板等的跨越发展,滑板运动也逐渐从美国发展到世界各地,滑板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为了保证滑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在制作滑板的板体时,需要将多块薄板进行压制,以保证滑板的板体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但是这样也增加了滑板板体的重量,不便于携带,且影响滑板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优化滑板板体的结构,提高滑板板体的结构强度,降低滑板板体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包括:轻质基板及补强组件;

轻质基板包括支撑板、第一板头及第二板头,所述第一板头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板头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所述第一板头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嵌置槽,每一所述第一嵌置槽对应与一个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二板头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嵌置槽,每一所述第二嵌置槽对应与一个所述容置槽连通;

所述补强组件包括上补强板、下补强板、上底板、下底板及多个碳素纤维管,每一所述碳素纤维管对应嵌置于一个所述容置槽内,每一所述碳素纤维管均包括主承载部、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所述主承载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嵌置槽内,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嵌置槽内,所述上补强板粘接于所述轻质基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下补强板粘接于所述轻质基板远离所述上补强板的一侧面上,所述上底板粘接于所述上补强板远离所述轻质基板的一侧面上,所述下底板粘接于所述下补强板远离所述轻质基板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置槽的宽度与所述容置槽的宽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嵌置槽的宽度与所述容置槽的宽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补强板的厚度小于所述轻质基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补强板的厚度小于所述轻质基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的厚度小于所述上补强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的厚度小于所述下补强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远离所述上补强板的侧面上设置有UV光感变色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通过设置轻质基板及补强组件,在轻质基板上设置补强组件,减少滑板板体上薄板的层数,使得滑板板体更加轻便,通过补强组件增加滑板板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滑板板体的承载力,进而延长滑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10包括:轻质基板100及补强组件200,补强组件200粘接在轻质基板100上,并通过挤压成型,减少制作滑板板体的材料,进而减少滑板板体的质量,使得滑板板体更加轻便,且补强组件200用于加强轻质基板100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滑板板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滑板板体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更加轻便。

请参阅图1,轻质基板100包括支撑板110、第一板头120及第二板头130,第一板头120与支撑板1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板头130与支撑板110的第二端连接,支撑板110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111,第一板头12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嵌置槽121,每一第一嵌置槽121对应与一个容置槽111连通,第二板头13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嵌置槽131,每一第二嵌置槽131对应与一个容置槽111连通。补强组件200包括上补强板210、下补强板220、上底板230、下底板240及多个碳素纤维管250,每一碳素纤维管250对应嵌置于一个容置槽111内,每一碳素纤维管250均包括主承载部251、第一折弯部252及第二折弯部253,主承载部251位于第一折弯部252和第二折弯部253之间,主承载部251位于容置槽111内,第一折弯部252位于第一嵌置槽121内,第二折弯部253位于第二嵌置槽131内,上补强板210粘接于轻质基板100的第一侧面上,下补强板220粘接于轻质基板远离上补强板210的一侧面上,上底板230粘接于上补强板210远离轻质基板的一侧面上,下底板240粘接于下补强板220远离轻质基板的一侧面上。如此,将碳素纤维管250嵌置于轻质基板100中,碳素纤维管250的主承载部251位于第一板头120上的容置槽111中,碳素纤维管250的第一折弯部252位于第一板头120上的第一嵌置槽121中,碳素纤维管250的第二折弯部253位于第二板头130上的第二嵌置槽131中,轻质基板100受压时,多个碳素纤维管250会分担轻质基板100上的压力,进而提高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10的结构强度,且减少制作滑板板体的材料,降低滑板板体的质量,使得滑板板体质量轻的同时,还能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上述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的结构强度,第一板头120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板110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第二板头130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板110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第一嵌置槽121的宽度与容置槽111的宽度相同,第二嵌置槽131的宽度与容置槽111的宽度相同,上补强板210的厚度小于轻质基板的厚度,下补强板220的厚度小于轻质基板的厚度,上底板230的厚度小于上补强板210的厚度,下底板240的厚度小于下补强板220的厚度,上底板230远离上补强板210的侧面上设置有UV光感变色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轻便高强度滑板板体通过设置轻质基板及补强组件,在轻质基板上设置补强组件,减少滑板板体上薄板的层数,使得滑板板体更加轻便,通过补强组件增加滑板板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滑板板体的承载力,进而延长滑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