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1567发布日期:2020-01-07 08:5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肢体不灵敏或偏瘫等症状,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疾病带来的后遗症,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目前的康复训练多由医护人员搀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给医务工作带来了负担。也有些采用机械化的康复训练装置出现,其结构大都复杂,成本较高,且不适合神经内科病人使用,安全性也难以保证,未在医疗场所普及使用,且这类训练装置的存在设计缺陷,不能给神经内科患者最佳的康复效果。

为此,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99628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包括齿轮、把手、固定杆、监测仪、头部按摩仪、弹簧、转轴、踏板、弹性按摩球、扶手、升降装置、护颈枕、椅背、转向把手、固定螺栓、底板、滑槽、底座、万向轮、刹车装置、心率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用对人体内部的肌肉群训练来使得神经内科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对齿轮的转动,来锻炼患者的上半身肌肉群,在椅背上设置的头部按摩仪,对患者的大脑皮层进行按摩,激活细胞活力和脑部神经,在升降椅底部设置的升降装置,用于控制升降椅的高度,在椅背上设置的护颈枕能够在患者进行颈部保护,防止在训练过程中颈部受到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恢复。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对患者大脑皮层进行按摩以激活细胞活力和脑部神经,同时还能避免训练过程中颈部受到损伤,但是,其制作成本较高,难以普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经济负担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包括底板、活动板及支撑杆,所述底板与活动板铰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于固定槽中,另一端支撑所述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开设有扣槽,所述扣槽上连接有滑动件。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本体、把手、连接杆及扣件,所述把手分别设置于本体左端和右端,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本体的底端,另一端与所述扣件螺旋连接,所述滑动件通过扣件与扣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支撑杆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帽。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与滑动件接触端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与滑动槽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利于神经内科的病人在病房内做适当的运动,便于恢复,同时,制作成本低,便于普及,从而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器,包括底板1、活动板2及支撑杆3,所述底板1与活动板2铰接,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固定槽4,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设置于固定槽4中,另一端支撑所述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上设置有滑动槽5,所述滑动槽5中开设有扣槽6,所述扣槽6上连接有滑动件7。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7包括本体8、把手9、连接杆10及扣件11,所述把手9分别设置于本体8左端和右端,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本体8的底端,另一端与所述扣件11螺旋连接,所述滑动件7通过扣件11与扣槽6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3上设置有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与支撑杆3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12为固定螺帽。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5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与滑动件7接触端设置有滑动轨道13,所述滑动轨道13与滑动槽5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利于神经内科的病人在病房内做适当的运动,便于恢复,同时,制作成本低,便于普及,从而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