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垫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1292发布日期:2019-04-17 03:32阅读:2448来源:国知局
瑜伽垫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瑜伽垫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瑜伽垫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瑜伽是一种运动,适合于各类人群,陪伴练习者的瑜伽垫又有许多种,瑜伽垫的材质一般采用天然乳胶、天然橡胶和其他天然材料制成,瑜伽垫柔软而富弹性,常见的瑜伽垫有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四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eva(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天然橡胶几种材料。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布号cn102000412a揭示了一种pvc塑胶发泡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在所述pvc塑胶发泡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将有效量的pvc糊树脂、增塑改性树脂、eva增韧树脂、稳定剂、改性纳米粒子和发泡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增塑剂搅拌均匀成膏状混合物;采用连续刮涂法将膏状混合物涂布在网布上,在发泡炉中进行塑化、发泡后成型,然后循环冷却、定型得到发泡垫。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制造形成的瑜伽垫回弹性较差,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瑜伽垫的回弹性的瑜伽垫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瑜伽垫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预设成分比例配料以形成混合料,所述混合料包含聚氯乙烯、增塑剂、发泡剂、色膏、碳酸钙与丁晴橡胶,其中所述丁晴橡胶在所述混合料中的质量分数为3%-5%;

利用搅拌机搅拌所述混合料;

利用涂布机涂布所述混合料以形成条状基带;以及

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发泡作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瑜伽垫的混合成分中,加入了质量分数为3%-5%的丁晴橡胶,相对于同样尺寸的现有瑜伽垫,采用本方法制成的瑜伽垫的硬度提高了,且其回弹性能提高了3-5度,改善了所述瑜伽垫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发泡作业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收卷机收卷所述条状基带;以及

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压印作业以形成瑜伽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形成所述瑜伽垫的表面图案。

进一步地,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压印作业以形成瑜伽垫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测量仪器对所述瑜伽垫进行测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所述瑜伽垫的硬度进行快速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仪器包括硬度计,采用测量仪器对所述瑜伽垫进行测量具体为:采用硬度计测量所述瑜伽垫的硬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为方便地测量所述瑜伽垫的硬度。

进一步地,采用硬度计测量所述瑜伽垫的硬度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所述瑜伽垫的包装。

进一步地,利用收卷机收卷所述条状基带的步骤中,所述条状基带冷却至50-60摄氏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后续对所述条状基带的压印。

进一步地,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压印作业以形成瑜伽垫的步骤具体为:采用热压机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热压成型以形成瑜伽垫;以及采用印花机对所述瑜伽垫进行印花作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所述瑜伽垫进行热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涂布机设置于料筒内,所述料筒为圆筒状,其顶部具有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所述瑜伽垫进行涂布作业。

进一步地,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的步骤具体为:采用透明袋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所述透明袋为圆筒状,其中部设置有装饰纸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消费者从外部查看所述瑜伽垫。

进一步地,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后,所述瑜伽垫的离地高度为15-20厘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所述瑜伽垫受到潮湿水分的侵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丁晴橡胶的采用,在所述瑜伽垫的混合成分中,加入了质量分数为3%-5%的丁晴橡胶,相对于同样尺寸的现有瑜伽垫,采用本方法制成的瑜伽垫的硬度提高了,且其回弹性能提高了3-5度,改善了所述瑜伽垫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瑜伽垫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涂布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涂布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涂布步骤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100、涂布机;20、送料管;21、送料通道;22、弹性引导片;225、弧形引导凸面;226、转动柱;30、刮涂组件;31、第一挤压辊;32、第二挤压辊;33、引导体;331、v形供暖槽;335、引导面;336、侧切刀;338、弧形引出面;34、第一刮板;35、第二刮板;38、挤压间隙;40、减薄组件;41、支撑架;411、转轴杆;412、挡止杆;415、倾斜杆;42、减薄刮板;425、刮动刃;426、减薄间隙;43、联动弹簧;50、覆膜组件;51、膜卷;511、卷轴;512、保护膜;52、压持板;525、持压转轴;53、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瑜伽垫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步骤s101中,按预设成分比例配料以形成混合料,所述混合料包含聚氯乙烯、增塑剂、发泡剂、色膏、碳酸钙与丁晴橡胶,其中所述丁晴橡胶在所述混合料中的质量分数为3%-5%;

于步骤s102中,利用搅拌机搅拌所述混合料;

于步骤s103中,利用涂布机涂布所述混合料以形成条状基带;以及

于步骤s104中,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发泡作业。

具体地,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发泡作业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收卷机收卷所述条状基带;以及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压印作业以形成瑜伽垫。在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压印作业以形成瑜伽垫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测量仪器对所述瑜伽垫进行测量。所述测量仪器包括硬度计,采用测量仪器对所述瑜伽垫进行测量具体为:采用硬度计测量所述瑜伽垫的硬度。采用硬度计测量所述瑜伽垫的硬度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利用收卷机收卷所述条状基带的步骤中,所述条状基带冷却至50-60摄氏度。

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压印作业以形成瑜伽垫的步骤具体为:采用热压机对所述条状基带进行热压成型以形成瑜伽垫;以及采用印花机对所述瑜伽垫进行印花作业。所述涂布机100设置于料筒内。所述料筒为圆筒状,其顶部具有开口。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的步骤具体为:采用透明袋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所述透明袋为圆筒状,其中部设置有装饰纸页。将所述瑜伽垫包装入库后,所述瑜伽垫的离地高度为15-20厘米。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涂布机100包括送料管20、刮涂组件30、减薄组件40与覆膜组件50。所述送料管20为矩形管状,用于将所述搅拌机输出的混合料输送至所述刮涂组件30处,所述刮涂组件30邻近所述送料管20设置,用于将所述混合料挤压形成条状基带,所述减薄组件40与所述刮涂组件30联动,用于刮涂所述条状基带的表面,以整平所述条状基带的表面并减小所述条状基带的厚度。所述覆膜组件50用于向所述条状基带上贴附保护膜512,以保护所述条状基带,使得所述条状基带能够暂存,或者避免所述条状基带于后续工序中受到损坏。

所述送料管20内形成有送料通道21,所述送料管20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弹性引导片22,所述弹性引导片2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送料管20的中部,另一端朝所述送料通道21的端部延伸且与所述送料管20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两个弹性引导片22上均形成弧形引导凸面225,所述两个弧形引导凸面225相对设置。所述两个弹性引导片22上的弧形引导凸面225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送料管20的中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两个弹性引导片22的自由端均设置有转动柱226。所述刮涂组件30包括第一挤压辊31、第二挤压辊32、引导体33、第一刮板34与第二刮板35。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21的端部,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之间形成有挤压间隙38,所述挤压间隙38与所述送料通道21连通,所述挤压间隙38的宽度小于所述送料通道21的宽度,所述挤压间隙38用于将所述送料通道21输送出来的混合料挤压形成条状基带。

所述两个弹性引导片22的自由端分别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的周面上。所述两个弹性引导片22上的转动柱226分别滚动地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的周面上。例如,所述两个弹性引导片22分别为第一弹性引导片与第二弹性引导片,所述第一弹性引导片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上,所述第二弹性引导片弹性抵压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引导片与所述第二弹性引导片,可以防止混合料的外溢,使得混合料均可以传输至所述挤压间隙38中。而所述第一弹性引导片上的转动柱226与所述第二弹性引导片上的转动柱226则可以分别转动地刮涂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上的残余混合料,以使得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能够保持较为洁净。

所述引导体33的端部滑动地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上,所述引导体33的端部上凹设有v形供暖槽331,所述v形供暖槽331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用于向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加热。所述引导体33的表面形成有引导面335,所述引导面335与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相切,所述引导面335延伸至所述挤压间隙38中,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条状基带。例如,所述引导面335由传输带的表面构成。所述引导体33远离所述挤压间隙38的一端形成有弧形引出面338,所述弧形引出面338朝远离所述第二挤压辊32的方向弧形延伸,所述弧形引出面338用于将所述条状基带引出所述引导体33外,引导至下一工位。所述引导体33上还设置有两个侧切刀336,所述两个侧切刀336均邻近所述弧形引出面338,所述两个侧切刀336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导体33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侧切刀336朝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侧切刀336的表面均形成有侧切刃(图未标),所述两个侧切刀336的侧切刃用于切割所述条状基带的相对两侧,以控制所述条状基带的宽度至预设值。

所述第一刮板34与所述第二刮板35分别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的周面上。所述第一刮板34处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引导片的一侧,所述第一刮板3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周面上,所述第一刮板34的另一端朝所述引导体33的弧形引出面338延伸,所述第一刮板34与所述引导面335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送料通道21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刮板35处于所述第二挤压辊32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引导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刮板35位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与所述引导体33之间。所述第二刮板3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上,所述第二刮板3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体33的底部。所述第一刮板34与所述第二刮板35分别用于刮除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上的混合料。

所述减薄组件40包括支撑架41、减薄刮板42与联动弹簧43。所述支撑架41安装于所述引导体33上,所述支撑架41处于所述弧形引出面338与所述第一挤压辊31之间,所述支撑架41与所述引导体33垂直,所述支撑架41的顶部凸设有转轴杆411,所述转轴杆411与所述引导体33垂直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架41垂直。所述支撑架41的中部凸设有挡设杆412,所述挡设杆412与所述转轴杆41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刮板34远离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杆411上,所述减薄刮板42邻近所述挡设杆412设置,所述减薄刮板42处于所述挡设杆412朝向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一侧。所述减薄刮板42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杆411上,所述减薄刮板42的另一端朝所述引导体33垂直延伸。所述减薄刮板42远离所述转轴杆411的端部设置有刮动刃425,所述刮动刃425朝向所述引导体33的引导面335,所述刮动刃425与所述引导面335之间形成有减薄间隙426,所述减薄间隙426的宽度小于所述挤压间隙38的宽度。所述刮动刃425用于减小所述条状基带的厚度,以进一步控制所述条状基带的最终厚度。所述联动弹簧4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刮板34与所述减薄刮板42。所述联动弹簧43为原长时,所述减薄刮板42与所述引导体33的引导面335垂直。

当所述条状基带被输送至所述引导体33的引导面335上时,所述减薄刮板42的刮动刃425刮动所述条状基带的顶面,以减小所述条状基带的厚度。当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转速更快时,所述条状基带的传输速度加快时,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上会残留更多的混合料。此时,所述减薄刮板42因受到所述条状基带的较大拉力而朝所述挡设杆412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联动弹簧43拉动所述第一刮板34加大力度抵紧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上,从而提高对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抵紧力,以便于更方便地清除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上的残余混合料。当所述减薄刮板42继续转动时,所述挡设杆412则可以挡设所述减薄刮板42,以防止所述减薄刮板42因受力而过度旋转,避免其损坏。当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转速减小时,所述联动弹簧43回复原长,拉动所述减薄刮板42回复原位。

所述覆膜组件50包括膜卷51、压持板52与拉簧53,所述膜卷51包括卷轴511与卷绕于所述转轴上的保护膜512。所述卷轴511邻近所述弧形引出面338设置,所述卷轴511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两个侧切刀336的中部,所述保护膜512卷绕于所述卷轴511上,且所述保护膜512的一端朝所述弧形引出面338延伸,所述保护膜512的端部贴附于所述条状基带的表面。所述支撑架41上还凸设有倾斜杆415,所述倾斜杆415朝所述弧形引出面338倾斜延伸,所述压持板52的顶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倾斜杆415的端部,所述压持板52相对所述引导面335倾斜设置。所述压持板52的底端设置有持压转轴525,所述持压转轴525转动地压持于所述保护膜512上并邻近所述保护膜512的端部。所述持压转轴525的位置低于所述卷轴511的位置。所述拉簧5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减薄刮板42与所述压持板52上。所述拉簧53施力于所述压持板52上,以使得所述压持板52的持压转轴525压持于所述保护膜512上,使得所述保护膜512能够贴合于所述条状基带上。所述持压转轴525施加横向压持力于所述保护膜512上。

当所述第一挤压辊31的转速加快时,所述条状基带的传输速度也加快,此时所述条状基带施加于所述膜卷51上的力度加大,所述减薄刮板42受所述第一刮板34与所述联动弹簧43的影响而后退,进而稍微释放所述拉簧53,使得所述压持板52压持于所述保护膜512上的力度减小,释放所述保护膜512,以避免所述压持板52绷断所述保护膜512。在所述涂布机100中,所述联动弹簧43与所述拉簧53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刮板34、所述减薄刮板42与所述压持板52的联动,提高了所述条状基带的成型效果。

例如,所述涂布步骤,即利用涂布机涂布所述混合料以形成条状基带的步骤具体包括:

于步骤s1021中,所述送料管20将所述混合料输送至所述引导体33处,所述送料管20上的两个弹性引导片22利用自身的弧形引导凸面225将所述混合料引导至所述挤压间隙38中;

于步骤s1022中,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共同挤压所述混合料以形成条状基带,所述引导体33的引导面335输送所述条状基带;

于步骤s1023中,所述第一刮板34利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抵持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上,所述第二刮板35利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抵持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上,以分别刮除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与所述第二挤压辊32上的残余混合料;

于步骤s1024中,所述减薄刮板42利用自身的刮动刃425刮动所述条状基带的表面,以减小所述条状基带的厚度,所述联动弹簧43的两端分别拉持所述第一刮板34与所述减薄刮板42,以根据所述减薄刮板42的受力调节所述第一刮板34施加于所述第一挤压辊31上的抵压力;当所述减薄刮板42转动至预设角度后,所述挡设杆412挡止所述减薄刮板42。

于步骤s1025中,所述引导面335朝所述弧形引出面338方向引导输送所述条状基带,所述两个侧切刀336切割所述条状基带的相对两侧,以控制所述条状基带的宽度;

于步骤s1026中,从所述膜卷51的顶部引出所述保护膜512,以使所述保护膜512的端部贴合于所述弧形引出面338处的所述条状基带上,所述条状基带带动所述保护膜512移动以迫使所述膜卷51转动;

于步骤s1027中,所述压持板52朝所述条状基带压持所述保护膜512,所述拉簧53的相对两端分别拉持所述压持板52与所述减薄刮板42,以根据所述减薄刮板42的受力调节所述压持板52施加于所述保护膜512上的横向压持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