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1080发布日期:2020-04-24 21:4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年发病率为200/1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80-10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及时抢救治疗,同时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程序,积极及早与正确的康复治疗,将使80%的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在康复治疗程序中,患者肢体的运动训练治疗非常的重要和关键。现有的康复训练器材通常结构复杂,使用繁琐,不便于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导柱、支撑架、气缸ⅰ、支撑板、圆盘;

所述的支撑管设有四根,成正方形排列竖直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的导柱设有四根,分别滑动嵌入各支撑管中,导柱和支撑管共同组成伸缩杆结构,导柱的上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架呈工字型,支撑架四个端部分别与各支撑管的中部连接,支撑架呈水平设置;所述的气缸ⅰ的缸体端部与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气缸ⅰ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气缸ⅰ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能够带动支撑板上下运动;所述的圆盘的下表面中心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轴孔,所述的轴孔位于气缸ⅰ的活塞杆的旁边,所述的转轴的下端经过轴孔穿过支撑板,所述的转轴能够相对于轴孔转动;所述的圆盘上表面上安装有手柄。

优选地,还包括脚部支撑装置;所述的脚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支柱ⅰ、支柱ⅱ、踏板、气缸ⅱ;所述的底板为方形板,设于底座前方的地面上,底板的后侧边与底座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柱ⅰ设有两根,分别竖直设于底板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个角处,所述的踏板左右两个侧面的前端分别与支柱ⅰ的顶部活动铰接;所述的底板上表面后部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组竖直的支柱ⅱ,所述的气缸ⅱ设有两个,每个气缸ⅱ的缸体端部分别与一组支柱ⅱ的顶端活动铰接,两个气缸ⅱ的活塞杆顶端分别与踏板下底面后部的左右两侧活动铰接;气缸ⅱ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能够带动踏板绕其与支柱ⅰ的铰接处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摩擦力调节装置,所述的摩擦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块、螺栓、橡胶块,所述的连接块设于支撑板底部靠近转轴的位置,连接块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正对转轴的螺孔,螺栓的末端穿过螺孔后与橡胶块连接;通过旋转螺栓使得橡胶块与转轴接触的压力,来增加或减少转轴转动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的圆盘上的任一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所述的手柄为圆柱体,手柄的外径等于安装孔的内径,手柄通过安装孔与圆盘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扶手,所述的扶手设有两个,呈水平方向设置,分别设于支撑板前侧的两端。

优选地,还包括护板,所述的护板竖直设置,护板的背面与支撑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护板前侧面设有两个对应人体小腿的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的护板由高密度海绵制成。

优选地,还包括辅助镜,所述的辅助镜竖直设于支撑板上,位于圆盘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患者站立于脚部支撑装置上,手部通过手柄转动圆盘,进行上肢康复训练;通过摩擦力调节装置调节圆盘的转动阻力,进而改变上肢康复训练的难度,并且,通过改变手柄的安装位置同样能够改变转动圆盘需要的上肢力量;扶手用于为患者提供站立辅助,护板能够在患者站立不稳并前倾时保护患者的膝盖等部位,防止患者完全的向前方倾倒;辅助镜的设置能够针对偏瘫的患者提供良肢康复训练的镜像,进而给予患者患肢也能完成训练动作的错觉,辅助患者的心理治疗;

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需要调节脚部支撑装置的气缸ⅱ,改变踏板的倾斜程度,在患者站立在踏板上时,拉伸患者的跟腱肌肉,进行下肢康复治疗,具有上下肢同时进行康复治疗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ⅰ调节训练装置的支撑架高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身高,并且通过摩擦力调节装置实现训练难度的调节,大大提高了训练装置的适用性;脚部支撑装置使得患者在上肢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对下肢跟腱进行拉伸,同时结合气缸ⅱ对踏板倾斜度调节使得拉伸强度进行改变,兼顾上肢与下肢的康复训练,从而加快康复进度;扶手用于为患者提供站立辅助,护板能够在患者站立不稳并前倾时保护患者的膝盖等部位,防止患者完全的向前方倾倒,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辅助镜的设置能够针对偏瘫的患者提供良肢康复训练的镜像,进而给予患者患肢也能完成训练动作的错觉,辅助患者的心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的摩擦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

1为底座,2为支撑管,3为导柱,4为支撑架,5为气缸ⅰ,6为支撑板,7为圆盘,8为手柄,9为底板,10为支柱ⅰ,11为支柱ⅱ,12为踏板,13为气缸ⅱ,14为连接块,15为螺栓,16为橡胶块,17为转轴,18为安装孔,19为扶手,20为护板,21为圆弧面,22为辅助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肢体一体化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管2、导柱3、支撑架4、气缸ⅰ5、支撑板6、圆盘7;

所述的支撑管2设有四根,成正方形排列竖直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的导柱3设有四根,分别滑动嵌入各支撑管2中,导柱3和支撑管2共同组成伸缩杆结构,导柱3的上端分别与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架4呈工字型,支撑架4四个端部分别与各支撑管2的中部连接,支撑架4呈水平设置;所述的气缸ⅰ5的缸体端部与支撑架4的中部固定连接,气缸ⅰ5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气缸ⅰ5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能够带动支撑板6上下运动;所述的圆盘7的下表面中心固定设置有转轴17,所述的支撑板6上设有轴孔,所述的轴孔位于气缸ⅰ5的活塞杆的旁边,所述的转轴17的下端经过轴孔穿过支撑板6,所述的转轴17能够相对于轴孔转动;所述的圆盘7上表面上安装有手柄8;

还包括脚部支撑装置;所述的脚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9、支柱ⅰ10、支柱ⅱ11、踏板12、气缸ⅱ13;所述的底板9为方形板,设于底座1前方的地面上,底板9的后侧边与底座1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柱ⅰ10设有两根,分别竖直设于底板9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个角处,所述的踏板12左右两个侧面的前端分别与支柱ⅰ10的顶部活动铰接;所述的底板9上表面后部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组竖直的支柱ⅱ11,所述的气缸ⅱ13设有两个,每个气缸ⅱ13的缸体端部分别与一组支柱ⅱ11的顶端活动铰接,两个气缸ⅱ13的活塞杆顶端分别与踏板12下底面后部的左右两侧活动铰接;气缸ⅱ13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能够带动踏板12绕其与支柱ⅰ10的铰接处转动;

还包括摩擦力调节装置,所述的摩擦力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块14、螺栓15、橡胶块16,所述的连接块14设于支撑板6底部靠近转轴17的位置,连接块14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正对转轴17的螺孔,螺栓15的末端穿过螺孔后与橡胶块16连接;通过旋转螺栓15使得橡胶块16与转轴17接触的压力,来增加或减少转轴转动的摩擦力;

所述的圆盘7上的任一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18,所述的手柄8为圆柱体,手柄8的外径等于安装孔18的内径,手柄8通过安装孔18与圆盘7连接;

还包括扶手19,所述的扶手19设有两个,呈水平方向设置,分别设于支撑板6前侧的两端;

还包括护板20,所述的护板20竖直设置,护板20的背面与支撑架4的前端固定连接,护板20前侧面设有两个对应人体小腿的圆弧面21;所述的护板20由高密度海绵制成;

还包括辅助镜22,所述的辅助镜22竖直设于支撑板6上,位于圆盘7的左侧。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患者站立于脚部支撑装置上,手部通过手柄8转动圆盘7,进行上肢康复训练;通过摩擦力调节装置调节圆盘7的转动阻力,进而改变上肢康复训练的难度,并且,通过改变手柄8的安装位置同样能够改变转动圆盘7需要的上肢力量;扶手19用于为患者提供站立辅助,护板20能够在患者站立不稳并屈曲时保护患者的膝关节能够在功能位置;辅助镜22的设置能够针对偏瘫的患者提供良肢康复训练的镜像,进而给予患者患肢也能完成训练动作的错觉,辅助患者的心理治疗;

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需要调节脚部支撑装置的气缸ⅱ13,改变踏板125的倾斜程度,在患者站立在踏板12上时,拉伸患者的足部跟腱肌肉,进行下肢康复治疗,具有上下肢同时进行康复治疗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