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9343发布日期:2020-01-10 15:1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



背景技术:

由于高节奏的生活人们很少锻炼身体,因此人们的身体现在大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通过健身来调节身体的状态,健身可以使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目前针对上肢锻炼的健身器材多为手持的健身器材,例如臂力棒虽然能起到锻炼上肢的作用,当锻炼者脱手时,臂力棒会出现无规则的反弹,且此时的弹力较大,危险性较大,常常会使人受伤,并且户外健身器材中,针对上肢锻炼的健身器材多为牵引式的,例如单杠虽然也能起到锻炼上肢的作用,但是人在锻炼上肢时由于人体自身重力较重容易产生肌肉拉伤,并且现有的调整力道的锻炼器材多为有级调压,无法细致的满足锻炼者的锻炼强度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坐板,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坐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底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两个握杆;

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轮,两个转动轮上连接有第一扭簧,所述转动轮的侧壁上开有线槽,所述线槽的内部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外端与握杆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转动轮之间转动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的一侧设有摩擦片。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立杆的内部,所述立杆的侧壁上通过弹簧活动连接有卡轴,所述卡轴与卡槽活动卡接,所述卡槽开在支撑杆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上固定套接有斜齿,所述斜齿与棘爪活动卡接,所述棘爪通过第二扭簧转动连接在轮毂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导向柱,所述摩擦片滑动连接在多个导向柱上,所述导向柱上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导向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推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啮合连接在转杆的内部,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摩擦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的内部,所述摩擦片的内部开有弧形槽,所述摩擦片的外侧壁上开有导槽,所述摩擦片通过导槽滑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啮合连接在转杆的内部,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脚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在立杆的内部滑动,从而调节支架的高度,这样可根据锻炼者的身高不同而调整握杆的高度,使该装置的使用性更加广泛;通过握住握杆,并使上肢用力向下转动握杆,继而起到锻炼胸肌、前臂肌群、二头肌与背阔肌的效果,并且握杆固定在支架上,当锻炼者脱手时,握杆会绕着转点向上转动恢复原来状态,并且此时握杆的弹力只是第一扭簧的扭力,因而力道较小,不会误伤到锻炼者,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且通过转杆可以调节摩擦片对轮毂的摩擦力,实现了无级调整力道,从而调整锻炼者的锻炼强度时会更加适中,既能起到锻炼上肢的效果,同时也防止了锻炼着肌肉拉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箱体与立杆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杆与支撑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杆、拉绳与转动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摩擦片与螺杆处的剖视图i;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摩擦片与螺杆处的剖视图ii;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轮、轮毂处、斜齿与棘爪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坐板,3、箱体,4、立杆,5、支撑杆,6、支架,7、握杆,8、拉绳,9、转动轮,10、轮毂,11、摩擦片,12、线槽,13、卡槽,14、卡轴,15、第一扭簧,16、斜齿,17、棘爪,18、导向柱,19、推板,20、螺杆,21、转杆,22、导槽,23、推块,24、脚踏,25、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坐板2,当锻炼者使用该装置时,锻炼者是坐在坐板2上的,且坐板2的后侧还设有提供使用者依靠的靠背,继而增加了该装置的舒适性,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坐板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箱体3,所述底座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杆4,所述立杆4上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6,支架6与支撑杆5的连接端为焊接,并且支架6与支撑杆5上还焊接有斜杆,从而保证了支架6的稳固性,所述支架6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两个握杆7,握杆7的高度随着支架6的上下升降而调节,并且握杆7的抓握端向下弯曲,便于锻炼者抓握,并且外部调节有橡胶套,从而增加了手与握杆7的摩擦力,防止脱手;

所述箱体3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轮9,两个转动轮9上连接有第一扭簧15,第一扭簧15的一端与转动轮9固定连接,第一扭簧15的另一端与箱体3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扭簧15保持一定的扭力,当转动轮9不受拉绳8的拉力时,第一扭簧15会带着转动轮9转动,继而实现缠绕拉绳8的作用并且使拉绳8一直保持绷紧状态,所述转动轮9的侧壁上开有线槽12,所述线槽12的内部缠绕有拉绳8,线槽12起到缠绕拉绳8的作用,所述拉绳8的外端与握杆7的侧壁固定连接,拉绳8的弯折处均有导轮支撑,两个转动轮9之间转动连接有轮毂10,所述轮毂10的一侧设有摩擦片11,当握杆7向下转动时,握杆7会同时通过拉绳8拉着两个转动轮9转动,此时线槽12内部的拉绳8会展开,继而使轮毂10转动,此时轮毂10转动会受到摩擦片11的阻力,因此锻炼者在转动握杆7时双手必须用力,继而起到锻炼胸肌、前臂肌群、二头肌与背阔肌的作用,握杆7向上转动复位时,转动轮9受第一扭簧15的作用反向转动,从而使线槽12缠绕拉绳8的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支撑杆5的下端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立杆4的内部,所述立杆4的侧壁上通过弹簧活动连接有卡轴14,所述卡轴14与卡槽13活动卡接,所述卡槽13开在支撑杆5的侧壁上,当卡轴14与卡槽13脱离卡接时,支撑杆5可在立柱4的内部上下滑动,立柱4内部的弹簧支撑支撑杆5,防止支撑杆5瞬间下滑误伤使用者,当支撑杆5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卡轴14与卡槽13卡接,继而使支撑杆5的位置固定,从而使握杆7的高度调节后固定。

具体而言,所述转动轮9上固定套接有斜齿16,所述斜齿16与棘爪17活动卡接,所述棘爪17通过第二扭簧25转动连接在轮毂10的侧壁上,如图7所示,当转动轮9逆时针转动时,棘爪17插入斜齿16的一个齿槽中,此时转动轮9带着轮毂10转动,当转动轮9顺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二扭簧25的扭力作用,棘爪17能够在斜齿16的齿背上依次滑过,继而使转动轮9顺时针转动时轮毂10静止不动,起到缠绕多余拉绳8的作用(本结构为单向运动的棘轮和棘齿结构)。

为了调节锻炼的强度,摩擦片11的侧壁与轮毂10的侧壁接触,并通过摩擦片11对轮毂10的压力来调节轮毂10的转动阻力,具体而言,所述箱体3的内部设有多个导向柱18,所述摩擦片11滑动连接在多个导向柱18上,所述导向柱18上滑动连接有推板19,所述推板19与导向柱18之间设有弹簧,当推板19向右滑动并压缩弹簧时,摩擦片11的弧面对轮毂10的侧壁压力将会增大,此时向下转动握杆7时,双手使的力道会加大,从而增加了锻炼的强度,反之摩擦片11对轮毂10的压力减小,继而减少了锻炼强度,所述推板1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杆20,且螺杆20啮合连接在转杆21的内部,所述转杆21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侧壁上,转动转杆21,螺杆20会在转杆21的内部滑动,从而使螺杆20推着推板19在导向柱18上滑动,达到调节摩擦片11对轮毂10的挤压力,继而调节锻炼的强度。

为了调节锻炼的强度,摩擦片11内部开有的弧形槽侧壁与轮毂10的两侧侧壁摩擦,并通过转动摩擦片11调节摩擦片11与轮毂10的接触面积,来调节轮毂10的转动阻力,具体而言,所述摩擦片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3的内部,所述摩擦片11的内部开有弧形槽,弧形槽与轮毂10相适配,弧形槽的两侧侧壁与轮毂10的两侧壁互相接触,所述摩擦片11的外侧壁上开有导槽22,所述摩擦片11通过导槽22滑动连接有推块23,当摩擦片11转动时,摩擦片11内部开有的弧形槽侧壁与轮毂10的两侧侧壁接触面积便会改变,继而改变摩擦力,所述推块2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杆20,且螺杆20啮合连接在转杆21的内部,所述转杆21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侧壁上,转动转杆21,螺杆20会在转杆21的内部滑动,从而使螺杆20推着推块23在箱体3的内部滑动,并且推块23会推着摩擦片11转动,从而调节摩擦片11对轮毂10的摩擦面积,继而调节锻炼的强度。

具体而言,所述底座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脚踏24,锻炼者在锻炼时,脚踏24支撑着锻炼者的双脚,继而提高了该装置的舒适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锻炼者的身高将握杆7的高度调节至合适高度,并通过卡轴14与卡槽13卡接,继而使握杆7的高度固定,此时锻炼者坐在坐板2上,并且脚踩在脚踏24上,并且双手握住握杆7,并使双手将两个握杆7向下转动(如图8所示),此时两个握杆7会同时通过拉绳8拉着两个转动轮9逆时针转动,继而使轮毂10转动,此时轮毂10转动会受到摩擦片11的摩擦阻力,因此锻炼者在转动握杆7时双手必须用力,继而起到锻炼胸肌、前臂肌群、二头肌与背阔肌的作用,当握杆7转动一定度数后,反向转动握杆7使其回位,此时转动轮9通过第一扭簧15的扭力反向顺时针转动,继而使多余的拉绳8缠绕到线槽12的内部,继而使下次向下转动握杆7时,握杆7通过拉绳8能带着轮毂10转动,不断重复上述动作,从而起到锻炼上肢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