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1301发布日期:2020-04-10 16:42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



背景技术:

跳高是一项田径运动跳跃项目,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在跳高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者需要从空中落地,因此需要利用辅助垫对训练者进行保护,但现有的辅助垫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的不足:

1、在一些固定场所进行跳高训练时,辅助垫的位置是不需要经常移动的,但当举办跳高比赛或者学校体育课进行跳高训练等,需要对辅助垫的位置进行移动,为了保证防护性,会将辅助垫设计的又高又厚,造成辅助垫的移动困难,因此现有的辅助垫在使用时存在移动不便的缺点;

2、现有的辅助垫对训练者是单纯依靠材质具有缓冲效果的特性对训练者进行防护,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需要保证辅助垫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发生形变进行缓冲,这样还是难以有效的缓解运动员对辅助垫的冲击,降低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解决了现有辅助垫不方便进行移动,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包括软垫,所述软垫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缺口,四个所述缺口内壁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降低软垫受到冲击的缓冲装置,四个所述缓冲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海绵垫的顶部与软垫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软垫移动的移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形状为矩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圆形空腔,所述固定块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加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底部与加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条形限位孔,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均贯穿相对应的条形限位孔并与其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两个承载框,两个所述承载框的顶部均与加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承载框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丝杆和滑杆,每个所述丝杆和相对应滑杆上均设置有可移动的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两个所述丝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承载框之间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两段螺纹,所述调节杆通过两段螺纹分别与相对应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丝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承载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杆的两端与相对应承载框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和滑孔,每个所述调节板均通过螺纹孔与相对应丝杆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调节板均通过滑孔与相对应滑杆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承载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承载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垫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通过在软垫和加强板之间设置四个缓冲装置,能够有效对软垫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解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通过海绵垫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将冲击的缓解,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受到冲击时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移动装置,需要移动软垫时,直接通过移动装置带动加强板移动即可,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便捷性和实用性;加强板的主要作用是给缓冲装置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作用,同时给海绵垫和移动装置提供一个安装位置。

2、该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当软垫受到训练者的冲击时,软垫自身发生形变的同时,位于软垫底部的海绵垫发生形变进行缓冲,同时四个固定块下降对支撑弹簧进行挤压起到缓冲作用,由于支撑柱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缓冲弹簧同样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缓冲作用,实现了双重缓冲的效果,可以提高软垫使用时的安全性。

3、该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通过万向轮方便带动软垫移动,同样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滑动,将万向轮安装在调节板上,通过调节杆、传动齿轮、丝杆和滑杆的共同配合,可以对调节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将万向轮隐藏在承载框内,需要使用万向轮带动软垫进行移动时再将万向轮调节出,这样不仅方便对软垫进行移动,还确保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软垫;2、缺口;3、缓冲装置;301、固定块;302、缓冲弹簧;303、支撑柱;304、条形限位孔;305、限位块;306、支撑弹簧;4、加强板;5、海绵垫;6、通孔;7、移动装置;701、承载框;702、丝杆;703、滑杆;704、调节板;705、传动齿轮;706、万向轮;707、调节杆;708、承载板;709、转柄;8、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跳高训练用辅助垫,包括软垫1,软垫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缺口2,四个缺口2内壁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降低软垫1受到冲击的缓冲装置3,四个缓冲装置3的底部固定安装加强板4,加强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垫5,海绵垫5上开设有通孔6,海绵垫5的顶部与软垫1的底部相接触,加强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软垫1移动的移动装置7。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软垫1和加强板4之间设置四个缓冲装置3,能够有效对软垫1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解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通过海绵垫5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将冲击的缓解,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受到冲击时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移动装置7,需要移动软垫1时,直接通过移动装置7带动加强板4移动即可,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便捷性和实用性;加强板4的主要作用是给缓冲装置3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作用,同时给海绵垫5和移动装置7提供一个安装位置。

具体的,缓冲装置3包括固定块301,固定块301的形状为矩形结构且内部开设有圆形空腔,固定块301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302,缓冲弹簧3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03,支撑柱303的底部与加强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块3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306,支撑弹簧306的底部与加强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软垫1受到训练者的冲击时,软垫1自身发生形变的同时,位于软垫1底部的海绵垫5发生形变进行缓冲,海绵垫5上的圆孔发生形变,通孔6的作用是有利于海绵垫5回弹复位,同时四个固定块301下降对支撑弹簧306进行挤压起到缓冲作用,由于支撑柱303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缓冲弹簧302同样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缓冲作用,实现了双重缓冲的效果,缓冲效果更佳,可以提高软垫1使用时的安全性。

具体的,固定块30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条形限位孔304,支撑柱30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305,两个限位块305的一端均贯穿相对应的条形限位孔304并与其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固定块301与支撑柱303发生相对移动时的稳定性,固定块301在升降过程中,依靠条形限位孔304与限位块305保持相对滑动,起到了限位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固定块301不会出现滑脱现象,确保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安全性。

具体的,移动装置7包括两个承载框701,两个承载框701的顶部均与加强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承载框70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丝杆702和滑杆703,每个丝杆702和相对应滑杆703上均设置有可移动的调节板704,两个调节板70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706,两个丝杆702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705,两个承载框701之间固定安装有调节杆707,调节杆707上开设有两段螺纹,调节杆707通过两段螺纹分别与相对应的传动齿轮705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万向轮706方便带动软垫1移动,同样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滑动,将万向轮706安装在调节板704上,通过调节杆707、传动齿轮705、丝杆702和滑杆703的共同配合,可以对调节板704的高度进行调节,将万向轮706隐藏在承载框701内,需要使用万向轮706带动软垫1进行移动时再将万向轮706调节出,这样不仅方便对软垫1进行移动,还确保了安全性。

具体的,每个丝杆70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承载框701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滑杆703的两端与相对应承载框70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调节板704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和滑孔,每个调节板704均通过螺纹孔与相对应丝杆702螺纹连接,每个调节板704均通过滑孔与相对应滑杆703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将丝杆702和滑杆703的位置固定进行确定,保证了丝杆702可以正常转动,一方面确保调节板704可以在丝杆702和滑杆703上进行移动,通过丝杆702的转动和滑杆703限位的配合,可以使调节板704在丝杆702和滑杆703上进行升降移动,从而实现了万向轮706高度的调节。

具体的,调节杆70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对应承载框701的内部固定连接,调节杆70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柄709。

本实施例中,确保了调节杆707的稳定性,利用转柄709给调节杆707的转动提供一个着力点,可以双手紧握转柄709带动调节杆707转动,这样对万向轮706的调节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的,两个承载框70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板708。

本实施例中,当万向轮706位于承载框701的内部时,依靠两个承载框701与地面接触,此时为了提高与地面的接触,通过增加承载板708的设计,可以提高与地面的接触摩擦,避免本实用新型出现滑动。

具体的,软垫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带8。

本实施例中,当将万向轮706调节出来带动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手握拉带8拉动进行移动,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双手握住转柄709带动调节杆707转动,调节杆707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两个传动齿轮705转动,因此两个传动齿轮705带动相对应的两个丝杆702发生转动,既可以带动两个调节板704在相对应的丝杆702和滑杆703上进行移动,从而将万向轮706的高度进行下降调节,万向轮706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万向轮706开始地面接触,利用万向轮706将两个承载框701顶起,从而可以通过万向轮706带动加强板4进行移动,既带动软垫1进行移动,然后通过手握拉带8进行移动,此时可以在拉带8上绑上一根尼农绳,这样的拉动更加方便,而且拉动姿势舒适,将软垫1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再次转动转柄709,此时需要将转柄709反转即可,与万向轮706下降调节原理相同,将万向轮706上升调节即可,然后软垫1在使用时,训练者从空中掉落到软垫1上时,软垫1自身发生形变的同时,位于软垫1底部的海绵垫5发生形变进行缓冲,海绵垫5上的圆孔发生形变,通孔6的作用是有利于海绵垫5回弹复位,同时四个固定块301下降对支撑弹簧306进行挤压起到缓冲作用,由于支撑柱303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缓冲弹簧302同样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并且固定块301在升降过程中,依靠条形限位孔304与限位块305保持相对滑动,最终实现了软垫的防护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