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拉线转转圈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013发布日期:2020-05-20 02:47阅读:3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拉线转转圈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拉线转转圈玩具。



背景技术:

手动拉线玩具由来已久,其利用拉线缠绕在转轴上,当用手用力拉动拉线时,转轴被拉线带动而转动,从而带动转轴上的转圈转动;当缠绕在转轴上的拉线被完全展开时,转圈由于惯性继续转动,拉线被反向缠绕在转轴上,再拉动拉线,则转圈反向转动。如此反复,即可看到转圈一正一反的旋转变化,并感知到拉力与惯性力的交替变换的趣味。

然而,现有手动拉线玩具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01月9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685313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核桃车玩具》是现有手动拉线玩具的典型代表,其弊端主要在于:

1、转轴内置在壳体中,当发生拉线被拉断或发生非正常缠绕而堵转,拆卸不便,维修困难;

2、拉线通常由手柄的侧端伸出,极易发生磨损,导致拉线发生断裂;

3、一般不具备发光效果,对于具备发光效果的,多采用led灯珠发光,线路复杂,颜色单一,且难以改变发光颜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修、耐用的手动拉线转转圈玩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拉线转转圈玩具,包括转圈、转轴、拉线、拉环及手持管,还包括转轴套管,所述转轴套管的下端与所述手持管的上端套接,所述转轴套管的上端沿其直径方向加工有一转轴孔,所述转轴孔向上破开形成一宽度小于其直径的缺口;所述转轴包括转动端及位于所述转动端单侧或双侧的连接端,所述转动端经所述缺口按压进入所述转轴孔中,所述转圈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端上;所述拉线的一端缠绕在所述转动端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由所述手持管的底端伸出以与所述拉环相连。

进一步地,当所述转轴套管通过其下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手持管的上端的管腔套接时,其下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紧固条;当所述转轴套管通过其下端的管腔与所述手持管的上端的外圆周面套接时,其下端的管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紧固条。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管为透光材质,所述手持管中设有发光棒。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管中设有发光棒,所述发光棒以粘连或夹套的方式与所述拉线的非缠绕段连接,当所述拉线的缠绕段处于完全缠绕状态时,所述发光棒的下端与所述手持管的下端平齐或伸出所述手持管的下端;当所述拉线的缠绕段被完全展开时,所述发光棒的上端仍位于所述手持管中,所述的发光棒具有发光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转圈包括中心连接部、外圈及连接所述中心连接部与外圈的若干叶片,各叶片的背面设有插槽,每一插槽中插设有一根荧光棒。

进一步地,所述转圈包括中心连接部、外圈及连接所述中心连接部与外圈的若干辐条,各辐条的背面设有插槽,所述外圈的背面设有对应辐条数量的开槽,各开槽与其对应的插槽相连通,每一相连通的开槽与插槽中插设有一根荧光棒。

进一步地,所述转圈包括中心连接部及由所述中心连接部外圆周面向外圆周阵列的n个插管,n为不小于4的偶数,每两插管对应一根荧光棒,所述荧光棒弯曲后其两端插设在不同的插管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轴套管,实现了转轴与转轴套管的易拆分设计,当拉线发生拉断或非正常缠绕时,极易修复;

2、本实用新型的拉线由手持管的底端伸出,降低了磨损几率,提高了拉线寿命;

3、采用荧光棒作为发光体,可灵活改变荧光棒的颜色,带来不同的视觉观感。

4、在手持管内设置发光棒,在使用或玩耍中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转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转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拉线转转圈玩具,包括转圈1、转轴2、转轴套管3、拉线4、拉环5、手持管6和发光棒7。

请参考图2所示,转轴套管3的下端与手持管6的上端套接,转轴套管3的上端沿其直径方向加工有一转轴孔31,转轴孔31向上破开形成一宽度小于其直径的缺口。转轴2包括转动端21及位于转动端21一侧的连接端22,转动端21经所述缺口按压进入转轴孔31中,转圈1固定连接(过盈配合)在连接端22上。拉线4的一端系在转动端21中心的孔上,随后缠绕在转动端21上,拉线4的另一端由手持管6的底端伸出以与拉环4相连。

当转轴套管3通过其下端的管腔与手持管6的上端的外圆周面套接时,其下端的管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紧固条(图中视角未示出),以保证套接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手持管6为透光材质,手持管6中设有发光棒7。

作为又一优选,手持管6中设有发光棒7,发光棒7以粘连或夹套的方式与拉线4的非缠绕段连接。当拉线4的缠绕段处于完全缠绕状态时,发光棒7的下端与手持管6的下端平齐或伸出手持管6的下端;当拉线4的缠绕段被完全展开时,发光棒7的上端仍位于手持管6中。发光棒7除了发光外,在此还有以下几个作用:1、导向,避免拉线4被拉动时与手持管的管腔出现偏角,使得拉线4易于与手持管的下端边缘切割而易损耗;2、增加阻力,避免因惯性反向缠绕时缠绕过快而出现线条打结堵转等;3、拉线与拉环的连接处也是易断裂与脱落点,避免发生断裂或脱落时,拉线的非缠绕段进入转轴端21缠绕,导致堵转,增加维修困难。同时,由于其发光特性,会在反复进入和拉出手持管6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上述发光棒为荧光棒或其他发光体。

如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圈结构,其包括中心连接部11、外圈12及连接所述中心连接部11与外圈12的若干叶片13,各叶片的一面(正面或背面)设有插槽131,每一插槽131中插设有一根荧光棒8,叶片13上开设有透光孔132。

如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转圈结构,其包括中心连接部11、外圈12及连接中心连接部11与外圈12的若干辐条14,各辐条14的一面(正面或背面)设有插槽141,外圈上设有对应辐条14数量的开槽121,各开槽121与其对应的插槽141相连通,各开槽121及插槽141的槽底开始有透光孔,每一相连通的开槽121与插槽141中插设有一根荧光棒8。

如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转圈结构,其包括中心连接部11及由中心连接部11的外圆周面向外圆周阵列的n个插管15,n为不小于4的偶数,每两插管15对应一根荧光棒8,荧光棒8弯曲后其两端插设在不同的插管中,即可形成不同的装饰图案。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又一实施例,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1、转轴2包括转动端21及位于转动端21两侧的连接端22,如此,即可在两侧选用相同或不同的转圈,进一步提升观赏性;

2、转轴套管3通过其下端的外圆周面与手持管6的上端的管腔套接,其下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紧固条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