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2770发布日期:2020-04-21 18:1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羽毛球筒,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



背景技术:

羽毛球训练中,为了强化运动员的肌肉记忆、增强肌肉耐力,经常需要教练高强度不间断给地运动员喂球。而教练右手持拍击球,左手拿球,所拿球的数量十分有限。这导致教练需要暂停捡球以补充左手拿球的数量,无形中降低了训练效率和强度,使得运动员训练效果不理想。或者需要陪练帮助教练拿球,增加人力消耗,且给教练递球的过程容易失误,对运动员训练的连贯性也有一定影响。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大容量羽毛球筒,但是往往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无法根据训练用量进行羽毛球筒容量的自由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容量羽毛球筒无法根据训练用量进行羽毛球筒容量的自由选择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包括多个球筒本体以及一根支撑杆,所述的多个球筒本体通过连接夹与所述的支撑杆活动式连接;

所述的连接夹包括夹体,所述的夹体包括成对设置的夹臂,一对所述的夹臂形成一个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与所述的球筒本体的外径相同;

所述的夹体还包括与所述的夹臂连接的一对把手,在任一把手远离所述夹臂的一端连接有安装环,所述的安装环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环体;

所述环体的轴与所述夹臂形成的圆环的轴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环体的内径与所述的支撑杆的外径相同,在所述的环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收紧所述环体的紧固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夹臂与球筒本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摩擦阻力层;在所述的环体与所述的支撑杆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摩擦阻力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对夹臂形成的圆环具有开口。

进一步地,球筒本体包括沿着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的固定球筒;

在所述固定球筒的顶端活动式连接有以及至少一个自由球筒。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固定杆以及与所述固定杆活动式连接的延长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羽毛球筒还包括活动式安装在所述支撑杆底端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三条l型支撑腿,所述l型支撑腿的拐弯处与所述的支撑杆铰接,所述l型支撑腿的长边靠近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在所述l型支撑腿的长边的末端设置有平行于地面的支撑脚;

在所述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的外螺纹上连接有收紧件,所述的外螺纹的最底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与l型支撑腿与支撑杆铰接处和地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部还包括支撑方环,在所述的支撑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的支撑杆的底面上连接有连钩,所述连钩的开口朝着所述支撑杆的轴向;

所述的支撑方环穿过所述的通孔,所述的支撑放环还活动式地连接在所述连钩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l型支撑腿上还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支撑方环的收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还包括背带,所述的背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支撑杆的两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设计了连接夹实现了球筒本体与支撑杆的活动式连接,方便运动员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安装在支撑杆上球筒本体的数量,且缩小了单独一个球筒本体的体积,方便运动员携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在夹臂以及环体内部设置摩擦阻力层,保证了球筒本体与支撑杆在连接时的稳固连接;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在夹臂上设置开口,方便运动员省力地将球筒本体安装在连接夹内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设置了抽拉式的球筒本体,使得运动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球筒的大小,方便运动员进行携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设置了抽拉式的支撑杆,使得运动员在携带时可以缩短支撑杆的长度,在静置时可以拉长伸缩杆的长度,方便运动员携带以及使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设置了可撑开以及收缩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可以根据运动员的需要进行撑开或收紧,方便运动员携带以及使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通过设置了背带,方便运动员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夹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筒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杆细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部撑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部细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部收紧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球筒本体,2-支撑杆,3-连接夹,4-支撑部,5-背带,(1-1)-固定球筒,(1-2)-自由球筒,(2-1)-固定杆,(2-2)-延长杆,(3-1)-夹体,(3-2)-安装环,(3-1-1)-夹臂,(3-1-2)-把手,(3-1-3)-弹簧,(3-2-1)-环体,(3-2-2)-紧固件,(4-1)-l型支撑腿,(4-2)-外螺纹,(4-3)-收紧件,(4-4)-支撑方环,(4-5)-通孔,(4-6)-连钩,(4-7)-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包括多个球筒本体1以及一根支撑杆2,多个球筒本体1通过连接夹3与支撑杆2活动式连接;连接夹3包括夹体3-1,夹体3-1包括成对设置的夹臂3-1-1,一对夹臂3-1-1形成一个圆环,圆环的内径与球筒本体1的外径相同;

夹体3-1还包括与夹臂3-1-1连接的一对把手3-1-2,在任一把手3-1-2远离夹臂3-1-1的一端连接有安装环3-2,安装环3-2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环体3-2-1;

环体3-2-1的轴与夹臂3-1-1形成的圆环的轴相互平行设置;

环体3-2-1的内径与支撑杆2的外径相同,在环体3-2-1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收紧环体3-2-1的紧固件3-2-2。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运动员携带羽毛球并且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运动量灵活的携带羽毛球,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便携式羽毛球筒,在一根支撑杆2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多个球筒本体1,当运动员认为今天运动量大时,可以通过安装多个球筒本体1来增加羽毛球筒的容量。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球筒本体1的可拆卸式安装,设计了连接夹3,连接夹3的一端与支撑杆2连接,另一端与球筒本体1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夹3包括夹体3-1,在夹体3-1上设置了成对的夹臂3-1-1,夹臂3-1-1的数量可以是一对也可以是多对,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球筒本体1与连接夹3连接的稳定性,夹臂3-1-1设置有两对,一对夹臂3-1-1形成一个圆环,球筒本体1安装在圆环内部,连接夹3的结构与晾衣夹相似,夹臂3-1-1与把手3-1-2连接,在一对把手3-1-2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夹持力的弹簧3-1-3,通过夹臂3-1-1的夹持力将球筒本体1箍在一对夹臂3-1-1之间,因此圆环的内径与球筒本体1的外径相同,实现球筒本体1的固定夹持。

在夹体3-1的把手3-1-2上安装有用于与支撑杆2连接的安装环3-2,安装环3-2包括环体3-2-1以及用于收紧环体3-2-1的紧固件3-2-2,支撑杆2穿过环体3-2-1后,利用紧固件3-2-2将环体3-2-1的开口收紧,实现支撑杆2与连接夹3的稳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紧固件3-2-2可以是类似于自行车车座下方的收紧装置,拨开紧固件环体3-2-1的开口分开,收紧紧固件3-2-2环体3-2-1开口收紧,紧固件3-2-2还可以是在环体3-2-1开口处两侧均设置的螺纹孔以及穿插于两个螺纹孔内的紧固螺栓,螺栓的一端与螺帽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穿过螺纹孔,还有一个收紧把手通过转轴铰接于螺帽上,通过旋转收紧把手就可以实现收紧。

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可拆卸的便携式羽毛球筒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喜好或者运动量,利用连接夹3将球筒本体1安装在支撑杆2上,首先将连接夹3的夹臂3-1-1打开(此步骤类似于打开晾衣夹,通过挤压一对把手3-1-2将夹臂3-1-1打开),将球筒本体1放入夹臂3-1-1形成的圆环中,松开把手3-1-2,使得球筒本体1与夹臂3-1-1紧密接触;其次将支撑杆2伸入连接夹3上安装环3-2的环体3-2-1中,利用紧固件3-2-2将环体3-2-1的开口锁紧后,使得支撑杆2与环体3-2-1的紧密接触,最终实现连接夹3将一个球筒本体1与支撑杆2的连接,运动员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可以将多个球筒本体1安装在支撑杆2上。

当运动员不需要锻炼时,利用连接夹3将球筒本体1从支撑杆1上拆下来,将多个球筒本体1叠放以节省放置空间。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夹的连接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粘贴式能够承载更多的重力,保证在尽可能多的承载羽毛球的情况下,球筒本体1不会从支撑杆2上脱落。

可选地,在夹臂3-1-1与球筒本体1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摩擦阻力层;在环体3-2-1与支撑杆2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摩擦阻力层。

为使夹臂3-1-1与球筒本体1的接触更加紧密,防止球筒本体1从夹臂3-1-1中掉出,在夹臂3-1-1与球筒本体1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摩擦阻力层;

为使环体3-2-1与支撑杆2的接触更加紧密,防止支撑杆2从环体3-2-1中滑出,在环体3-2-1与支撑杆2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摩擦阻力层。

可选地,一对夹臂3-1-1形成的圆环具有开口。

如图1、2所示,为使运动员在使用连接夹3时,能够方便的将球筒本体1放入一对夹臂3-1-1中,一对夹臂3-1-1形成的圆环具有开口,运动员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将球筒本体1放入夹臂3-1-1中。

可选地,球筒本体1包括沿着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的固定球筒1-1;

在固定球筒1-1的顶端活动式连接有以及至少一个自由球筒1-2。

为增加羽毛球筒的容量,并且方便运动员在不使用羽毛球筒时,可以灵活地进行收纳,如图3所示,将球筒本体1设计为抽拉多段式,固定球筒1-1设计为与现有技术中的羽毛球筒的形状相同,在固定球筒1-1的顶端依次连接有多段没有顶面以及底面的圆筒即自由球筒1-2,固定球筒与自由球筒以及自由球筒与自由球筒之间采用螺纹卡合,使用时将上下两部分拉开至螺纹处进行卡合固定;收起时挤压筒体两端脱离卡合,实现了节约空间、便于携带的功能。

可选地,支撑杆2包括固定杆2-1以及与固定杆2-1活动式连接的延长杆2-2。

为了方便运动员进行携带以及收纳,将支撑杆2设置为抽拉式,类似于雨伞的伸缩杆,支撑杆分两部分,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固定杆2-1与延长杆2-2发生相对转动,在延长杆2-2用虚线表示滑道槽,固定杆2-1两条竖线表示凸起纹路,纹路限制固定杆2-1在滑道槽内做竖直运动,支撑杆两端用螺母封口,实现了防止两杆收起时反向脱离的作用。

如图5所示,支撑杆2的固定杆2-1的直径小于延长杆2-2的直径,固定杆2-1内部固定一个有弹性的钢片连接半球体(半球珠),钢片弹力向杆外。当固定杆2-1与延长杆2-2收缩时,半球被挤压留在延长杆2-2内部;当固定杆2-1与延长杆2-2拉开时,半球卡在上杆的圆洞内,且有钢片提供向外的弹力,使得上下杆保持住拉伸状态。

可选地,羽毛球筒还包括活动式安装在支撑杆2底端的支撑部4。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运动员在运动时能够稳定的防止羽毛球筒,在支撑杆2的底部设置了支撑部4,该支撑部4可以是通过螺纹与支撑杆2连接的底座,底座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或者三脚架等。

可选地,支撑部4包括与支撑杆2铰接的三条l型支撑腿4-1,l型支撑腿4-1的拐弯处与支撑杆2铰接,l型支撑腿4-1的长边靠近支撑杆2的底端,在l型支撑腿4-1的长边的末端设置有平行于地面的支撑脚;

在支撑杆2上还设置有外螺纹4-2,在外螺纹4-2上连接有收紧件4-3,外螺纹4-2的最底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与l型支撑腿4-1与支撑杆2铰接处和地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为了方便运动员携带,当不需要进行支撑时,能够方便的将支撑部4收起来,当需要支撑时,可以方便的将支撑部4撑开,如图7所示,l型支撑腿4-1铰接在支撑杆2上,当需要支撑时,3个l型支撑腿4-1撑开形成三角形,用以支撑支撑杆2;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成l型支撑腿4-1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收紧支撑部,当需要收紧时,仅需旋转收紧件4-3,使得收紧件4-3压住l型支撑腿4-1的短边,使得l型支撑腿4-1的短边与地面平行,此时l型支撑腿4-1的长边与地面垂直设置,因此实现三个l型支撑腿4-1的收紧。

可选地,支撑部4还包括支撑方环4-4,在支撑腿4-1上开设有通孔4-5,支撑杆2的底面上连接有连钩4-6,连钩4-6的开口朝着支撑杆2的轴向;

支撑方环4-4穿过通孔4-5,支撑放环4-4还活动式地连接在连钩4-6上。

如图7-8所示,为了实现3个l型支撑腿4-1的稳固支撑,防止l型支撑腿4-1与支撑杆2之间的角度过大,支撑部4还包括了支撑方环4-4,当需要撑开支撑部4时,先将收紧件4-3沿着支撑杆2向上方旋转,使得3个l型支撑腿4-1能够实现转动,此时将支撑方环4-4勾住连钩4-6,为3个l型支撑腿4-1提供收紧的力,防止3个l型支撑腿与支撑杆2之间的角度过大。

可选地,在l型支撑腿4-1上还开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方环4-4的收纳槽4-7。

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支撑方环4-4的收纳,在l型支撑腿4-1上还开设有收纳槽4-7,当收起支撑方环4-4时,支撑方环4-4的另一端仅需安装在收纳槽4-7中,节省了收纳空间。

可选地,可拆卸便携式羽毛球筒还包括背带5,所述的背带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支撑杆2的两端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运动员携带设计了背带5,运动员可以通过背带5将羽毛球筒背在身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