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球姿势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943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球姿势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球姿势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体育竞技类的项目都需要专业且正确的姿势动作,桌球亦需要,标准的桌球姿势可以使得自身的球技空间发挥到极致。

台球能否瞄得准打必进,击球姿势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初学者并不在意姿势,习惯随随便便地站在球台前挥杆就打,这是种极为有害的开始。常见一些球手,打了多年台球,球技并不出色平平常常,深感苦恼,当发现击球姿势不正确,有心纠正力图提高球技水平,但已形成习惯很难改正;因此必须强调,初学开始,就应该严格训练打球姿势,养成良好习惯。

目前,初学者进行姿势训练时,一般都是依靠教练员口头讲解和目测纠正,训练者自身根据理解进行调整和练习,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依赖他人指导,且训练者每次都要重新琢磨和调整姿势,训练效率低且容易形成偏差及坏习惯。

现有技术中偶见一些针对台球的打球训练设备,但是大都把重点放在瞄准和出杆上,缺少身体姿势的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球姿势训练装置,能够帮助训练者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训练效率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台球姿势训练装置,包括底板,用于支撑和安装其他部件;左脚挡板,安装在底板上,用于辅助固定训练者左脚位置;右腿挡板,安装在底板上,用于辅助固定训练者右腿位置并使右腿保持与地面垂直;手臂挡板,竖直固定在底板上,用于限制训练者右臂位置,使大臂、小臂和手腕保持在与地面大致垂直的同一个平面上;小臂支板,水平安装在手臂挡板上,在小臂向前摆动时用于限制小臂的位置;

训练者为右手持杆时,左脚挡板位于底板左前方,右腿挡板位于底板右后方,左脚挡板和右腿挡板前后间距以训练者站上后左、右脚前后相差半只脚长的距离为准,左脚挡板和右腿挡板左右间隔距离同肩宽,手臂挡板位于底板右侧;

训练者站立在该装置上,左脚顶紧左脚挡板,右腿紧贴右腿挡板保持绷直,上身俯下,整个右臂位于手臂挡板内侧,右大臂向上提起,右大臂和右小臂弯曲成三角形,小臂支板位于右大臂下方和右小臂前方,击球时,右小臂以右臂肘关节为支点向前摆动,小臂支板用于限制右小臂向前摆动的位置,当右小臂向前摆动至垂直于地面位置时,小臂支板正好接触并阻挡右小臂继续往前摆动,保持右小臂与地面垂直;

左手持杆时,各部件与右手持杆时相反。

进一步地,右手持杆时,所述左脚挡板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直线型挡板,使用时位于左脚前方,用以限定左脚的前后位置。

进一步地,右手持杆时,所述右腿挡板包括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的前板和右板,前板和右板均垂直于底板,右板下方通过折边与底板连接并固定,前板下方与底板间距10-20cm的高度,用于构成容纳右脚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左脚挡板与底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左脚挡板、右腿挡板、手臂挡板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对应各个挡板均设置有多组不同间距的螺钉孔,以方便训练者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各部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小臂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手臂挡板上,所述手臂挡板上设有多组高度不同的螺钉孔,方便训练者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小臂支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手臂挡板上安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左脚挡板、右脚挡板、手臂挡板或小臂支板选用不锈钢、塑钢或铝合金材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能够帮助初学者定位准确姿势,使训练者养成良好习惯,保持标准姿势,利于球技的发挥和进步;使用不受场合限制,可在家进行训练,也可以在台球厅进行训练,无需依赖教练人员,能够独立进行训练,训练效率高,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适于大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右腿挡板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底板,2、左脚挡板,3、右腿挡板,4、手臂挡板,5、小臂支板,6、前板,7、右板,8、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右手持杆为例进行说明,若训练者为左手持杆,则各部件与右手持杆时相反。如图1-2所示,一种台球姿势训练装置,主要包括底板1,左脚挡板2、右腿挡板3、手臂挡板4和小臂支板5。

底板1为一平板,使用时平放在地面上,主要用于支撑和安装其他部件;

左脚挡板2,安装在底板1上,用于辅助固定训练者左脚位置,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直线型挡板,使用时左脚前方顶紧该直线型挡板,用以限制左脚的前后位置,如图1所示,左脚挡板2为一90度折弯形成的零件,一面紧贴底板1用于安装固定,一面形成直线型挡板用以固定左脚的前后位置;或者,左脚挡板2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直角型挡边,使用时直角形挡边的两条边分别紧贴左脚脚尖和左脚内侧,以此限定左脚位置。

右腿挡板3,安装在底板1上,用于辅助固定训练者右腿位置并使右腿保持与地面垂直,如图1和3所示,右腿挡板3包括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的前板6和右板7,前板6和右板7均垂直于底板1,右板7下方形成折边8并通过折边8与底板1连接固定,前板6下方掏空,与底板1间距10-20cm的高度,用于形成容纳右脚的空间,使用时训练者右腿紧贴前板6和右板7并保持绷直,具体地,右腿挡板3为可以为多次折弯形成的结构件,通过金属板多次折弯形成前板6、右板7以及右板7下方的折边8,通过折边8将右腿挡板3固定在底板1上。

手臂挡板4,竖直固定在底板1上,用于限制训练者右臂位置,使大臂、小臂和手腕保持在与地面大致垂直的同一个平面上;

小臂支板5,水平安装在手臂挡板4上大约腰部以上的高度,在小臂向前摆动时用于限制小臂的摆动幅度和位置。

训练者为右手持杆时,左脚挡板2固定于底板1左前方,右腿挡板3位于左脚挡板2的右后方,左脚挡板2和右腿挡板3的前后间距以训练者站上后左、右脚前后相差半只脚长的距离为准,左脚挡板2和右腿挡板3左右间隔距离同肩宽,手臂挡板4位于右腿挡板3的右侧,其前后位置根据训练者自身情况进行自由调整,小臂支板5的高度根据个人身高和摆臂位置进行调节。

左脚挡板2可以与底板1一体成型,或者单独加工后通过焊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底板1上,螺钉连接时,能够方便调整位置。

所述右腿挡板2和手臂挡板3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上。

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多组不同间距的螺钉孔,以方便训练者根据身高、体型等调整各部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在底板1上左右对称的设置了多组螺钉孔,用以方便左手持杆时左右对调各部件的位置。

底板1、左脚挡板2、右脚挡板3以及手臂挡板4和小臂支板5均可选用不锈钢、塑钢或铝合金材质。

由于底板1用于支撑整个装置和训练者,因此底板1需要一定的厚度和重量防止整个装置倾斜或左右摆动。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手臂挡板4上安装红外线发射装置,作为出杆角度的参考,使训练者能够更快地掌握出杆角度。

以右手持杆为例,训练前,训练者先根据自身脚长及肩宽调整好左脚挡板2、右腿挡板3的位置并将其固定,同时根据自身以标准姿势击球时手臂所在位置确定好手臂挡板4的前后位置以及小臂支板5的高度并将其固定,训练时,训练者站立在该装置上,左脚顶紧左脚挡板2,右腿紧贴右腿挡板3保持绷直,上身俯下,进行击球瞄准,整个右臂位于手臂挡板4内侧,右大臂向上提起,右大臂和右小臂弯曲成三角形,小臂支板5位于右大臂下方和右小臂前方,击球时,右小臂以右臂肘关节为支点向前摆动,小臂支板5用于限制右小臂向前摆动的位置,当右小臂向前摆动至垂直于地面位置时,小臂支板5正好接触并阻挡右小臂继续往前摆动,保持右小臂与地面垂直。

左手持杆时,各部件相反,不再赘述。

本装置在训练时,能够固定训练者左右脚的位置,以及辅助训练者保持右臂和右手腕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手臂挡板4能顾防止右臂左右摆动造成击球偏差,同时通过小臂支板5限制小臂运动幅度,帮助训练者保持击球时小臂垂直地面,对同一个训练者来说,第一次使用时调整好各部件位置,后续练习时可直接使用,无需每次调整。使用该装置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将身体调整为标准姿势,长久使用后能够使初学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便去掉该装置,初学者由于已经形成惯性,还能继续保持较为标准的站姿,利于后期球技的进步,相比单纯的依靠经验进行调整和训练,本装置训练效率高,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安装易调整,训练者可在台球厅进行真实训练,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模拟训练,不受场合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