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测试及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1263发布日期:2020-08-28 17:1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部测试及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部测试及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手部及手臂肌无力是最常见的病态表现,其主要是由于手部肌腱或神经系统受到损伤,造成手部和手臂肌肉出现萎缩现象,最终发现出手部肌无力。而尤其是一些老年康复患者,由于出现病态时间较长,许多时候,手部已经呈现握拳姿势,而无法自行伸张开,此时,需要辅助器械进行日常训练,帮助患者最终实现简单的生活自理。而现有的手部康复训练方式非常简单,主要是让患者去抓握、推送、左右移动的功能,或通过简单的弹性器械训练患者手部力量;

且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当新进患者后,在以往的操作中,大多是让患者家属和患者自行描述,配合医生的指令完成某些简单动作,用于评判患者手部受损程度及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而更多的时候,这样的判断行为并非非常准确,而尤其面对经验不足的治疗师及护理师时,这样的方式容易出现较大的误诊,最后出现无效的康复训练计划。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帮助治疗师及护理师精准判断患者手部受损肌腱,同时能够辅助训练患者手部的手部测试及康复训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部测试及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安装架和手部护套结构;所述安装架的顶部通过弹力绳连接至少一个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护套结构包括手臂护套、腕部衔接块和手指套;所述手臂护套包括护板和绑扎带,所述护板的外部设置有凸出的滑块;所述吊环的圆环内侧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沿着滑槽自由转动;

所述护板的前端与腕部衔接块固定为一体;所述腕部衔接块的前端通过塑胶条连接固定手指套;所述手指套外侧顶面设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与橡皮筋的一端固定,所述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架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为半剖的圆筒状。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由塑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与塑胶条之间通过橡胶球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与塑胶条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的外部设有橡胶环。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的尖端具有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还挂有刺激元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刺激元件包括但不限于突刺、棉球、金属球、玻璃管或/和发热贴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护板和手指套上还设有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手臂护套和手指套通过弹力绳吊起的方式,患者自主进行穿戴、向下压、握紧的过程,通过交流和医护人员观察,能够发现手臂、手腕及某个手指的用力情况,并观察患者的肌肉灵敏程度,从而偏于诊断患者病情,确定肌肉受损或萎缩部位及程度;

2、通过在手指套尖端开设通孔,通过各种刺激元件刺激手指尖端,判断用户手指神经感知情况,判断手指神经受损状况;

3、手指套与塑胶条之间设置橡胶球,患者进行指间分离或靠拢,判断用户手指肌腱损伤部位及程度,便于康复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

4、所述手指套与塑胶条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固定,便于患者进行各种姿态的抓握,便于判断患者手指手指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板与吊环的滑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指套指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选用两种代表性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手部测试及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安装架1和手部护套结构2;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通过两根弹力绳41分别连接两个吊环51;所述手部护套结构2包括手臂护套21、腕部衔接块22和手指套23;所述手臂护套21包括护板24和绑扎带25,所述护板24的外部设置有凸出的滑块30;所述吊环51的圆环内侧设有滑槽31,所述滑块30沿着滑槽31自由转动;

所述护板24的前端与腕部衔接块22固定为一体;所述腕部衔接块22的前端通过塑胶条26连接固定手指套23;所述手指套23外侧顶面设有固定钉27,所述固定钉27与橡皮筋28的一端固定,所述橡皮筋28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架1的顶部;所述手指套23为半剖的圆筒状;所述手指套23由塑胶材质制成;所述手指套23与塑胶条26之间通过橡胶球32连接固定;所述手指套23的外部设有橡胶环34;所述护板24和手指套23上还设有透气孔52。

在上述设置中,通过将手臂护套21和手指套23通过弹力绳41吊起的方式,患者自主进行穿戴、向下压、握紧的过程,通过交流和医护人员观察,能够发现手臂、手腕及某个手指的用力情况,并观察患者的肌肉灵敏程度,从而偏于诊断患者病情,确定肌肉受损或萎缩部位及程度;正常患者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整医师指令下的动作,而手臂或手指受损的患者,在进行某些动作时,会出现动作迟缓、乏力等病态,医师从而通过该动作主要工作肌腱部位进行精确的定位患者的受损部位。

在上述设置中,手指套与塑胶条之间设置橡胶球,患者进行指间分离或靠拢,判断用户手指肌腱损伤部位及程度,便于康复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

同时,在上述设置中,半剖的圆筒状手指套23即便于患者穿戴,同时因为塑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大小不一的手指;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而设置橡胶环34的目的是解决手指从手指套内脱离的问题,便于将患者的手指限制在手指套内。

实施例2,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手指套23与塑胶条26之间通过万向接头33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万向接头33的方式,使得患者能够自如的进行抓握等动作;

优选的,所述手指套23的尖端具有通孔35;所述安装架1上还挂有刺激元件;所述刺激元件包括但不限于突刺36、棉球37、金属球38、玻璃管39和发热贴片40。(发热贴片采用市售产品,例如暖手宝贴片或无纺布贴片,例如三达丰5欧发热片)

通过在指间设置通孔35,医师通过各类刺激物品对患者手指尖进行刺激,便于判断患者手指神经系统的受损状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