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5033发布日期:2020-11-25 14:5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泡泡机一般仅具备吹泡泡功能,该泡泡机通常带有一个存储泡泡液的储液瓶,泡泡液为带有一定张力具有一定粘性、延展力的溶液(例如一定比例的洗涤剂、水、甘油);当泡泡机启动后,泡泡机内的风扇产生气流,并对着粘有泡泡液的泡泡口吹出,就会连续产生泡泡。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泡泡机一般仅具备吹泡泡功能,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整体机构设计不合理,泡泡机的趣味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泡泡机,其旨在解决现有的泡泡机功能单一、趣味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泡泡机,包括:

机壳,具有安装腔;

吹嘴装置,设于所述机壳的前端开口处;

雾化装置,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雾化装置具有与所述吹嘴装置连通的雾化通道;

吹风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中,并位于所述雾化装置远离所述吹嘴的后端;

输液装置,包括储液瓶和输液管,所述储液瓶内储存有泡泡液并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输液管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瓶中,一端延伸至所述吹嘴装置;以及,

控制装置,包括内置于所述安装腔的主控板以及设于所述吹风装置后端的模式切换结构,所述主控板与所述模式切换结构、所述雾化装置以及所述输液装置均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结构用于在所述泡泡机仅吹出泡泡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泡泡机吹出烟雾泡泡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所述泡泡机仅吹出雾化的第三工作模式间的切换控制。

可选地,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进风口连通,部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均一端与所述吹风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吹嘴装置连通;

所述雾化装置内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所述雾化通道分别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以及所述吹嘴装置连通。

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内设在安装腔中的雾化仓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雾化仓中的雾化器组件;

所述雾化器组件包括外壳、前盖、后盖、雾化芯、内管以及导通管,所述外壳呈沿轴向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内管的外管面和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空间,所述内管的管腔形成所述雾化通道;

所述前盖盖合所述外壳的前开口,并设有出气孔以连通所述吹嘴装置,所述后盖盖合所述外壳的后开口,并设有进气孔以连通所述吹风装置;

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内管上,且至少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空间,从所述进气孔进入的气流经过所述雾化芯后形成雾化混合气流从所述出气孔吹出;

所述导通管的前端插置于所述内管的后端开口处,并通过导线与所述雾化芯连接。

可选地,所述储液空间中填充有吸油棉,所述雾化芯穿出所述内管的端部嵌置在所述吸油棉中;

所述前盖和所述内管的前端之间嵌套有前密封塞,所述后盖和所述导通管的后端之间嵌套有后密封塞,所述导通管上套设有导热胶套。

可选地,所述输液装置还包括输液驱动结构和液体回流结构,所述输液驱动结构用于将所述泡泡液从所述储液瓶中吸出并输送至所述吹嘴装置,所述液体回流结构用于连通所述吹嘴装置和所述储液瓶,以将所述吹嘴装置处流下的所述泡泡液导流至所述储液瓶中。

可选地,所述输液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齿轮组;

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背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侧面上凸设有若干挤压柱,所述挤压柱用于缠绕所述输液管,并在转动时实现对所述输液管的挤压。

可选地,所述吹嘴装置上设有漏斗状的回流接口,所述液体回流结构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回流接口连接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瓶连接相通。

可选地,所述吹嘴装置包括吹嘴壳、风嘴以及导液杆,所述吹嘴壳的后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吹嘴壳的前端开设有泡泡口,所述吹嘴壳的前端内侧面处设有导液杆,所述输液管的出液端位于所述导液杆的上端,所述泡泡液从所述输液管流出后经所述导液杆流入所述泡泡口。

可选地,所述泡泡机还包括电源,所述模式切换结构包括切换开关、实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一回路、实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第二回路以及实现所述第三工作模式的第三回路;

所述第一回路将所述电源与所述输液装置以及所述吹风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回路将所述电源与所述输液装置、所述吹风装置以及所述雾化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回路将所述电源与所述吹风装置以及所述雾化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机壳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模式切换结构还包括雾化开关主板,所述雾化开关穿设并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可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来回滑动以在第一回路、第二回路以及第三回路间切换,所述雾化开关主板内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并分别与所述雾化开关、所述电源、所述主控板、所述吹风装置、所述输液装置以及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泡泡机设有吹嘴装置、雾化装置、输液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中的模式切换结构可使泡泡机在仅吹出泡泡的第一工作模式、泡泡机吹出烟雾泡泡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泡泡机仅吹出烟雾的第三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故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仅能产生普通的透明泡泡的泡泡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通过模式切换结构切换至输液装置、吹嘴装置、雾化装置均开启的第二工作模式,从而吹出连续的烟雾泡泡;还可以通过模式切换结构切换至吹风装置和雾化装置均开启的第三工作模式,从而吹出烟雾。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仅能吹出普通泡泡的功能,还具有吹出烟雾泡泡和烟雾的功能,增加了本泡泡机的使用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泡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泡机的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泡机的去除机壳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泡泡机。

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该泡泡机包括机壳100、吹嘴装置200、雾化装置300、输液装置400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机壳100具有安装腔110;吹嘴装置200设于机壳100的前端开口处;雾化装置300可拆卸安装在安装腔110中,雾化装置300具有与吹嘴装置200连通的雾化通道310;吹风装置设于安装腔110中,并位于雾化装置300远离吹嘴的后端;输液装置400包括储液瓶410和输液管420,储液瓶410内储存有泡泡液并与机壳100连接,输液管420一端伸入储液瓶410中,一端延伸至吹嘴装置200;控制装置包括内置于安装腔110的主控板(未示出)以及设于吹风装置后端的模式切换结构510,主控板与模式切换结构510、雾化装置300以及输液装置400均电连接,模式切换结构510用于在泡泡机仅吹出泡泡的第一工作模式、泡泡机吹出烟雾泡泡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泡泡机仅吹出烟雾的第三工作模式间的切换控制。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泡泡机设有吹嘴装置200、雾化装置300、输液装置400以及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中的模式切换结构510可使泡泡机在仅吹出泡泡的第一工作模式、泡泡机吹出烟雾泡泡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泡泡机仅吹出烟雾的第三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故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仅能产生普通的透明泡泡的泡泡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通过模式切换结构510切换至输液装置400、吹嘴装置200、雾化装置300均开启的第二工作模式,从而吹出连续的烟雾泡泡;还可以通过模式切换结构510切换至吹风装置和雾化装置300均开启的第三工作模式,从而吹出烟雾。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仅能吹出普通泡泡的功能,还具有吹出烟雾泡泡和烟雾的功能,增加了本泡泡机的使用趣味性。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泡泡机的机壳100具体呈玩具手枪的形状,包括机壳主体130和设于机壳主体130后端下方的手柄120;机壳主体130的前端设有接收泡泡液并形成泡泡的吹嘴装置200;机壳主体130的下方连接有可拆卸的储液瓶410,雾化装置300、吹风装置、输液管420等部件均内置于机壳主体130中;手柄120包括手柄前壳121和手柄后壳122,电源600即安装在手柄前壳121和手柄后壳122拼合后形成的腔体中,电池和控制装置等电连接以提供电能;在手柄120的前侧面上邻近机壳主体130处还设有可向下按压的发射开关520,发射开关520与发射主板530电连接,以控制本泡泡机的开启和关闭。

请参阅图4和图8,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0上开设有进风口140,吹风装置与进风口140连通,部分安装腔110分隔形成第一气流通道111和第二气流通道112,第一气流通道111和第二气流通道112均一端与吹风装置连通,另一端与吹嘴装置200连通;雾化装置300内置于第一气流通道111中,雾化通道310分别和第一气流通道111以及吹嘴装置200连通。在此,吹风装置包括风扇710,且风扇710优选设于安装腔110中的进风口140下方,而风扇710和吹嘴装置200之间的通道分隔为第一气流通道111和第二气流通道112的设计,则能更好的实现烟雾和空气的分离,当本泡泡机处于仅吹出透明泡泡的第一工作模式时,空气可以更多地从第二气流通道112吹出,以尽可能少受雾化装置300的影响。

进一步地,一并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装置300包括内设在安装腔110中的雾化仓以及可拆卸安装在雾化仓中的雾化器组件;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组件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在雾化仓中,并可通过注油操作等加入雾化液。此外,雾化仓的底板即起到分隔气流通道的作用,包括出烟盒、雾化仓前盖332、进风前壳等结构。

具体地,雾化器组件包括外壳、前盖332、后盖333、雾化芯334、内管335以及导通管336,外壳呈沿轴向两端开口的筒状,内管335套设在外壳中,内管335的外管面和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空间,内管335的管腔形成雾化通道310;前盖332盖合外壳的前开口,并设有出气孔332a以连通吹嘴装置200,后盖333盖合外壳的后开口,并设有进气孔333a以连通吹风装置;雾化芯334安装在内管335上,且至少一端伸入储液空间,从进气孔333a进入的气流经过雾化芯334后形成雾化混合气流从出气孔332a吹出;导通管336的前端插置于内管335的后端开口处,并通过导线与雾化芯334连接。如此,在接收到主控板发出的雾化装置300开启的指令后,与雾化芯334连接的导线通电,进而加热雾化芯334,而雾化芯334选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能从储液空间中吸取雾化液,并在迅速导热后对雾化液进行雾化不断形成烟雾,然后经过雾化通道310从出气孔332a中吹出,最后经泡泡口221处的泡泡液形成的薄膜包裹,即形成连续的烟雾泡泡。在此,内管335上设有沿径向连通的两通孔,雾化芯334卧式安装在内管335中,其轴向与内管335的轴向垂直,其两端均伸入储液空间中,以增加对雾化液的吸取量和吸取均匀性,这种雾化芯334的卧式结构可通过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来增加烟雾量,进而提高雾化装置300的雾化作用,确保本泡泡机能连续的产生烟雾泡泡。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空间中填充有吸油棉336,雾化芯334穿出内管335的端部嵌置在吸油棉336中;前盖332和内管335的前端之间嵌套有前密封塞337,后盖333和导通管336的后端之间嵌套有后密封塞338,导通管336上套设有导热胶套339。可以理解,若雾化器组件是一体式时,则在使用时容易漏油,且雾化作用非常差,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前述雾化芯334卧式安装的结构以及密封塞和吸油棉336等的特殊设计,就可以完全可以杜绝以上问题,而且这种独特的雾化结构,可使雾化液充分雾化。特别需说明的是,本泡泡机采用一次性烟弹的设计,即雾化器组件是一个整体,在雾化液使用完后可通过将雾化仓前盖332翻盖后取出更换,这样就避免了繁琐的添加雾化液的操作,使用十分便利,当然,为确保使用者的健康,本泡泡机均采用食品级的雾化液。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输液装置400还包括输液驱动结构430和液体回流结构,输液驱动结构430用于将泡泡液从储液瓶410中吸出并输送至吹嘴装置200,液体回流结构用于连通吹嘴装置200和储液瓶410,以将吹嘴装置200处流下的泡泡液导流至储液瓶410中。具体地,吹嘴装置200上设有漏斗状的回流接口210,液体回流结构包括回流管441,回流管441一端与回流接口210连接相通,另一端与储液瓶410连接相通。这样,在不断从输液瓶中吸取泡泡液运输到吹嘴装置200时,吹嘴装置200处流下的未经利用的泡泡液就可以再通过液体回流结构回流至储液瓶410中,进而极大的避免了泡泡液的浪费。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吹嘴装置200包括吹嘴壳220、风嘴以及导液杆,吹嘴壳220的后端设有第一通孔,吹嘴壳220的前端开设有泡泡口221,吹嘴壳220的前端内侧面处设有导液杆,输液管420的出液端位于导液杆的上端,泡泡液从输液管420流出后经导液杆流入泡泡口221。在此,导液杆沿泡泡口221的径向上下延伸,形成斜杆引流直吹式泡泡口221,以使泡泡口221能好的粘上泡泡液,从而提高泡泡形成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输液驱动结构430包括驱动电机431以及与驱动电机431传动连接的齿轮组;齿轮组包括与驱动电机431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432以及与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433,第二齿轮433背离第一齿轮432的侧面上凸设有若干挤压柱434,挤压柱434用于缠绕输液管420,并在转动时实现对输液管420的挤压。在此,驱动电机431的动力输出轴的上端与风扇710连接,下端与设计成可与第一齿轮432啮合传动的齿轮状,这样,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31即可同时带动风扇710和齿轮组转动,结构更加集成化,有利于节省部件降低成本。由于输液管420通常为由pp或tpe材质制成的软管,故当第二齿轮433转动时,挤压柱434会不断地挤压软管,从而产生吸力,将泡泡液不断从储液瓶410中吸出并输送至泡泡口221处,然后输液管420通过导液杆将泡泡液喷入泡泡口221的褶皱,并通过气流作用不断的产生泡泡。

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泡泡机还包括电源600,模式切换结构510包括切换开关511、实现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一回路、实现第二工作模式的第二回路以及实现第三工作模式的第三回路;第一回路将电源600与输液装置400以及吹风装置连接,第二回路将电源600与输液装置400、吹风装置以及雾化装置300连接,第三回路将电源600与吹风装置以及雾化装置300连接。具体地,机壳1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50,模式切换结构510还包括雾化开关主板512,雾化开关穿设并凸出于第一安装孔150,并可在第一安装孔150中来回滑动以在第一回路、第二回路以及第三回路间切换,雾化开关主板512内置于安装腔110中,并分别与雾化开关、电源600、主控板、吹风装置、输液装置400以及雾化装置300电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切换开关511在不同的档位上滑动,而实现前述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例如,在第一回路中,电源600和用于启动本泡泡机的发射开关520、雾化开关主板512以及作为驱动件的马达连接,仅仅开启吹风装置和输液装置400,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启动发射开关520后仅仅产生不带烟雾的透明泡泡;在第二回路中,电源600和用于启动本泡泡机的发射开关520、雾化开关主板512、雾化装置300以及作为驱动件的马达连接,此时,切换开关511处于雾化开启的档位,雾化装置300、吹风装置和输液装置400同时开启,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启动发射开关520后,本泡泡机能产生连续的烟雾泡泡;在第三回路中,电源600和用于启动本泡泡机的发射开关520、雾化开关主板512、雾化装置300、吹风装置以及作为驱动件的马达连接,仅仅开启吹风装置和雾化装置300,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启动发射开关520后仅仅产生烟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切换开关511的设置和控制方式并不仅限于多档位滑动,还可以是按钮按压等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