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1104发布日期:2020-09-01 19:2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相关技术领域,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



背景技术:

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广泛普及的体育运动。运动员训练或普通人休闲打球时,都存在捡球的问题。运动员一次训练会使用数量很多的羽毛球,训练完成后大量的羽毛球落在场地上,依靠人工捡拾工作量大,且效率较低。

本领域存在一些自动捡球机,工作原理各种各样,但针对专门捡拾羽毛球的捡球机较少。现有的自动捡球机普遍具有将地面上的球收集起来的功能,但是并没有针对羽毛球排序状筒需求的功能。仅将羽毛球收集在容器中,仍需人工将容器中的羽毛球装入球筒中,操作繁琐,效率较低。

综上,本领域需要一种针对羽毛球的自动捡球装置,能够捡起羽毛球,并且能够将捡起的羽毛球码放状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推动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至有球的地方即可进行自动捡球,且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能够将捡起的羽毛球按顺序码放到球筒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用于捡起并收集羽毛球,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包括底部装有轮子的外壳、捡球轮、引球板、装球组件、驱动组件以及球筒组,所述捡球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与所述捡球轮对应的侧底部具有开口,所述捡球轮侧面均匀的设置若干捡球刷;所述引球板为弧形板,所述引球板一端与地面对接;所述装球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装球组件与所述引球板远离地面的端部对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捡球轮及所述装球组件连接;所述球筒组与所述装球组件对接,所述装球组件将其中的所述羽毛球按顺序码放至所述球筒组中。

优选地,所述装球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中间板以及挡板组,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其两端的传送辊与所述外壳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引球板对接,且所述第一传送带沿远离所述引球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传送带表面具有若干排均匀排列的引球坑;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平行,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其两端的传送辊与所述外壳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传送带表面均匀连接若干排刷子;所述中间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中间板朝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面具有若干互相平行的下引球槽,所述中间板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面具有若干互相平行的上引球槽,所述下引球槽及所述上引球槽沿远离所述引球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挡板组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安装在所述中间板远离所述引球板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挡板垂直于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引球板的一侧;所述球筒组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球筒及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球筒;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的空隙与若干所述第一球筒垂直对齐,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空隙与若干所述第二球筒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羽毛球大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羽毛球大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下引球槽槽底至所述引球坑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羽毛球的高度;所述刷子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传送带表面与所述上引球槽槽底的最短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送带一端的传送辊同轴固定连接从动摩擦轮,所述第二传送带一端的传送辊同轴固定连接第二从动带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主轴、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所述主轴一端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捡球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及所述第二主动轮环绕所述主轴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套接第一平带,且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平带连接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同轴连接所述主动摩擦轮,所述主动摩擦轮与所述从动摩擦轮共面摩擦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套接第二平带,且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二平带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带轮。

优选地,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外壳的端部安装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通过电线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的优点在于: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操作方便,捡球效率高,且能够将捡起的羽毛球按顺序装入球筒中,便于取用收集到的羽毛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的正向截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的装球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3,为本发明一种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用于捡起并收集羽毛球50,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包括外壳10、捡球轮20、引球板21、装球组件、驱动组件35以及球筒组40。捡球轮20可转动的安装在外壳10内部,装球组件、驱动组件35以及球筒组40均设置在外壳10内部。外壳10与捡球轮20对应的侧底部具有开口,捡球轮20侧面均匀的设置若干捡球刷201,捡球轮20转动过程中,捡球刷201转动扫过开口位置的底面。引球板21为弧形板,引球板21一端与地面对接,另一端弯折形成引球板对接端211,且引球板对接端211与装球组件对接。捡球刷201长度为捡球轮20侧面至引球板21的最短距离。捡球轮20转动过程中,捡球刷201将羽毛球25沿引球板21推动至装球组件中。驱动组件35与捡球轮20及装球组件连接,驱动组件35驱动捡球轮20转动,同时驱动组件35驱动装球组件工作。球筒组40与装球组件对接,装球组件将其中的羽毛球50按顺序码放至球筒组40中。

外壳10顶部安装推杆11,底部安装若干个轮子12,使用者通过推杆11可以方便的推动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推杆11远离外壳10的端部安装开关按钮111,开关按钮111通过电线112与驱动组件35连接,通过开关按钮111可以控制驱动组件35的工作状态。使用所述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收集羽毛球时,通过开关按钮111启动驱动组件35,推动羽毛球自动捡球装置在羽毛球场地上进行收集,收集完成后通过开关按钮111使驱动组件35停止工作,即可完成对羽毛球的收集。

参见图1和图2,装球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31、第二传送带32、中间板33以及挡板组34。第一传送带31通过其两端的传送辊与外壳10可转动的连接,第一传送带31一端设置在引球板对接端211的下方,且第一传送带31远离引球板21的一端高于第一传送带31接近引球板21的一端,即第一传送带31沿远离引球板2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一传送带31表面具有若干排均匀排列的引球坑311。第二传送带32与第一传送带31平行,第二传送带32通过其两端的传送辊与外壳10可转动的连接,第二传送带32一端设置在引球板对接端211的上方,且第二传送带32远离引球板21的一端高于第二传送带32接近引球板21的一端,即第二传送带32沿远离引球板2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二传送带32与第一传送带31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传送带32表面均匀连接若干排刷子321。中间板33设置在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之间,中间板33沿远离引球板2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中间板33朝向第一传送带31的一面具有若干互相平行的下引球槽311,中间板33朝向第二传送带32的一面具有若干互相平行的上引球槽312,下引球槽311及上引球槽312均沿远离引球板21的方向延伸,且下引球槽311及上引球槽312的宽度略大于羽毛球50大端的直径。下引球槽311槽底至引球坑311底部的距离小于羽毛球50的长度。刷子321的长度等于第二传送带32表面与上引球槽312槽底的最短距离。

挡板组34包括第一挡板341和第二挡板342,第一挡板341安装在中间板33远离引球板21的端部,且第一挡板341垂直于中间板33,第二挡板342与第一挡板341平行的设置在第一挡板341远离引球板21的一侧,且第一挡板341与第一传送带31的最小距离大于羽毛球50的宽度,第二挡板342与第一挡板341的距离大于羽毛球50的宽度。球筒组40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球筒41及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球筒42。其中,第一挡板341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空隙与若干第一球筒41垂直对齐,第二挡板342与第一挡板341之间的空隙与若干第二球筒42对齐。进一步的,第一球筒41与第二球筒42数量相同,且第一球筒41与第一传送带31上每排引球坑311的数量相同。

当羽毛球50被捡球刷201沿引球板21推动至第一传送带31上时,羽毛球50会处于两种状态中的一种:羽毛球球头落在第一传送带31上,或羽毛球大端站立在第一传送带31上。当羽毛球球头落在第一传送带31上时,利用羽毛球球头自重的原理,部分下落的羽毛球的球头将直接落入引球坑311中。未落入引球坑311中的羽毛球50被第一传送带31带着移动,当羽毛球50移动到中间板33端部时,因为下引球槽331的宽度只比羽毛球大端直径略大,因此在下引球槽331的作用下,羽毛球的球头被抵入引球坑311中。且因为第一传送带31倾斜向上,进入下引球槽331中羽毛球50会在重力作用下大端向下的排列。在第一传送带31的末端羽毛球50掉落,由于在下引球槽331中时羽毛球50的球头已朝前,故羽毛球50球头向下的掉入第一球筒41中。至此,第一传送带31上的羽毛球50将在第一球筒41内有序排列。

当羽毛球大端站立在第一传送带31上时,被第一传送带31带着移动到中间板33端部时时,由于羽毛球50站立时比躺着时高,第二传送带32上的刷子321旋转时会将站立的羽毛球50驳倒在上引球槽332中,羽毛球50被驳倒后,球头向前。羽毛球50被刷子321推着到达第二传送带32的末端时,由于球头朝前,羽毛球50会球头向下的掉入第二球筒42中。至此,上引球槽332上的羽毛球50会被刷子321推动掉入第二球筒42内有序排列。

参见图2及图3,第一传送带31一端的传送辊同轴固定连接从动摩擦轮312,第二传送带32一端的传送辊同轴固定连接第二从动带轮322,从动摩擦轮312与第二从动带轮322位于同一侧,且第二从动带轮322与第二传送带32之间的距离小于从动摩擦轮312与第一传送带31之间的距离。驱动组件35包括电动机350、主轴351、第一主动轮352、第二主动轮353。电动机350通过电线112与开关按钮111连接,开关按钮控制电动机350的工作状态。主轴351一端与电动机350输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捡球轮20同轴连接。第一主动轮352及第二主动轮353均环绕主轴351与主轴351固定连接,且第一主动轮352位于第二主动轮353和电动机350之间。第一主动轮352套接第一平带3521,且第一主动轮352通过第一平带3521连接第一从动带轮3522,第一从动带轮3522同轴连接主动摩擦轮3523,主动摩擦轮3523与从动摩擦轮312共面摩擦连接。第二主动轮353套接第二平带3531,且第二主动轮353通过第二平带3531连接第二从动带轮322。当第一主动轮352及第二主动轮353同步转动时,带动从动摩擦轮312及第二从动带轮322沿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送带31及第二传送带32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