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护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7312发布日期:2021-05-11 16:5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游泳护目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泳护目镜,特别是借助具有挠性的连结构件连结眼罩和头带的游泳护目镜。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用于连结眼罩和头带的连结构件的游泳护目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游泳护目镜,其具备用于连结眼罩和头带的连结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22号公报(p2017-722a)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游泳护目镜中,由于连结构件具有比头带大的刚度,因此与将头带直接连结于眼罩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对于穿戴者的面部而言的安装感和稳定感。

但是,在游泳比赛开始时或水中,有时游泳选手成为将两臂靠在耳朵后面地伸展并将两手重叠的姿势(流线型),但在该姿势下,连结构件成为被夹在手臂和面部之间的状态,在伸展手臂时对连结构件作用朝向前方的力。此时,由于连结构件具有比头带大的刚度,因此有可能其不变形而将该力直接传递到眼罩,使眼罩自身向前方移动,导致眼罩自面部分离。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改良现有的游泳护目镜,提供一种这样的游泳护目镜:通过具备具有比头带大的刚度的连结构件,提高对于穿戴者的面部而言的安装感和稳定感,并且即使对连结构件施加朝向前方的力也能够抑制眼罩自面部分离。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作为对象的是一种游泳护目镜,其具有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包含眼罩、头带、以及用于连结所述眼罩和所述头带的连结构件,在该眼罩一体地形成有透镜部和从所述透镜部的周缘伸出并向所述后方向延伸的镜框部。

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的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由挠性且与所述头带相比刚度较大或者硬质的材料形成,该连结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眼罩的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部向后方延伸且未固定于所述眼罩的自由部,弯曲诱导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自由部之间的分界线附近。

下述的技术方案涉及图1~图9所示的游泳护目镜,不只是发明的不可欠缺的结构,还包含选择性的和优选的结构。

(1)所述连结构件还具有前端区域,所述前端区域具有所述固定部和与所述眼罩重叠的所述自由部。

(2)所述弯曲诱导部是凹条槽。

(3)所述凹条槽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

(4)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前端区域为沿所述上下方向分支的分叉状,所述自由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相对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所述弯曲诱导部在所述自由部的所述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

(5)所述弯曲诱导部由与所述连结构件中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刚度较小的柔软材料形成。

(6)所述弯曲诱导部是沿所述前后方向反复起伏地延伸的伸缩区域。

(7)所述弯曲诱导部是形成于所述连结构件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凹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由于借助由具有挠性且与头带相比刚度较大或者硬质的材料形成的连结构件连结眼罩和头带,因此提高了对于穿戴者的面部而言的安装感。此外,由于连结构件具有弯曲诱导部,因此即使在对连结构件作用朝向前方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力直接作用于眼罩而眼罩自面部分离。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只是发明的不可欠缺的结构,还包含选择性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游泳护目镜的立体图。

图2是护目镜主体的侧视图。

图3是护目镜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连结构件的俯视图。

图5的(a)是沿着图2的v(a)线的剖视图。图5的(b)是对连结构件作用朝向前方的力的状态的与图5的(a)相同的图。

图6的(a)是护目镜的第1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6的(b)是第2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7的(a)是第3变形例的与图5的(a)相同的图。图7的(b)是第3变形例的与图5的(b)相同的图。

图8的(a)是第4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8的(b)是第4变形例的与图5的(a)相同的图。

图9的(a)是第5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9的(b)是第5变形例的与图5的(b)相同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5、连结构件的内表面;6、连结构件的外表面;10、游泳护目镜;11、透镜部;12、镜框部;13、眼罩;14、头带;15、连结构件;23、前端区域;26a、前端区域的上侧部分;26b、前端区域的下侧部分;30、固定部;31、自由部;32、分界线;40、弯曲诱导部;41、凹条槽;42、凹条槽;43、凹条槽;60、弯曲诱导部;61、凹部;6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详细构造,如下所示。另外,在图1中,游泳护目镜10的前后方向用z表示,上下方向用y表示,宽度方向用x表示。此外,c-c线是将连结桥16的长度二等分的中心线,游泳护目镜10相对于c-c线呈对称。此外,宽度方向x上的内方(内侧)是朝向中心线c-c的方向,宽度方向x上的外方(外侧)是其相反的方向。此外,在各附图中,穿戴者的头部2和手臂3用虚拟线表示,连结构件15的固定部30与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用粗的虚拟线表示。

如图1、图2所示,游泳护目镜10具有护目镜主体10a和头带14。护目镜主体10a(游泳护目镜10)具有:一对眼罩13,其具有一体地形成的透镜部11和镜框部12;以及一对连结构件15,其从眼罩13的外侧部13b向后方延伸。此外,游泳护目镜10包含将各眼罩13的内侧部13a相互连结的连结桥16和用于调整头带14的长度的调整部件17。

各眼罩13和各连结构件15通过一体成形一体地连结。头带14借助连结构件15与眼罩13的外侧部13b连结。眼罩13和连结构件15除了通过一体成形一体地连结之外,也可以利用粘接或者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此外,在眼罩13和连结构件15一体地成形的情况下,护目镜主体10a也可以具有在眼罩13的凹部嵌合有连结构件15的局部的连结部分。

眼罩13的镜框部12形成从透镜部11的周缘整体向后方延伸的周壁,其具有水密地抵接于穿戴者的眼睛周围的内周壁18和具有向下方凸出的突出部的外周壁19。此外,在镜框部12的透镜部11的后侧形成有随着朝向后方去而使厚度变薄的平缓的斜面状的肋20。

眼罩13由各种硬质塑料、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形成。头带14能够由具有橡胶弹性的比较柔软的橡胶、塑料(聚氨酯、硅酮)等形成。此外,连结构件15能够由挠性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具有比头带14大的刚度的材料、例如热塑性的弹性体、硬质的塑料、橡胶等形成。相对于头带14具有弹性的伸缩性而言,虽然连结构件15能够弹性变形且具有弹性的挠性,但是其不具有弹性的伸缩性。

参照图3、图4,各连结构件15具有抵接于穿戴者的面部的内表面(抵接面)5和位于该内表面5的相反侧的外表面(非抵接面)6,其外形具有细长带片状,该细长带片状由沿上下方向y分支的分叉状的前端缘15a、曲状的后端缘15b、以及朝向内方的凹曲状的上侧缘15c和下侧缘15d划分形成。

连结构件15具有沿上下方向y分支的分叉状的前端区域23、自前端区域23宽度变窄且沿前后方向z延伸的中间区域24、以及自中间区域24宽度略微变宽且向后方延伸的顶端变细状的后端区域25。此外,连结构件15具有固定于眼罩13的固定部30和从固定部30向后方延伸且未固定于眼罩13的自由部(非固定部)31。

前端区域23具有以彼此在上下方向y上分离相对的方式形成分叉状的上侧部分26a和下侧部分26b,在这些上侧部分26a和下侧部分26b的基端部之间形成有比其他的部位薄的薄板状部分27。此外,在中间区域24形成有在从薄板状部分27到后端区域25的近前的范围内沿前后方向z连续地延伸的透孔28。沿上下方向y延伸的由透孔形成的、头带14的挂绕部29位于连结构件15的后端区域25。

在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中,由于借助连结构件15连结眼罩13和头带14,因此在眼罩13的外侧部13b没有头带14的折回部位,未形成台阶高差。因而,能够抑制水阻力,此外,在侧视时向观看者赋予流畅的印象,可以说在外观上优异。

此外,参照图4,在沿着连结构件15的分叉状的前端缘15a的边缘部的内表面5形成有沿着镜框部12的肋20的外形的凹状部分21。通过这样在连结构件15形成凹状部分21,从而在将连结构件15接合于眼罩13的状态下,凹状部分21与肋20重叠,不会在镜框部12的外侧部的外表面与连结构件15(沿着前端缘15a的边缘部)的外表面6之间形成较大的台阶高差,它们成为大致平齐的状态。

如图2、图5所示,连结构件15的前端区域23是与眼罩13相互重叠的区域,具有固定部30和自由部31。自由部31具有弯曲诱导部40,该弯曲诱导部40用于使连结构件15的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变容易。在本图示例中,固定部30和自由部31位于前端区域23,但只要起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也可以是,前端区域23整体是固定于眼罩13的固定部30,从固定部30向后方延伸的中间区域24中的前侧的部分是自由部31。

弯曲诱导部40由凹条槽形成,该凹条槽在连结构件15的外表面6从下侧缘15d朝向上方且是后方弯曲地延伸。具体地讲,弯曲诱导部40位于前端区域23的上侧部分26a和下侧部分26b的自由部31的外表面6。弯曲诱导部40具有前端40a和延伸部40b,前端40a位于固定部30与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附近。

参照图5的(a)、图5的(b),在游泳比赛开始时跳入水中时、游泳比赛过程中的水中,有时游泳选手成为将两臂靠在耳朵后面地伸展并将两手重叠的姿势(流线型),但在该姿势下,连结构件15成为被夹在穿戴者的手臂3和头部2之间的状态,在伸展手臂3时对连结构件15作用朝向前方的力f。此时,由于连结构件15具有比头带14大的刚度,因此在不具备弯曲诱导部40的情况下,有可能该连结构件15不弹性变形而将该力f直接传递到眼罩13,使眼罩13自身向前方移动,导致眼罩13自面部分离。

在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中,由于在连结构件15的前端区域23的自由部31设有弯曲诱导部40,因此在对连结构件15作用朝向前方的力f的情况下,连结构件15吸收该力f而以弯曲诱导部40作为起点地弯曲,自由部31和中间区域24的局部成为整体向宽度方向x上的外侧凸曲这样的样态。由此,对连结构件15作用的朝向前方的力f不直接作用于眼罩13,能够抑制眼罩13自面部分离而水进入到眼罩13内。

像这样,为了使连结构件15在作用有朝向前方的力f时借助弯曲诱导部40弯曲,优选的是,弯曲诱导部40(或者其前端40a)位于自由部31中的固定部30侧且是固定部30与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附近。由于自由部31在其与固定部30之间的分界线32附近易于翘起,因此通过弯曲诱导部40位于分界线32上及其附近,能够在弯曲诱导部40处更可靠地使连结构件15弯曲。

此外,由于穿戴者的手臂3主要抵接于连结构件15的中间区域24,因此为了在弯曲诱导部40处有效地弯曲,可以说优选的是,弯曲诱导部40尽量位于前方,从而不受该抵接部分的影响。具体地讲,优选的是,弯曲诱导部40的前端40a位于自分界线32向后方0mm~3.0mm的范围内。

弯曲诱导部40只要能够利用朝向前方的力f使连结构件15弯曲,就也可以仅由前端40a构成。由于在固定部30与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附近沿上下方向y延伸的前端40a是成为弯曲的起点的部分,因此也可以省略自该前端40a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40b。但是,可以说通过弯曲诱导部40具有延伸部40b,提高了外观设计性,并且在作用朝向前方的力f时更易于使连结构件15的局部弯曲。

弯曲诱导部40只要能够利用朝向前方的力f使连结构件15弯曲,就也可以如图2所示不是沿前后方向z连续地延伸的凹条槽,而是沿上下方向y延伸的单个或多个槽。但是,通过像图示例那样弯曲诱导部40在从自由部31的前端缘到后端缘的范围内在其前后方向z上的整个区域连续地延伸,能够通过在连结构件15的比较大的范围内承受朝向前方的力f而可靠地释放该力f。像这样,只要能够使连结构件15弯曲,就优选为弯曲诱导部40的前后方向z上的长度尺寸l2为自由部31的前后方向z上的长度尺寸的约5%~100%。

弯曲诱导部40随着从其下侧缘朝向上侧缘去而逐渐使厚度变薄,不过未图示。通过弯曲诱导部40具有该截面形状,提高了装饰性,因此与整体在厚度方向(宽度方向x)上具有相同的深度的凹条槽相比,能够抑制水滞留在凹条槽内。

连结构件15具有比头带14大的刚度。具体地讲,连结构件15的a硬度优选为70度~100度。在连结构件15的硬度为100以上的情况下,连结构件15不能追随眼罩13的移动,眼罩13的位置调整变困难,并且在a硬度为70度以下的情况下,连结构件15的硬度与眼罩13的硬度相比变得极低,贴合性下降,并且在穿戴过程中或者搬运过程中有可能在与头带14一同被向后方拉伸时易于伸长。在该情况下,在水中连结构件15有可能不能克服流水阻力,导致游泳护目镜10易于自穿戴者的面部脱离。

连结构件15整体的大小可根据游泳护目镜10和眼罩13的大小适当自由地设计,但在像本发明这样不具备眼垫的游泳护目镜10中,为了在穿戴过程中防止游泳护目镜10的位置偏移,需要由连结构件15产生的所需要的紧固力。因而,为了使连结构件15具有该所需要的紧固力,在通常的成人用的游泳护目镜10中,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前端区域23的薄板状部分27的宽度尺寸w为10mm~30mm,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为50mm~100mm。若连结构件15具有这样的大小,则能够降低在穿戴过程中由于水流等而使眼罩13自穿戴者的两眼周缘附近脱离的可能性。

在图示例中,由于连结构件15的中间区域24形成有透孔28,因此具有两条带形状,但也可以是不具有透孔28的一条带形状。但是,在本图示例中,由于具有两条带形状的中间区域24从穿戴者的太阳穴(日文:こめかみ)附近向后方延伸并密合于头部2的侧面,因此在穿戴过程中特别是水中穿戴者进行剧烈的运动的游泳比赛过程中,也不会由于水流等而使眼罩13位置偏移。即,由于具有适度的柔软性的连结构件15追随眼罩13的移动,因此易于贴合于穿戴者的面部,此外,由于中间区域24具有比较细长状的两条带状,因此与形成为一条带状的情况相比以将穿戴者的面部紧固的方式密合,从而提高贴合性。

并且,在连结构件15为一条带状的情况下,有可能由在游泳比赛过程中相对于眼罩13的上端缘而言的流水对眼罩13作用欲使眼罩13以其与连结构件15的连结部位为轴地旋转的力,但在本发明中,由于连结构件15的前端部23为分叉状,上侧部分26a和下侧部分26b沿眼罩13的上端缘和下端缘延伸,因此可以说眼罩13的移动受限制而使该旋转力不会发挥作用,没有眼罩13产生位置偏移的风险。

在图6~图9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变形例的一个例子而示出的第1变形例~第5变形例的主要是护目镜主体10a的样态。各变形例的游泳护目镜10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以下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第1变形例>

图6的(a)是作为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变形例的一个例子的、与第1变形例的图2相同的图。在本变形例中,连结构件15中的与眼罩13重叠的部分的大致整体固定于眼罩13,也就是说,前端区域23整体成为固定部30,自由部31是从固定部30向后方延伸的中间区域24的局部。弯曲诱导部40是以纵断连结构件15的方式沿上下方向y延伸的一条凹条槽,位于固定部30与未固定于眼罩13的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上和/或其附近。并且,弯曲诱导部40位于眼罩13的外侧缘13c上或者其附近。

即使是这样的样态,也可以说在对连结构件15作用朝向前方的力f的情况下,能够使连结构件15以弯曲诱导部40为起点地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弯曲。但是,由于固定部30位于眼罩13的外侧部13b,因此与自由部31位于与眼罩13重叠的部分的情况相比,在作用比较大的朝向前方的力f的情况下,在弯曲诱导部40处不能完全释放力f,可以说有可能该力f的一部分作用于眼罩13。

<第2变形例>

图6的(b)是游泳护目镜10的第2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在本变形例中,与第1变形例同样,连结构件15中的与眼罩13重叠的部分的大致整体固定于眼罩13,也就是说,前端区域23整体成为固定部30,自由部31是从固定部30向后方延伸的中间区域24的局部。弯曲诱导部40是在连结构件15的上侧部分26a和下侧部分26b中分别沿纵向方向y延伸的一条凹条槽,位于固定部30与未固定于眼罩13的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上和/或其附近。

在本变形例中,与第1变形例不同,一对弯曲诱导部40沿上下方向y未连续地延伸,但由于未形成弯曲诱导部40的薄板状部分27比较薄壁,易于变形,因此在对连结构件15作用朝向前方的力f时,能够借助弯曲诱导部40使连结构件15向宽度方向x上的外侧弯曲。

<第3变形例>

图7的(a)是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第3变形例的与图5的(a)相同的图,图7的(b)是第3变形例的与图5的(b)相同的图。在本变形例中,弯曲诱导部40由沿前后方向z反复起伏地延伸的伸缩区域形成。在弯曲诱导部40具有这样的样态的情况下,在对连结构件15作用朝向前方的力f时,能够以吸收该力的方式收缩,从而抑制该力直接作用于眼罩13。

<第4变形例>

图8的(a)是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第4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8的(b)是第4变形例的与图5的(a)相同的图。在本变形例中,如图8的(b)的放大图所示,弯曲诱导部40由多条凹条槽41~43形成,这些凹条槽41~43在自由部31的上侧部分26a的上侧缘15c和下侧部分26b的下侧缘15d之间沿上下方向y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z上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在弯曲诱导部40具有这样的样态的情况下,与由沿上下方向y延伸的单个凹条槽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吸收并释放朝向前方的力f。

<第5变形例>

图9的(a)是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第5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9的(b)是本发明的游泳护目镜10的第5变形例的与图5的(a)相同的图。在本变形例中,如图5的(b)的放大图所示,弯曲诱导部60具有在连结构件15的自由部31的内表面5上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凹部61和在外表面6上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凹部62。可以说通过凹部61、62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于连结构件15的内表面5和外表面6,弯曲诱导部60与连结构件15的其他的部分相比更薄壁且柔软性优异,易于弯曲。弯曲诱导部60除了图示的带状之外,也可以为各图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有位于内表面5的凹部61和位于外表面6的凹部62是在厚度方向(宽度方向x)上不相互重叠的部分。

除了已述的变形例之外,作为另一个变形例,例如也可以由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刚度较小的柔软的材料形成在图9的(a)、图9的(b)中作为弯曲诱导部60而示出的带状的部分且是包含连结构件15的固定部30与自由部31之间的分界线32的部分,设为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容易弹性变形的弯曲诱导部,不过未图示。

在本说明书中,除了特别写明的情况之外,构成游泳护目镜10的各构成材料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1”和“第2”等用词只是为了区分相同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