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8547发布日期:2021-03-19 12:1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种猪培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种猪不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而是家猪中专门用于繁殖的雄性(种公猪)和雌性(种母猪)亲猪。种猪种用亲猪的简称,也就是区别于肉猪(主要用于宰杀取肉),主要用途是用于繁殖仔猪。按性别分为种公猪和种母猪,按品种来源分为本地种猪和引进种猪,按亲本溯源分为普通种猪和二元、三元种猪。

现今种猪配种前需要将种猪进行产前训练处理,通过增加种猪的运动量,从而提升种猪体质和精子活性,降低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疾病的发病率及遗传,然而现有的种猪训练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对种猪训练时,需要操作人员紧紧种猪并通过棍条驱赶种猪,使得种猪在园区内持续走动或奔跑一段时间,然而该训练方式操作费时费力,训练的工作量较大同时训练效果较差,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不便于种猪实际的产前训练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种猪产前训练时,需要操作人员直接参与,训练操作费时费力,同时训练处理的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传动辊,所述两组传动辊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底座的前端左侧安装有与传动辊传动的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右端滑嵌有触压板,所述触压板的右端安装有导电片,所述触压板的左端安装有第二接电片,所述竖板的内部位于第二接电片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接电片,所述竖板和触压板之间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插扣,所述竖板和插扣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平行分布的滑柱,所述两组滑柱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组所述滑块的外侧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传动连接有c型扣,所述c型扣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右端安装有斜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竖板和插扣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位于滑柱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侧护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扣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喂食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c型扣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齿轮盘,所述升降板的外侧开设有与齿轮盘相啮合的齿槽,所述c型扣的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底端传动连接有与齿轮盘相啮合的蜗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c型扣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滑块的限位杆,所述升降板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柔性衬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竖板的前端安装有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输出端分别与伺服电机、电动伸缩杆和步进电机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电片、导电片和第二接电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采用包围式训练结构,在底座上设有传动辊、传动带和伺服电机,同时在竖板上设有触压板、第一接电片、第二接电片和导电片,当伺服电机工作时,便会带动传动辊和传动带转动,从而使得种猪在底座上持续走动或跑动,当种猪在传动带上停止运动时,种猪便会在底座上水平向左运动,当种猪的臀部接触到触压板时,触压板便会向内运动,第一接电片和第二接电片便会接触,此时导电片便会产生微弱电流,从而使得种猪产生轻微刺痛感,使得种猪持续在传动带上运动,这种结构可使得种猪在指定区域持续运动一段时间,既降低了操作人员跟随以及驱赶的工作量,同时也提升了种猪训练的便捷性和训练效果。

2、本发明中,设有可调式保护结构,在竖板和插扣之间设有滑柱、滑块、电动伸缩杆、c型扣和升降板,同时在c型扣上设有步进电机、蜗杆和齿轮盘,当步进电机工作时,便会带动蜗杆转动,在蜗杆、齿轮盘和齿槽之间的传动作用下,升降板便会在c型扣上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调整运动,便可根据种猪的实际高度情况进行柔性衬垫的调整处理,当电动伸缩杆工作时,便会带动两组c型扣和升降板向种猪的两侧运动,这种结构可将训练过程中的种猪进行支撑保护处理,降低了种猪训练过程中侧向撞击以及反向运动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种猪训练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中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座;101、斜台;2、传动辊;3、传动带;4、伺服电机;5、竖板;501、第一接电片;6、插扣;7、侧护栏;8、滑柱;9、滑块;10、触压板;1001、导电片;1002、第二接电片;11、电动伸缩杆;12、c型扣;1201、限位杆;13、步进电机;1301、蜗杆;14、插板;15、喂食槽;16、电控开关;17、挤压弹簧;18、升降板;1801、齿槽;19、柔性衬板;20、齿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畜牧养殖用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传动辊2,两组传动辊2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3,底座1的前端左侧安装有与传动辊2传动的伺服电机4,底座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板5,竖板5的右端滑嵌有触压板10,触压板10的右端安装有导电片1001,触压板10的左端安装有第二接电片1002,竖板5的内部位于第二接电片1002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接电片501,竖板5和触压板10之间安装有挤压弹簧17,底座1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插扣6,竖板5和插扣6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平行分布的滑柱8,两组滑柱8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组滑块9的外侧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的伸缩端传动连接有c型扣12,c型扣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18。

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座1的右端安装有斜台101,竖板5和插扣6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位于滑柱8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侧护栏7,插扣6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板14,插板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喂食槽15,斜台101的设置,便于种猪进入到底座1上,侧护栏7的设置,可放置种猪在训练过程中从底座1侧向掉出,插板14的设置,可将种猪包围在底座1的顶部之间,喂食槽15的设置,便于猪饲料的放入,从而可在种猪训练时和训练后给种猪补充能量。

具体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c型扣1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齿轮盘20,升降板18的外侧开设有与齿轮盘20相啮合的齿槽1801,c型扣12的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13,步进电机13底端传动连接有与齿轮盘20相啮合的蜗杆1301,这种结构的综合设置,可使得步进电机13停止工作时,齿轮盘20、蜗杆1301和齿槽1801之间实现机械自锁,从而提升了升降板18升降整体后的稳定性,c型扣12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贯穿滑块9的限位杆1201,升降板18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柔性衬板19,限位杆1201的设置,提升了c型扣12在滑块9上水平方向滑动调整的稳定性,柔性衬板19的设置,一方面降低了升降板18直接刚性接触并挤压到种猪的皮肤表面,降低了种猪皮肤磨损和划伤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提升了种猪支撑防护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4所示,竖板5的前端安装有电控开关16,电控开关16输出端分别与伺服电机4、电动伸缩杆11和步进电机13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接电片501、导电片1001和第二接电片1002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这种结构的设置,当有外力触压到触压板10时,第一接电片501和第二接电片1002便会贴合接触,此时导电片1001便会接电,从而产生微弱电流刺激种猪继续训练,电控开关16的设置,便于伺服电机4、电动伸缩杆11和步进电机13的通电和控制处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连接电源,需要进行种猪的训练时,便可将种猪尾部朝后驱赶到底座1顶部,便可将插板14插入到插扣6内,种猪便会包围在竖板5、侧护栏7和插板14之间,便可将两组滑块9在滑柱8上滑动调整到种猪身体的两侧,便可根据种猪的实际尺寸情况,便可将按动电控开关16控制步进电机13工作,当步进电机13工作时,便会带动蜗杆1301转动,在蜗杆1301、齿轮盘20和齿槽1801之间的传动作用下,升降板18便会在c型扣12上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调整运动,当升降板18上的柔性衬板19调整到与种猪两侧平齐时,便可通过电控开关16控制电动伸缩杆11工作,电动伸缩杆11工作时便会带动两组c型扣12和升降板18向种猪的两侧运动,当升降板18上的柔性衬板19接触到种猪两侧时,便完成了种猪训练前的支撑防护处理,整体调整后,便可按动电控开关16控制伺服电机4工作,当伺服电机4工作时,便会带动传动辊2和传动带3转动,从而使得种猪在底座1上持续走动或跑动,当种猪在传动带3上停止运动时,种猪便会在传动带3的输送作用下向触压板10方向运动,当种猪的臀部接触到触压板10时,触压板10便会向内运动,此时竖板5上的第一接电片501便会与触压板10上的第二接电片1002接触,此时导电片1001的电路便会连通并产生微弱电流,从而使得种猪臀部产生轻微刺痛感,种猪受到刺激后便会在传动带3向右运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操作电控开关16控制设备整体断电,便完成了种猪的自动训练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