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拼字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9700发布日期:2021-02-05 17:2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拼字模块的制作方法
一种“l”型拼字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l”型拼字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拼字玩具基本上都是用部首的方式拼字,但中文部首众多,这就造成玩具部件众多,给玩此类玩具的人带来不少的困难。列如,公告号cn201423173y 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汉字拼字玩具”,其用汉字的部首去组成汉字,这势必要用上百种不同的部件才能组成一些经常使用的汉字。
[0003]
中国专利cn201621352331.2公开了一种拼字玩具,其包含简单的方形构件、相连构件和相交构件,还有含在其中的磁性部件和转轴部件,其特征在于:用方形模块组成直线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用相连构件用来连接笔画的相连部分,用相交构件来组成相交部分,拼字十分方便。但是该种拼字玩具,各个部件之间不能够拼接,而且过于简单,趣味性较低,同时拼出的字体稳定性较差,而且采用磁性件来作为零部件的一部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拼字玩具趣味性低,连接可靠性差等缺点,提供了一种“l”型拼字模块。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
一种“l”型拼字模块,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一端和第二延伸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为延伸端,第一延伸部中心线和第二延伸部中心线的夹角为直角;第一延伸部延伸端和第二延伸部延伸端的端面均为形状相同的矩形,延伸端端面上形成有凸块和凹槽,凸块和凹槽的形状相匹配。能够形成汉字中的“横折”笔画以及“横折”笔画的变形,即形成汉字中的大致呈直角的拐点。
[0007]
作为优选,第一延伸部延伸端和第二延伸部延伸端的端面均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延伸端端面上对角设置有凸块,凸块之间形成凹槽,凸块和凹槽的形状相匹配,凸块和凹槽的个数均为两个且相间分布,凸块和凹槽的截面均为矩形且面积为延伸端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该种拼接形式便于延伸段的延伸以及与其他拼字模块的组合。
[0008]
作为优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多个组件拼接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中心线共面且相交于一点,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截面均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
[0009]
作为优选,第一延伸部的中心线和第二延伸部的中心线垂直;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相互榫接构成,或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第四组件和第五组件榫接构成。
[0010]
作为优选,“l”型拼字模块为榫卯拼接件,“l”型拼字件包括第三组件和形成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组件、形成第二延伸部的第二组件;第一组件的一端为第一延伸部的延伸端,另一端设置有榫头,第二组件的一端为第二延伸部的延伸端,第二组件的另一端为安装面,
安装面的垂线与第二组件延伸端的垂线相互垂直,安装面的垂线与第一组件延伸端的垂线平行,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榫头配合的装配孔,安装面的背部端面开设有安装腔,榫头穿过装配孔插接在安装腔内使第一组件与安装面贴合,第三组件插接在装配孔和安装腔内并密封安装腔形成的开口。
[0011]
作为优选,榫头为l型,包括第一插接件和锁扣件,第三组件包括第二插接件和用于封堵安装腔开口的挡柱,榫头穿过装配孔使锁扣件扣合在装配孔的右前侧,锁扣件的前端面与第二组件的前端面齐平,第二插接件插接在装配孔内,挡柱与安装腔的剩余空间配合使第二组件的前端面、后端面和后侧面平。
[0012]
作为优选,第二插接件和挡柱呈“t”字型设置,榫头的右端面与挡柱的前半部分抵触,安装腔的后侧右端设置有缺口,挡柱的后半部分与缺口配合,安装面的下侧形成有台阶。
[0013]
作为优选,第二插接件的与第一插接件相互贴合配合在安装孔内并完全填充安装孔,第二插接件的左端面不超出安装面。
[0014]
作为优选,还包括功能件,功能件包括延伸件,延伸件的正面和反面均可和延伸端进行配合,延伸件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001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申请人将汉字的组成由传统的从偏旁笔画分析入手,改变为从汉字中每个连接点延伸方向的个数以及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来入手。从而设计出具有不同个数延方向的拼字模块,然后利用功能件将各个拼字模块连接在一起形成汉字,该种拼字方式具有普适性,而且更具有乐趣。
[0016]
同时各个拼字模块通过榫卯结构拼接组成,榫卯结构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成,连接不需要借助外力以及螺丝钉即刻使连接件之间相互固定,从而组合形成的文字稳定性更高,平整度更高,不会出现掉落现象,而且单个拼字模块也可作为玩具供儿童以及成人进行使用,趣味性高。
[0017]
本方案提供的“l”型拼字模块能够代替汉字中具有2个延伸方向的交叉点。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为扣合连接,连接更加可靠,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榫卯配合连不需要其他连接件即可实现各个组件的稳定组装。该“l”型拼字模块能够形成汉字中的“横折”笔画以及“横折”笔画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0020]
图3是图1的爆炸图。
[0021]
图4是实施例7“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图4的爆炸图。
[0023]
图6是图4的爆炸图。
[0024]
图7是实施例8“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图7的爆炸图。
[0026]
图9是实施例9“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是实施例10“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是图10的爆炸图。
[0029]
图12是实施例11“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3是图12的爆炸图。
[0031]
图14是实施例12“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5是图14的爆炸图。
[0033]
图16是实施例13“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7是图16的爆炸图。
[0035]
图18是实施例14“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9是图17的爆炸图。
[0037]
图20是图17的爆炸图。
[0038]
图21是实施例15“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2是图21的爆炸图。
[0040]
图23是实施例16“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24是图23的爆炸图。
[0042]
图25是实施例17“l”型拼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6是图25的爆炸图。
[0044]
图27是图25的爆炸图。
[0045]
图28是延伸件的示意图。
[0046]
图29是汉字“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8]
实施例1
[0049]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l”型拼字模块,能够形成汉字中具有两个延伸方向的连接点拐点,比如横折,横撇等。该拼字模块包括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第一延伸部101的一端和第二延伸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另一端为延伸端103,第一延伸部101中心线和第二延伸部102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 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第一延伸部101延伸端103和第二延伸部102延伸端103的端面均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延伸端103端面上形成有凸块104和凹槽105,凸块104和凹槽105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端103通过和不同个数的功能件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将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长度延伸多需要的长度。
[0050]
本实施例中的中心线是指垂直第一延伸部101或第二延伸部102端面且过该端面中心的轴线,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截面均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所以第一延伸部的中心线为垂直第一延伸部截面且过第一延伸部截面中心,第一延伸部的中心线和第二延伸部的中心线共面且垂直相交,第二延伸部的中心线为垂直第一延伸部截面第二延伸部截面中心的线,所以“l”型拼字模块的前端面、后端面、上端面均为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延伸端103 为正方形,延伸端103上对角设置有凸块104,凸块104之间形成凹槽105,凸块104和凹槽105的形状相匹配,凸块104和凹槽105的个数均为两个且相间分布,凸
块104和凹槽105的截面均为矩形且面积为延伸端103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延伸端103的截面为正方形,为了保证模块的平整性,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截面轮廓也为正方形。由于凸块 104和凹槽105的面积均为延伸端103截面的四分之一且为正方形,所以凸块 104对角设置,凹槽105也为对角设置。该种装配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所以可以使得“l”型拼字模块前面朝外和后面朝外均能实现相同装配效果。
[0051]
本实施例的前、后、上、下、左、右方位均以图1为参考。本实施例中的“l”型拼字模块为榫卯拼接件,“l”型拼字模块的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可以通过多个组件拼接组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通过三个组件榫接构成,具体如下:
[0052]
包括第三组件108和形成第一延伸部101的第一组件106、形成第二延伸部 102的第二组件107;第一组件106的一端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另一端设置有榫头109;第二组件107的一端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二组件107的另一端为安装面110,安装面110的垂线与第二组件107延伸端 103的垂线相互垂直,安装面110的垂线与第一组件106延伸端103的垂线平行,安装面110上设置有用于与榫头109配合的装配孔111,安装面110的背部端面开设有安装腔112,榫头109穿过装配孔111插接在安装腔112内使第一组件 106与安装面110贴合,第三组件108插接在装配孔111和安装腔112内并密封安装腔112形成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第三组件108的作用在于将第一组件106 和第二组件107紧密配合,并将安装腔112剩余缺口118填平,至少使第二组件107的外端面齐平没有缺口。
[0053]
为了保证第一组件106和第二组件107的可靠连接,榫头109为l型,包括第一插接件113和锁扣件116,第三组件108包括第二插接件115和用于封堵安装腔112开口的挡柱117,榫头109穿过装配孔111使锁扣件116扣合在装配孔111的右前侧,锁扣件116的前端面与第二组件107的前端面齐平,第二插接件115插接在装配孔111内,挡柱117与安装腔112的剩余空间配合使第二组件107的前端面、后端面和后侧面平齐。本实施例中,榫头109和第三组件 108的体积等于安装腔112和装配孔111的体积。
[0054]
在装配时,首先将榫头109插入至装配口并从装配口穿出,然后将第一组件106向前侧移动,使第一插接件113的前端面与装配口的前侧面抵触,此时第一组件106的前端面与第二组件107的前端面平齐,第一组件106的右端面与安装面110贴合,然后锁扣件116扣合在装配孔111的背面使锁扣件116前端面与第二组件107的前端面齐平。然后将第三组件108从安装腔112端插入至安装腔112,且第二插接件115插接在装配口内,第二插接件115与第一插接件113抵触,榫头109的右端与挡柱117的左侧面抵触,挡柱117的右侧面与第二组件107的右侧面平齐。
[0055]
为了增加玩具的趣味性以及连接的可靠性,第二插接件115和挡柱117呈“t”字型设置,榫头109的右端面与挡柱117的前半部分抵触,安装腔112的后侧右端设置有缺口118,挡柱117的后半部分与缺口118配合,安装面110的下侧形成有台阶119,第二插接件115的与第一插接件113相互贴合配合在安装孔内并完全填充安装孔,第二插接件115的左端面与安装面110齐平。
[0056]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孔111、第一插接件113、第二插接件115、锁扣件116、挡柱117的截面均为矩形。
[0057]
为了儿童以及成人的安全,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
渡,在本实施例中即为第二组件107的上端拐角处为圆弧过渡。
[0058]
实施例2
[0059]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安装腔112的后侧右端未设置有缺口118,锁扣件116为l型插接在安装腔112以及装配孔111内。
[0060]
实施例3
[006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
[0062]
实施例4
[006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榫头109为截面为矩形的杆件,榫头109插接在装配孔111内,第三组件108插接在装配孔111的剩余空间内,并且第三组件108将安装腔112的剩余空间填充,使第二组件107的外侧面没有缺口。
[0064]
实施例5
[006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3/4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功能件,功能件包括延伸件1200,延伸件1200的正面和反面均可和延伸端103进行配合,延伸件 1200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因为该种延伸件1200为中心对称结构,所以可以使得“l”型拼字模块前面朝外和后面朝外均能实现相同装配效果。
[0066]
实施例6
[0067]
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5中的延伸件,若干延伸件1200与四个“l”型拼字模块形成“口”字型。
[0068]
实施例7
[006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延伸部101和第二延伸部102 通过第四组件134和第五组件135相互榫接构成;第四组件134包括第一上盖板120和第一后盖板以及位于左侧的第一左盖板121,第一左盖板121的左侧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一左盖板121、第一上盖板120和第一后盖板围成第一装配腔,第五组件135包括后侧开设有与第一装配腔形状匹配的装配口,第一装配腔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通孔122,第一通孔122的前侧形成有第一挡板123,第一挡板123的下侧形成有第二挡板124,第二挡板124上设置有第一缺口186,第一缺口186位于第一通孔122的正下方,第一后盖板底面上设置有第一沉槽125,第一挡板123、第二挡板124和沉槽底面组成装配空间126;第五组件135包括第一底板127和第一前盖板128,第一底板127的下侧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一前盖板128的右端内侧设置有第一拼接柱133,第一前盖板128上设置有第一榫头129,第一榫头129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竖直部分用于插接在第一通孔122内,竖直部分用于抵靠在第一挡板123的下侧,第一底板127的后侧设置设置有第一台阶130,第四组件134的第一后盖板的下侧设置有与台阶匹配的第二台阶132,第一底板127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拼接柱133的左侧,第一后面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榫头136;装配时,第一榫头129插接在装配空间126内,第一榫头129的竖直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22的正下方;第二榫头136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然后向下按压第四组件134,第一榫头129的竖直部分插接在第一通孔122内,第二通孔配合在第二榫头136内,然后第四组件134下端的第一台阶130配合在第五组件135的第二台阶132上,装配形成的“l”型拼字模块的前端面、后端面、上端面以及右端面均为平面,其中“l”型拼字模块的弯折处为圆弧过渡。
[0070]
实施例8
[007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的右端向左端开设有第一插口137,第一插口137的前侧形成第二前面板138、后侧形成第二后面板 139,第二后面板139上设置有第一槽口144;第五组件135的后侧形成有第二插口140,第二插口140的前侧形成第三前面板141,第二插口140的后侧形成有第三后面板142,第三前面板141上设置有第二槽口143,第二前面板138和第二槽口143的形状适配,第三后面板142和第一槽口144形状适配,第一槽口144用于和第三前面板141榫接,第二槽口143用于和第二后面板139装配;第四组件134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五组件135的下端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装配时,第三前面板141插接在第一插口137内,第二后面板139插接在第二插口140内;同时第二前面板138和第二槽口143 配合,第三后面板142和第一槽口144配合,配合面为斜面。
[0072]
实施例9
[007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上开设有第三榫眼145,第四组件134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五组件135包括第三下盖板146,第三下盖板146的下侧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三下盖板 146上设置第三榫头147,第三榫头147可插接在第三榫眼145中使第四组件134 的下端面与第三下盖板146的上端面贴合;第三榫头147为截面为矩形的柱状件,第三榫眼145为通孔,其装配过程如下,第三榫头147与第三榫眼145配合,使第四组件134的下端面与第五组件135的下盖板的上端面贴合从而完成装配。
[0074]
实施例10
[007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101 的延伸端103,右端的下侧开设有卡口,卡口的左端面开设有第四榫眼148,第四榫眼148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端面垂直;第五组件135 包括第四下盖板149,第四下盖板149的下侧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四下盖板149的右端设有与卡口配合的第一拼接板1511,第一拼接板1511上设有与第四榫眼148匹配的第四榫头151;其中第四榫眼148在第四组件134的下端面为开口状,第四榫眼148为“t”型槽,第四榫头151的形状和第四榫眼 148的形状匹配,装配时,第四组件134的下端面贴合在第四下盖板149的上端面,然后将第四榫头151装配至第四榫眼148内,从而完成装配。
[0076]
实施例11
[007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包括第五前盖板152,第五前盖板152的前侧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五前盖板152后端面上设有第五榫头153和第二拼接板150;第四组件134和第五组件135处于装配状态时,第五组件135的前端面与第五前盖板152的后端面贴合;第五组件135 上设置有与第五榫头153配合第五榫眼154,和与第二拼接板150配合的第二拼接口155;第五榫眼154开设在第五组件135的左侧面,第二拼接口155开设在第五组件135的右侧面;本实施例中第五榫眼154开设在第五组件135的右端面上,第二拼接口155设置在第五组件135的左端面上;装配时第五榫头153 和第二拼接板150填充第五组件135上的第五榫眼154和第二拼接口155,从而使“l”型模块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0078]
实施例12
[007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 101的延
伸端103,第四组件134包括l型板,第五组件135为l型板件,第五组件135的下侧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四组件134l型板的前面板内侧设置有第六榫眼156,第五组件135l型板的后面板上设置有与第六榫眼156 匹配的第六榫头157;第六榫头157和第六榫眼156装配使第四组件134的l型板、第五组件135的l型板拼接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四组件134l型板的前面板内侧设置有第六榫眼156,且内侧还设置有附加榫头158,第五组件135l 型板的后面板上设置有与第六榫眼156匹配的第六榫头157,也设置有与附加榫头158匹配的附加榫眼159。
[0080]
实施例13
[008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 101的延伸端103,第四组件134的右端面为斜面,第五组件135的下端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五组件135的上端面为斜面,装配时,第五组件 135的上端面和第四组件134的右端面贴合,第四组件134的右端面开设有腔室 162,腔室162内设置与上下方向第一连接头160,第五组件135的上端面开设有腔室,腔室内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二连接头161,第一连接头160和第二连接头161上均设置有榫卯结构,第一连接头160和第二连接头161的装配结构为榫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160包括间隔设置的插板,插板之间形成有插槽,第二连接头16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60匹配的结构,装配时第一连接头 160的插板和插槽匹配到第二连接头161的插槽和插板,将第四组件134的腔室和第五组件135的腔室填充;从而使第四组件134的右端面和第五组件135的上端面贴合形成一体结构的拼字模块。
[0082]
实施例14
[008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之处在于:第四组件134包括左侧的第七左盖板163、上侧的第七上盖板164和后侧的第七后盖板165,第七左盖板163的左端形成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七上盖板164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七榫眼 166,第七后盖板165的右端设置有第八榫头167;第五组件135的上端面用于和第七上盖板164的下端面贴合,第五组件135的上端面设置有与第七榫眼166 匹配的第七榫头168,第五组件135的后端面设置有与第八榫头167匹配的第八榫眼169。本实施例中,第七榫头168和第八榫头167均为“t”型,且第七榫头168和第八榫头167垂直设置,装配时第七榫头168和第七榫眼166匹配,第八榫头167和第八榫眼169匹配,第五组件135落入在第四组件134第七上盖板164的下侧,且各个端面贴合形成一体式的拼字模块。
[0084]
实施例15
[008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组件106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 101的延伸端103,第三组件108的下端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一组件106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九榫头170,第三组件108的下端面设置有第十榫头 171,第二组件107为连接第一组件106、第三组件108的连接件,第二组件107 的左端面设置有与第九榫头170配合的第九榫眼172,第二组件107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和第十榫头171配合的第十榫眼173,第九榫眼172和第十榫眼173连通,第九榫头170和第十榫头171上也设置有榫卯结构,装配时第九榫头170 和第十榫头171榫接;本实施例中,第十榫头171的端部设置有插孔,装配时第九榫头170的端部可与插孔配合,从而锁牢第一组件106、第二组件107和第三组件108。
[0086]
实施例16
[008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组件106和第二组件107为整体呈l型的
板件,第一组件106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二组件107的下端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一组件106包括左侧的第一板174和连接在第一板174右端面的第二板175,第二组件107包括下端的第三板 176和设置在第三板176上端面的第四板177,第二板175上开设有第十一榫眼 178,第十一榫眼178的下侧设置有第十一榫头179,第十一榫头179为l型,第四板177上开设有第十二榫眼180,第十二榫眼180的下端的内侧设置有凸台 181,凸台181和第十二榫眼180形成阶梯孔用于和第十一榫头179配合,装配时第十一榫头179与凸台181扣合,第三组件108为插接件,第三组件108插接在第十一榫眼178和第十二榫眼180内;装配时,将第十一榫头179扣在凸台181上,此时第二板175的前端面和第四板177的后端面贴合,第二板175 的下端面与第三板176上端面贴合,第三板176的左端面与第一板174的右端面贴合,然后将第三组件108插接在第十一榫眼178和第十二榫眼180内形成一体式的拼字模块,为了方便拆卸第十一榫眼178为沉孔,沉孔的底面开设有拆卸孔,拆卸孔贯穿第二板175的后端面。
[0088]
实施例17
[008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组件106和第二组件107为整体呈l型的板件,第一组件106的左端为第一延伸部101的延伸端103,第二组件107的下端为第二延伸部102的延伸端103;第一组件106包括左侧的第五板 182和连接在第五板182右端面的第六板183,第二组件107包括下端的第七板 184和设置在第七板184上端面的第八板185,第六板183的右上角开设有第一缺口186,缺口内开设有第一燕尾槽188,第八板185的右上角开设有第二缺口 187,第二缺口187内设置有第二燕尾槽189,装配时第六板183的前端面和第八板185的后端面贴合,第一燕尾槽188和第二燕尾槽189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第一延伸部101延伸端103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部102延伸方向之间,第三组件108的形状和第一缺口186、第二缺口187、第一燕尾槽188和第二燕尾槽189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燕尾槽188穿过第六板183的前侧面,第二燕尾槽189穿过第八板185的后侧面,装配时第六板183的下端面贴合在第七板184上,第八板185的前端面与第五板182的右端面贴合,使的第六板 183的前端面和第八板185的后端面抵触,然后将第三组件插接在第一缺口186、第二缺口187、第一燕尾槽188和第二燕尾槽189形成的空间内。
[0090]
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是一种用于拼字的模块,该模块具有两个延伸部,从而作为汉字中的拐点使用,该模块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多个组件榫接形成,为了尽可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申请给出了以上实施例来说明拼字模块榫接的形式,其他传统的榫接形式也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91]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