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0850发布日期:2020-12-01 12:1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网球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球练习器。



背景技术:

网球练习器一般具有固定支架、与固定支架枢转连接的摆杆,摆杆的末端固定有网球。通过网球拍击打网球后,网球撞击地面回弹,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摆杆按预定轨迹回弹,并保证回弹效果。但是,由于弹簧在多次拉伸后会发生疲劳而不断地损耗,导致网球练习器损坏。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204729.6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网球练习器,其弹性杆在上万次的击打后逐渐失去了弹性恢复力,即该网球练习器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网球练习器,其疲劳损耗较低,使得网球练习器具有更长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网球练习器,包括转动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能够安装网球,所述转动组件枢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安装有第一公磁体;所述固定组件安装有第二公磁体;当所述转动组件处于反弹起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公磁体与所述第二公磁体相互排斥,以使所述转动组件恢复至第一公磁体与第二公磁体间隔固定圆周夹角的原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公磁体间隔一定圆周角布置的第一母磁体;所述固定组件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公磁体间隔一定圆周角布置的第二母磁体;所述第一公磁体、第二公磁体、第一母磁体、第二母磁体沿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

当所述转动组件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公磁体与所述第二母磁体相互吸紧,所述第二公磁体与所述第一母磁体相互吸紧;

当所述转动组件处于反弹起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公磁体与所述第二公磁体相互排斥,所述第一母磁体与所述第二母磁体相互排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座、与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的摆杆,所述摆杆用于安装网球,所述转动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公磁体嵌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母磁体嵌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公磁体嵌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母磁体嵌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内;所述转动座枢转连接所述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设有第一安装台、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台;所述固定座设有第三安装台、第四安装台,所述第三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台,所述第四安装孔设在所述第四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第二安装台、第三安装台、第四安装台环绕同一轴线圆周排布;

当所述转动组件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四安装台贴合,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三安装台贴合;当所述转动组件处于反弹起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三安装台贴合;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四安装台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磁体、第一母磁体、第二公磁体、第二母磁体均呈长条状结构,并均沿所述转动座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沿自身径向由内向外凸起形成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座沿自身径向由内向外凸起形成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两者中的其中一者沿所述转动座的轴向并沿靠近另一者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转动座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网球练习器还包括转轴,所述固定座开设有容纳通孔,所述容纳通孔内容置有轴承,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转动座,所述转轴枢转连接所述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固定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抵接,以将所述转轴限制在所述固定座的容纳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在自身远离转动座的一端从转轴的轴向向靠近所述转动座的方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通孔为阶梯孔,所述容纳通孔包括大孔、与所述大孔衔接的小孔,所述大孔位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所述轴承嵌置在所述大孔内,所述大孔与所述小孔的衔接处具有台阶,所述轴承抵接所述台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磁体的磁力进行复位,使得网球复位速度和复位效果较好。如此,可以解决因弹簧失效而导致网球练习器失效的问题。

2、另外,弹簧在变形过程会产生势能,即需要消耗网球的一部分能量,从而使得网球的实际作用力发生变化,使得网球训练过程掺杂过大的不真实因素,而通过磁力使传动组件复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网球的实际速度和作用力,侧面提高了网球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球练习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动组件处于原始状态);

图2为图1所示的网球练习器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图4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6为图1的剖示图;

图7为图6的分解图;

图8为图1的原理解析结构示意图(其中,转动组件处于原始状态);

图9为图1的原理解析结构示意图(其中,转动组件处于反弹起始状态)。

图中:1、转动组件;11、第一公磁体;12、第一母磁体;13、转动座;131、第一安装孔;132、第二安装孔;14、摆杆;15、第一安装台;16、第二安装台;17、第一限位块;18、转轴;181、螺纹孔;19、t型结构的安装座;2、固定组件;21、第二公磁体;22、第二母磁体;23、第三安装孔;24、第四安装孔;25、固定座;251、第三安装台;252、第四安装台;26、第二限位块;27、容纳通孔;271、小孔;272、大孔;3、网球;4、轴承;5、紧固件;51、螺钉;52、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图1、图2和图4-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网球练习器,为了便于理解,需要优先进行说明的是,磁体必然包括n极和s极,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公磁体之间相互排斥,母磁体之间也相互排斥,而公磁体与母磁体之间相互吸引。网球练习器包括转动组件1和固定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1能够安装网球3,所述转动组件1枢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1安装有第一公磁体11。所述固定组件2安装有第二公磁体21。同步参见图9,当所述转动组件1处于反弹起始状态时(反弹起始状态即第一公磁体11与第二公磁体21两者相互接触或间距较小,两者之间近距离相斥),所述第一公磁体11与所述第二公磁体21相互排斥,以使所述转动组件1恢复至第一公磁体11与第二公磁体21间隔固定圆周夹角的原始状态(参见图8)(原始状态即第一公磁体11与第二公磁体21两者处于非接触状态,且两者之间远距离相斥)。显然,通过磁体的磁力进行复位,使得网球3复位速度和复位效果较好。如此,可以解决因弹簧失效而导致网球练习器失效的问题。可以理解,磁体的磁性维持效果相对持久,即便在网球3反复撞击和持续产热的环境下,也能够保持相对较久的磁性。而弹簧在承受一万次甚至几万次的反复拉伸和压缩后,已经接近失效,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公磁体21排斥第一公磁体11,从而使得网球3落地时转动组件1能够受磁力作用而复位,从而使得网球3转动90°至原始位置,即保证了本网球练习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另外,弹簧在变形过程会产生势能,即需要消耗网球3的一部分能量,从而使得网球3的实际作用力发生变化,使得网球3训练过程掺杂过大的不真实因素,而通过磁力使传动组件复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网球3的实际速度和作用力,侧面提高了网球3的训练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图8和图9,所述转动组件1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公磁体11间隔一定圆周角布置的第一母磁体12。所述固定组件2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公磁体21间隔一定圆周角布置的第二母磁体22。

当所述转动组件1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公磁体11与所述第二母磁体22相互吸紧,所述第二公磁体21与所述第一母磁体12相互吸紧。

当所述转动组件1处于反弹起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公磁体11与所述第二公磁体21相互排斥,所述第一母磁体12与所述第二母磁体22相互排斥。

显然,这样设置,不仅通过磁力对转动组件1进行复位,而且还通过磁力对转动组件1进行复位和吸紧,从而使得网球3快速复位,能够提高训练者的训练效果。重要地,所述第一公磁体11、第二公磁体21、第一母磁体12、第二母磁体22沿所述转动组件1的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如此,转动组件1上的第一公磁体11和第一母磁体12的运动范围被严格地限制,即利于设置转动组件1的运动幅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转动组件1转动过程发生过大的角度偏转,即能使其精确复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通过磁力将转动组件1吸紧在原始状态,还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的方式将转动组件1拦截,从而使其能够定位在原始状态。还可以是通过增大转动组件1与固定组件2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方式来对转动组件1进行减速,从而使得转动组件1正常复位至原始状态。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转动组件1包括转动座13、与所述转动座13固定连接的摆杆14,所述摆杆14用于安装网球3,具体而言,摆杆14的末端设有用于枢转连接网球3的u型支架;其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摆杆14内部也应当允许增设一根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与磁体的组合,可以大幅度增强网球练习器的使用寿命。所述转动座13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32,所述第一公磁体11嵌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1内,所述第一母磁体12嵌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32内。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座25,所述固定座25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3和第四安装孔24,所述第二公磁体21嵌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23内,所述第二母磁体22嵌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孔24内;所述转动座13枢转连接所述固定座25。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公磁体11、第二公磁体21、第一母磁体12、第二母磁体22沿所述转动组件1的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即第一安装孔131、第二安装孔132、第三安装孔23和第四安装孔24的安装位置沿所述转动组件1的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如此,可以对各磁体进行定位和限位,从而能够防止磁体掉落。

为了进一步防止磁体掉落,并同时为了避免磁体相互刚性撞击,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转动座13设有第一安装台15、第二安装台16,所述第一安装孔131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台15,所述第二安装孔132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台16。所述固定座25设有第三安装台251、第四安装台252,所述第三安装孔23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台251,所述第四安装孔24设在所述第四安装台252。所述第一安装台15、第二安装台16、第三安装台251、第四安装台252环绕同一轴线圆周排布。

当所述转动组件1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台15与所述第四安装台252贴合,所述第二安装台16与所述第三安装台251贴合。当所述转动组件1处于反弹起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台15与所述第三安装台251贴合。所述第二安装台16与所述第四安装台252贴合。

为了强化磁力的大小,从而进一步保证转动组件1能够正常复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公磁体11、第一母磁体12、第二公磁体21、第二母磁体22均呈长条状结构,并均沿所述转动座13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显然,磁体的体积越大,其磁力越强,从而保证磁体具备高强度磁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为了防止磁体相互撞击而破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动座13沿自身径向由内向外凸起形成第一限位块17,所述固定座25沿自身径向由内向外凸起形成第二限位块26;所述第一限位块17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6两者中的其中一者沿所述转动座13的轴向并沿靠近另一者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转动座13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块17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6抵接。这样设置,即通过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26相撞以消耗大量的动能,从而防止第一安装台15与所述第四安装台252相撞,以及防止第二安装台16与第三安装台251相撞,以避免磁体破损。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6和图7,所述网球练习器还包括转轴18,所述固定座25开设有容纳通孔27,所述容纳通孔27内容置有轴承4,所述转轴18固定于所述转动座13,所述转轴18枢转连接所述轴承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此优选的设置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转动座13活动套接固定座25的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枢转连接关系。或者,还可以是通过在转动座13上设置第一球面,在第二转动座13上设置第二球面,并通过第一球面与第二球面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枢转连接关系。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轴18远离所述转动座13的一端固定有紧固件5,所述紧固件5与所述轴承4的内圈抵接,以将所述转轴18限制在所述固定座25的容纳通孔27内。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将转动座13限制在固定座25上,而且,由于紧固件5与所述轴承4的内圈抵接,因而使得转动座13与固定座25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利于转动座13的转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7,所述转轴18在自身远离转动座13的一端从转轴18的轴向向靠近所述转动座13的方向开设有螺纹孔181,所述紧固件5与所述螺纹孔181螺纹连接。显然,该螺纹连接关系较为隐蔽,而且合理地利用了空间,使得各零复位之间的安装关系紧凑,稳固。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7,所述容纳通孔27为阶梯孔,所述容纳通孔27包括大孔272、与所述大孔272衔接的小孔271,所述大孔272位于所述固定座25远离所述转动座13的一端;所述轴承4嵌置在所述大孔272内,所述大孔272与所述小孔271的衔接处具有台阶,所述轴承4抵接所述台阶。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轴承4隐蔽地安装在大孔272内,不仅利于轴承4的安装,而且使得转轴18运行起来更加平稳,噪音也较低,耗损速度也更慢。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5包括垫片52、套接所述垫片52的螺钉51,所述垫片52与所述轴承4的内圈抵接。可以理解,螺钉51也可以采用螺栓进行替换,或者采用螺杆与螺母的组合进行替换。同时,根据紧固件5的使用常识,垫片52为优选部件,用于缓冲挤压力。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5,所述固定座25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用于延长距离,以便于网球3拍击打网球3。所述固定杆的远离所述固定座25的一端固定有t型结构的安装座19。

其中,磁体优选地采用钕铁永磁材料制成。当然,磁体也不排除其他的天然磁体或人工合成磁体。也即,只要其具有磁性并满足使用条件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