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2438发布日期:2020-10-02 08:3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



背景技术:

助跑器是一种田径助跑设备,用于各类大型赛事中。过去,短跑都是站着起跑的。澳大利亚短跑运动员舍里尔曾经为短跑成绩停滞不前而苦恼。他观察袋鼠虽然拖了个大袋子,大腹便便,可是它每小时跑70多公里,跳远一步达12米。舍里尔发现袋鼠跑跳前总是先向下屈身,把腹部贴近地面,然后一跃而起。舍里尔模仿袋鼠,发明了蹲式起跑,因而他在1896年的奥运会上创造了优异成绩。后来,许多运动员仿效。如另一位运动员布克在起跑线上蹲下的地方挖了一个小小的浅坑,一只脚放进浅坑,起跑时脚一蹬,便箭一般冲射而出,取得了100米短跑不到10秒的成绩。以后,所有的赛跑运动员都采用了蹲式起跑,于是田径运动场上出现了助跑器这种产品。

现有助跑器底座较长不方便进行携带,同时在存放时会占用较多空间,不方便使用者的对其的携带和使用过程,同时助跑器表面安装踏板的槽呈锯齿状,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解决了助跑器底座较长,在携带和存放过程均不够方便,同时助跑器表面安装踏板的槽呈锯齿状,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划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包括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的左侧面与第二支撑框的右侧面搭接,所述第二支撑框的右侧面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背面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第一支撑框内壁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框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壁的后侧与伸缩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正面的一端与转轴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左侧面与第二支撑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的正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壁设置有弹性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背面的一端与限位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设置在连接孔内壁,所述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和限位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框内壁的前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位置与滑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滑杆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连接槽,若干个所述连接槽内活动设置有两个踏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尺寸大于连接套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框的右侧面设置有提手,所述第一支撑框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钉。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通过轴承、转轴、连接套、螺纹柱、卡槽和滑杆之间的相互配合,直接将第二支撑框向右转动,当卡槽移动至对应滑杆位置后,此时松开限位板,同时滑杆移动至卡槽内,此时完成对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之间的折叠放置,同时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可以对连接槽处进行一定的遮挡,可以降低连接槽处划伤使用者的几率,本装置可以进行折叠,方便使用者对本装置的携带和存放过程。

2、该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通过设置伸缩杆、连接套和螺纹柱,第一支撑框可以相对第二支撑框进行前后移动,方便控制第一支撑框与第二支撑框全面接触,可以此时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框与第二支撑框之间的相对稳定。

3、该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通过设置伸缩杆,可以将轴承和转轴收纳至第二凹槽内,防止在使用本装置过程中出现轴承划伤使用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框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框、2第二支撑框、3连接槽、4连接套、5螺纹柱、6第一凹槽、7螺纹帽、8第二凹槽、9伸缩杆、10转轴、11轴承、12卡槽、13连接孔、14弹性装置、141滑杆、142限位板、143滑套、144弹簧、15提手、16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助跑器,包括第一支撑框1,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连接槽3,若干个连接槽3内活动设置有两个踏板16,通过设置连接槽3和踏板16,连接槽3方便踏板16安装至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表面,同时踏板16方便使用者进行发力过程,第一支撑框1的左侧面与第二支撑框2的右侧面搭接,第二支撑框2的右侧面设置有连接套4,通过设置连接套4,使第一支撑框1可以沿着螺纹柱5进行前后移动,连接套4内设置有螺纹柱5,螺纹柱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7,螺纹帽7的尺寸大于连接套4的尺寸,通过设置螺纹柱5和螺纹帽7,且螺纹帽7的尺寸大于连接套4的尺寸,使螺纹帽7在螺纹柱5表面转动过程中可以与第一支撑框1接触,防止第一支撑框1出现前后移动,保证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螺纹柱5背面的一端与第一凹槽6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

第一凹槽6开设在第一支撑框1内壁的后侧,第一支撑框1的右侧面设置有提手15,第一支撑框1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钉,通过设置提手15,方便工作人员对本装置的携带过程,防滑钉可以增大本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第一支撑框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凹槽8,通过设置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可以对轴承11、转轴10和伸缩杆9进行收纳,防止第一支撑框1外表面突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装置使用过程的安全性,第二凹槽8内壁的后侧与伸缩杆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9,使轴承11和转轴10可以进行前后移动,同时可以保证第二支撑框2前后移动过程的稳定进行,伸缩杆9正面的一端与转轴10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转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轴承11,轴承11的左侧面与第二支撑框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框2内壁的前侧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的位置与滑杆141的位置相对应,滑杆141的尺寸与卡槽12的尺寸相适配,通过设置卡槽12与滑杆141的位置和尺寸均相适配,可以保证在折叠本装置的过程中滑杆141可以精准的移动至卡槽12内,实现对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位置的限定,防止在移动和放置本装置过程中出现第一支撑框1相对第二支撑框2转动的情况,第一支撑框1的正面开设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内壁设置有弹性装置14,弹性装置14包括滑杆141,滑杆141背面的一端与限位板142的正面固定连接,滑杆141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套143,滑套143设置在连接孔13内壁,滑杆141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144,弹簧144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43和限位板14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144,当卡槽12移动至对应滑杆141的位置后,弹簧144可以带动滑杆141自动移动至卡槽12内,实现对第一支撑框1和第二支撑框2之间的自动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当人们需要对本装置收纳时,首先拉动限位板142控制滑杆141移动至连接孔13内,然后可以直接转动第二支撑框2,当卡槽12移动至对应滑杆141的位置后,此时松开限位板142,同时弹簧144带动滑杆141先前移动,当滑杆141移动至卡槽12内部后;

s2、此时完成对本装置的折叠过程,此时可以通过提手15将本装置转移至指定地点,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直接拉动限位板142控制滑杆141与卡槽12分离,然后将第一支撑框1向左转动,当然后将第一支撑框1向后移动,当第一支撑框1与第二支撑框2全面接触后;

s3、此时可以直接转动螺纹帽7,当螺纹帽7与第二支撑框2接触后,此时将踏板16安装至连接槽3内,此时可以使用本装置进行训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