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仰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3269发布日期:2021-03-30 19:5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仰卧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仰卧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但是快节奏的生活阻碍了许多喜欢健身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健身的年轻人,因此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很多居家健身辅助设备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健身动作中,很多人选择用仰卧起坐板来进行收腹运动,在使用仰卧起坐板时,锻炼者躺在其板体上、脚腕部受到固定,从而锻炼者能够进行仰卧起坐锻炼。然而,它真正强化的不止是腹肌,它强化的还有练习者的髂腰肌和最强大的曲髋肌肉以及背侧的腰方肌,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加强锻炼身体,仰卧起坐就是一种难度低、老少皆宜、随时可进行的运动,但是为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还需要很多动作一起协调锻炼才行,现有家内设置的仰卧起坐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锻炼时的需要。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201810431774.8提供一种便于调整角度的仰卧起坐板,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包括仰卧起坐板本体、支架和升降机构,仰卧起坐板本体一端安装在支架上,仰卧起坐板本体另一端与升降机构连接;仰卧起坐板本体一表面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道和轴承座,支架一表面设有延伸架,延伸架与矩形槽道铰接配合;升降机构包括支座和导套;支座一表面中间设有导柱,导柱与导套配合。本发明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与仰卧起坐板配合,能够调整仰卧起坐板的高度和角度,在面对不同的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意的改变角度、高度等问题,根据不同体力的人来进行调节高度,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度锻炼。

该发明存在的问题: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因为有很多住宅面积小,在不使用时不方便储存,占用水平空间较大,在调整使用状态时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更多的健身动作。

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仰卧板,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仰卧起坐板使用功能单一,浪费储存空间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多功能仰卧板,包括横梁,横梁前端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在横梁靠近支架一侧的表面依次设有坐垫、转动连接有靠垫和若干用于控制靠垫角度的定位槽,靠垫背部转动连接有用于控制角度并与定位槽契合的调节杆;

横梁尾端内部滑动套有调节架,调节架上开有控制调节架滑动的调节槽及限位孔,横梁尾部内壁两侧固接有与调节槽契合的连接轴,横梁底面开有可容调节架转动的开口,开口位于连接轴的正下方,在横梁的开口两侧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插有与调节槽契合的定位销。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1、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健身动作或者需要锻炼不同的健身部位,需要调整横梁的角度,以便适应使用者的使用要求,横梁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以横梁在围绕支架发生上下转动时便调整了横梁角度的调整。

2、横梁角度调整完后,横梁的后端需要有一个机构为其提供支撑来克服横梁所受的重力,不然横梁的后端只能接触地面,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存在一个使用角度,因此在横梁后端滑动设置的调节架便为横梁提供了一定支撑,调节架可以在横梁后端往里或者往外伸缩以便适应不同的横梁角度。

3、支架、横梁与调节架与地面形成一个三角形,又根据正割函数可知,横梁与支架的夹角角度等于横梁与调节架的长度比支架的长度,因此只需改变横梁与调节架的相对长度就可以直接为横梁调节的角度提供支撑,当调整好横梁与调节架的相对长度后,横梁与支架的角度也调节完成,同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要求控制横梁与调节架的相对长度。

4、有时候使用者需要将横梁调节到与地面水平使用,但是上述方法不能完成此项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将调节架尽可能的拔出,使得调节槽的最里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先拔出定位销,然后将调节架向下转动,使得横梁形成变成与地面平行的状态,将定位销插入调节槽,这样调节架与支架的位置相对平行,便完成了横梁水平状态的调节。

5、靠垫转动连接在横梁上,因此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改变靠垫与横梁的相对角度,调节杆与靠垫转动连接,在靠垫与横梁的角度调节完成后,将调节杆卡接入对应的定位槽,这样调节杆就对靠垫提供了支撑。

6、为了方便在使用后的方便存储,减少水平空间的占用,在使用完成后将支架向横梁底面转动紧紧靠在横梁底面,靠背向横梁表面转动紧紧靠在横梁表面,这样类似形成一块板,回收时直接靠在墙角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仰卧板不仅可以调节各种使用状态,适应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要求,还减少了在使用后降低储存空间,功能丰富,操作简单,可行性高,便于大范围推广。

进一步,所述支架下端和调节架自由端均固接有放置杆。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自由端固接有档杆,定位槽上设有防止档杆滑出的限位倒钩。有效防止了在使用过程中调节杆从定位槽内滑出。

进一步,所述调节架的转动端形状为便于转动的弧形。提高了调节架的转动效率。

进一步,所述勾脚架和支腿架上均设有泡棉。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固接在支架上的放置杆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移动轮。便于使用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功能仰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功能仰卧板的使用效果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功能仰卧板中横梁尾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移动轮1、勾脚架2、支架3、第一锁钉4、延伸架5、坐垫6、靠垫7、定位槽8、连接轴9、调节架10、调节槽11、定位销12、第三锁钉13、调节杆14、支腿架15、放置杆16、横梁17、第二锁钉18、限位孔19、限位板20。

一种多功能仰卧板,实施例如图1所示,横梁17通过一个转动轴与支架3转动连接,支架3左侧下端焊接有勾脚架2,支架3内滑动套有延伸架5,延伸架5的顶端焊接有支腿架15,勾脚架2和支腿架15的两端均粘贴有一圈泡棉,支架3左侧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延伸架5的第一锁钉4,支架3与横梁17连接处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横梁17的第二锁钉18。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横梁17靠近支架3一侧的表面从左往右依次焊接有一个坐垫6、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一个靠垫7和四个用于控制靠垫7角度的定位槽8,靠垫7背部转动连接有用于控制角度并与定位槽8契合的调节杆14,调节杆14自由端固接有档杆,定位槽8上设有防止档杆滑出的限位倒钩。

如图2和图3所示,横梁17尾端内部滑动套有调节架10,调节架10的左端形状为便于转动的弧形,调节架10横向开有一个控制调节架滑动的调节槽11,横梁17尾部内壁两侧焊接有与调节槽11契合的连接轴9,横梁17底面开有可容调节架10转动的开口,在横梁17的开口两侧固接有限位板20,调节架10竖直方向开有六个限位孔19,横梁17底面螺纹连接有与限位孔19契合的第三锁钉13,限位板20上插有与调节槽11契合并且可以拔出的定位销12,支架3下端和调节架10自由端均固接有放置杆16,如图1所示固接在支架3上的放置杆16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移动轮1。

使用时,首先根据者的身高或者使用需要,将延伸架5从支架3内向上抽出,然后通过第一锁钉4将延伸架5锁紧,这样就完成了支腿架15高度的调节。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调节横梁17与支架3的角度,改变横梁17的倾斜度,横梁17在围绕支架3发生转动,在转动的同时便调整了横梁17的角度,角度调整完成后,拧紧第二锁钉18将横梁17锁紧,接下来改变调节架10与横梁17的相对长度,根据使用要求将调节架10在横梁17内向里或者向内伸缩,这样就可以完成调节架10与横梁17的相对长度调整,当调整好横梁17与调节架10的相对长度后,将第三锁钉13拧入限位孔19便将调节架10固定完成,横梁17与支架3的角度也调节完成。

有时候使用者需要将横梁17调节到与地面水平使用,此时需要将调节架10尽可能的拔出,使得调节槽11的最里端与连接轴9转动连接,先拔出定位销12,然后将调节架10向下转动,使得调节架10与横梁17形成一个90°的夹角,将定位销12插入调节槽11,这样调节架10与支架3的位置相对平行,便完成了横梁17水平状态的调节。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围绕横梁17转动靠垫7,对靠垫7完成适当角度的调节,然后就是固定靠垫7,调节杆14与靠垫7转动连接,在靠垫7与横梁17的角度调节完成后,将调节杆14卡接入对应的定位槽8,这样调节杆14就对靠垫7提供了支撑,同时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整调节架10与横梁17的相对长度,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要求。

上述各种状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和身体特性任意组合,实现了不同的锻炼功能,丰富了健身锻炼内容。

最后在使用完成后,依然水平放置在底面上非常占用空间,所以为了方便在使用后的方便存储,减少水平空间的占用,在使用完成后首先通过移动轮1将本仰卧板移动到储存的墙角,然后将支架3向横梁17底面转动紧紧靠在横梁17底面,靠背向横梁17表面转动紧紧靠在横梁17表面,这样类似形成一块板,回收时直接靠在墙角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调节各种使用状态,适应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要求,还减少了在使用后降低储存空间,功能丰富,操作简单,可行性高,便于大范围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