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拾球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2120发布日期:2021-02-26 22:4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儿童拾球玩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拾球玩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玩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市面上售卖的玩具多种多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玩家的对于玩具的可玩性及趣味性的要求。
[0003]
喷球玩具是一种近期出现的玩具,通过顶出装置连续将滚球喷射出来,然后需要小朋友去将喷出的滚球逐一拾捡回来,每捡拾一次球均需要弯腰或下蹲才捡到球,小朋友频繁的弯腰直腰和下蹲站直容易玩累,进而对其失去兴趣,特别是对于走路还未熟练的小朋友来说,频繁出现因拾球而摔倒现象,给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摔倒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利于拾球的儿童拾球玩具。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儿童拾球玩具,其包括轮架、设置在轮架上的工字轮和与所述轮架相连接的手柄、低弹力绳和高弹力绳,所述工字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该轮轴两端的圆盘,该圆盘的周缘位置上相间排列有若干深凹槽和若干浅凹槽,所述低弹力绳的高弹力绳的端部相应设置在深凹槽和浅凹槽上,并围成用来容纳球的球腔。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圆盘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向周向方向延伸的卡槽,该卡槽上套设有能将所述低弹力绳限位在深凹槽内和将所述高弹力绳限位在浅凹槽内的定位圈,定位圈在套设在卡槽后,能将深凹槽和浅凹槽的封闭,避免低弹力绳和高弹力绳出现滑落现象。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低弹力绳和高弹力绳相连接形成环状弹力圈,该环状弹力圈绕经两圆盘上相对位置的深凹槽和相邻该深凹槽的浅凹槽,安装方便,易于实现。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圆盘的外壁上对应所述深凹槽和浅凹槽之间位置设有让所述环状弹力圈经过的连接槽,环状弹力圈能陷入连接槽,避免环状弹力圈外露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轮架包括横杆和对称连接在该横杆两端的竖臂,该竖臂的上端两侧位置设有限位凹槽,中部位置设有限位通口,所述横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插柱和与所述限位通口相适配的卡座,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对应所述插柱位置设有开孔,螺丝穿过该开孔拧入插柱并锁紧;所述卡座插入限位通口,并在所述竖臂上设有固定板,螺丝穿过该固定板拧入卡座并锁紧,配合紧密,结构稳定性好。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轮轴的端面设有螺孔,所述竖臂的下部设有与
该螺孔相对正的轴孔,螺栓穿过该轴孔拧入螺孔,安装简单、方便。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竖臂的外壁上设有将所述轴孔盖住的封盖,外形美观。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横杆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手柄相适配的接插座, 手柄和轮架为可拆卸结构,在不使用时可以分开,方便携带或运输。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手柄包括前握杆和后握杆,该后握杆的前端与所述前握杆的尾端相插接,所述前握杆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接插座上的插孔相适配的接插头,手柄采用可拆卸结构,即在不使用时,前握杆和后握杆可以分开,给携带或运输带来方便。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握杆的尾部套设有护套,该护套可以为质地柔软的硅胶套或橡塑海绵套等,手感舒适。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巧妙,合理在圆盘上设有深凹槽和浅凹槽,使得高弹力绳和低弹力绳在安装后形成高低落差,在拾球时,由于低弹力绳位于较低位置,能形成较深的捕球凹位,使球陷得更深,减少球滑出的可能性;随着圆盘转动,由于高弹力绳位于较高位置,能按压在球的上部且靠前的位置,通过高、低弹力绳的施力配合,稳定将球夹持定位;高、低弹力绳随着圆盘持续转动而降低高度,球迫使高、低弹力绳形变而逐渐陷入球腔,当高、低弹力绳高度降低于球的球心时,球则完全进入球腔,实现无需弯腰或下蹲便能快速拾球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拾球成功率高,富有乐趣,有效增强了玩具的可玩性及趣味性,避免玩耍者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另外,儿童在手持玩耍时,还具有辅助学步功能,减少摔倒次数,保护儿童安全。
[0017]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工字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轮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轮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2。
[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实用新型拾球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一种儿童拾球玩具,其包括轮架1、工字轮2、手柄3、低弹力绳4和高弹力绳5。所述工字轮2设置在轮架1上,所述手柄3与所述轮架1相连接。
[0027]
参见图2、图3和图4,所述工字轮2包括轮轴21和设置在该轮轴21两端的圆盘22。在所述圆盘22的周缘位置上相间排列有若干深凹槽221和若干浅凹槽222,即在相邻两深凹槽221之间设有浅凹槽222,而在相邻两浅凹槽222之间设有浅凹槽222。
[0028]
所述工字轮2包括轮轴21和设置在该轮轴21两端的圆盘22,该圆盘22的周缘位置
上相间排列有若干深凹槽221和若干浅凹槽222,所述低弹力绳4的一端部设置在其中一圆盘22的深凹槽221上,另一端部设置在另一圆盘22的深凹槽221上;所述高弹力绳5的一端部设置在其中一圆盘22的浅凹槽222上,另一端部设置在另一圆盘22的浅凹槽222上;低弹力绳4和高弹力绳5沿圆盘22的周向方向交互排列,使得所述低弹力绳4、高弹力绳5和圆盘22之间形成用来容纳球的球腔。
[0029]
较佳的,在所述圆盘22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向周向方向延伸的卡槽224,该卡槽224上套设有能将所述低弹力绳4限位在深凹槽221内和将所述高弹力绳5限位在浅凹槽222内的定位圈23,即将定位圈23在套设在卡槽224后,能将深凹槽221和浅凹槽222的封闭,避免低弹力绳4和高弹力绳5出现滑落现象。同时,定位圈23位于卡槽224内避免外露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0030]
参见图3,所述低弹力绳4和高弹力绳5首发相连接形成环状弹力圈,无需再准备卡设在深凹槽221和浅凹槽222上的卡头,节省成本,安装时,直接将所述环状弹力圈绕经两圆盘22上相对位置的深凹槽221和相邻该深凹槽221的浅凹槽222即可,给安装带来方便,易于实现。较佳的,参见图3和图4,在所述圆盘22的外壁上对应所述深凹槽221和浅凹槽222之间位置设有让所述环状弹力圈经过的连接槽223,环状弹力圈能陷入连接槽223,避免环状弹力圈外露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0031]
参见图5和图6,所述轮架1包括横杆11和对称连接在该横杆11两端的竖臂12,该竖臂12的上端两侧位置设有限位凹槽121,中部位置设有限位通口122,所述横杆1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121相适配的插柱111和与所述限位通口122相适配的卡座112,所述限位凹槽121的底面对应所述插柱111位置设有开孔1211,螺丝穿过该开孔1211拧入插柱111并锁紧;所述卡座112插入限位通口122,并在所述竖臂12上设有固定板123,螺丝穿过该固定板123拧入卡座112并锁紧,配合紧密,结构稳定性好。
[0032]
在所述轮轴21的端面设有螺孔211,所述竖臂12的下部设有与该螺孔211相对正的轴孔124,螺栓14穿过该轴孔124拧入螺孔211,安装简单、方便。
[0033]
在所述竖臂12的外壁上设有将所述轴孔124盖住的封盖13,有效提升外形美观性,具体的,在封盖13上设有钩脚,在所述竖臂12的外壁上设有与钩脚相适配的钩孔。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粘胶方式粘贴在竖臂12的外壁上。
[0034]
参见图5和图6,在所述横杆11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手柄3相适配的接插座113,手柄3和轮架1为可拆卸结构,在不使用时可以分开,方便携带或运输。
[0035]
参见图7,所述手柄3包括前握杆31和后握杆32,所述前握杆31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接插座113上的插孔相适配的接插头33,该接插头33上设有卡脚,并在所述接插座113的插孔的孔壁上设有与该卡脚相适配的卡孔。所述后握杆32的前端与所述前握杆31的尾端相插接,实际中,所述后握杆32和前握杆31之间可以采用前述接插头和接插座的结构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伸缩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手柄3采用可拆卸结构,即在不使用时,前握杆31和后握杆32可以分开或缩回来实现缩短整体长度,给携带或运输带来方便。
[0036]
较佳的,在所述后握杆32的尾部套设有护套34,该护套34可以为质地柔软的硅胶套或橡塑海绵套等,手感舒适。
[0037]
在拾球时,由于圆盘22上设有深凹槽221和浅凹槽222,使得高弹力绳5和低弹力绳4在安装后形成高低落差。参见图8,所述低弹力绳4位于较低位置,能形成较深的捕球凹位,
使球6陷得更深,减少球滑出的可能性;随着圆盘22转动,由于高弹力绳5位于较高位置,能按压在球6的上部且靠前的位置(超过球心位置),通过高弹力绳5和低弹力绳4的施力配合,稳定将球夹持定位;高弹力绳5和低弹力绳4随着圆盘22持续转动而降低高度,球6顶压迫使高弹力绳5和低弹力绳4形变而逐渐陷入球腔,当高弹力绳5和低弹力绳4的高度降低于球6的球心时,球6在高弹力绳5和低弹力绳4的弹力推动下,球6完全进入球腔,实现无需弯腰或下蹲便能快速拾球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拾球成功率高,富有乐趣,有效增强了玩具的可玩性及趣味性,避免玩耍者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另外,儿童在手持玩耍时,还具有辅助学步功能,减少摔倒次数,保护儿童安全。
[0038]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玩具,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