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25260915发布日期:2021-06-01 23:4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排球(volleyball)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

扣球是排球技术中比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因此采用分解教学是必要的。其中,扣固定球是一种重要方法,扣球练习时,将排球置于扣球高度并将其固定(固定方法以不影响扣球为前提),练习者不用兼顾球在空中飞行方向和位置,可专注于体会助跑起跳和挥臂击球等动作。

目前,常用的扣球练习装置一种是吊竿式,即将球用竿、绳吊在空中,其缺点在于扣球后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静止,不利于连续练习;另一种装置是采用在排球对称两侧各连接一根松紧绳,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墙面或竖杆等支撑物上。在使用中发现这种装置有以下缺点:其一、由于两端完全固定,扣球时,只能依靠松紧绳形变才使球移动,犹如拉弹弓,扣球后球通常因松紧绳的张力而向上向后反弹,使练习者不能很好地体会扣球手掌包球压腕的动作感受;其二、此类装置为了能固定排球,使用的松紧绳伸缩性较小,扣球感觉沉重且球不易离手,与实际扣球感觉相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球扣球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架和设在两个支架之间的排球,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有卷绳器和用于驱动卷绳器转动的电机;所述安装盒的外侧设有感应通道,所述感应通道由内到外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环状顶板、传动杆和环状磁铁块,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环状顶板和环状磁铁块连接,所述环状顶板和环状磁铁块均与感应通道滑动配合;所述立柱上设有电源和控制器,所述电源、电机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卷绳器上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卷绳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盒侧壁、环状顶板和环状磁铁块并与排球连接,所述拉绳上设有磁性金属球,所述磁性金属球的外侧包覆有缓冲层,所述环状磁铁块远离环状顶板的一端中部设有与缓冲层适配的半球形凹陷;当两根拉绳上的两个磁性金属球分别位于两个半球形凹陷内时,两根拉绳将排球悬吊于两个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与控制器无线连接的遥控手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盒包括盒体及盒盖,所述盒盖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盒体铰接、另一端通过锁扣与盒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为设在立柱内部的可充电电池,所述立柱的外侧设有与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顶板与环状磁铁块之间的感应通道内壁上设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球形凹陷的开口端设有倒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盒靠近排球一侧的下角设有挂钩,两个挂钩之间挂设有球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进行排球扣球训练,当练习者扣到球时,排球拉动拉绳,拉绳将磁性金属球从环状磁铁块的半球形凹陷内拉离,电机空转,排球向前运动直至落地;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拉绳并未将排球完全固定,既避免了反弹的排球对练习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同时也可以让练习者很好地体会扣球手掌包球压腕的动作,观察扣球后排球的落地点,训练效果好。

其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进行排球扣球训练,静止的排球受拉绳的拉力作用,而拉绳的拉力又由磁性金属球与环状磁铁块之间的吸附力所提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排球所受的拉力可以很好地模拟飞来的排球,以使得训练时的扣球感觉更加接近实际的扣球感觉,训练效果进一步提升。

其三、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进行排球扣球训练,扣球后,练习者可以通过遥控手环发出控制信号,卷绳器开始收卷拉绳,直至磁性金属球抵住半球形凹陷的侧壁,环状磁铁块在压力作用下带动环状顶板顶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发出控制信号,电机停止转动,排球复位,以供继续练习。

其四、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进行排球扣球训练,一人一球,无需捡球,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增加了练球的次数,练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进行扣球训练,有利于排球运动的发展,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尤其适合在学校推广使用,可以很好地辅助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1、支架;11、立柱;12、底座;13、电源;14、控制器;15、充电接口;2、排球;3、安装盒;31、盒体;32、盒盖;33、铰链;34、锁扣;35、卷绳器;351、拉绳;352、磁性金属球;353、缓冲层;36、电机;37、挂钩;4、感应通道;41、压力传感器;42、环状顶板;43、传动杆;44、环状磁铁块;441、半球形凹陷;442、倒圆角;45、限位块;5、遥控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架1和设在两个支架1之间的排球2,支架1包括底座12和立柱11,立柱11的上端设有安装盒3,安装盒3内设有卷绳器35和用于驱动卷绳器35转动的电机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盒3包括盒体31及盒盖32,盒盖32的一端通过铰链33与盒体31铰接、另一端通过锁扣34与盒体31固定;以方便安装盒3内部构件的安装及检修更换。

安装盒3的外侧设有感应通道4,感应通道4由内到外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41、环状顶板42、传动杆43和环状磁铁块44,传动杆43的两端分别与环状顶板42和环状磁铁块44连接,环状顶板42和环状磁铁块44均与感应通道4滑动配合;立柱11上设有电源13和控制器14,所述电源13、电机36和压力传感器41均与控制器14连接。

卷绳器35上设有拉绳351,拉绳351的一端与卷绳器35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盒3侧壁、环状顶板42和环状磁铁块44并与排球2连接,拉绳351上设有磁性金属球352,磁性金属球352的外侧包覆有缓冲层353,环状磁铁块44远离环状顶板42的一端中部设有与缓冲层353适配的半球形凹陷441;当两根拉绳351上的两个磁性金属球352分别位于两个半球形凹陷441内时,两根拉绳351将排球2悬吊于两个支架1之间。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训练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14无线连接的遥控手环5。扣球后,练习者可以通过遥控手环5发出控制信号,卷绳器35开始收卷拉绳351,直至磁性金属球352抵住半球形凹陷441的侧壁,环状磁铁块44在压力作用下带动环状顶板42顶住压力传感器41,压力传感器41发出控制信号,电机36停止转动,排球2复位,以供继续练习。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13为设在立柱11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立柱11的外侧设有与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接口15。电源13内置,结构更加合理,安全性好。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或3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环状顶板42与环状磁铁块44之间的感应通道4内壁上设有限位块45。限位块45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环状磁铁块44和环状顶板42从感应通道4内脱离。

实施例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半球形凹陷441的开口端设有倒圆角442。卷绳器35收卷拉绳351时,拉绳351与环状磁铁块44远离环状顶板42一端的内缘摩擦较大,倒圆角442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摩擦,拉绳351的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盒3靠近排球2一侧的下角设有挂钩37,两个挂钩37之间挂设有球网(图中未示出),球网的设置可以让练习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实际扣球的感觉,扣球训练效果更好。

使用方式及原理:

参照图1-图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进行排球扣球训练时,两个支架1的下部固定于地面,练习者跳起来扣球,排球2拉动拉绳351,拉绳351将磁性金属球352从环状磁铁块44的半球形凹陷441内拉离,电机36空转,排球2向前运动直至落地并停止滚动;复位排球2时,练习者通过遥控手环5发出控制信号,卷绳器35开始收卷拉绳351,直至磁性金属球352抵住半球形凹陷441的侧壁,环状磁铁块44在压力作用下带动环状顶板42顶住压力传感器41,压力传感器41发出控制信号,电机36停止转动,排球2复位,以供继续练习。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