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9288发布日期:2021-10-19 21:5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呼吸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呼吸肌训练器。


背景技术:

2.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呼吸家吸气训练器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肺不张是长期卧床及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除常规护理方法外,常用吹气球法多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部分文献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可使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通过用力吹气球,可增加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瘪,使肺泡在压力下有效复张,改善肺部功能,并能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然而,在临床护理中,吹普通气球训练呼吸功能存在以下不足: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术后患者,身体虚弱,难以长时间握住气球,不便于患者操作;气球吹大后,若拿捏不当,易将气球内的气体误吸入患者呼吸道内,引起患者不适,舒适度低,并且无法对患者训练前后对比以及对患者评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舒适度高、方便操作、可对患者训练前后进行对比并评估以及可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的呼吸肌训练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上述呼吸肌训练器,包括显示组件、固定组件、气囊和充气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表面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充气组件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
6.所述气囊包括第二魔法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魔法贴,所述气囊与所述固定组件通过第一魔法贴和第二魔法贴活动连接;
7.所述第一软管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软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气囊活动连接;
8.所述第二软管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软管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充气组件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玻璃柱,所述玻璃柱内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侧面设置有数字,所述玻璃柱内设置有水银槽,所述水银槽内设置有水银,所述玻璃柱侧面固定连接有水银储存库,所述水银储存库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水银槽流体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表面设置有开关,所述水银储存库与所述第一软管固定连接,且流体相通。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所述第一魔法贴设置在所述固定带表面,所述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有母扣,所述固定带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子扣,所述固定带表面活动连
接有调节扣,所述第一魔法贴和所述第二魔法贴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括充气仓,所述气囊表面穿设有第一入气管,所述气囊表面穿设有出气管,所述第二魔法贴设置在所述气囊表面。
12.优选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乳胶球,所述乳胶球内设置有储气仓,所述乳胶球表面穿设有第二入气管,所述第二入气管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气块,所述透气块侧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透气块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穿设在所述弹簧内,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块,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硅胶块侧面,所述第二入气管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硅胶块卡接在卡槽内,所述第二入气管共有两个,且分别穿设在乳胶球两侧。
13.优选的,所述乳胶球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二个所述第二入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块,所述第二硅胶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所述第二连接管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扭块穿设在通孔内,所述第二软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玻璃柱最大刻度为100,最小刻度为0,所述数字用红色标识,所述玻璃柱直径为5cm;
15.所述开关分为开与关,所述开关形状如“z”形状;
16.所述固定带长60cm

100cm,宽10cm,所述固定带是弹性绷带;
17.所述乳胶球呈椭圆形,所述乳胶球长10cm,直径5cm;
18.所述气囊形状如“蝙蝠状”,所述气囊长为20cm、25cm、30cm,宽:8cm三款,适合不同体型人群;
19.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长度1m,管直径1cm;
20.所述水银储存库储存玻璃柱里面的水银,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水银出入。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2.1、通过设置显示组件,水银在水银槽内,水银随着气囊的压力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设置在玻璃柱内的刻度以及数字来得知水银的具体高度,并且红色的数字有利于患者视觉反馈,同时,玻璃柱的刻度有利于对患者训练前后进行对比并评估,有利于制定肺康复训练处方。
23.2、通过设置固定组件,通过将第一魔法贴和第二魔法贴粘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将气囊固定在固定带上,固定带在子扣与母扣的作用下,固定在患者胸廓8

10肋的位置上,并且气囊正对着膈肌位置上,并且可以根据患者调节固定带的长度。
24.3、通过设置气囊和充气组件,3种尺寸的气囊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通过对乳胶球加压或者减压,达到对气囊的加压或者减压作用,同时,椭圆形的乳胶球有利于抓握,并且有利于控制气囊。
附图说明
25.图1本实用新型呼吸肌训练器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本实用新型呼吸肌训练器中固定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本实用新型呼吸肌训练器中显示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本实用新型呼吸肌训练器中气囊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5本实用新型呼吸肌训练器中气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0.图6本实用新型呼吸肌训练器中充气组件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

显示组件;101

玻璃柱;102

刻度;103

数字;104

水银槽;105

水银;106

水银储存库;107

第一连接管;108

开关;2

固定组件;201

固定带;202

第一魔法贴;203

母扣;204

调节扣;205

子扣;3

第一软管;4

气囊;401

充气仓;402

出气管;403

第一入气管;404

第二魔法贴;5

第二软管;6

充气组件;601

乳胶球;602

储气仓;603

第二入气管;604

透气块;605

弹簧;606

伸缩杆;607

第一硅胶块;608

卡槽;609

第二连接管;610

凹槽;611

卡块;612

第二硅胶块;613

通孔;614

扭块;7

第一外螺纹;8

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

图2所示,呼吸肌训练器,包括显示组件1、固定组件2、气囊4和充气组件6,所述显示组件1表面设置有第一软管3,所述充气组件6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5;
33.所述气囊4包括第二魔法贴404,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魔法贴202,所述气囊4与所述固定组件2通过第一魔法贴202和第二魔法贴404活动连接;
34.所述第一软管3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7,所述第一软管3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7与所述气囊4活动连接;
35.所述第二软管5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8,所述第二软管5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8与所述充气组件6活动连接;
36.所述第一软管3和所述第二软管5长度1m,管直径1cm。
37.所述显示组件1包括玻璃柱101,所述玻璃柱101最大刻度102为100,最小刻度102为0,所述数字103用红色标识,所述玻璃柱101直径为5cm,所述玻璃柱101内设置有刻度102,所述刻度102侧面设置有数字103,所述玻璃柱101内设置有水银槽104,所述水银槽104内设置有水银105,通过设置显示组件1,水银105在水银槽104内,水银105随着气囊4的压力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设置在玻璃柱101内的刻度102以及数字103来得知水银105的具体高度,并且红色的数字103有利于患者视觉反馈,同时,玻璃柱101的刻度102有利于对患者训练前后进行对比并评估,有利于制定肺康复训练处方,所述玻璃柱101侧面固定连接有水银储存库106,所述水银储存库106储存玻璃柱101里面的水银105,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开关108控制水银105出入,所述水银储存库106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07,所述第一连接管107与所述水银槽104流体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07表面设置有开关108,所述开关108分为开与关,所述开关108形状如“z”形状,所述水银储存库106与所述第一软管3固定连接,且流体相通。
38.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带201,所述固定带201长60cm

100cm,宽10cm,所述固定带201是弹性绷带,所述第一魔法贴202设置在所述固定带201表面,所述固定带201一端固定连接有母扣203,所述固定带201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子扣205,所述固定带201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扣204,通过设置固定组件2,通过将第一魔法贴202和第二魔法贴404粘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将气囊4固定在固定带201上,固定带201在子扣205与母扣203的作用下,固定在患者胸廓8

10肋的位置上,并且气囊4正对着膈肌位置上,并且可以根据患者调节固定带201的长度,所述第一魔法贴202和所述第二魔法贴404相匹配。
39.所述气囊4包括充气仓401,所述气囊4形状如“蝙蝠状”,所述气囊4长为20cm、25cm、30cm,宽:8cm三款,适合不同体型人群,所述气囊4表面穿设有第一入气管403,所述气囊4表面穿设有出气管402,所述第二魔法贴404设置在所述气囊4表面。
40.所述充气组件6包括乳胶球601,通过设置气囊4和充气组件6,3种尺寸的气囊4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通过对乳胶球601加压或者减压,达到对气囊4的加压或者减压作用,同时,椭圆形的乳胶球601有利于抓握,并且有利于控制气囊4,所述乳胶球601呈椭圆形,所述乳胶球601长10cm,直径5cm,所述乳胶球601内设置有储气仓602,所述乳胶球601表面穿设有第二入气管603,所述第二入气管603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气块604,所述透气块604侧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06,所述透气块604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605,所述伸缩杆606穿设在所述弹簧605内,所述伸缩杆60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块607,所述弹簧60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硅胶块607侧面,所述第二入气管603内壁设置有卡槽608,所述第一硅胶块607卡接在卡槽608内,所述第二入气管603共有两个,且分别穿设在乳胶球601两侧,所述乳胶球601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609,所述第二连接管609与第二个所述第二入气管6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09内壁开设有凹槽610,所述凹槽610内设置有卡块611,所述卡块611表面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块612,所述第二硅胶块6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614,所述第二连接管609表面开设有通孔613,所述扭块614穿设在通孔613内,所述第二软管5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09固定连接。
41.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魔法贴202和所述第二魔法贴404粘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将所述气囊4固定在所述固定带201上,所述固定带201在所述子扣205与所述母扣203的作用下,固定在患者胸廓8

10肋的位置上,并且所述气囊4正对着膈肌位置上,并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所述调节扣204的位置,使得将所述固定带201调节到合适的长度,通过对所述乳胶球601进行加压,使得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入气管603进入所述乳胶球601内,在压强的作用下,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软管5进入所述气囊4内,所述气囊4内充满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软管3与所述气囊4活动连接的所述水银储存库106里的所述水银105会随着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体体现在所述显示组件1上。
42.具体使用流程为:
43.首先,确定呼吸肌的位置,并选用合适的气囊4,选好气囊4之后,将第一魔法贴202和第二魔法贴404粘合在一起,使得气囊4与固定带201活动连接在一起,打开水银105储存开关108,检查水银105是不是处在玻璃柱101“0”刻度102位置,在子扣205与母扣203的作用下,固定在患者胸廓8

10肋的位置上,并且气囊4正对着膈肌位置上;
44.其次,患者的体位采取半卧位或者坐位或者卧位,通过控制扭块614活动,同时带动第二硅胶块612活动,从而人们得以将乳胶球601上的开关108装置关闭,然后对乳胶球601进行加压,使得外部空气通过第二入气管603进入乳胶球601内,在压强的作用下,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软管5进入气囊4内,气囊4内充满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软管3与气囊4活动连接的水银储存库106里的水银105会随着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体体现在显示组件1上,加压到患者自觉呼吸稍有压力,在感觉有压力基础上,水银105上升10

20mmhg后,暂停对乳胶球601加压,双眼保持与刻度102平视,打开乳胶球601之上开关108装置开关108,以每秒5mmhg的速度均匀、缓慢地放气,不可太快;
45.最后,测量结束后,取下固定带201,挤压排尽气囊4里的空气,关闭乳胶球601之上
的开关108装置,把固定带201、气囊4、第一软管3和第二软管5折叠好之后放入盒子里,关闭水银105储存开关108,使水银105完全回流槽内,如果不将水银105回流,就会导致下一次使用时水银105柱出现断裂,水银105的挥发也会变得很快。
4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