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9144发布日期:2021-09-22 22:3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设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


背景技术:

2.目前绝大多数一线城市中都建设有不止一处游乐场,诸多二线城市的游乐场也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游乐场作为娱乐场所,除了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以外,还能使人们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改变并认识社会发展。
3.过山车和水滑道是两种常见的游乐设施。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开始运行时将过山车拉至滑道的顶点或通过动力源给它赋有初始动能,使其驶完全程并回到车站,水滑道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开始运行时将皮筏搬运至滑道的顶点,使其沿滑道向下滑动,无一例外的,过山车和水滑道在下落的过程中均只依靠重力滑落。同时,现有的大多数滑道的全程都是并行滑道,趣味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通过配置电磁单元使得过山车滑道实现了从地面起滑站台零高度起滑,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营效率,并且实现了滑道时而分开、时而合并、时而相对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包括合并双滑道和一对分离滑道,分离滑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封闭碟盘、螺旋段、相对段和开敞碟盘。
7.合并双滑道包括提升合并双滑道和下降合并双滑道。提升合并双滑道连接于封闭碟盘的滑入端,下降合并双滑道连接于开敞碟盘的滑出端;下降合并双滑道与提升合并双滑道之间配置有地面起滑台。
8.还包括弹射助推段组,弹射助推段组包括第一弹射助推段、第二弹射助推段和第三弹射助推段;第一弹射助推段配置于提升合并双滑道内;第二弹射助推段连接于封闭碟盘与螺旋段之间;第三弹射助推段连接于相对段与开敞碟盘之间。
9.弹射助推段组内均配置有用于产生磁力场作为载体推力的电磁单元。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对相对段相互平行合并且相向分布。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还包括第四弹射助推段;下降合并双滑道与地面起滑台之间配置有合并螺旋段,第四弹射助推段连接于下降合并双滑道与合并螺旋段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均配置为向上提升分布。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的初始端均配置有梯子。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配置于分离滑道的梯子配置为旋转梯;配置于下降合并双滑道的梯子配置为直梯。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合并双滑道的一对滑道之间配置有弧形连接段。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的滑道内排布有用于支撑载体的支撑板,支撑板与滑道底部之间配置有槽部,槽部内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架,电磁单元分布于安装架与支撑板之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弹射助推段组上侧的支撑板配置有向滑道内供水的进水孔;位于弹射助推段组底端的支撑板配置有用于将滑道内水向外排放的出水孔,出水孔与槽部连通。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弹射助推段的底端两侧配置有支撑台。地面起滑台配置有皮筏输送机,皮筏输送机与第一弹射助推段之间配置有过渡托辊段。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单元作为载体的推力,以及通过电磁单元在多组弹射助推段为载体提供推力,改变了现有水滑梯必须要乘客爬上钢平台或者自行搬运皮筏爬上钢平台再沿着滑梯轨迹向下滑行的传统滑行方式;实现了从地面起滑站台零高度起滑,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营效率。
21.本实用新型颠覆了传统水上过山车绝无仅有的竞技体验,在滑行过程中游客有机会看到在起滑站台并排同向出发的对手时而分开、时而合并、时而相对,最后又一起回到同一地面起滑台,游客在通过并排开敞槽形时不仅能看到对手的表现还能听见对手的尖叫声,不仅增加了竞技趣味性,还提高了视觉和感官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27.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28.图6为提升合并双滑道或下降合并双滑道的截面图;
29.图7为分离滑道的截面图,其中进一步表达了电磁单元的安装结构。
30.图标:
31.11

封闭碟盘,12

螺旋段,13

相对段,14

开敞碟盘,20

下降合并双滑道,21

地面起滑台,22

合并螺旋段,23

旋转梯,24

直梯,25

支撑台,26

皮筏输送机,27

过渡托辊段,31

第一弹射助推段,32

第二弹射助推段,33

第三弹射助推段,34

第四弹射助推段,40

滑道,41

电磁单元,42

弧形连接段,43

支撑板,44

槽部,45

安装架,46

进水孔,47

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一种双轨零高度电磁弹射碟盘过山车滑道,包括合并双滑道和一对分离滑道,分离滑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封闭碟盘11、螺旋段12、相对段13和开敞碟盘14。合并双滑道包括提升合并双滑道和下降合并双滑道20。提升合并双滑道连接于封闭碟盘11的滑入端,下降合并双滑道20连接于开敞碟盘14的滑出端;下降合并双滑道20与提升合并双滑道之间配置有地面起滑台21。本实用新型颠覆了传统水上过山车绝无仅有的竞技体验,在滑行过程中游客有机会看到在起滑站台并排同向出发的对手时而分开、时而合并、时而相对,最后又一起回到同一地面起滑台21。
35.还包括弹射助推段组,弹射助推段组包括第一弹射助推段31、第二弹射助推段32和第三弹射助推段33;第一弹射助推段31配置于提升合并双滑道内;第二弹射助推段32连接于封闭碟盘11与螺旋段12之间;第三弹射助推段33连接于相对段13与开敞碟盘14之间。该对相对段13相互平行合并且相向分布,并且相对段13为先下降后通过第三弹射助推段33进行提升的开敞槽形水槽,游客在通过并排开敞槽形时不仅能看到对手的表现还能听见对手的尖叫声,不仅增加了竞技趣味性,还提高了视觉和感官的体验效果。
36.弹射助推段组内均配置有用于产生磁力场作为载体推力的电磁单元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单元41作为载体的推力,以及通过电磁单元41在多组弹射助推段为载体提供推力,改变了现有水滑梯必须要乘客爬上钢平台或者自行搬运皮筏爬上钢平台再沿着滑梯轨迹向下滑行的传统滑行方式;实现了从地面起滑站台零高度起滑,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营效率。
37.在本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还包括第四弹射助推段34;下降合并双滑道20与地面起滑台21之间配置有合并螺旋段22,第四弹射助推段34连接于下降合并双滑道20与合并螺旋段22之间。合并螺旋段22为双轨同时回到地面起滑台21前再次提供一次倾斜转弯,提供趣味性,同时在经过合并螺旋段22的转弯前,通过第四弹射助推段34进行再一次的弹射助推,提供加速度。
38.在本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均配置为向上提升分布。弹射助推段组的初始端均配置有梯子。过山车滑道需要上下起伏、左右转弯,向上的动力则由弹射助推段组进行多次提供推力,梯子是为了在不进行该次提升时,人员可以从该处通过梯子从滑道40上下来,同时梯子备用于某些紧迫事件或突发事件。
39.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于分离滑道的梯子配置为旋转梯23;配置于下降合并双滑道20的梯子配置为直梯24。分离滑道为经过提升合并双滑道后滑道40,处于位置较高处,旋转梯23在达到更高的高度的需求下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旋转梯23需附加有扶手,以达到安全要求;而下降合并双滑道20的梯子则处于较低位置,则仅需配置为结构更为简单的直梯24即可。
40.在本实施例中,合并双滑道的一对滑道40之间配置有弧形连接段42,提供弧形连接段42能够避免滑道40中溅起的水从双滑道40之间流至滑道40外侧,其结构为弧形也是为了便于水回流,并且考虑到安全性,弧形不至于过于尖锐。
41.在本实施例中,弹射助推段组的滑道40内排布有用于支撑载体的支撑板43,支撑板43与滑道40底部之间配置有槽部44,槽部44内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架45,电磁单元41分布于安装架45与支撑板43之间。安装结构简单,同时便于维修、拆卸。
4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弹射助推段组上侧的支撑板43配置有向滑道40内供水的进水孔46;位于弹射助推段组底端的支撑板43配置有用于将滑道40内水向外排放的出水孔47,出水孔47与槽部44连通。进水孔46是为了保证滑道40里有足够的水,设置于弹射助推段组的上侧是为了谁能自高处向低处流动;出水孔47将自上而下来的水排出,形成水循环;出水孔47设置的密集程度大于进水孔46的密集程度,因为上侧的每块支撑板43都配置有进水孔46,而出水孔47都配置于弹射助推段组底端的支撑板43上。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射助推段31的底端两侧配置有支撑台25,支撑台25可配置于混凝土材质,便于人员从此处下来,以应对某些突发情况。地面起滑台21配置有皮筏输送机26,皮筏输送机26与第一弹射助推段31之间配置有过渡托辊段27。皮筏输送机26主动输送皮筏,过渡托辊段27用于皮筏的被动输送,即靠皮筏惯性或者自重向前侧滑动。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