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环和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1693发布日期:2021-10-24 12:5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索环和球拍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球拍的框架上以避免弦线和框接触的索环、和使用该索环的球拍。


背景技术:

2.网球、羽毛球的球拍中,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有形成为环状的框,在框的内侧拉设弦线来形成击球面(face)。此外,框中,隔开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弦线插通的孔。各孔安装索环,索环的形成为筒状的部分插入孔的内周面与弦线之间,避免二者接触。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

5178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在索环中,筒部形成为圆筒状,其直径方向的厚度在圆筒的周方向均匀地形成。此外,在利用球拍击球时,由于弦线的弯曲,力作用于索环,索环变形,该变形带来的复原力不仅作用于弦线,也作用于与弦线接触的球。
8.在此,本发明人发现,筒部的厚度薄,则击球时的弦线和筒部的变形量更大,击球的飞行性能更加提高,另一方面,筒部越厚,该变形量越小,飞行性能越降低。进而,本发明人发现,在筒部的内周面与弦线接触的情况下,筒部的厚度厚,则更能够抑制击球时的弦线的杂振等,提高击球感,另一方面,筒部越薄,越难以抑制该杂振。即,筒部的厚度带来的击球的飞行性能和击球感的提高之间是取舍关系,但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能够提高飞行性能和击球感两者的发明。
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环和球拍,其能够提高球拍带来的击球时的飞行性能,且得到良好的击球感。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索环,其特征在于,具有筒部,其贯穿形成在球拍的框上的孔而进行安装,弦线通过其中,所述弦线在拉设在所述框的状态下,将所述筒部的一端侧作为折返位置进行折返,所述筒部具有第1形成部,其相对于所述筒部的外周面的中心轴位置,位于所述折返位置侧;和第2形成部,其夹着所述中心轴位置,位于所述第1形成部的相反侧;所述第1形成部形成为所述筒部的直径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2形成部大。
12.根据该构成,能够使非接触的第2形成部的厚度与弦线折返接触的第1形成部相比更小。越使第2形成部的厚度小,越能够确保击球时的筒部和弦线的变形量大,越能够使飞行性能提高。而且,越使弦线所接触的第1形成部的厚度大,越能够抑制击球时的弦线的杂振等,越能够防止不舒适的触感传递,提高击球感。这样,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同时得到作为取舍关系的飞行性能提高效果和击球感提高效果。
13.此外,在本发明的索环中,优选所述筒部从其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看,将内周和外周形成为圆形,并将该内周的中心轴位置配置在比该外周的中心轴位置更靠近所述折返位置的相反侧,由此形成所述第1形成部和所述第2形成部。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筒部为简洁且简单的形状,形成第1形成部的厚度比第2形成部大的筒部。
14.此外,在本发明的索环中,优选所述第1形成部与所述第2形成部以不同的材质构成。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第1形成部与所述第2形成部的材质不同来使刚性不同,能够不仅通过筒部的厚度,还通过材质来使飞行性能、击球感变化。
15.此外,在本发明的索环中,优选在所述第1形成部与所述第2形成部,所述筒部的轴线方向长度形成为不同。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第1形成部与所述第2形成部的长度不同来使飞行性能、击球感变化。
16.此外,在本发明的索环中,优选使所述筒部为多个,进一步具有带状部,其连接该多个筒部,并沿预定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筒部中的所述第1形成部和所述第2形成部的形成位置沿所述带状部的延伸方向交替不同。根据该构成,能够根据弦线蜿蜒延伸的绷紧方向,在多个筒部形成第1形成部和第2形成部。由此,在多个筒部中,使弦线的折返位置与第1形成部和第2形成部的位置关系统一,能够在多条弦线,换言之范围大的击球面,得到筒部带来的飞行性能和击球感提高效果。
17.本发明中的一个方式的球拍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索环,其具有多个所述筒部;以及框,所述弦线在其纵向和横向拉设;在形成在所述框的孔中,所述索环贯穿所述筒部,安装在所述框上,在多个所述筒部中穿过拉设有所述弦线。
18.此外,在本发明的球拍中,多个所述筒部中,对于沿纵向拉设的所述弦线所插通的所述筒部,优选形成有所述第1形成部和所述第2形成部。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对飞行性能和击球感的影响大的纵向的弦线,使上述的效果高效发挥。
19.此外,在本发明的球拍中,对于通过所述框的中央区域的所述弦线所插通的所述筒部,优选形成有所述第1形成部和所述第2形成部。根据该构成,对于所谓的最佳击球位置(sweet spot)的弦线,能够使上述的效果高效发挥。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弦线的折返位置侧的第1形成部形成为比第2形成部大的厚度,因此能够提高球拍带来的击球时的飞行性能,且得到良好的击球感。
附图说明
22.图1是实施方式的球拍的外观图,图1a是所述球拍的正视图,图1b是所述球拍的侧视图。
23.图2是从框拆下索环的状态的说明用正视图。
24.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弦线的拉设状态的球拍的部分正面剖面图。
25.图4是图3的a

a线剖面图。
26.图5a是变形例的索环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5b是另一变形例的索环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另外,以下对本发明的索环应用于硬式网球用的球拍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应用对象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软式网球用的网球拍、壁球用的球拍、羽毛球用的球拍等。
2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球拍的外观图,图1a是所述球拍的正视图,图1b是所述球拍的侧视图。另外,以下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一部分构成。
29.如图1所示,球拍10具有:作为击球的部位的头部11、作为球员握持球拍10的位置的握柄12、以及与头部11和握柄12一体连接的轴13。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中箭头所示,将球拍10的长度方向作为纵向,在该纵向,将头部11位于的一侧作为上侧,将握柄12位于的一侧作为下侧。此外,球拍10的击球面22上(即在沿着击球面22的平面上),将与纵向正交的方向作为横向(或左右方向),将与球拍10的击球面22正交的方向作为内外方向(或前后方向),将图1a的纸面前侧(图1b的纸面左侧)作为外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内侧。
30.轴13具有拍颈15,其从内外方向看,从握柄12向着头部11分支为两支,在左右的拍颈15之间形成有轭17,其形成头部11的一部分。轭17形成后述的框20的下侧。另外,轴13不限于此,可以是不分支为两支的轴。
31.头部11具有:框20,其在纵向长,呈椭圆形;和弦线21,其在框20的内侧沿纵向和横向拉设。弦线21在框20的内侧的内外两面形成击球面(face)22。框20可以是例如将纤维强化树脂等形成的中空的筒状体成型为椭圆形的框。另外,可以不使筐体20为中空,在内部填充发泡材料,使其为木制或金属制。
32.框20的外周面20a设置有槽部20b,其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相比于两侧部下凹。槽部20b沿着框20的周方向连续设置。此外,框20设置有贯穿孔(孔)23,该贯穿孔23从框20的槽部20b的底侧贯穿至内周面20c而形成。贯穿孔23沿着框20的周方向设置多个。
33.图2是从框拆下索环的状态的说明用正视图。如图2所示,框20从其外周侧安装4个索环25~28,经由这些索环25~28,弦线21拉设在框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的索环25在图2的框20的正视图中,设置在从约10点钟位置起直至约2点钟位置,保护框20的顶部20a侧。左右的索环26、27设置在从上侧的索环25的左右两侧附近起,直至形成在框20的左右侧面的最下方的贯穿孔23所达到的位置。此外,下侧的索环28设置在轭17。另外,除了下侧的索环28,各索环25~27可以根据各种条件,改变其沿着框20的周方向的长度。
34.各索环25~28能够示例设为将热塑性树脂注塑成型的成型体。各索环25~28具有:带状部31,其沿框20的周方向延伸;和多个筒部32,其从作为该带状部31一侧的面的内侧面突出。带状部31的前后宽度设定为比槽部20b的前后宽度大或相同,比框20的前后宽度小。对于上侧的索环25,带状部31的前后宽度形成为与框20的前后宽度大致相同,保护框20的顶部20a。
35.筒部32中,带状部31侧为基部,基部的相反侧的前端部从框20的外侧贯穿贯穿孔23。通过该贯穿,索环25~28被安装在框20,在该状态下,筒部32的顶端侧配置为从框20的内周面20c侧向内侧突出。在此,形成各筒部32的内部空间,作为插通弦线21的插通路33(参考图3)。另外,为了便于弦线21穿过的作业性,插通路33的内径尺寸比弦线21的直径尺寸大。
36.接着,参考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弦线21的拉设要点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
施方式中的弦线的拉设状态的球拍的部分正面剖面图。在此,对在框20的中央区域的最佳击球位置沿纵向拉设的弦线21,即作为中央区域s(参考图1)内的纵线的弦线21的拉设要点进行说明。
37.如图3所示,在框20上拉设作为纵线的弦线21的情况下,例如当从箭头a1的位置和方向看时,弦线21从筒部32的前端侧插通至基部侧。然后,弦线21在该筒部32的基部(一端侧)折返,在框20的外侧,沿着带状部31的表面变为箭头a2的位置和方向。接着,弦线21在横向相邻的筒部32的基部折返,从基部32的基部侧插通至前端侧,变为箭头a3的位置和方向,在框20的内侧沿纵向延伸。
38.这样的要点在形成纵线的1条弦线21上,在框20的下侧和上侧之间交替实施。由此,作为纵线的弦线21在多个筒部32内的插通路33中,重复插通和折返,一边蜿蜒延伸,一边沿横向延伸。此时,包括箭头a1~a3方向的弦线21的延伸方向为弦线21的绷紧方向。
39.接着,以下对筒部32的形成位置进行说明。首先,对拉设中央区域s内的作为纵线的弦线21的插通路进行说明。
4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纵线的弦线21的上下两侧所插通的筒部32,形成为以横向为对称轴位置的非对称位置和非对称形状。例如,在位于中央区域s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ca起向右第1条的纵线(弦线21),下侧的筒部32沿比上侧的筒部32更靠近中心位置ca的横向错开而排列。此外,在该纵线(弦线21)所插通的筒部32,在上方(一侧)的筒部32,基部的左侧为折返位置(例如,图3的标号f1所示的位置)。与此相对,在下方(另一侧)的筒部32,基部的右侧为弦线21的折返位置(例如图3的标号f2所示的位置)。这些折返位置f1、f2形成在沿横向错开的位置,其错开量g1设定为与弦线21的直径尺寸d大致相同。因此,作为纵线的弦线21与纵向平行或大致平行地拉设,具体而言,纵线21相对纵向的倾斜角度在0
°
以上且0.2
°
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拉设。在此,错开量g1与直径尺寸d大致相同的意思是,包括它们相同的情况,此外也包括上述倾斜角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程度而错开的情况。
41.在带状部31中,在弦线21贴着表面的区域形成槽31a,并且,将弦线21不贴着的区域作为不形成槽31a的非形成区域31b。
42.接着,参考图3和图4对筒部32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在此,在权利要求书和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将相对于筒部32中的外周面的中心轴位置cb位于折返位置f(f1、f2)侧的区域作为第1形成部35。此外,将夹着中心轴位置cb位于第1形成部35的相反侧的区域作为第2形成区域36。因此,筒部32通过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形成,它们的交界位置(交界面)能够示例包括中心轴位置cb而沿内外方向(图3中纸面的正交方向)的面。另外,该交界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可以设定为将中心轴位置cb沿内外方向错开若干,或者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沿内外方向分离。
43.图4是图3的a

a线剖面图。在图4中为从筒部32的中心轴位置cb的延伸方向(图中纸面的正交方向)看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筒部32中,外周和作为插通路33的内周分别形成为圆形,但相对于外周的中心轴位置cb,内周的中心轴位置cc不一致,沿作为折返位置f的相反侧的横向错开。即,筒部32的外周与内周是沿横向偏心的位置关系,在夹着中心轴位置cb的横向两侧,筒部32的直径方向的厚度形成为不同。通过该形状,筒部32中,该筒部32的直径方向的厚度形成得更大的一侧为第1形成部35,厚度形成得更小一侧为第2形成部36。换言之,在筒部32中,位于折返位置f侧的第1形成部35与位于其相反侧的第2形成部36相
比,筒部32的直径方向的厚度形成得更大。
44.弦线21蜿蜒延伸而进行拉设,因此弦线21的折返位置f在左右相邻的筒部32,位于左右相反侧。在此,在拉设作为纵线的弦线21的筒部32的形成区域,带状部31沿横向延伸,因此多个筒部32形成为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形成位置沿该横向交替地不同。由此,在该多个筒部32的每个中,从折返位置f延伸至框20的内部的弦线21与第1形成部35大致线接触。
45.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球拍10在各索环25~28中具有多个筒部32而构成,但上述的具有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筒部32为其一部分。
46.若举出具体例子,则具有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筒部32是作为纵线的弦线21插通的筒部32。此外,该筒部32中,也可以设为在通过中央区域s的弦线21所插通的筒部32形成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构成。具体而言,在作为纵线的弦线21为16条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中央的12条~14条纵线(弦线21)插通的筒部32形成有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在多个筒部32中的一部分形成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情况下,除此之外的筒部32的外周与内周的中心轴位置一致,其周方向的厚度形成为均匀。
47.在用本实施方式的球拍10击球的情况下,沿纵向拉设的弦线21受到内外方向、横向的力而弯曲。通过弦线21的弯曲,对上下的索环25、28的筒部32施加力而变形,该变形带来的复原力作用于弦线21。因而,除了弯曲的弦线21的复原力之外,筒部32的复原力也作用于球,通过这些力将球弹飞,此外施加自旋。在此,通过将筒部32中的第2形成部36的厚度形成得小,能够增大弦线21的弯曲带来的筒部32的可动量(变形量),能够增大动作后复原的筒部32的弹性力。由此,能够提高经由弦线21传递至球的筒部32的弹性力,增大对球的反弹力、自旋量,能够使飞行性能、自旋性能等击球性能提高。
48.此外,在筒部32内折返的弦线21与第1形成部35的内面接触,即使由于击球而产生使弦线21振动的力,也能够通过第1形成部35抑制该振动的产生。在筒部32中,形成弦线21的接触区域的第1形成部35的厚度形成得大,因此能够强效发挥抑制弦线21的振动的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对球员而言不舒适的杂振的产生,能够避免模糊的击球感。
49.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在筒部32形成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因此能够如上所述平衡性良好地兼顾飞行性能、自旋性能等击球性能的提高,以及击球感的提高。这些在筒部的厚度均匀的现有结构中,是难以兼顾的取舍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筒部32中,通过使筒部32的外周与内周偏心而使厚度不同的简单结构,能够消除上述取舍关系。
50.此外,筒部32中的弦线21的折返位置f侧不仅由于弦线21的拉设而施加负载,也是由于击球次数变多而弦线21的分离和冲击重复发生,容易磨损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筒部32中,作为弦线21的折返位置侧f的第1形成部35的厚度设定得大,因此能够提高发生弦线21的分离和冲击的部分的耐久性,实现长期连续使用。
5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32的内面(插通路33的形成面)的延伸方向与作为纵线的弦线21的延伸方向在纵向平行。由此,成为如下状态:弦线21在筒部32的内面,从折返位置f至筒部32的前端大致线接触,并以纵线(弦线21)的两端侧为主,在折返位置f受到支承。因而,与在筒部32的前端侧使弦线21弯曲拉设的状态相比,能够使击球时弯曲变形的弦线21的长度大致延长筒部32的长度的量,能够提高飞行性能。而且,弦线21与筒部32的第1形成部35的内面大致线接触,因此能够通过第1形成部35有效抑制弦线21的振动,实现击球
感的提高。
52.此外,多个筒部32中的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形成位置沿带状部31的延伸方向交替不同,因此能够在各个筒部32将折返位置设为第1形成部35。由此,能够在多条纵线(弦线21)中得到上述的筒部32带来的效果,进而能够在击球面22的大范围得到上述的效果。
53.此外,作为纵线的弦线21对飞行性能和击球感的影响大,因此通过对作为纵线的弦线21所插通的筒部32形成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能够使上述的效果高效地发挥。进而,通过在通过中央区域s的弦线21所插通的筒部32形成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能够使上述的效果更高效地发挥。
54.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附图所图示的大小、形状、方向等,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能够适当进行变更来实施。
55.例如,对作为纵线的弦线21和其所插通的筒部32进行了图示、说明,对作为横线的弦线21和其从左右两侧插通的筒部32,也能够通过仅将朝向从纵向90
°
变更至横向而采用同样的构成。在该构成中,也是在筒部32中的弦线21的折返位置f侧形成第1形成部35。
56.图5a是变形例的索环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5b是另一变形例的索环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如图5a所示,在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筒部32的轴线长度形成为不同。在图5a中,第1形成部35比第2形成部36的轴线长度长,但也可以形成为第2形成部36更长。
57.此外,如图5b所示,可以将筒部32的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用不同材质构成。在图5b的构成中,例如通过所谓二色成型法,在形成第1形成部35的模具内和形成第2形成部36的模具内注入不同的树脂材料,使材质不同。由此,使第1形成部35和第2形成部36的某一个为相对高刚性,使另一个为相对低刚性。
58.通过图5a、图5b的筒部32构成,与第2形成部36相比,能够使第1形成部35的刚性不同,能够期待击球时的飞行性能和击球感提高。在此,上述的变形例中,虽然飞行性能等可能会受到抑制,但与框20、轴13的结构、材质等带来的击球性能相结合,作为球拍10整体,能够设计为发挥平衡良好的性能。
5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60.本发明涉及一种索环和使用该索环的球拍,所述索环能够提高球拍带来的击球时的飞行性能,而且得到良好的击球感。
61.本技术基于2019年3月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

042725。在此包括其全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