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球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4747发布日期:2021-06-15 21:4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橡胶球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申请号为“2019800058978”,发明名称为“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由橡胶等伸缩自如的带构成的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上述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例如在锻炼、美容、腰痛改善等健康、步行困难等的康复训练、运动不足的消除、四肢、腰腿、痴呆症的预防、背肌、胸肌等为强化进行的运动训练、健美运动等其它领域内的各种训练(以下简单地称作“训练”)中使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进行这样的各种训练,例如使用锻炼橡胶弹力带、环状弹力带、训练弹力绳等作为训练用具。

作为这样的训练用具,一直以来,例如使用环形状(loopshape)环状弹力带作为使用由橡胶等构成的具有伸缩性的伸缩部件的所谓“拉力器”。

在这样的环状弹力带中,由于环状弹力带的长度是恒定的,所以例如需要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来准备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成本随之变高,并且需要选择环状弹力带来进行训练,从而既繁琐又麻烦。

因此,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24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不需要准备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能够作为任意长度的环状弹力带来使用的训练工具。

即,图20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训练工具的立体图。

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1所示的训练工具100构成为,经由接合部108连接有多个环状件106,该环状件106由第一伸缩性部件102和在长边方向上比第一伸缩性部件102长的第二伸缩性部件104构成。

而且,例如构成为,通过各种改变左右手插入到环状件106来进行把持的部位(位置),能够变更训练工具100的长度,并且能够调整在训练中所施加的负荷的强度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2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训练工具100中,必须预先经由接合部108来制造由第一伸缩性部件102和在长边方向上比第一伸缩性部件102长的第二伸缩性部件104构成的多个环状件106,从而结构复杂且成本随之变高。

并且,无法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并且对于训练者而言,在经济上且在携带等上也造成沉重负担。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训练工具100中,例如,根据左右手插入到环状件106并进行把持的部位(位置),会在两端部分产生多余的部分,也会有妨碍训练、或者影响周边、身体的其它部位而产生问题的担忧。

并且,在将现有的环状弹力带例如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必须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从而不方便且需要某程度较大的场所。

因此,例如不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鉴于这样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容易以任意长度连结多个环状弹力带,从而既能够减少成本也能够减少麻烦,并且携带也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该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课题及目的而发明,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由伸缩自如的带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

中间卡定部件,其装卸自如地连结上述多个带部件彼此;

第一卡定部件,其装卸自如地与由上述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一方端部连结;以及

第二卡定部件,其装卸自如地与由上述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另一方端部连结,

通过使上述第一卡定部件与第二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经由中间卡定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彼此。

而且,第一卡定部件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一方端部连结。

并且,第二卡定部件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另一方端部连结。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一卡定部件与第二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作为带部件,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容易以任意长度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环状弹力带(带部件),从而既能够减少成本也能够减少麻烦,并且携带也便利。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卡定部件具备卡定杆主体、第一卡定杆部件和第二卡定杆部件,

上述卡定杆主体形成于上述中间卡定部件的中央部分,

上述第一卡定杆部件和上述第二卡定杆部件以分离一定间隔的方式从上述卡定杆主体分别延伸设置,并配置为与上述卡定杆主体分别平行,

在由上述卡定杆主体和第一卡定杆部件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卡定孔,

在上述第一卡定孔形成有第一狭缝,该第一狭缝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上述多个带部件的一方端部的带部件,

在由上述卡定杆主体和第二卡定杆部件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卡定孔,

在上述第二卡定孔形成有第二狭缝,该第二狭缝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上述多个带部件的另一方端部的带部件。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第一狭缝,在形成于由卡定杆主体和第一卡定杆部件围起的部分的第一卡定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的一方端部的带部件。

而且,能够经由第二狭缝,在形成于由卡定杆主体和第二卡定杆部件围起的部分的第二卡定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的另一方端部的带部件。

这样,能够简单容易且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带部件彼此。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其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作为带部件,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容易以任意长度,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环状弹力带(带部件),从而既能够减少成本也能够减少麻烦,并且携带也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卡定杆部件的长度与上述第二卡定杆部件的长度形成为不同。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不偏离地连结宽度尺寸不同的多个带部件,很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部件由带扣型的带扣型卡定部件构成,

在上述带扣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第一插入卡合部件,该第一插入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上述第一插入卡合部件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该第一带卡合孔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

上述第二卡定部件由带形状的带型卡定部件构成,

在上述带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第二插入卡合部件,该第二插入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上述第二插入卡合部件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该第二带卡合孔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

通过使上述带扣型卡定部件与带型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带扣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的狭缝,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的第一带卡合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并且,能够经由在带形状的带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的狭缝,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的第二带卡合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带扣型卡定部件与带型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通过调整带扣型卡定部件与带型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其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通过调整带扣型卡定部件与带型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通过调整带扣型卡定部件与带型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卡定部件的上述带扣型卡定部件的表面形成有能够确认表里的确认部。

通过像这样构成,例如通过粘贴贴签,或者在第一卡定部件的带扣型卡定部件的表面形成由盲文、凹凸等标记、颜色区分等显示构成的确认部,能够确认表里,从而能够防止错误地装配表里。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卡定部件的带型卡定部件形成有凹凸。

通过像这样构成,利用形成于第二卡定部件的带型卡定部件的凹凸,例如能够把握切断带型卡定部件的多余部分的位置,并且通过在带扣型卡定部件的表面形成该凹凸,利用该凹凸能够确认表里,从而能够防止错误地装配。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部件由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构成,

在上述凹形状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第一插入卡合部件,该第一插入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上述第一插入卡合部件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该第一带卡合孔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

上述第二卡定部件由与上述凹形状卡定部件对应的卡扣型的凸形状卡定部件构成,

在上述凸形状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第二插入卡合部件,该第二插入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上述第二插入卡合部件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该第二带卡合孔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

通过使上述凹形状卡定部件与凸形状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的狭缝,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的第一带卡合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并且,能够经由在卡扣型的凸形状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的狭缝,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的第二带卡合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与凸形状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通过调整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与凸形状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其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通过调整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与凸形状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通过调整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与凸形状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部件由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构成,

在上述第一环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第一插入卡合部件,该第一插入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上述第一插入卡合部件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该第一带卡合孔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

上述第二卡定部件由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二环型卡定部件构成,

在上述第二环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第二插入卡合部件,该第二插入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上述第二插入卡合部件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该第二带卡合孔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

通过使上述第一环型卡定部件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的狭缝,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的第一带卡合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并且,能够经由在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二环型卡定部件的带部件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的狭缝,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的第二带卡合孔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通过调整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其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通过调整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通过调整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卡定部件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由上述中间卡定部件构成。

这样,第一卡定部件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也可以由中间卡定部件构成。

由此,中间卡定部件也能够作为第一卡定部件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来使用,从而构件件数变少,也能够减少成本和麻烦。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卡定部件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由上述中间卡定部件构成。

这样,第二卡定部件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也可以由中间卡定部件构成。

由此,中间卡定部件也能够作为第二卡定部件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来使用,从而构件件数变少,也能够减少成本和麻烦。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由伸缩自如的带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

中间卡定部件,其装卸自如地连结上述多个带部件彼此;

第一卡定部件,其装卸自如地与由上述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一方端部连结;以及

第二卡定部件,其装卸自如地与由上述中间卡定部件连结的带部件的另一方端部连结,

通过使上述第一卡定部件与第二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在上述训练用带中,

具备装卸自如地与上述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结的至少一个第三卡定部件,

上述第三卡定部件具备:

卡定部件主体,其装卸自如地与上述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结;以及

连结部,其装卸自如地与上述卡定部件主体连结,并且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

通过像这样构成,具备装卸自如地与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结的至少一个第三卡定部件。

并且,利用卡定部件主体,能够装卸自如地与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接。

另外,利用装卸自如地与卡定部件主体连结的连结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

因此,例如,如下述的图26所示,若还对双脚使用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则能够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极其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上述卡定部件主体为能够开闭的环形状,并构成为,上述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装卸自如地与上述卡定部件主体的呈环形状的部分连结。

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卡定部件主体为能够开闭的环形状,所以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装卸自如地与卡定部件主体的呈环形状的部分连结。

因此,在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从而拆下变得容易,极其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卡定部件的连结部构成为装卸自如地与卡定部件主体连结。

通过像这样构成,相对于与卡定部件主体连结的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能够经由第三卡定部件的连结部而与卡定部件主体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

因此,在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从而拆下变得容易,极其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卡定部件具备卡定杆主体、第一卡定杆部件和第二卡定杆部件,

上述卡定杆主体形成于上述中间卡定部件的中央部分,

上述第一卡定杆部件和上述第二卡定杆部件以分离一定间隔的方式从上述卡定杆主体分别延伸设置,并配置为与上述卡定杆主体分别平行,

在由上述卡定杆主体和第一卡定杆部件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卡定孔,

在由上述卡定杆主体和第二卡定杆部件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卡定孔,

上述第一卡定杆部件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一卡定孔,并且,

上述第二卡定杆部件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二卡定孔。

通过像这样构成,第一卡定杆部件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一卡定孔,并且第二卡定杆部件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二卡定孔。

因此,利用能够开闭的第一卡定杆部件和第二卡定杆部件来开闭第一卡定孔、第二卡定孔,从而带部件彼此的连结、拆下变得容易,极其便利。

并且,本发明的训练用带的特征在于,在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表面,形成有伴随上述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的伸缩而伸缩的指标部。

通过像这样构成,如在下文中说明,例如,能够如图23所示,在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e的表面,形成伴随该带部件12e的伸缩而伸缩的指标部29、例如“加油”等文字、人或动物等的脸、图形。

由此,伴随带部件12e的伸缩,指标部29膨胀或收缩,从而有激励使用者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与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训练用带一起使用,其特征在于,

上述橡胶球部件具备橡胶球部件主体,

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具备与橡胶球部件主体的空气导入口相独立地形成并具有能够开闭的盖部件的开闭孔,

上述橡胶球部件具备装卸自如地插装在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的开闭孔内的气球部件,

上述气球部件具备:

由气球构成的气球部件主体;以及

装配于上述气球部件主体的空气口的喷嘴部件,

上述喷嘴部件的基端部装配于上述气球部件主体的空气口,

上述喷嘴部件的前端部装卸自如地插入到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的开闭孔内,

在上述喷嘴部件的前端部形成有空气孔,

构成为,通过使用上述训练用带并从外部对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施加压力,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上述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从而气球部件主体膨胀。

并且,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橡胶球部件具备橡胶球部件主体,

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具备与橡胶球部件主体的空气导入口相独立地形成并具有能够开闭的盖部件的开闭孔,

上述橡胶球部件具备装卸自如地插装在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的开闭孔内的气球部件,

上述气球部件具备:

由气球构成的气球部件主体;以及

装配于上述气球部件主体的空气口的喷嘴部件,

上述喷嘴部件的基端部装配于上述气球部件主体的空气口,

上述喷嘴部件的前端部装卸自如地插入到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的开闭孔内,

在上述喷嘴部件的前端部形成有空气孔,

构成为,通过从外部对上述橡胶球部件主体施加压力,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上述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从而气球部件主体膨胀。

通过像这样构成,通过使用橡胶球部件并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施加压力,使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从而气球部件主体膨胀。

另一方面,通过减弱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施加的压力,橡胶球部件主体因橡胶球部件主体的弹性向膨胀的方向移动。

由此,相反地构成为,气球部件主体内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橡胶球部件主体内,从而橡胶球部件主体膨胀,并且气球部件主体泄气。

通过像这样构成,例如在腿的运动、握力的强化等各种运动、锻炼中,气球部件主体膨胀或泄气,从而成为运动的目标,极其便利。

并且,例如,通过利用在两个大腿之间夹住橡胶球部件的橡胶球部件主体并进行闭合两个大腿的运动时的该运动的按压力,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施加压力,使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从而气球部件主体膨胀。

而且,在停止运动后至例如下次打开两个大腿的运动、或休息的期间内,因气球部件主体的压力,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从而橡胶球部件主体再次膨胀。

通过这样的反复,能够利用橡胶球部件进行连续的运动。

并且,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气球部件的气球部件主体的表面,形成有伴随气球部件主体的伸缩而伸缩的气球指标部。

通过像这样构成,例如,如下述的图29所示,在气球部件主体86的表面,形成有伴随该气球部件主体86的伸缩而伸缩的指标部81、例如“加油”等文字、人或动物等的脸、图形。

由此,伴随气球部件主体86的伸缩,指标部81膨胀或收缩,从而有激励使用者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经由中间卡定部件,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彼此。

而且,第一卡定部件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连结后的带部件的一端部连结。

并且,第二卡定部件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连结后的带部件的另一端部连结。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一卡定部件与第二卡定部件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其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作为带部件,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容易以任意长度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环状弹力带(带部件),从而既能够减少成本也能够减少麻烦,并且携带也便利。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其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并且,根据本发明,具备装卸自如地与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结的至少一个第三卡定部件。

并且,利用卡定部件主体,能够装卸自如地与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的带部件连接。

另外,利用装卸自如地与卡定部件主体连结的连结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

因此,例如,如下述的图26所示,若还对双脚使用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则能够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极其便利。

并且,例如,通过利用在两个大腿之间夹住橡胶球部件的橡胶球部件主体并进行闭合两个大腿的运动时的该运动的按压力,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施加压力,使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从而气球部件主体膨胀。

而且,在停止运动后至例如下次打开两个大腿的运动、或休息的期间内,因气球部件主体的压力,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的前端部的空气孔移动到橡胶球部件主体内部,从而橡胶球部件主体再次膨胀。

通过这样的反复,能够利用橡胶球部件进行连续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训练用带10的分解俯视图。

图3是示出作为图1的训练用带10的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说明组装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c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训练用带10的中间卡定部件14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带型卡定部件4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14是示出作为图1的训练用带10的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图20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训练工具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22是图21的训练用带10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说明组装与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图4相同的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c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分解立体图。

图25的(a)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卡定部件主体15的主视图,图25的(b)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卡定部件主体15的俯视图,图25的(c)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卡定部件主体15的剖视图。

图2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图27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7的中间卡定部件14的实施例的简图。

图29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立体图。

图30是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来组装与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图4相同的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部件80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1的(a)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1的(b)是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的俯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3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4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训练用带10的分解俯视图,图3是示出作为图1的训练用带10的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说明组装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c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1的训练用带10的中间卡定部件14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带型卡定部件4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图14是示出图1的训练用带10的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图4中,符号10整体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

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例如是由橡胶等伸缩自如的带构成的训练用带。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是例如由橡胶等伸缩自如的带构成的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在锻炼、美容、腰痛改善等健康、步行困难等的康复训练、运动不足的消除、四肢、腰腿、痴呆症的预防、背肌、胸肌等为强化进行的运动训练、健美运动等其它领域内的各种训练中使用。

如图1~图4所示,具备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例如橡胶等伸缩自如的环形状的带部件12(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

此外,该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的长度(周长)、个数等例如能够根据训练的部位、训练方法、受训练者的体格等来适当地变更。并且,当然能够使带部件12例如为两层、三层等,来变更其强度。

另外,也能够将多种负荷不同的带部件12重叠多种,来自由地调整运动的负荷。

并且,具备装卸自如地连结上述带部件12(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彼此的中间卡定部件14。

如图1~图3所示,中间卡定部件14具备形成于中间卡定部件14的中央部分的卡定杆主体14a。而且,具备从卡定杆主体14a的两端起经由延设部14b以分离一定间隔的方式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

并且,在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卡定孔16a。而且,在第一卡定孔16a形成有第一狭缝18a,该第一狭缝18a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一端部的第一带部件12a。

另一方面,在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卡定孔16b。而且,在第二卡定孔16b形成有第二狭缝18b,该第二狭缝18b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带部件12b。

通过像这样构成,如图1的箭头所示,能够经由第一狭缝18a,在形成于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围起的部分的第一卡定孔16a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一端部的带部件12a。

而且,如图1的箭头所示,能够经由第二狭缝18b,在形成于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围起的部分的第二卡定孔16b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的带部件12b。

这样,能够简单容易且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带部件12彼此(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作为带部件12,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容易以任意长度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环状弹力带(带部件12),从而既能够减少成本也能够减少麻烦,并且携带也便利。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地构成为,中间卡定部件14的第一卡定杆部件14c的长度与第二卡定杆部件14d的长度成为同一长度。

然而,也能够如图5的(a)所示地构成为,第一卡定杆部件14c的长度与第二卡定杆部件14d的长度不同。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不偏离地连结宽度尺寸不同的多个带部件12,很便利。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在中央的位置形成有形成于中间卡定部件14的第一卡定杆部件14c的第一狭缝18a、和形成于第二卡定杆部件14d的第二狭缝18b的形成位置。

然而,例如,如图5的(b)所示,能够进行将第一狭缝18a和第二狭缝18b的形成位置形成于偏离的位置等适当变更。

并且,也能够如图5的(c)所示,在中间卡定部件14的背面,能够粘贴相对于衣服、布制的座部、具备靠背的椅子等装卸自如的卡定面、例如隐形胶带(注册商标)(magictape)、威扣(注册商标)(velcro)等面紧固件11。

由此能够将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装卸自如地位置固定于例如衣服、椅子等,从而在训练时便利。

另外,具备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后的带部件12的一端部(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连结的第一卡定部件20。

如图1~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卡定部件20由带扣型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构成。

该带扣型卡定部件22能够使用在服饰的带中使用的现今公知的带扣型卡定部件,没有特别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使用图3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所示的构造的部件。

具体而言,带扣型卡定部件22是具备带扣主体24和带扣开闭部件28的现有的带扣构造,其中,带扣开闭部件28能够经由形成于该带扣主体24的一端的铰链26沿图3的箭头a方向相对于带扣主体24开闭。

并且,如图3所示,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且在带扣主体24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为两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设卡定部30a、30b,该第一突设卡定部30a、30b分离一定间隔并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而且,在带扣开闭部件28的下表面,与上述第一突设卡定部30a、30b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为两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突设卡定部32a、32b,该第二突设卡定部32a、32b以与上述第一突设卡定部30a、30b位置偏离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形成。

由此,当沿图3的箭头a方向相对于带扣主体24关闭带扣开闭部件28时,并在沿图3的箭头b方向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内插装构成下述的第二卡定部件38的带形状的带型卡定部件40后,带型卡定部件40被夹在上述第一突设卡定部30a、30b、第二突设卡定部32a、32b之间,从而能够稳固地调节保持训练用带10的长度位置。

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

而且,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36,该第一带卡合孔36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狭缝34a。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此外,在该情况下,虽未图示,但例如能够使用上述的中间卡定部件14作为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由此能够减少构件件数,从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通用性优异。

并且,如图1所示,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例如能够通过一体成型而一体地设于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然而,虽未图示,但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当然也能够是相对于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装卸自如的结构。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期望在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表面形成有能够确认表里的确认部22a。在该实施例中,设有伞状标记作为确认部22a。

通过像这样构成,虽未图示,但例如通过粘贴贴签,或者在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表面形成由盲文、凹凸等标记、颜色区分等显示构成的确认部22a,能够确认表里,从而能够防止错误地装配表里。

此外,也能够如图14所示地成为在带扣开闭部件28的端部仅设有突设卡定部28a的构造,来代替像这样设置第一突设卡定部30a、30b、第二突设卡定部32a、32b。

另一方面,具备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后的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连结的第二卡定部件38。

如图1~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卡定部件38能够使用在服饰的带中使用的现今公知的带形状的带型卡定部件40,没有特别限定。

而且,在带型卡定部件40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

再者,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44,该第二带卡合孔44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的狭缝42a。

由此,构成为,能够经由在带形状的带型卡定部件40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此外,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例如能够使用上述的中间卡定部件14作为带型卡定部件40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由此能够减少构件件数,从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通用性优异。

并且,如图1~图2所示,期望在该带形状的带型卡定部件40,分离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凹凸40a。

通过像这样构成,利用形成于第二卡定部件38的带型卡定部件40的凹凸40a,例如能够把握切断带型卡定部件40的多余部分的位置,并且通过在带扣型卡定部件的表面形成该凹凸40a,利用该凹凸40a能够确认表里,从而能够防止错误地装配表里。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形成有大致圆形形状的凹凸40a,但其形状、个数、配置位置等能够适当地变更。

并且,也能够如图6的(a)、图6的(b)所示,设为沿带型卡定部件4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凸40b。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如图1的箭头所示,经由中间卡定部件14,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为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彼此。

即,能够经由第一狭缝18a,在形成于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围起的部分的第一卡定孔16a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一端部的带部件12a。

而且,能够经由第二狭缝18b,在形成于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围起的部分的第二卡定孔16b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合多个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的带部件12b。

这样,能够简单容易且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带部件12彼此(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一带部件12a、第二带部件12b)。

而且,第一卡定部件20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后的带部件12的一端部(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连结。

并且,第二卡定部件38装卸自如地与由中间卡定部件14连结后的带部件12的另一端部(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连结。

即,能够经由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并且,能够经由在带型卡定部件40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在该状态下,通过如图3~图4的箭头a、b所示地使作为第一卡定部件20的带扣型卡定部件22与作为第二卡定部件38的带型卡定部件40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能够利用现有的一般售卖的环状弹力带作为带部件12,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容易以任意长度装卸自如地连结多个环状弹力带(带部件12),从而既能够减少成本也能够减少麻烦,并且携带也便利。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该训练用带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对于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而言,例如,如图4所示地组装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c夹在双脚d(例如大腿)之间,在该状态下能够进行训练。

即,通过沿图4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对脚d施加向外打开的方向的负荷,或者沿图4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压缩橡胶球c来施加负荷,能够用于整个脚的训练。

除这样的训练之外,还能够用于图7~图13所示的以下的训练方法。

此外,作为训练方法,没有任何限定,能够应用于各种训练方法。

例如,如图7所示,能够应用于所谓的“上臂塑形”,即用脚踩住单侧训练用带10的一端,以肘为支点,将手臂向后方抬起并拉伸,之后缓慢地返回的训练。

并且,如图8所示,能够应用于所谓的“腹围塑形”,即用脚踩住单侧训练用带10的一端,使上半身向侧方倾斜并拉伸,之后缓慢地返回的训练。

并且,如图9所示,能够应用于所谓的“使用椅子的腿部塑形”,即在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使单腿弯曲,将单侧训练用带10的一端勾挂在脚底侧,之后缓慢地返回的训练。

并且,如图10所示,能够应用于所谓的“腿部塑形”,即在使身体侧卧的状态下,将训练用带10勾挂在双脚上并拉伸,之后缓慢地返回的训练。

并且,除此之外,能够应用于图11的(a)~图13的(b)所示的各种训练。此外,该训练的详细内容通过图示能够容易地理解,从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除这样的训练以外,虽未图示,但例如能够应用于在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搭设在手与脚之间来进行的训练、在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搭设在双脚的腿肚子、脚踝等来进行的训练等其它各种训练,不限定于任何训练方法。

并且,除此之外,能够应用于运动团体、各种团体(社团活动等)在移动用公交车内进行的训练等。

(实施例2)

图15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图16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俯视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中,第一卡定部件20由卡扣型凹形状卡定部件50构成。而且,在该凹形状卡定部件50形成有两个凹型卡合孔50a,该两个凹型卡合孔50a供下述的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凸形卡合部56a装卸自如地卡合。

而且,在凹形状卡定部件50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

而且,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36,该第一带卡合孔36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狭缝34a。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凹形状卡定部件50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另一方面,第二卡定部件38由与凹形状卡定部件50对应的卡扣型的凸形状卡定部件56构成。而且,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弯曲自如的两个凸形卡合部56a。

并且,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

即,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长度调整自如地装配有带54,并在带54的靠带部件12侧的端部具备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带54如图15的箭头所示地装配于凸形状卡定部件56。

并且,在带54的靠带部件12侧的端部具备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

而且,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44,该第二带卡合孔44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42a。

由此,构成为,能够经由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50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并且,能够经由在卡扣型的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50与凸形状卡定部件56卡定(在凹形状卡定部件50的凹型卡合孔50a内装卸自如地卡合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凸形卡合部56a),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通过调整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50与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卡定位置,即调整长度调整自如地装配有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带54,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通过调整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50与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通过调整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50与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凹形状卡定部件50中,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形成有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狭缝34a,但也能够如图16所示,在凹形状卡定部件50本身形成狭缝34a。

(实施例3)

图17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5~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中,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未设置带54,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一体地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

并且,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形成在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凸形卡合部56a之间。

通过像这样构成,虽无法调整训练用带10的长度,但通过使卡扣型的凹形状卡定部件50与凸形状卡定部件56卡定(在凹形状卡定部件50的凹型卡合孔50a内装卸自如地卡合凸形状卡定部件56的凸形卡合部56a),来构成为环形状。

(实施例4)

图18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中,第一卡定部件20由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构成。即,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形成有能够开闭的第一开闭部件62和第一环孔62a。

而且,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

再者,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36,该第一带卡合孔36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狭缝34a。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另一方面,第二卡定部件38由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构成。即,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形成有能够开闭的第二开闭部件66和第二环孔66a。

而且,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

再者,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44,该第二带卡合孔44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42a。

由此,构成为,能够经由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而且,通过使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能够开闭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并且,能够经由在能够开闭的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通过调整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通过调整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通过调整能够开闭的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4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实施例5)

图19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8所示的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9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中,第一卡定部件20由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构成。

即,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形成有两个第一环部72。

而且,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

并且,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36,该第一带卡合孔36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狭缝34a。此外,在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狭缝34a形成于第一环部72之间的分离部分。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另一方面,第二卡定部件38由与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的第一环部72嵌合的环型的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构成。即,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形成有两个第二环部76。

而且,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

并且,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形成有第二带卡合孔44,该第二带卡合孔44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的狭缝42a。此外,在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狭缝42a形成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之间的分离部分。

由此,构成为,能够经由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而且,通过使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卡定(在第一环部72内呈九连环状地嵌合并卡合第二环部76),来构成为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并且,能够经由在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的带部件12侧(第二带部件12b的另一端部12d侧)具备的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狭缝42a,在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的第二带卡合孔44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b。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卡定,来构成为环形状。

因此,通过调整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使用部位、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环状件的强度(负荷)等成为各种长度的环状弹力带,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用。

另外,通过调整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在如现有的环状弹力带那样用于脚的运动、膝盖的运动等训练时,不需要在坐在椅子上或弯腰的状态下将双脚放入到环状件内来使用,能够作为带来使用,使用便利,并且在狭小的场所也能够使用。

并且,通过调整环型的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0与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4的卡定位置,能够提供一种训练用带10,该训练用带10例如也适于坐在椅子上进行工作、学习等期间内的训练、坐在自家的椅子、沙发上一边观看电视、视频等一边进行的训练、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或后座、观光公交车、飞机、船舶、电车上移动时的训练、在被褥或床上进行的训练。

(实施例6)

图21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22是图21的训练用带10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图19所示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1~图22所示,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是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

即,在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中,如图21~图22所示,与图14相同为带扣型卡定部件22,成为在带扣开闭部件28的端部仅设有突设卡定部28a的构造。

并且,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中,为了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第一带部件12a的一端部12c侧)固定有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结构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

即,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形成有第一带卡合孔36,该第一带卡合孔36具备用于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a的狭缝34a。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经由在带扣型卡定部件22的带部件12侧具备的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狭缝34a,在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的第一带卡合孔36内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

(实施例7)

图23是说明组装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4相同的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c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4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分解立体图,图25的(a)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卡定部件主体15的主视图,图25的(b)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卡定部件主体15的俯视图,图25的(c)是第三卡定部件13的卡定部件主体15的剖视图,图2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训练概要的简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图19所示的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3所示,如上述的实施例所示,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还具备装卸自如地与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10的带部件12连结的至少一个(在该实施例中为左右一对)第三卡定部件13。

即,如图23~图25的(c)所示,如上述的实施例所示,第三卡定部件13还具备装卸自如地与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10的带部件12连结的卡定部件主体15。

如图23~图25的(c)所示,卡定部件主体15由平板部15a、和向上方延伸设置于该平板部15a的短边方向两侧的侧板部15b、15c构成。

并且,如图25的(b)~图25的(c)所示,卡定部件主体15呈能够开闭的环形状。即,侧板部15b、15c构成为能够彼此开闭。

此外,例如,如图25的(c)所示,在平板部15a设有例如由橡胶等构成的保护部件15e,来保护带部件12使之不会受到损伤。

而且,这样,如上述的实施例所示地构成为,呈环形状的训练用带10的带部件(12a、12b)装卸自如地与卡定部件主体15的呈环形状的部分连结。

另外,如图23~图25的(c)所示,在侧板部15b、15c形成有卡定孔15d。

并且,如图24所示,第三卡定部件13具备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e的连结部17。

而且,连结部17构成为,装卸自如地与卡定部件主体15连结。即,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连结部17成为环型卡定部件,形成有能够开闭的开闭部件17a和环孔17b。

并且,在连结部17的带部件侧、即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e侧,具备装卸自如地插入卡定带部件12e的插入卡合部件19。

该插入卡合部件19大致呈环状,并在其端部具备能够由开闭部19a开闭并且能够卡定的锁定卡定机构21。

此外,该锁定卡定机构21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卡定机构。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构成为能够由翼形螺钉21a来锁定。

即,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解除、锁定锁定卡定机构21来开闭开闭部19a,并通过经由开闭部19a来开闭环孔19b,能够装卸自如地连结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e。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具备两个左右一对第三卡定部件13,但对于该第三卡定部件13的个数而言,能够根据目的的运动、锻炼来适当地变更其个数、位置。

在该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中,例如,如图26所示,若还对双脚使用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e,则能够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极其便利。

并且,在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中,例如,如图26所示,例如使用较长的带部件12,例如进行手臂、颈部、背部、肩膀、腰部、腹部、腹肌、背肌、肩胛骨等的运动。

并且,例如能够使用较短的一个带部件12e来进行手臂、手指的运动,并且能够使用另一个带部件12e来进行脚踝、脚的运动。

另外,如图26所示,例如,如下述的实施例9~实施例13所示,例如在两个大腿之间夹住橡胶球部件80的橡胶球部件主体82,能够利用气球部件主体86的膨胀等作用来进行开合两个大腿的连续运动。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地锻炼躯干,同时能够进行全身运动,极其便利。

此外,也可以如图23所示,在另一呈环形状且伸缩自如的带部件12e的表面,形成有伴随该带部件12e的伸缩而伸缩的指标部29、例如“加油”等文字、人或动物等的脸、图形。

由此,伴随带部件12e的伸缩,指标部29膨胀或收缩,从而有激励使用者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的效果。

(实施例8)

图27是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8是示出图27的中间卡定部件14的实施例的简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图19所示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7~图28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中,与图4~图5的实施例相同,在由圆包围的部分具备该实施例的中间卡定部件14。

该中间卡定部件14具备形成于中间卡定部件14的中央部分的卡定杆主体14a。

而且,具备从卡定杆主体14a的两端起经由延设部14b以分离一定间隔的方式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

并且,在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卡定孔16a。

另一方面,在由卡定杆主体14a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围起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卡定孔16b。

而且,第一卡定杆部件14c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一卡定孔16a。并且,在延设部14b的端部具备能够由开闭部23a开闭并且能够卡定的锁定卡定机构25a。

此外,该锁定卡定机构25a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卡定机构。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构成为能够由翼形螺钉27a来锁定。

同样,第二卡定杆部件14d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二卡定孔16b。并且,在延设部14b的端部具备能够由开闭部23b开闭并且能够卡定的锁定卡定机构25b。

此外,该锁定卡定机构25b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卡定机构。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构成为能够由翼形螺钉27b来锁定。

通过像这样构成,第一卡定杆部件14c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一卡定孔16a,并且第二卡定杆部件14d构成为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开闭第二卡定孔16b。

因此,利用能够开闭的第一卡定杆部件14c和第二卡定杆部件14d来开闭第一卡定孔16a、第二卡定孔16b,从而带部件彼此的连结、拆下变得容易,极其便利。

(实施例9)

图29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立体图,图30是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来组装与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图4相同的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部件80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与图1~图19所示的训练用带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9所示,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具备由公知的形状的橡胶球构成的橡胶球部件主体82。

在橡胶球部件主体82形成有公知结构的空气导入口82a,并与空气导入口82a相独立地具备开闭孔82c。该开闭孔82c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件82b。

构成为,通过由该盖部件82b封堵开闭孔82c,来使经由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空气导入口82a导入了的空气不会泄漏到外部。

此外,期望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开闭孔82c具有弹性,从而当向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开闭孔82c装卸自如地插入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时,经由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开闭孔82c导入了的空气不会从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开闭孔82c与喷嘴部件88的中间部88e之间泄露到外部。

而且,橡胶球部件80具备装卸自如地插装在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开闭孔82c内的气球部件84。并且,气球部件84具备由公知的气球构成的气球部件主体86。

此外,也可以如图29所示,在气球部件主体86的表面,形成有伴随该气球部件主体86的伸缩而伸缩的指标部81、例如“加油”等文字、人或动物等的脸、图形。

由此,伴随气球部件主体86的伸缩,指标部81膨胀或收缩,从而有激励使用者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的效果。

有激励使用者进行手臂、腰腿等的综合性运动、锻炼的效果。

并且,如图29所示,气球部件84具备装配于气球部件主体86的空气口86a的喷嘴部件88。

而且,在喷嘴部件88中,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装配于气球部件主体86的空气口86a。

在该实施例中,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大致呈拱顶形状,并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8b。

并且,如图29所示,在喷嘴部件88具备呈喷嘴形状的前端部88c。在该前端部88c形成有多个空气孔88d,构成为该空气孔88d与开口部88b连通。

而且,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构成为装卸自如地插入到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开闭孔82c内。

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如下使用。

首先,使用公知的球用的气泵等,经由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空气导入口82a向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内部导入空气,来使橡胶球部件主体82膨胀。

此外,此时,通过由盖部件82b封堵开闭孔82c,使经由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空气导入口82a导入了的空气不会泄漏到外部。

之后,打开盖部件82b,将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插入到开闭孔82c内直至预定的位置(橡胶球部件主体82内的空气不会泄漏到外部的位置)。

由此,构成为,通过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82施加压力,使橡胶球部件主体82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的空气孔88d、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的开口部88b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86,从而气球部件主体86膨胀。

此外,此时,如图30所示,也可以在使用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来组装与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的另一实施例的图4相同的图1的训练用带10、并为了训练而将橡胶球部件80夹在双脚d之间的状态下使用。

此时,构成为,通过使用训练用带10并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82施加压力,使橡胶球部件主体82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的空气孔88d、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的开口部88b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86,从而气球部件主体86膨胀。

通过像这样构成,使用橡胶球部件80并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82施加压力,由此橡胶球部件主体82内部的空气经由形成于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的空气孔88d、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的开口部88b移动到气球部件主体86,从而气球部件主体86膨胀。

另一方面,通过减弱从外部对橡胶球部件主体82施加的压力,橡胶球部件主体82因橡胶球部件主体82的弹性向膨胀的方向移动。

由此,相反地构成为,气球部件主体86内的空气经由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的开口部88b、形成于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的空气孔88d移动到橡胶球部件主体82内,从而橡胶球部件主体82膨胀,并且气球部件主体86泄气。

通过像这样构成,例如在腿的运动、握力的强化等各种运动、锻炼中,气球部件主体86膨胀或泄气,从而成为运动的目标,极其便利。

(实施例10)

图31的(a)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1的(b)是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的俯视图。。

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与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中,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大致呈拱顶形状,并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8b。

相对于此,在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中,如图31的(a)~图31的(b)所示,除开口部88b之外,在开口部88b的周围还形成有多个开口部83。

(实施例11)

图32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与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中,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大致呈拱顶形状,并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8b。

相对于此,在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中,如图32所示,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呈具有圆形的凹部85的形状,并在凹部85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8b。

(实施例12)

图33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与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中,喷嘴部件88的基端部88a大致呈拱顶形状,并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8b。

相对于此,在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中,与图31的(a)~图31的(b)的实施例11相同,如图33所示,除开口部88b之外,在开口部88b的周围还形成有多个开口部83。

并且,如图33所示,在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中,在喷嘴部件88的前端部88c形成有空气孔88d,但在该实施例中,在喷嘴部件88的中间部88e也形成有空气孔88f。

在该情况下,空气孔88f的个数、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实施例13)

图34是本发明的橡胶球部件8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与图29~图30所示的橡胶球部件8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3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中,气球部件主体86呈图形的形状。

即,在该实施例的橡胶球部件80中,气球部件主体86例如呈鲷鱼的形状。

此外,气球部件主体86的图形当然不会限定于该实施例的鲷鱼的形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训练用带10、橡胶球部件80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例如由橡胶等伸缩自如的带构成的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上述训练用带以及橡胶球部件例如在锻炼、美容、腰痛改善等健康、步行困难等的康复训练、运动不足的消除、四肢、腰腿、痴呆症的预防、背肌、胸肌等为强化进行的运动训练、健美运动等其它领域内的各种训练中使用。

符号的说明

10—训练用带,11—面紧固件,12—带部件,12a—第一带部件,12b—第二带部件,12c—一端部,12d—另一端部,12e—第三带部件,13—第三卡定部件,14—中间卡定部件,14a—卡定杆主体,14b—延设部,14c—第一卡定杆部件,14d—第二卡定杆部件,15—卡定部件主体,15a—平板部,15b、15c—侧板部,15d—卡定孔,15e—保护部件,16a—第一卡定孔,16b—第二卡定孔,17—连结部,17a—开闭部件,17b—环孔,18a—第一狭缝,18b—第二狭缝,19—插入卡合部件,19a—开闭部,19b—环孔,20—第一卡定部件,21—锁定卡定机构,21a—翼形螺钉,22—带扣型卡定部件,22a—确认部,23a—开闭部,23b—开闭部,24—带扣主体,25a—锁定卡定机构,25b—锁定卡定机构,26—铰链,27a—翼形螺钉,27b—翼形螺钉,28—带扣开闭部件,28a—突设卡定部,29—指标部,30a、30b—第一突设卡定部,32a、32b—第二突设卡定部,34—第一插入卡合部件,34a—狭缝,36—第一带卡合孔,38—第二卡定部件,40—带型卡定部件,40a—凹凸,40b—凹凸,42—第二插入卡合部件,42a—狭缝,44—第二带卡合孔,50—凹形状卡定部件,50a—凹型卡合孔,54—带,56—凸形状卡定部件,56a—凸形卡合部,60—第一环型卡定部件,62—第一开闭部件,62a—第一环孔,64—第二环型卡定部件,66—第二开闭部件,66a—第二环孔,70—第一环型卡定部件,72—第一环部,74—第二环型卡定部件,76—第二环部,80—橡胶球部件,81—指标部,82—橡胶球部件部件主体,82a—空气导入口,82a—开闭孔,82b—盖部件,82c—开闭孔,83—开口部,84—气球部件,85—凹部,86—气球部件主体,86a—空气口,88—喷嘴部件,88a—基端部,88b—开口部,88c—前端部,88d—空气孔,88e—中间部,88f—空气孔,100—训练工具,102—第一伸缩性部件,104—第二伸缩性部件,106—环状件,108—卡合部,a、b—箭头,d—双脚,e、f—箭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