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88602发布日期:2021-09-28 22:2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体育休闲娱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棋子和棋盘均是一一配对的,例如:军旗配、军旗盘、象棋配象棋盘,这些棋结构、功能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易玩,可以锻炼灵活度,同时一棋两用的设计,构思精巧,功能性强的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
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包括棋盘和棋子组成,所述棋盘呈正方形设置,且所述棋盘的顶部中心处连接设有菱形囚笼盘,所述菱形囚笼盘的内部设有十字线,所述棋子的正反两面设置为不同颜色,所述棋子分为甲方培动棋和乙方培动棋,所述甲方培动棋和乙方培动棋可沿棋盘与菱形囚笼盘做单步运动。
5.优选地,所述棋盘为4
×
4棋盘,所述棋盘由五条横线和五条纵线组成。
6.优选地,所述棋子的颜色可设置为红色与黑色,所述甲方培动棋和乙方培动棋为棋子正面颜色不同的两方棋子,初始时所述甲方培动棋和乙方培动棋各包括5枚。
7.进一步地,所述菱形囚笼盘上包含有5个交汇点。
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五子培动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初始状态时,甲方培动棋和乙方培动棋各包括5枚,甲方培动棋和乙方培动棋分别沿纵向放置于棋盘外侧的a线和e线上,可任意一方率先走棋,且棋子一次只能移动单步;
10.s2运用各自的棋子将对方的棋子夹住或挑住,被夹住或被挑住的棋子翻面,使棋子的原正面变为新反面、原反面变为新正面,并归另一方使用支配,待对方仅剩一颗棋子时,不能通过夹住的方式赢得棋子,而是通过夹住的形式逼迫对方棋子进入菱形囚笼盘内,直到该方的棋子移动至菱形囚笼盘最顶端位置不能动弹即为赢棋。
11.进一步地,所述棋子移动单步包括棋子沿横线或纵线移动一格。
12.进一步地,一方两颗所述棋子在同一直线上夹住对方一颗棋子为夹住该棋子,若一方棋子走到对方同一直线的两颗棋子中间即为挑住。
13.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结构简单,方便、易玩,可以锻炼灵活度,同时一棋两用的设计,构思精巧,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的挑住棋子的示范图;
16.图3为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的夹住棋子的示范图;
17.图4为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的让子的示范图;
18.图5为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的赢棋的示范图。
19.其中,1、棋盘,2、棋子,3、菱形囚笼盘,4、甲方培动棋,5、乙方培动棋。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五子培动棋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棋盘1和棋子2组成,所述棋盘1呈正方形设置,且所述棋盘1的顶部中心处连接设有菱形囚笼盘3,所述菱形囚笼盘3的内部设有十字线,所述棋子2的正反两面设置为不同颜色,所述棋子2分为甲方培动棋4和乙方培动棋5,所述甲方培动棋4和乙方培动棋5可沿棋盘1与菱形囚笼盘3做单步运动。
23.其中,所述棋盘1为4
×
4棋盘1,所述棋盘1由五条横线和五条纵线组成,五条纵线从左往右分别记为a、b、c、d、e线。
24.所述棋子2的颜色可设置为红色与黑色,所述甲方培动棋4和乙方培动棋5为棋子2正面颜色不同的两方棋子2,初始时所述甲方培动棋4和乙方培动棋5各包括5枚。
25.所述菱形囚笼盘3上包含有5个交汇点。
2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五子培动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初始状态时,甲方培动棋4和乙方培动棋5各包括5枚,甲方培动棋4和乙方培动棋5分别沿纵向放置于棋盘1外侧的a线和e线上,可任意一方率先走棋,且棋子2一次只能移动单步;
28.s2运用各自的棋子2将对方的棋子2夹住或挑住,被夹住或被挑住的棋子2翻面,使棋子2的原正面变为新反面、原反面变为新正面,并归另一方使用支配,待对方仅剩一颗棋子2时,不能通过夹住的方式赢得棋子2,而是通过夹住的形式逼迫对方棋子2进入菱形囚笼盘3内,直到该方的棋子2移动至菱形囚笼盘3最顶端位置不能动弹即为赢棋。
29.其中,所述棋子2移动单步包括棋子2沿横线或纵线移动一格。
30.其中,一方两颗所述棋子2在同一直线上夹住对方一颗棋子2为夹住该棋子2,若一方棋子2走到对方同一直线的两颗棋子2中间即为挑住该棋子2。
31.为方便表达实施例,将五条横线从上到下分别记为a、b、c、d、e线,菱形囚笼盘与棋盘的交点记为ac点。
32.棋子正面为红色的是红方甲方培动棋(甲方培动棋的反面为黑色),棋子正面为黑色的是黑方乙方培动棋(乙方培动棋的反面为红色)。
33.实施例1,
34.如图2所示,挑住棋子的示范:
35.红方的甲方培动棋先走,从ad、cd号位置走到bd号位置,即可完成“挑住”乙方培动棋的bc、be号棋子,同时乙方培动棋的be号棋子被挑住后翻面、正面变为红色成为甲方培动棋,之后又形成挑住乙方培动棋的ae、ce号棋子,黑方仅剩最后一颗棋子ee号,需要围进菱
形囚笼盘的顶端。
36.实施例2,
37.如图3所示,夹住棋子的示范:
38.黑方的乙方培动棋先走,从ac、cc、bb号位置走到bc号位置,即完成对红子形成“夹”,此时红子被夹翻身变黑子,如果黑子直线相邻两侧各有一颗红子,就继续形成“挑”,以此类推。
39.实施例3,
40.如图4所示,夹和挑一次完成所有棋子时,需让子一颗:
41.黑子bc或dc移动一步形成对红子cc的“夹”,红子cc翻身变黑子后又形成对红子cd和cb的挑,挑完成后cb又对红子bb和db形成挑,此时需为红子让一颗棋,仅限于在最后一步赢棋翻身的棋子内任选一颗,上图让子即为bb或db子。
42.实施例4,
43.如图5所示,赢棋的示范:
44.将对方仅剩的一颗棋子通过“夹”逼迫进入菱形囚笼盘,直到逼至菱形囚笼盘最顶端位置即赢棋,图5中为黑方的乙方培动棋赢棋。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47.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