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25901发布日期:2022-03-04 23: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随着诊断和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明显上升,在我国,约有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发生率最高,而偏瘫后3个月内,约有30%的患者会发生肢体痉挛,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3.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痉挛性偏瘫是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肢体瘫痪,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共同运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存在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通常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根据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平衡阴阳的治法,即根据患者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探索在阴阳经脉中取相应穴位,益阴以制阳,达到平衡阴阳,再结合电针,通过设置不同电针参数来抑制优势侧,兴奋劣势侧,使屈肌侧和伸肌侧张力趋于平衡。但是,不管是采用针灸治疗,还是具体采用到平衡阴阳针结合电针疗法,存在治标不治本,愈后不稳定,后期疗效不持久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入辅助治疗手段来巩固治疗效果,达到既治标又治本、预后稳定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辅助针灸治疗进行肢体肌肉训练,以增加肌肉收缩能及刺激神经。
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具有弹性且能够套在腹部和/或胸部的训练带,所述训练带内圈表面上设有数个能够与腹部和/或胸部相贴的电极块,且在训练带的内圈表面上还设有数个与电极块交错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训练带内设有数个相互衔接的气囊体,每个气囊体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气球体,所述气球体内设有用于检测气球体内部氧气浓度的氧气浓度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极块、压力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电连接。
7.在使用时,将具有弹性的训练带套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在指导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吸气,在吸气过程中,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会向外扩张,对训练带内圈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产生挤压力,压力传感器将该挤压值传递至控制单元内,同时,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对训练带内的气囊体也产生挤压,使得气囊体变形,让气囊体内的气体流向气球体内,而气球体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检测气球体内的氧气浓度,并将浓度值传递至控制单元;
当挤压值大于控制单元内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也大于控制单元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不会启动电极块,这种状态代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吸气状态让机体膈肌、腹部肌肉(如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腹直肌等)收缩能使腹腔变硬、腹内压增高,腹腔会形成一个坚硬“圆拄体”,有助于身体保持稳定性;当挤压值大于控制单元内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控制单元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电极块,通过体外电极刺激(偏瘫侧:膈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对腹肌进行协同反馈式电刺激,使膈肌和腹肌规律性收缩。
8.进一步,所述训练带内圈设有数根相互衔接的弹簧条,首端的弹簧条和末端的弹簧条通过连接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电极块以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弹簧条内侧表面。
9.这样设计,利用弹簧条的弹性特点实现训练带套设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而将电极块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弹簧条内侧表面,保证将电极块和压力传感器能够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相紧贴;同时,在首端的弹簧条和末端的弹簧条通过连接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这样让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在躺在床上进行训练时,连接条位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背部,让弹簧条固定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正面和两侧。
10.进一步,所述气囊体固定在弹簧条外侧表面,所述气囊体上设有与气球体连接的通气孔。
11.这样设计,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吸气时,其腹部和/或胸部向外扩张,扩张时,对训练带上的弹簧条施加压力,使得弹簧条变形,进而随气囊体也施加压力,挤压气囊体内的气体,而气囊体内的气体沿通气孔进入气球体内,使得气球体内的气体逐渐增多,气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气球体和气囊体内的气体保持稳定;当呼气时,气囊体未受到挤压力,逐渐恢复原状,使得气球体内的气体流向气囊体内。
12.进一步,相邻气囊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隔开。这样设计,让每个气囊体和气球体为一个单元,并与弹簧条相对应,保证每根弹簧条有相应的信息采集单元。
13.进一步,所述训练带外圈设有呈中空结构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内设有正对连接柱的压力球,所述环形带外表面设有数个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气缸,每个气缸的伸缩杆与压力球连接。
14.这样设计,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呼气时,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向内回缩,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挤压值传递至控制单元内,此时挤压值小于控制单元内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控制单元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数个气缸,在气缸的作用下,压力球对连接柱施加作用力,快速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施加挤压力,能够促使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快速呼气。
15.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上安装训练带,训练带内圈表面的数个电极块均布贴合在腹部和/或胸部上,训练带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以获得腹部和/或胸部肌肉扩张时对训练带内圈表面产生的挤压值;训练带内设有数个相互衔接的气囊体,每个气囊体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气球体,所述气球体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以获得腹部和/或胸部肌肉扩张时气囊体内的氧气流入气球体内的氧气浓度值;步骤二:在训练带的控制单元内设有压力预设值和浓度预设值,在患者进行吸气
辅助训练时,当挤压值大于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大于浓度预设值时,为正确的吸气状态;当挤压值大于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电极块,通过体外电极刺激,对腹肌进行协同反馈式电刺激,使膈肌和腹肌规律性收缩,让患者保持4秒为哈欠反射深呼吸,其余为腹式呼吸;步骤三:在患者进行呼气辅助训练时,当挤压值小于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训练带内的数个气缸,气缸带动压力球对气囊体施加作用力,快速对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施加挤压力,让患者呼气2秒为哈欠反射深呼吸,其余为腹式呼吸。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拟采用的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及模拟哈欠反射的深呼吸运动脉冲式刺激模式;其中,腹式呼吸训练能增加横膈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动脉氧分压及呼吸效率,调整呼吸频率;模拟哈欠反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训练带1、弹簧条2、连接条3、电极块4、气囊体5、通气孔6、连接柱7、气球体8、气缸9、环形带10、氧气浓度传感器11、压力球12、伸缩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其中说明。
20.本实施例:参见图1,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具有弹性且能够套在腹部和/或胸部的训练带1,训练带1内圈表面上设有数个能够与腹部和/或胸部相贴的电极块4,且在训练带1的内圈表面上还设有数个与电极块4交错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训练带1内设有数个相互衔接的气囊体5,每个气囊体5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气球体8,气球体8内设有用于检测气球体8内部氧气浓度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1;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极块4、压力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11电连接。
21.在使用时,将具有弹性的训练带1套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在指导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吸气,在吸气过程中,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会向外扩张,对训练带1内圈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产生挤压力,压力传感器将该挤压值传递至控制单元内,同时,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对训练带1内的气囊体5也产生挤压,使得气囊体5变形,让气囊体5内的气体流向气球体8内,而气球体8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1检测气球体8内的氧气浓度,并将浓度值传递至控制单元;当挤压值大于控制单元内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也大于控制单元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不会启动电极块4,这种状态代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吸气状态让机体膈肌、腹部肌肉(如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腹直肌等)收缩能使腹腔变硬、腹内压增高,腹腔会形成一个坚硬“圆拄体”,有助于身体保持稳定性;当挤压值大于控制单元内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控制单元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电极块4,通过体外电极刺激(偏瘫侧:膈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对腹肌进行协同反馈式电刺激,使膈肌和腹肌规律性收缩。
22.作为优选,训练带1内圈设有数根相互衔接的弹簧条2,首端的弹簧条2和末端的弹簧条2通过连接条3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电极块4以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弹簧条2内侧表面。
23.这样设计,利用弹簧条2的弹性特点实现训练带1套设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而将电极块4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弹簧条2内侧表面,保证将电极块4和压力传感器能够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相紧贴;同时,在首端的弹簧条2和末端的弹簧条2通过连接条3连接形成环状结构,这样让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在躺在床上进行训练时,连接条3位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背部,让弹簧条2固定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正面和两侧。
24.作为优选,气囊体5固定在弹簧条2外侧表面,气囊体5上设有与气球体8连接的通气孔6。
25.这样设计,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吸气时,其腹部和/或胸部向外扩张,扩张时,对训练带1上的弹簧条2施加压力,使得弹簧条2变形,进而随气囊体5也施加压力,挤压气囊体5内的气体,而气囊体5内的气体沿通气孔6进入气球体8内,使得气球体8内的气体逐渐增多,气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气球体8和气囊体5内的气体保持稳定;当呼气时,气囊体5未受到挤压力,逐渐恢复原状,使得气球体8内的气体流向气囊体5内。
26.作为优选,相邻气囊体5之间通过连接柱7隔开。这样设计,让每个气囊体5和气球体8为一个单元,并与弹簧条2相对应,保证每根弹簧条2有相应的信息采集单元。
27.作为优选,训练带1外圈设有呈中空结构的环形带10,环形带10内设有正对连接柱7的压力球12,环形带10外表面设有数个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气缸9,每个气缸9的伸缩杆13与压力球12连接。
28.这样设计,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呼气时,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向内回缩,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挤压值传递至控制单元内,此时挤压值小于控制单元内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控制单元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数个气缸9,在气缸9的作用下,压力球12对连接柱7施加作用力,快速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施加挤压力,能够促使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快速呼气。
29.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上安装训练带1,训练带1内的数个电极块4均布贴合在腹部和/或胸部上,训练带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以获得腹部和/或胸部肌肉扩张时对训练带内圈表面产生的挤压值;训练带内设有数个相互衔接的气囊体,每个气囊体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气球体,所述气球体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以获得腹部和/或胸部肌肉扩张时气囊体内的氧气流入气球体内的氧气浓度值;步骤二:在训练带的控制单元内设有压力预设值和浓度预设值,在患者进行吸气辅助训练时,当挤压值大于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大于浓度预设值时,为正确的吸气状态;当挤压值大于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电极块,通过体外电极刺激,对腹肌进行协同反馈式电刺激,使膈肌和腹肌规律性收缩,让患者保持4秒为哈欠反射深呼吸,其余为腹式呼吸;步骤三:在患者进行呼气辅助训练时,当挤压值小于压力预设值且浓度值小于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启动训练带内的数个气缸,气缸带动压力球对气囊体施加作用力,快速对患者的腹部和/或胸部施加挤压力,让患者呼气2秒为哈欠反射深呼吸,其余为腹式呼
吸。
30.本发明拟采用的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及模拟哈欠反射的深呼吸运动脉冲式刺激模式;腹式呼吸训练能增加横膈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动脉氧分压及呼吸效率,调整呼吸频率;模拟哈欠反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作用。
3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