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捶丸运动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4655发布日期:2021-12-31 21:5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捶丸运动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娱乐场地,具体涉及一种捶丸运动场。


背景技术:

2.捶丸是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其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又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的高尔夫”。捶丸的运动场地通常设置在8
×
4米大小左右,可根据实际场景及需求进行微调但通常场地占地面积较小,且活动量适中,而又能“收其放心,养其血脉,怡怿乎精神”,因此一度颇为盛行。但是正是由于场地设置较小,洞穴结构简单,击球进穴的技术难度会有所降低,击球者在一定时间的击球后,进穴几率会明显提升,休闲娱乐的趣味性逐渐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捶丸运动场,该运动场地在不改变原有场地大小情况下,增设击球进穴的障碍,提升进穴的技术难度,从而增加了捶丸运动的趣味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捶丸运动场,包括场地,所述场地长6~10米,宽3~5米,在场地边缘设有防护板,在场地的起点线设开球穴,并由近及远设5个洞穴,其中第一洞穴内设有捶丸顶出装置,在场地内还设有水渠、板桥和击球障碍物,在水渠内设有若干段阻拦网,并且设有至少一个水流扰动装置。
6.优选的,所述捶丸顶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场地下的横板,所述横板中部铰接在支点上,在横板一端设有托盘,所述托盘四周与所述第一洞穴的口部四周柔性连接,在横板的另一端设有下压柱,所述下压柱伸到场地外,当下压柱向下运动时所述托盘向上运动,从而能够将位于托盘上的捶丸送出所述第一洞穴。
7.优选的,水流扰动装置为设置在水渠内的水泵,当水泵运作时,水泵的扇叶对水流进行扰动。
8.优选的,在所述五个洞穴的第二洞穴内还设有捶丸自动顶出装置,所述捶丸自动顶出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与丝杠相连,升降块经丝扣与丝杠相连,在升降块上设有接收盘,在接收盘上设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与电机相连。
9.优选的,在所述防护板上设有防护网。
10.优选的,所述水渠宽度不超过1米,深度不超过0.3米,所述击球障碍物为沙丘和假山,单个所述沙丘的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假山高度不超过0.5米。
11.优选的,所述5个洞穴中任意两个洞穴的相互距离大于1.5米,小于6米。
12.本实用新型方案中,在不改变原有场地大小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洞穴及其结构、加设障碍物等方式来提升击球进穴的技术难度,进而增加击球的趣味性,具体措施如下:一、将第一洞穴直径减小,使其恰好容纳捶丸使用的木球落入,洞穴直径降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进球的难度,避免场地小、进球几率大、击球者趣味性降低过快的现象,同时设置有
捶丸顶出装置,脚踩下压柱即可将横板另一端托盘上的捶丸顶出,在增加取球便捷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活动的新颖性、趣味性;二、在第二洞穴内设有捶丸自动顶出装置,自动顶出装置受控制单元控制,在控制单元内预设压力值,当装置受到的冲击力小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单元命令捶丸自动顶出装置将木球顶出,木球无法进穴;反之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木球进入第二洞穴不会被顶出即可认定为有效进球。即在想要将木球有效击入第二洞穴时,木球需要进入第二洞穴并且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这就需要击球者将木球打起并以具有一定弧度和力量的方式落入第二洞穴内,而不能采取平推进穴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击球进穴的难度,调动击球者的积极性,提升击球的趣味性;三、在场地内设置水渠来增加击球障碍,在水渠内设置水泵等水流扰动装置,使木球在水渠内随水流运动而处于运动的状态,增加击球的难度,从而提升趣味性。本实用新型下的捶丸运动场地在新颖性、趣味性上均得到了较大提升,获得了捶丸运动者的广泛喜爱。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场地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捶丸顶出装置6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捶丸自动顶出装置7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7.如附图1至图3所示,本捶丸运动场包括场地1,场地1大小范围为长6~10米,宽3~5米,如常用的8
×
4米。活动场地边缘用1.2米高的各种中国古代捶丸彩喷古画作为防护板2,在防护板上架1米防护网3,在场地入口设立捶丸的历史沿革与情况介绍说明牌,弘扬与发展捶丸运动的同时增提升击球者的视觉体验。
18.运动场地起点线设开球穴4,由近及远依次设5个洞穴,为增加场地的趣味性,可分别将五个洞穴命名为虎鹿熊猿鸟穴,洞穴附近按古法插小红旗做标识,且优选洞与洞之间距离应不小于1.5米最大不超过6米。
19.第一洞穴51为虎穴,其洞口直径较其他洞穴设置的更小,恰好容纳捶丸运动使用的木球落入其内,洞穴直径的降低可大大提升击球进穴的难度,避免洞穴的单一性以及场地较小进球几率大而使得击球者娱乐运动的趣味性降低过快。洞穴直径的降低必然使得捡球难度增大,为此在虎穴内设有捶丸顶出装置6,如图2所示。在场地1且位于虎穴51的下方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上边缘留有一圈支撑沿20,在支撑沿20上方固定有支撑板22,且支撑板能够承受击球者在其上进行踩踏等活动,所述虎穴的穴口设置在支撑板22上。捶丸顶出装置6包括设置在凹槽21内的横板61,横板61中部铰接在支点62上并能够绕支点进行转动,横板61的一端固定有托盘63,托盘63位于虎穴51穴口的正下方,托盘63上固定有柔性袋631,柔性袋的底部与托盘63固定相连,口部与虎穴的口部四周柔性连接,柔性袋可以为布袋、橡胶袋等制作而成,口部通过销钉或粘贴等方式固定在虎穴口部,在横板61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压柱64,下压柱64另一端穿过支撑板22伸到场地1外,下压柱能够在支撑板22的通孔内上下运动,在通孔内设有密封层。当木球击入虎穴内时,用脚踩下压柱,下压柱向下运动时托盘向上运动,从而能够将位于托盘上的木球送出虎穴,增加虎穴设置的可操作性,提升
虎穴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当然,也可将其他位置洞穴设置为上述结构,并不限定于第一洞穴为距离开球穴最近的洞穴。
20.第二洞穴52为鹿穴,在鹿穴内还设有捶丸自动顶出装置7,如图3所示。在场地1且位于鹿穴52的下方设有凹槽211,凹槽211上方固定有支撑板212,所述鹿穴的穴口设置在支撑板212上。捶丸自动顶出装置7包括电机71,电机71输出轴与丝杠72相连,升降块73经丝扣74与丝杠72相连,电机71正转或者反转带动丝杠72一起转动,进而带动升降块73上升或下降。为增加升降块平稳性,在升降块73的一端还与竖向导轨75连接,在升降块73的另一端固定有接收盘76,在接收盘76下方设有重量传感器77,在接收盘76的上方固定有柔性袋761,柔性袋761的底部与接收盘固定相连,口部与鹿穴的口部四周柔性连接,连接方式与虎穴处相同。重量传感器77、电机71均与控制单元78。在控制单元78内预设压力值,木球落入鹿穴52内时对接收盘有一定的冲击力值,当该冲击力值小于控制单元内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单元命令电机启动并带动托盘向上运动,将木球顶出鹿穴,此时进球视为无效;反之,当该冲击力值大于控制单元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单元不会发出指令,此时木球不会被顶出即可认定为有效进球。也就是说,在想要将木球有效击入鹿穴时,木球需要击入鹿穴内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值,这就需要击球者将木球打起并以具有一定弧度和力量的方式落入第二洞穴内,而不能简单单纯的采取平推进穴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击球进穴的难度,调动击球者的积极性,提升击球的趣味性。控制单元可以为常用的plc,使用plc预设压力数值并分析重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值进而操控电机是否启动等操作为本领域内常见技术手段。同样,也可将其他位置洞穴设置为上述结构,并非仅限定于在该位置的洞穴设置如上结构。
21.在场地1内还设有击球障碍物8,如坑穴、沙丘和假山等作为击球入洞之障碍物,优选的,单个沙丘的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假山高度不超过0.5米。
22.在场地内还设有水渠9,水渠9上设有板桥10,水渠为如图1中所示形状的水槽,水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优选将水渠9设为宽度不超过1米,深度不超过0.3米。在水渠9内设有多段阻拦网91,并且设有至少一个水流扰动装置92,水流扰动装置为设置在水渠内的水泵,当水泵运作时,水泵的扇叶对水流进行扰动。在击球过程中,木球有时会落入水渠内,水渠内的水流扰动装置能够对水流形成扰动,使得木球在水中运动更加无规律性,增大击球的难度。阻拦网的设置针对于当在无法击中木球等需要将木球从水渠内捡出时的情况,阻拦网可以阻挡木球防止其随水流运动至较远位置,为捡球提供便利。水渠及水流扰动装置的设置增加了击球的难度。
23.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新型构思和实现的若干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