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轮滑鞋及其平衡轮的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6854发布日期:2021-12-08 15:2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轮滑鞋及其平衡轮的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滑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摔轮滑鞋及其平衡轮的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轮滑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是初学者很怕崴脚和摔跤,专利cn210728631u公开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辅助平衡轮与主滚动轮使用同一轮滑穿钉的防摔跤轮滑鞋,如图2所示,主轮组件2套设于轮滑刀架1中,平衡轮组件3,主轮组件2和轮滑刀架1穿设于同一根双轮穿钉4上。主轮和平衡轮受轴向夹持力过紧极易锁死或灵活行丧失。当螺钉5锁入双轮穿钉4时,螺钉5端面推动平衡轮组件3,平衡轮组件3再推动轮滑刀架1开口收缩,由于轮滑刀架1的开口张力一般较大,往往轮滑刀架1还没有开始夹紧主轮组件2,平衡轮已经被锁死。此种平衡轮锁紧固定结构的缺点:
3.1.主轮锁紧的时候,平衡轮已经被锁死或灵活性丧失;
4.2.平衡轮没有被锁死,但主轮容易松脱,导致主轮容易损坏,穿钉也容易松脱,影响平衡支撑防崴脚和防摔跤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包括端头,杆体,螺纹柱体,所述端头,所述杆体和所述螺纹柱体依次连接;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贯穿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内孔;其中所述止挡部内孔孔径d0大于所述螺纹柱体外径d1,所述止挡部内孔径d0小于所述杆体外径d2;所述螺纹柱体与所述杆体成直角台阶设置;所述止挡部用于穿设所述螺纹柱体上,所述螺纹柱体锁紧主轮穿钉时,所述止挡部的第一接触面和所述止挡部的第二接触面分别与所述杆体台阶面和所述主轮穿钉的端面抵接,从而避免平衡轮被锁死。
6.进一步,上述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所述端头,所述杆体和所述螺纹柱体是一体式结构。
7.进一步,上述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所述止挡部是平垫片和/或弹簧垫片。
8.进一步,上述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d1<d0<(d2+d1)/2。
9.进一步,上述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穿设于所述杆体上,设置于所述端头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缓冲部沿杆体轴向方向压缩有形变和回弹,所述缓冲部为尼龙垫片和/或弹簧垫片。
10.进一步,上述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还包括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穿设于所述杆体上,设置于所述平衡轮组件和所述止挡部之间,用于调节平衡轮与所述轮滑刀架之间的距离。
11.一种防摔轮滑鞋,包括主轮穿钉和平衡轮组件,还包括上述的任意一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轮穿钉,而轴向紧固所述平衡轮组件。
12.进一步,上述防摔轮滑鞋,所述平衡轮组件设置于所述轮滑刀架的同侧方向。
13.进一步, 上述防摔轮滑鞋,所述平衡轮组件设置于轮滑鞋的脚外侧,由脚尖向脚跟方向所述轮滑刀架的第一主轮穿钉位置和第四主轮穿钉位置。
14.进一步, 上述防摔轮滑鞋,所述平衡轮组件设置于轮滑鞋的脚外侧,由脚尖向脚跟方向所述轮滑刀架的第三主轮穿钉位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平衡轮可靠锁紧的同时,确保平衡轮和主轮的灵活性;
17.2.主轮和辅助轮能同时完全锁紧,不容易松脱,保证辅助平衡支撑的可靠性,通过辅助轮设置于轮滑鞋不同位置,加强了防崴脚和防摔跤效果。
18.附图说明:
19.图1为背景技术防摔轮滑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背景技术防摔轮滑鞋平衡轮锁紧固定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紧固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紧固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紧固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第一实施例结构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第二实施例结构意图
[0026] 附图标记:1

轮滑刀架;2

主轮组件;3

平衡轮组件;4

双轮穿钉;5

螺钉;6

止挡部;7

主轮穿钉;8

端头;9

杆体;10

螺纹柱体;11

缓冲部;12

隔离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0029]
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紧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0030]
如图3所示,一种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包括端头8,杆体9,螺纹柱体10,所述端头8设置有内六角,十字或一字等结构,方便螺丝刀或六角扳手等工具拧紧操作,所述杆体9和所述螺纹柱体10为同轴圆柱状,所述端头8,所述杆体9和所述螺纹柱体10依次连接,所述端头8可以与所述杆体9螺纹连接,所述杆体9与所述螺纹柱体10也可以螺纹连接,所述端头8,所述杆体9和所述螺纹柱体10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加工制造而成;如图3所示,
还包括止挡部6,所述止挡部6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贯穿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内孔;所述止挡部6可以为平垫片和/或弹簧垫片;其中所述止挡部6内孔孔径d0大于所述螺纹柱体10外径d1,所述止挡部6内孔径d0小于所述杆体9外径d2;所述螺纹柱体10与所述杆体9成直角台阶设置;所述止挡部6用于穿设所述螺纹柱体10上,所述止挡部6用来止挡平衡轮组件3,主轮穿钉7和轮滑刀架1,其与杆体9的台阶面的接触面积越大,其止挡承受的强度越小,变形损坏的可能性越小,止挡失效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优选d1<d0<(d2+d1)/2;所述螺纹柱体10锁紧所述主轮穿钉7时,所述止挡部6的第一接触面和所述止挡部6的第二接触面分别与所述杆体9台阶面和所述主轮穿钉7的端面抵接;其中主轮组件2由主轮,轴承等组合而成,所述平衡轮组件3由平衡轮,轴承等组合而成,所述主轮组件2和所述平衡轮组件3容易受到较大的轴向夹持力而锁死或失去灵活性;所述杆体9长度按照所述平衡轮组件3的宽度和装配间隙大小而设定,故锁紧状态下,穿设于所述杆体9上的所述平衡轮组件3由于所述止挡部6的止挡而不会被锁死;所述主轮穿钉7的杆体长度也是按照所述主轮组件2的宽度,所述轮滑刀架1的厚度和装配间隙大小而设定,故锁紧状态下,穿设于所述主轮杆体7上的主轮也不会被锁死;从而主轮和平衡轮在可靠锁紧情况下都不会被锁死,确保它们的灵活性,防止平衡轮的辅助支撑防崴脚和防摔跤的功能失效。
[0031]
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紧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0032]
其结构和图3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具体内容请参见图3以及上述对图3的解释说明内容。不同的结构如下:
[0033]
如图4所示,一种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还包括缓冲部11,所述缓冲部11穿设于所述杆体9上,设置于所述端头8和所述止挡部6之间,设置于所述平衡轮组件3的左边或右边,所述缓冲部11沿所述杆体9轴向方向压缩有形变和回弹,用来缓冲加工误差和装配间隙,避免辅助轮被锁死或失去灵活性,所述缓冲部11可以为尼龙垫片和/或弹簧垫片。
[0034]
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紧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0035]
其结构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具体内容请参见图4以及上述对图4的解释说明内容。不同的结构如下:
[0036]
如图5所示,一种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还包括间隔部12,所述间隔部12穿设于所述杆体9上,设置于所述平衡轮组件3和所述止挡部6之间,用于增大所述平衡轮组件3与所述轮滑刀架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所述平衡轮和所述主轮的间距,辅助支撑的稳定性会更好。
[0037]
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第一的实施例:
[0038]
如图6所示,一种防摔轮滑鞋,包括主轮穿钉7和平衡轮组件3,还包括上述结构的防摔轮滑鞋平衡轮的紧固装置,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轮穿钉7,而轴向紧固所述平衡轮组件3,实现平衡轮的可靠辅助支撑,所述平衡轮组件3最好设置于所述轮滑刀架1的同侧方向。所述平衡轮组件3设置于轮滑鞋脚内侧方向,有磕碰绊倒的风险,推荐所述平衡轮组件3设置于轮滑鞋脚外侧方向,本实施例所述平衡轮组件3是设置于脚尖向脚跟方向所述轮滑刀架1的第一主轮穿钉位置和第四主轮穿钉位置,辅助轮和主轮形成正四边形支撑点接触地面,稳定性效果好。
[0039]
本实用新型防摔轮滑鞋第二的实施例:
[0040]
其结构和图6中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
说明,具体内容请参见图6以及上述对图6的解释说明内容。不同的结构如下:
[0041]
如图7所示,所述平衡轮组件3是设置于脚尖向脚跟方向所述轮滑刀架1的第三主轮穿钉位置。辅助轮和主轮形成三角形支撑点接触地面,稳定性效果好。
[0042]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