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6735发布日期:2022-04-14 22:3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3.目前,在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风湿性关节炎,且具有各种副作用,所以在发病期间患者需要用到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装置来进行辅助治疗,减少药物的需求量,降低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并且在正常期间需要多进行关节锻炼,注意关节保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5.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
7.支架;
8.屈伸训练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包括竖直布置的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前端的滑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握持部、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下上下移动;及
9.外展训练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包括横向布置的安装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外展部、及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外展部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下左右移动。
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立板、及连接所述两个立板中部的连接板,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两个立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上端固定在所述安装件上。
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后端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丝杆、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后端且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螺纹块相连接。
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后端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个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丝杆经由所述两个第一轴承座支承,所述滑块经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块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穿槽。
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件内的第二丝
杆、及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丝杆为双向丝杆且螺纹连接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螺纹块,所述外展部包括安装在所述两个第二螺纹块上的两个外展组件。
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件内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丝杆经由所述两个第二轴承座支承。
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展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螺纹块下端的第二连接件、拉环、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拉环的连接带,所述安装件的下端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伸出的第二穿槽。
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固定穿口,所述连接带上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固定穿口内。
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板的底部设有刹车滚轮。
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包括对称固定在所述滑块左右两端的两个握持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握杆、及设置在所述握杆另一端的握力球。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20.1、通过屈伸训练机构和外展训练机构可对患者上肢进行屈伸、外展的被动训练,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21.2、屈伸训练机构和外展训练机构的布置合理,结构紧凑;
22.3、在外展训练机构的握持部设置握力球,方便患者进行手指训练;
23.4、该训练装置方便移动,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屈伸训练机构(去除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
29.1、支架;1-1、立板;1-2、连接板;1-3、刹车滚轮;
30.2、屈伸训练机构;2-1、支撑板;2-1a、第一穿槽;2-2、滑块;2-3、第一丝杆2-4、第一电机;2-5、第一螺纹块;2-6、第一轴承座;2-7、第一连接件;2-8、握杆;2-9、握力球;
31.3、外展训练机构;3-1、安装件;3-2、第二丝杆;3-3、第二电机;3-4、第二螺纹块;3-5、第二连接件;3-5a、固定穿口;3-6、连接带;3-7、拉环;3-8、第二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33.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上肢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1、及设置在支架1上的屈伸训练机构2和外展训练机构3。
34.其中,屈伸训练机构2包括竖直布置的支撑板2-1、滑动设置在支撑板2-1前端的滑块2-2、设置在滑块2-2上的握持部、及设置在支撑板2-1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滑块2-2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在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上下移动。
35.外展训练机构3包括横向布置的安装件3-1、滑动设置在安装件3-1上的外展部、及设置在安装件3-1上的第二驱动组件,外展部与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在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下左右移动。
36.支架1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立板1-1、及连接两个立板1-1中部的连接板1-2,安装件3-1固定在两个立板1-1的上端,支撑板2-1下端固定在连接板1-2上且上端固定在安装件3-1上。具体的,立板1-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安装件3-1可部分延伸至连接板1-2的前方,同时将外展部布置在握持部的前方,可避免外展部与握持部发生干涉。
37.结合图3,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板2-1后端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丝杆2-3、及安装在支撑板2-1后端且与第一丝杆2-3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2-4,在第一丝杆2-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2-5,滑块2-2与第一螺纹块2-5相连接,可在支撑板2-1后端设置控制第一电机2-4工作的第一开关。患者双手握持握持部,通过第一电机2-4带动第一丝杆2-3转动,以带动第一螺纹块2-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带动滑块2-2上下移动,进而对患者上肢进行屈伸训练。
38.本例中,在支撑板2-1后端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个第一轴承座2-6,第一丝杆2-3经由两个第一轴承座2-6支承。滑块2-2经第一连接件2-7与第一螺纹块2-5连接,在支撑板2-1上设有供第一连接件2-7穿过的第一穿槽2-1a,从而,当第一螺纹块2-5沿第一丝杆2-3上下移动时,可带动滑块2-2上下移动。
39.结合图2,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安装件3-1内的第二丝杆3-2、及与第二丝杆3-2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3-3,可在安装件3-1的外壁上设置控制第二电机3-3工作的第二开关,该第二丝杆3-2为双向丝杆且螺纹连接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螺纹块3-4,外展部包括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块3-4上的两个外展组件,通过第二电机3-3带动第二丝杆3-2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二螺纹块3-4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带动两个外展组件相向或相背移动,进而对患者上肢进行外展分合训练。
40.具体的,在安装件3-1内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第二轴承座3-8,第二丝杆3-2经由两个第二轴承座3-8支承。
41.外展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螺纹块3-4下端的第二连接件3-5、拉环3-7、及连接第二连接件3-5和拉环3-7的连接带3-6,在安装件3-1上设有供第二连接件3-5伸出的第二穿槽。
42.为了方便调节连接带3-6的长度、或更换为弹性带,在第二连接件3-5上设有固定穿口3-5a,连接带3-6上端可拆卸设置在固定穿口3-5a内,例如可采用子母粘贴扣将连接带3-6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5上。需要时,可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带3-6以适应训练的需要,还可以更换为弹性带,便于患者进行自主拉伸训练。
43.为了方便移动该训练装置,在立板1-1的底部设有刹车滚轮1-3,刹车滚轮1-3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44.本例中,握持部包括对称固定在滑块2-2左右两端的两个握持组件,该握持组件包括一端固定在滑块2-2上的握杆、及设置在握杆2-8另一端的握力球2-9,握杆2-8可采用塑料件,握力球2-9可熔接在握杆2-8端部,握力球2-9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训练时,可双手握持握杆2-8进行上肢屈伸训练,还可以双手握持握力球2-9进行握力训练以训练手指关节。
45.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