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0448发布日期:2022-07-05 22:1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


背景技术:

2.脑性瘫痪是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肌张力、前庭机能、肌肉力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功能异常引起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是导致患儿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长期发展将导致关节痉挛畸形,甚至关节功能的完全丧失,改善平衡控制能力训练,可有效提高脑瘫儿童身体平衡控制能力,并能够降低跌倒的风险,由于该类人群相对较少,尚未有此类康复训练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可为患儿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平衡控制能力训练。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该器械可以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机架顶部设有侧扶杆,侧扶杆中部设有弹性扶体,弹性扶体与侧扶杆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基座内设有平衡体,平衡体顶部设有平衡板,平衡板和基座之间设有若干平衡弹簧,平衡体上部为球形,平衡板中部设有与平衡体上部适配的隆起部,平衡体为平衡板的平衡支点;
6.平衡板的侧部设有限位块,基座上设有与限位块适配的滑槽,限位块在滑槽内上下移动,限位块的侧部滚动连接有复位体,复位体露出限位块的一端抵在滑槽内面上。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可为患儿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平衡控制能力训练;双脚踩在平衡板上使其达到平衡,对于使用者还需手部施力于弹性扶体使其上体也保持平衡,根据编排的踩踏顺序,脚部逐一切换所踩的踏垫,每次切换动作中平衡弹簧提供短暂的支撑力,其后需要使用者调整身体平衡维持长时间的稳定;限位块可避免平衡板扭转。
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中,复位体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限位块的两侧。该实现方式中,复位体对称设置使限位块受力平衡。
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复位体是刚性球体,复位体在限位块内的一端抵在弹簧上。该实现方式中,刚性的复位体在受到平衡板扭转力的分力作用下压缩复位弹簧,避免平衡板上的限位块与滑槽刚性碰撞。
10.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复位体是有弹性的球体。该实现方式中,弹性的复位体与刚性复位体和复位弹簧结合的作用相同。
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中,平衡板的隆起部向四周平滑降低,平衡板上设有若干踏垫,踏垫沿隆起部顺势设置。该实现方式中,提高平衡难度,使脚部对平衡板的踩踏增加技巧性。
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踏垫上设有突触纹理。该实现方式中,突触纹理是防滑纹理可以增加鞋底与平衡板的摩擦,突触纹理是按摩纹理可以增加脚部与平衡板的触感。
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踏垫的颜色不同。该实现方式中,颜色用于编排不同的踩踏顺序。
1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踏垫的形状不同。该实现方式中,形状用于编排不同的踩踏顺序。
1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中,弹性扶体连接的弹性组件是弹簧。该实现方式中,弹性组件使弹性扶体非刚性与侧扶杆连接,需要使用者动用上半身的协调性使身体平衡在平衡板上。
16.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弹性扶体连接的弹性组件是有弹性的金属板。该实现方式中,有弹性的金属板限制部分方向的自由度,减少使用者的控制力,对初期康复训练的使用者有益。
1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中,弹性扶体为球体,弹性扶体底部连接一弹性组件,弹性扶体上设有防滑纹理。该实现方式中,球形的弹性扶体需双手抱持,增加控制难度,适合康复训练后期的使用者。
18.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弹性扶体为圆柱体,弹性扶体两端各连接一弹性组件,弹性扶体上设有握持部。该实现方式中,握持部便于使用者施力,使调节平衡难度降低。
1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侧扶杆外周被防撞海绵包裹。该实现方式中,防撞海绵可以避免使用者失去平衡后跌倒受伤。
2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平衡弹簧部署在平衡体的外周,平衡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平衡板底部,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该实现方式中,平衡弹簧在使用切换所踩踏垫时,提供短暂的支撑力。
2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中,平衡体为半球形壳体,平衡体内部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基柱。该实现方式中,平衡体重量大幅减少,便于器械运输和搬运。
2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局部剖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基座;11、滑槽;2、平衡板;21、踏垫;22、限位块;3、支架;4、侧扶杆;41、弹性扶体;411、握持部;42、弹性组件;5、平衡体;51、基柱;6、平衡弹簧;7、复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剖视图,该器械可以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架3,机架3顶部设有侧扶杆4,侧扶杆4中部设有弹性扶体41,弹性扶体41与侧扶杆4通过弹性组件42连接,基座1内设有平衡体5,平衡体5顶部设有平衡板2,平衡板2和基座1之间设有若干平衡弹簧6,平衡体5上部为球形,平衡板2中部设有与平衡体5上部适配的隆起部,平衡体5为平衡板2的平衡支点;
29.其中,平衡弹簧6部署在平衡体5的外周,平衡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平衡板2底部,另一端固定在基座1上。
30.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的局部剖视图,平衡板2的侧部设有限位块22,基座1上设有与限位块22适配的滑槽11,限位块22在滑槽11内上下移动,限位块22的侧部滚动连接有复位体7,复位体7露出限位块22的一端抵在滑槽11内面上。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复位体7是刚性球体,复位体7在限位块22内的一端抵在弹簧上。
3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复位体7是有弹性的球体。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体7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限位块22的两侧。
34.在应用中,限位块22一侧上部署的复位体7不限于一个,部署有多个复位体7的情况下,有限采用纵向部署的方式。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衡板2的隆起部向四周平滑降低,平衡板2上设有若干踏垫21,所述踏垫21沿隆起部顺势设置。
36.其中,踏垫21上设有突触纹理,突触纹理可以是防滑纹理,也可以是有理疗效果的按摩纹理。
37.其中,踏垫21的颜色可以不完全相同;踏垫21的形状可以不完全相同。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扶体41连接的弹性组件42是弹簧。
39.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扶体41连接的弹性组件42是有弹性的金属板。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扶体41为球体,弹性扶体41底部连接一弹性组件42,弹性扶体41上设有防滑纹理。
4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扶体41为圆柱体,弹性扶体41两端各连接一弹性组件42,弹性扶体41上设有握持部411。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扶杆4外周被防撞海绵包裹。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衡体5为半球形壳体,平衡体5内部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基柱51。
44.接受平衡力康复训练的患儿双脚踩在平衡板2上使其达到平衡,对于该使用者还需手部施力于弹性扶体41上,并使自身上体保持平衡,专业的康复师可以根据患儿的病况编排的踩踏顺序;使用者脚部逐一切换所踩的踏垫21,每次切换动作中平衡弹簧6提供短暂的支撑力,其后需要使用者调整身体平衡维持长时间的稳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科康复训练器械可为患儿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平衡控制能力训练。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