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9758发布日期:2022-07-19 21:3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康复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结合老年人群身体灵活性降低的特点和运动强度降低的需求,可调节抗阻力训练用弹力带是一种帮助老年人群进行抗阻力训练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改善肌力,使身体保持灵活性,为老年人群在康复训练时提供方便,操作简单,且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训练的目的。但当前的弹力带长度固定,不能调节,随之阻力也无法进行调节,功能单一,结合老年人手部灵活度降低的特点,弹力带固定不牢靠,使用时易从手中滑脱,训练效果一般,训练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和臂长调节训练带的长度以及抗阻力量,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便携式、高强度拉伸和训练方式多样化等优点。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带、用于整理和收纳训练带的收纳魔术贴,以及用于收纳训练带和收纳魔术贴的收纳盒;其中,训练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的一端与第二带体的一端连接;第一带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圆孔;第二带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圆孔;当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沿连接处折叠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重叠。
5.如上的,其中,多个第一圆孔中包括一个第一固定圆孔和多个第一调节圆孔;第一固定圆孔设置于第一带体上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多个第一调节圆孔设置于远离连接处的一端;多个第二圆孔中包括一个第二固定圆孔和多个第二调节圆孔;第二固定圆孔设置于第二带体上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多个第二调节圆孔设置于远离连接处的一端。
6.如上的,其中,相邻第一调节圆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固定圆孔与相邻的第一调节圆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相邻第二调节圆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固定圆孔与相邻的第二调节圆孔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三距离;第一距离等于第三距离;第二距离等于第四距离。
7.如上的,其中,第一调节圆孔为四个;第二调节圆孔为四个。
8.如上的,其中,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的直径均为5cm。
9.如上的,其中,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为一体式结构。
10.如上的,其中,训练带采用天然乳胶材料。
11.如上的,其中,收纳盒包括:收纳盒体和防尘盖;防尘盖的一端与收纳盒体转动连接;防尘盖的另一端与收纳盒体卡接。
12.如上的,其中,收纳盒采用聚丙烯材料。
13.如上的,其中,收纳魔术贴采用混纺材质。
14.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能更加灵活多样的进行长度调节,且调节方式简单易操作。
16.(2)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具有便携、经济实惠、随时使用、操作简单等功能。
17.(3)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能更加灵活的选择各种长度的阻力,对肌肉收缩有极大帮助。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训练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带1、用于整理和收纳训练带的收纳魔术贴,以及用于收纳训练带和收纳魔术贴的收纳盒。其中,训练带1包括: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第一带体11的一端与第二带体12的一端连接;第一带体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圆孔111;第二带体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圆孔121;当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沿连接处折叠后,第一圆孔111和第二圆孔121重叠。
22.具体的,收纳魔术贴用于在训练带1使用过程中对多余的带体进行整理,有利于避免多余带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不便。收纳魔术贴还用于训练结束后对训练带1进行整理收纳,便于携带和使用。收纳盒用于收纳训练带1和收纳魔术贴,且收纳盒具备防水、防尘和防摔的能力,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率和训练的强度。
23.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圆孔111中包括一个第一固定圆孔1111和多个第一调节圆孔1112;第一固定圆孔1111设置于第一带体11上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多个第一调节圆孔1112设置于远离连接处的一端;多个第二圆孔121中包括一个第二固定圆孔1211和多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第二固定圆孔1211设置于第二带体12上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多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设置于远离连接处的一端。
24.具体的,第一固定圆孔1111距离连接处的距离和第二固定圆孔1211距离连接处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技术优选为2cm。
25.进一步的,相邻第一调节圆孔1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固定圆孔1111与相邻的第一调节圆孔1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相邻第二调节圆孔12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固定圆孔1211与相邻的第二调节圆孔1212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三距离;第一距离等于第三距离;第二距离等于第四距离。
26.具体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的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技术优选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具体值为2cm。
27.进一步的,第一调节圆孔1111为四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为四个。
28.具体的,第一调节圆孔1111和第二调节圆孔1212的具体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技术优选为四个。
29.进一步的,第一圆孔111和第二圆孔121的直径均为5cm。
30.具体的,第一圆孔111和第二圆孔121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技术优选为5cm。
31.具体的,平铺训练带1,根据实际的长度需求通过第一圆孔111和第二圆孔121自由选择长度,然后通过双手固定,进行训练。训练带1对折后,多个第一调节圆孔1112和多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一一重叠,第一固定圆孔1111和第二固定圆孔1211重叠,可将训练带1固定于任何物体上进行牵拉练习。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重叠后,抗阻力量增大。
32.当进行上肢关节屈伸训练时: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双手持握训练带1的两端并保持与肩同宽。拉伸训练带1做肘关节伸展、屈曲运动,此时训练带1平铺使用,左右手分别穿过多个第一调节圆孔1112和多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对折使用时,左手穿过重合后的多个第一调节圆孔1112和多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右手握住重合后的第一固定圆孔1111和第二固定圆孔1211进行训练。
33.当进行肩背部肌肉训练时: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双手持握对折后的训练带1的两端(左手穿过重合后的多个第一调节圆孔1112和多个第二调节圆孔1212,右手握住重合后的第一固定圆孔1111和第二固定圆孔1211)与肩同宽高举至头上,再向下平移并拉伸训练带1至前臂与大臂呈90度屈伸,训练带1位于头后方。
34.当进行足趾、膝关节、髋关节屈曲训练时:采用站立式时:身体直立双手扶椅背,训练带1两端对齐后,将收纳魔术贴固定于开口处,使训练带1形成闭环,套在双足足面上;左右足交替尽量抬高,踝关节屈曲。采用坐式时:患者取坐位,上身保持直立,双手扶于椅背上防于双腿两侧,将训练带1围成环形直径与肩同宽套在双足足面上,开口端用收纳魔术贴固定,使其形成闭环,膝关节屈曲成90度,左右交替尽量抬高,踝关节屈曲。
35.进一步的,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为一体式结构。
36.具体的,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离式结构,本技术优选为一体式结构。
37.具体的,训练带1的具体尺寸(长度和宽度)以及具体重量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作为一个实施例,训练带1的尺寸为180cmx15cm,重量为15磅/25磅/35磅。
38.进一步的,训练带1采用天然乳胶材料。
39.具体的,训练带1采用天然乳胶材料,但不仅限于天然乳胶材料,本技术优选为天然乳胶材料。天然乳胶材料具有无异味,环保无害,便携性好和柔软舒适的优点。
40.进一步的,收纳盒包括:收纳盒体和防尘盖;防尘盖的一端与收纳盒体转动连接;防尘盖的另一端与收纳盒体卡接。收纳盒方便携带。
41.进一步的,收纳盒采用聚丙烯材料。
42.具体的,收纳盒采用聚丙烯材料,但不见限于聚丙烯材料,本技术优选为聚丙烯材料,具有防水、防尘和防摔的能力。收纳盒的具体尺寸(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作为一个实施例,收纳盒的尺寸为16cmx7cmx5cm。
43.进一步的,收纳魔术贴采用混纺材质。
44.具体的,收纳魔术贴采用混纺材质,但不仅限于混纺材质,本技术优选为混纺材质。收纳魔术贴的具体尺寸(长度和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作为一个实施例,收纳魔术贴的尺寸为15cmx12cm。
45.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46.(1)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能更加灵活多样的进行长度调节,且调节方式简单易操作。
47.(2)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具有便携、经济实惠、随时使用、操作简单等功能。
48.(3)可调节抗阻训练装置能更加灵活的选择各种长度的阻力,对肌肉收缩有极大帮助。
49.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