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685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的中国象棋,适用于出差、旅游乘火车途中一次性消费和娱乐,亦可作为馈赠亲友的小礼品。
目前,中国象棋基本由木、石、塑、瓷或金属等材料制成,几乎家家必备,但存在以下问题1.较大、较重,外出旅行携带不方便;2.旅行途中若临时买一副对弈,用毕弃之可惜,带回家又累赘;3.家中的象棋棋子如丢失几枚,其余棋子即成废物,或用其它东西替代凑合使用,总感美中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携带方便,对弈之中或之后即可食用的多用中国象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由32枚象棋棋子、棋盘及棋盒组成,每个棋子由透明罩1、字片2、食品包3、封片4组成,透明罩1用聚乙烯塑料吸塑制成,外园尺寸为18~21毫米,凸缘外径为21至25毫米,厚度为10~12毫米为宜,以保证棋子和棋盘大小适合于火车上使用,作为礼品时,棋子尺寸就不受车厢中小桌子尺寸的限制,故透明罩1外园尺寸可放大至35毫米,其凸缘尺寸可放大至40毫米,厚度可放大至20毫米,字片2,采用较厚的白纸(300克/平方米道林纸),其外径略大于透明罩1的内径,这样将字片2装进透明罩1后,使它既平整,又不会掉出来,32个字片2分两组,一组为红色,另一组为黑色或绿或兰色,上面分别按中国象棋写上将、仕、象……等,由印刷制得,用薄纸分别包有茶叶、咖啡、巧克力、奶糖或用肉类、水果、缩水蔬菜、中药及粮食作物制成的食品,构成食品包3,其尺寸略小于透明罩1的内廓尺寸,食品包3放入透明罩1后,用胶将与透明罩凸缘外径相等的封片4粘接于透明罩1的凸缘上,封片(4)为韧性薄纸或塑料薄膜,棋盘用韧性薄纸制成,尺寸为(240~400)×(280~600)平方毫米,棋盘背面可印百科知识或沿线旅游景点等,这就使棋盘一纸多用,旅客在对弈之余又获得额外有用的信息,对弈之后,将封片4撕开,取出食品吃完后弃之或留作下次使用。
棋盒由薄纸板粘成,或用塑料制成。根据棋子在盒内的排列和层数不同,棋盒可制成不同规格的长方体,也可用塑料袋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棋子和棋盘的尺寸适合于火车车厢的小桌使用,适于火车站及列车上出售;2.由于棋子中有食品包,在对弈时或对弈后可食用,从购买、对弈到食用周期短,属于一次性的娱乐和消费,既方便,且实惠,又有利于身心健康;3.食品食用后,可将包装纸将剩余物包好放入棋盒(袋)中,便于收集、处理,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护;4.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娱乐与现代饮食结合为一体的佳品,可作为馈赠亲友的小礼品;5.本品具有结构小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中国象棋,由象棋棋子、棋盘和棋盒组成,其特征是,棋子由透明罩(1),字片(2),食品包(3)和封片(4)组成,吸塑透明罩(1)有凸缘,字片(2)的外径略大于透明罩(1)的内径,上面有字,位于透明罩(1)的顶部,下面放有食品包(3),其尺寸略小于透明罩(1)的内廓尺寸,包内装有食品,与透明罩(1)的凸缘相粘接的有封片(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象棋,其特征是,透明罩(1)的外园尺寸为18~35毫米,其凸缘外径为21~40毫米,厚度为10~20毫米。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象棋,其特征是,棋子为32个,分两组,每个棋子的字片(2)上分别印有中国象棋的将、仕、象……等字,字片(2)为300克/平米道林纸。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象棋,其特征是,每副棋子的食品包(3)中的食品分别为茶叶,糖、巧克力、咖啡、奶制品,或以肉类、水果、缩水蔬菜、中药、粮食等原料加工的食品。
5.按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象棋,其特征是,封片(4)为韧性薄纸,也可为塑料薄膜。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象棋,其特征是,棋盘的尺寸为(240~400)×(280~600)平方毫米。
7.按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象棋,其特征是,韧性薄纸做成的棋盘背面印有百科知识及沿线旅游景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的中国象棋,适用于出差、旅游乘火车途中一次性娱乐和消费,亦可作为馈赠亲友的小礼品。
本实用新型的棋子由透明罩、字片、食品包和封片组成。32个棋子的字片上面分别印有中国象棋的将、仕、象……等字,食品包中的食品分别为茶叶、糖、咖啡,或用肉类、缩水蔬菜、水果、中药、粮食等为原料的加工品,用薄纸包上,放入透明罩中,用塑料封片粘在透明罩的凸缘上即构成象棋棋子。在棋盘背面印有百科知识和沿线旅游景点等,在火车途中购一副,对弈中或对弈后可食、饮用。既是娱乐,又有利于身心健康,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娱乐与现代饮食结合为一体的佳品。
文档编号A63F3/02GK2170132SQ93223740
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0日
发明者王恩林 申请人:王恩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