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265阅读:20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魔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力玩具,也可作为教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魔棒。
中国专利CN2178554Y授权公告了一种“组合魔棍”,由数量不定的连接插座和插棍构成。连接插座体为圆球体或立方体,在其周围表面上为若干螺纹或非螺纹插棍孔。插棍为圆柱体形或棱柱体形,在其两端均有圆柱体形的带螺纹或不带螺纹的插头。其缺点在于成本较高,组状不便,图形变化有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组装方便,具有无穷造形变化的魔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若干棒和直棒,棒的一端连有能绕其端头作0-360°折转的嵌卡,棒另一端与直棒之间能形成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
它还包括若干可从中折转的棒,折转角为0-360°,棒的两端与直棒之间能形成相互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直棒的两端带有凸起,两种棒均为中空,直棒能插入其内,棒端收口,直径略小于直棒带凸起的部分。上述棒、直棒、嵌卡均为塑料制成。
本发明还有一种技术方案,它包括若干棒和直棒,棒可从中折转,折转角为0-360°,棒的两端与直棒之间能形成相互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全为塑料制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组合方便,相互组合后具有无穷造形变化,能组合各种几何造型,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动物、花卉等,并可在一种造型上通过推拉、折转等方式连续变化为多种造型,趣味无穷,适合推广为一种大众化智力玩具,又可作为教具使用。


图1为本发明中棒(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直棒(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棒(4)结构示意图;
图4-图10为本发明所组合的一些造型图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若干棒(1)和直棒(2),棒(1)的一端连有能绕其端头作0-360°折转的嵌卡(3),棒(1)另一端与直棒(2)之间能形成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它还包括若干可从中折转的棒(4),折转角为0-360°,棒(4)的两端与直棒(2)之间能形成相互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
为达到上述功能,直棒(2)的两端带有凸起(5),棒(1)和棒(4)中空,直棒(2)能插入其内,棒(1)另一端和棒(4)的两端收口,直径略小于直棒(1)带凸起(5)的部分,使用时可避免直棒(2)的轻易脱出。
上述棒(1)、直棒(2)、嵌卡(3)、棒(4)均为塑料制成。本发明还可单独采用棒(4)和直棒(2)形成各种造型图案。
图4-图10为它们所相互组合的部分造型图案。
其中图6、图7为组合造型连续变化示意图。
权利要求
1.一种魔棒,它包括若干棒(1)和直棒(2),棒(1)的一端连有能绕其端头作0-360°折转的嵌卡(3),棒(1)另一端与直棒(2)之间能形成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若干可从中折转的棒(4),折转角为0-360°,棒(4)的两端与直棒(2)之间能形成相互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魔棒,其特征在于直棒(2)的两端带有凸起(5),棒(1)和棒(4)中空,直棒(2)能插入其内,棒(1)另一端和棒(4)的两端收口,直径略小于直棒(1)带凸起(5)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魔棒,其特征在于棒(1)、直棒(2)、嵌卡(3)、棒(4)可均为塑料制成。
5.一种魔棒,它包括若干棒(4)和直棒(2),棒(4)可从中折转,折转角为0-360°,棒(4)的两端与直棒(2)之间能形成相互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头插入式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力玩具,也可作为教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魔棒。它包括若干棒和直棒,棒的一端连有能绕其端头作0-360°折转的嵌卡,棒另一端与直棒之间能形成能作相对直线运动和任意旋转的头对插入式配合。本发明可全为塑料制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组合方便,相互组合后具有无穷造型变化,能组合各种几何造型,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动物,花卉等,并可在造型上通过推拉、折转等方式连续变化为多种造型,趣味无穷,适合推广为一种大众化智力玩具。
文档编号A63H33/08GK1105281SQ9411314
公开日1995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2日
发明者余克坚 申请人:余克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