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颊肌复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0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唇颊肌复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唇颊肌复健器。
以目前的技术而言,患者因脑梗塞而引起半身麻痹的症状时,常伴随有不自主的流口水,咀啮过程中不自觉地掉食物,吞咽困难,讲话不清等症状,为此在治疗过程需施行口腔周围肌肉的复健;前述的复健工作,一直以来因没有适当的复健辅助器具,而无法达到口腔四周肌肉有效复健。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唇颊肌复健器;特别是指一种合适作人们嘴唇四周肌的伸展训练的器具,可运用于因受伤、中风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嘴嚼、吞咽困难或语言障碍后遗症等的患者,使患者利用该器具有迅速回复口腔及唇肌、颊肌正常机能的复健器械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唇置放部、下唇置放部及具有弹性且连接于上下唇置放部之间弹性连接部等适于人们口唇形状口唇啮合的器具。
连接部在位置于前述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的两端间形成连接,整体成一环状的器具。
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的一方或两方,装上手动拉引操作的元件。
手动拉引元件为一8字状的线。
手动拉引元件为各设立于上、下唇置放部一侧方的棒状物。
手动拉引元件为各设置于上、下唇置放部上的环状拉线。
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的至少其中一部份,位于上下闭合时碰触的正中央处设一凸出点。
上、下唇置放部是由一内侧分别依唇形向外延伸一适当距离,再反凹形成一折边所形成。
内侧中央上下处至少其一设有凹槽。
弹性连接部是设在上、下唇置放部之间的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为弹簧。
弹性元件为弯状弹簧棒或弹簧片。
通过本实用新型口唇颊肌复健器,利用其连接部的弹性来增加口唇及颊肌适度的负担,进而轻易的对口腔周围肌肉进行有效的复健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
图1实施实施的后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
图1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是图6的A-A剖面视图;图8是图5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图5实施例的使用说明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阅
图1至4所示,由图示可明显地看出,该口唇颊肌复健器是按人类口唇的形状,以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如矽胶、聚乙烯胶、橡胶等),一体成型制成弹性片体,结构特征主要是设有一上唇置放部11及一下唇置放部12,及其间的连接部13所围绕形成的弹性片结构;前述上下唇置放部11、12由其内侧110、120向外延伸一适当距离对向反凹成折边111、121,且在上、下唇置放部11、12的内侧周缘中央处分别对称设有一凹槽112、122;于上、下唇置放部11、12周缘两侧以连接部13将其相连接。
使用时先用手指压持该复健器的上、下唇放置部11、12的中央,使该口形片体被压扁至适于置于口中的程度并同时侧向旋转90度角将其一侧端连接部13向口腔内一侧边置入后,再朝该置入向推引,令另侧端连接部13向口腔内另一侧边置入,分别撑持于口腔内两颊前缘与齿间,达到稳定效果,此时再令上、下唇置放部11、12的上、下延伸的凹折边111、121承纳于口部90的上、下唇91、92间,并藉由该结构本身的撑(伸)张力将口唇撑开,在此状态下,本实用新型提供口唇部位适当的弹撑力,因此,使用者可学习口唇的压合力,进而得到训练口唇肌及颊肌的作用,使患者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特殊设计进行口腔机能回复的复健工作;上述的凹槽112、122恰适于在置入口中时,作为适应唇齿间韧带通过的空间;令使用者更为舒适。
由图5至
图11所示,本口唇颊肌复健器为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如矽胶、聚乙烯胶、橡胶等)一体成型,用来置放于人的上唇的上唇置放部2、置放于下唇的下唇置放部4,及连接上唇置放部与下唇置放部两端的具有弹性的连接部6构造而成,上唇置放部2、下唇置放部4及连接部成一环状连锁片,如图8所示上唇置放部4及连接部6是按照人的嘴唇四周弯曲状弯曲连接成,连接部6使用时是插入口腔内;上唇置放部2包括使用时露出在嘴唇外的露出部2a,插入口腔内的插入部2b,连接露出部2a及插入部2b的沟状连接部2c构成,同样的,下唇置放部4包括,使用时露出在嘴唇外的露出部4a,插入口腔内的插入部4b,连接露出部4a及插入部4b的沟状连接部4c构成,上述露出部2a,4a,插入部2b,4b及连接部2c,4c所构成的沟是作为放置上下唇之用;而且,露出部2a,4a上各设2个洞2d及4d,洞上穿有一成8字状的线,8字形线为树脂等耐用柔软的线材所制成,露出部2a,4a上各有一凸起部2e,4e。
上述口唇颊肌复健器的使用方法说明可如图9所示,将口唇器具装置于使用者口唇位置,上唇置放部2插入上唇,下唇置放部4插入下唇,连接部6插入口腔内,使用者用手抓住8字线并作前后、上下、左右拉动,此拉动可刺激嘴唇四周的肌肉;且使用者装上此口唇器具后可牙齿咬合,此时因连接部的弹力可使唇四周的肌肉伸展锻炼达到复健效果。
装上此口唇器具亦可做上下唇的上下运动,例如上下唇置部2、4可闭起并且续维持2-4分钟,被称为闭塞性睡眠时呼吸症候群(OSAS),此时由于连接部的弹性而造成嘴唇四周肉被拉址时产生抗力,达到锻炼肌肉之效,当上下唇置放部2、4合拢时图7所示上下唇置放部2、4的两端2f、4f部份会造成使用者的嘴唇被挟到,为避免上述的情况,图7的2e,4e凸起部可如图4虚线所示在2、4合拢时产生缓冲空间。
上述嘴巴四周肌的锻炼可产生以下效果(1)复健效果(脑中风等脑血管阻塞所引起半身麻痹的运动机能的恢复)本创作人于研究嘴唇动作与舌头运动机的关系时,发现当将嘴唇闭起时,舌尖会自然的上升触放于上颚门牙口盖处,利用此一特性让因脑中风引起舌头半边麻痹的患者戴上上述口唇器具作闭口训练,则未中风的半边舌惯性的会上举,此时中风半边舌头会被带动而向上举,如此让半边麻痹舌头也可不费力的进行复健,进而渐渐达到恢复发音,食块形成,吞咽等机能。
(2)预防疾病的效果根据近几年世界各国医学学会报告,严重打鼾者中约有75%的人会有被称为闭塞性睡眠时呼吸停止的症状(OSAS),该种人血中的氧气含量比正常人少30%,其结果将会使心脏运动时心肌所须氧气不足而引起猝死、心脉不整、狭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另有一报告指出血中血小板量的增加也易引起脑血管梗塞。
舌头的位置是引起OSAS的主要原因,一般舌尖是置于上颚门牙口盖附近,舌肌因老化造成肌肉无力而无法维持其置放于正常位置,另因肥满等造成上气道狭窄。
(3)美容效果戴上上述的器具做运动,因其有弹性,会拉动口轮肌,增加口轮肌的负担,并牵动表情肌(上唇举筋,下唇下制筋)达到肌肉锻炼,因而使脸型的线条更明显,结实变小,同时促进肌肉的新陈代谢,消除青春痘,皱纹。
除了上述例为附有8字型拉线的作法之外亦有如下几种作法①没有8字型拉线的作法②8字型后线只穿在上唇置放部或下唇置放部任一边③拉线个别穿在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处④操作材料亦可使用别种材料如
图10所示,上下唇置放部的露出部2a,4a上各设立一棒状物81,用手指抓住棒状物81作上下左右的拉动按摩嘴唇。

图11所示,上下唇置放部的露出部2 a、4a上,各设立一体成形的环状拉线82、或只要能拉动上下唇置放部,其他类似结构亦可达成相同效果。
另,请参阅
图12至14所示,于上述物品的上唇置放部与下唇置放部各有一凸出部份21、41,此凸出部份亦可只在上下唇置放部的其中一方设有,只要当上下唇置放部合起时,有一凸出部可与另一方接碰而具有挡住的功能即可。

图12、13、14所示,为连接部的其他可行的作法,
图12是表示把上唇置放部2与下唇置放部4作上下方向的连结的具有弹性的连接部改为旋转式弹簧61的形态,
图13为连接部设成弹簧片62,或非片状为棒状的弹簧棒63;该弹簧片62作成向前方弯状并将其两端连接于上唇置放部2与下唇置放部4处;
图14所示为用两枝弹簧棒63当作连接部,将各该弹簧棒各自作成弯曲状伸向左右两侧或前侧,其两端各自连接上唇置放部2与下唇置放部4的作法,在使用时连接部在左右的两枝弹簧棒63,并非放入口腔内而是口腔外面。
图5及
图12、13、14所示的结构皆具有将上唇置放部2与下唇置放部4闭起时,会产生使嘴唇张开的反向力量,因而增加嘴唇的压力而使嘴巴四周的肌肉可达到锻炼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口唇颊肌复健器,确实为咀嚼、吞咽困难或语言障碍后遗症等的患者,作为正当机能回复的复健器具;患者可利用该器具迅速回复口腔正常机能状态;本实用新型未见公开使用,合于专利法的规定;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不能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结构改变,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特此陈明;祈请贵局赐准专利,是所至盼。
权利要求1.一种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唇置放部、下唇置放部及具有弹性且连接于上下唇置放部之间弹性连接部等适于人们口唇形状口唇啮合的器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在位置于前述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的两端间形成连接,整体成一环状的器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的一方或两方,装上手动拉引操作的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手动拉引元件为一8字状的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手动拉引元件为各设立于上、下唇置放部一侧方的棒状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手动拉引元件为各设置于上、下唇置放部上的环状拉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上唇置放部及下唇置放部的至少其中一部份,位于上下闭合时碰触的正中央处设一凸出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上、下唇置放部是由一内侧分别依唇形向外延伸一适当距离,再反凹形成一折边所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内侧中央上下处至少其一设有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部是设在上、下唇置放部之间的弹性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为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唇颊肌复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为弯状弹簧棒或弹簧片。
专利摘要一种口唇颊肌复健器,其是用适当柔韧度的材料按人们口唇的形状设成的环状的颊肌复键器,于其开口上缘一侧向外向上凹设有一上唇置放部,其开口下缘一侧向外向下凹设有另一个唇置放部,分别提供使用者唇部的承纳,另于该上下缘之间设以适当的弹性连接件,使上、下缘间有适度弹张力;使用者放置于上下唇之间,作促进唇与颊肌的增长合力复健训练;可具有治疗语言或嘴嚼障碍后遗症的辅助功能。
文档编号A63B23/03GK2393528SQ99248648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7日
发明者秋广良昭 申请人:蔡淑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