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18阅读:20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筝。
风筝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制作者也不断地在风筝的型态上作设计改变,例如传统的单线风筝改变为双线操控的特技风筝,形状方面亦由传统的片状渐渐改变为立体形态,而立体式的风筝结构当中,有一种是制作成飞机型态,包括有一中空筒状的机身、翼片、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其特征在于该筒状机身的前方进气口口径是大于后方出气口的口径,且各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而使该处的翼片结构形成可随风自由摆动的摆片。
然而其设计却有极大的缺陷,诸如1.其中空的机身内部无任何骨架支撑,如此的设计易使机身强度不够而变形,尤其是机身的尾翼部份,极易受到侧向风力而严重摆荡。
2.其出气口末端未设导流设施,当气体流出时,易在末端产生紊流,导致风筝无法平稳地飞。
所以,该风筝由于其强度不佳容易变形,且末设导流设计,使得飞翔时极不平稳,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筝,该风筝设为飞机型态,可以加强机身周侧的强度,以及使风筝易于升起;可以减少紊流产生,使风筝得以平稳地飞翔;并且可以提高风筝的受风面积,使其可顺应风力而改变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风筝,为飞机形,其具有一软质的中空机身,机身的两端设为口径较小的前端口、后端口,前、后端口之间则为内径较大的机腹,机腹及后端口的两侧分别延伸设有侧翼片、尾翼片,于前端口、后端口的口缘分别设有硬质的框条,其特征在于机身的前、后端口的内缘分别设有套筒,而机腹中段内部则车缝一径向设置的定位带,该定位带的中段车缝于机腹的内缘,而两自由端则分别圈设成套环;设两根具有弹性的补强杆,补强杆的两端顶撑于前、后端口的套筒,而中段则穿过与套筒不同侧设置的套环。
前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机腹邻近前端口该侧设有一撑开部,该撑开部是由软管圈绕而成。
前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机身的后端口设一穿孔,另设一可连接于该穿孔的导流带。
前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导流带设为螺旋状。
前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侧翼片底部设有数个圆筒。
前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圆筒与侧翼片底面相对设有相互黏合的黏扣带。
前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该尾翼片朝向后端口的一侧较高,而朝向前端口的一侧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重点有五项设于机腹的撑开部、支撑于机身内部的补强杆、连接于机身末端的导流带、设于侧翼片底面的圆筒、以及呈前低后高设置的尾翼片,该五项设计重点则衍生有以下数项优点1.增加风筝的强度由于本实用新型于机身设缘顶撑设有补强杆,其可同时将机身拉直及撑开,故可加强其受风强度,尤其是在尾翼部份,可以减少其因为受到侧向风力而摆荡的机会。
2.增加平稳性由于机身的末端(即后端口)设有螺旋设计的导流带,当气流由后端口流出而因为流速改变而产生紊流时,可以经由螺旋状的导流带的导引而顺势流出,以减缓紊流现象,使风筝得以平稳地飞翔,此外,呈倾斜设计的尾翼片亦具有导流的作用。
3.风筝易于升起补强杆的设计使风筝在未升起时即已将机身拉直,配合支撑两侧翼片的支撑杆,可使整具风筝的纵向及横向皆呈拉直状态,再加上前端口、撑开部、后端口等处皆为撑开状,有助于空气流入机身内而使整具风筝升起。
4.操控容易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圆筒设计可提高其受风面积,以顺应风向而改变方向,故较容易操控。
5.易于收藏本实用新型的补强杆、导流带、圆筒等皆为可拆式设计,待欲放风筝时再将各构件组装于机身,故并不影响其收藏的体积。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断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视平面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筝,其整体外观设为飞机造型,即设有一软质的中空机身10,机身10的两端设为口径较小的前端口11、后端口12,前、后端口11、12之间则为内径较大的机腹13,机腹13的两侧分别延伸设有侧翼片14,侧翼片14的周缘及尾翼片15的周缘分别由框条141、151围绕圈设而成,另于前端口11、后端口12的口缘亦分别设有硬质的框条111、121,然而,为了加强机身10的强度,及提高其飞翔时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特于机身10内部、两侧翼片14之间,以及后端口12作一番设计,其详细结构则述及如后请同时参阅
图1、图2所示,在两侧翼片14邻近前端口11该侧的框条141上相对设有套筒142,两套筒142之间并以一穿过机腹13的支撑杆20插置,以加强两侧翼片14的强度。
另于机腹13邻近前端口11该端设为口径较前端口11大的撑开部130,该撑开部130并框设有具弹性的软管,使风筝在未升空前即已保持前端口11、撑开部130及后端口12呈撑开状态,以供空气顺畅且迅速地窜入,而且,该撑开部130由软管框设而成,在收藏时亦可被压缩而不占空间;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为了加强中空的机身10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特于机身10内穿置补强杆30,其穿置方式则是于机身10前、后端口11、12的内缘分别设有套筒112、122,而机腹13中段内部则车缝一径向设置的定位带40,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该定位带40的中段车缝于机腹13的内缘,而定位带40的两自由端则分别圈设成套环41,再将具有弹性的可弯曲补强杆30穿过定位带40的其中一套环41,补强杆30的两端则分别穿置于前端口11、后端口12的套筒112、122,两套筒112、122与所穿置的套环41设于不同侧,使补强杆30穿置之后呈S型状态,而两补强杆30穿置以后即以交错型态顶撑于机身10内缘,而由于补强杆30的长度为一定,故当其穿置于机身10内缘时,可将机身10拉直,并以一定的距离撑开,在风筝未升空以前,软质的机腹13如图4的假想线所示几乎贴合一起,当开始放风筝而拉动风筝时,其可以很快地因为风力而撑开飞起,待飞上天空以后,则通过补强杆30的顶撑使其不致因为侧向风而摆荡;此外,为了减缓空气穿出机身10后端口12之后产生紊乱状况,特于后端口12连接一导流带50,该导流带50是呈螺旋状设计,导流带50的其中一端组装有钩体51,复于后端口12上设一供该钩体51钩设的穿孔123。
再者,为了提高侧翼片14的受风面积,使其可顺应风向而改变方向,特于两侧翼片14的底部加设数个圆筒60,圆筒60周缘与侧翼片14底面并相对设有黏扣带61、143,以将圆筒60组装于侧翼片14底部,因为侧翼片14为薄片状,其侧面的受风面积极小,因此,当风向改变时,仅能通过机身10的侧缘受风力影响而改变方向,因此,设于侧翼片14底部的圆筒60即可提高其受风面积,当风向改变时,风筝即可迅速地顺应风向而改变方向,使其更容易操控。
此外,为了产生导流效果,有助于风筝飞翔,特将两尾翼片15以前低后高方式设置,即尾翼片15朝向后端口122侧设为较高。
权利要求1.一种风筝,为飞机形,其具有一软质的中空机身,机身的两端设为口径较小的前端口、后端口,前、后端口之间则为内径较大的机腹,机腹及后端口的两侧分别延伸设有侧翼片、尾翼片,于前端口、后端口的口缘分别设有硬质的框条,其特征在于机身的前、后端口的内缘分别设有套筒,而机腹中段内部则车缝一径向设置的定位带,该定位带的中段车缝于机腹的内缘,而两自由端则分别圈设成套环;设两根具有弹性的补强杆,补强杆的两端顶撑于前、后端口的套筒,而中段则穿过与套筒不同侧设置的套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机腹邻近前端口侧设有一撑开部,该撑开部是由软管圈绕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机身的后端口设一穿孔,另设一连接于该穿孔的导流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该导流带设为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该侧翼片底部设有数个圆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该圆筒与侧翼片底面相对设有相互黏合的黏扣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该尾翼片朝向后端口的一侧较高,而朝向前端口的一侧较低。
专利摘要一种风筝,为飞机形,其具有一机身,机身的两端为前端口、后端口,前、后端口之间为机腹,机腹及后端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侧翼片、尾翼片,于前端口、后端口分别设有硬质的框条,机身的前、后端口的内缘分别设有套筒,而机腹内设一定位带,设两根补强杆顶撑于前、后端口的套筒,以加强机身周侧的强度,并将机身拉直,使其易于升起;另于机身后端口连接一螺旋状导流带,使风筝得以平稳地飞翔。
文档编号A63H27/08GK2405629SQ99258048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9日
发明者王中原 申请人:王中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