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4541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游泳健身练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游泳是一种全身运动,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近年来,溺水人数的增加,特别是小孩,使得人们更加意识到学会游泳是很重要的。
[0003]传统的学习游泳,需要在泳池等水环境进行,受空间和硬件设备限制。并且对于一些初学者,容易因对水有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可在旱地上学习游泳的器材。然而,现有的用于游泳练习的器材,如专利CN200520015627.0,结构复杂,实用性差,整体体积大且不能折叠,在存储、搬运方面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游泳健身练习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游泳健身练习装置,包括用于支撑人体躯干的主托板、支撑在所述主托板下方的支撑架、以及两个用于支撑人体腿部的腿托板;
[0006]所述支撑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杆架和第二杆架,所述主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杆架和第二杆架上方,所述腿托板于所述主托板的后端可上下摆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二杆架的上端。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调节长度以控制所述第一杆架和第二杆架交叉角度从而控制所述支撑架高度的调节带;
[0008]所述调节带连接在所述第一杆架顶部与第二杆架顶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一杆架底部与第二杆架底部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杆架包括第一杆体、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端和下端的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所述第二杆架包括第二杆体、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杆体上端和下端的第二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
[0010]所述主托板配合在所述第一上横杆和所述第二上横杆上。
[0011 ] 优选地,所述主托板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向下延伸弯曲的钩部,所述钩部钩扣在所述第一上横杆和/或第二上横杆上。
[0012]优选地,该游泳健身练习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腿托板和所述第一杆架之间的弹性支撑件。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腿托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杆架的下端。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扭簧和限位带;
[0015]所述扭簧的一弹性臂固定在所述腿托板上,另一弹性臂固定在所述主托板上;所述限位带一端固定在所述腿托板或所述扭簧的一弹性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杆架的下端。
[0016]优选地,该游泳健身练习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托板前方、供手臂握持并为手臂摆动提供阻力的伸缩带。
[0017]优选地,该游泳健身练习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托板前方、定位所述所述伸缩带的固定件。
[0018]优选地,该游泳健身练习装置还包括轨道,所述支撑架沿所述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轨道上。
[0019]本实用新型的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放置于旱地上进行无水的游泳练习或健身,也可放置于浅水中进行有水的游泳练习或健身;通过支撑架的可折叠设置,方便该练习装置的展开和叠起,便于储存、携带。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游泳健身练习装置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图7是采用图1所示游泳健身练习装置进行各种方式游泳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8所示游泳健身练习装置的腿托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游泳健身练习装置,包括用于支撑人体躯干的主托板10、支撑在主托板10下方的支撑架20、以及两个用于支撑人体腿部的腿托板30。支撑架20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杆架21和第二杆架22,主托板10设置在第一杆架21和第二杆架22上方;腿托板30于主托板10的后端可上下摆动地铰接在第二杆架22的上端,使用者在练习游泳或健身时,腿托板30随着腿部的上下摆动而相对主托板10上下摆动。
[0029]其中,主托板10在支撑架20上方,第一杆架21的上端位于主托板10的前端,第二杆架22的上端位于主托板10的后端;而第一杆架21的下端则位于主托板10的后端下方,第二杆架22的下端位于主托板10的前端下方。
[0030]该第一杆架21和第二杆架22的交叉铰接,使得两者可相对转动,通过两者间的交叉角度α (正对主托板10的角度)的变化调节支撑架20的高度。交叉角度α越小,支撑架20则越高。当第一杆架21和第二杆架22转动至大致相平行时(交叉角度α为0°或180° ),两者相对叠合,便于收纳、携带。
[0031]具体地,第一杆架21包括第一杆体211、分别连接在第一杆体211上端和下端的第一上横杆212和第一下横杆213。第一上横杆212用于与主托板10配合,支撑主托板10 ;第一下横杆213用于支撑在地面等平面上。第二杆架22包括第二杆体221、分别连接在第二杆体221上端和下端的第二上横杆222和第二下横杆223。第二上横杆222用于与主托板10配合,支撑主托板10 ;第二下横杆223用于支撑在地面等平面上。第一下横杆213和第二下横杆223相配合可将支撑架20稳定支撑在地面上。
[00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体221设有两根,相平行连接在第二上横杆222和第二下横杆223之前。第一杆体211为一根,从两根第二杆体221之间穿过并与其铰接。两根第二杆体221的设置加强支撑架20的结构强度,第一杆体211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两根。
[0033]主托板10配合在第一上横杆212和第二上横杆222上。主托板10的尺寸可根据使用者躯干的大小设置,以使使用者躯干稳定支撑在其上为准。优选地,该主托板10在第一上横杆212和第二上横杆222上的配合为活动配合;在支撑架20调节高度时,第一上横杆212和第二上横杆222能够灵活地与主托板10底面相对应位置配合。在支撑架20叠合时,该主托板10可脱尚第一上横杆212和第二上横杆222。
[0034]为将主托板10定位在支撑架20上,主托板10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向下延伸弯曲的钩部11,钩部11可钩扣在第一上横杆212和/或第二上横杆222上。在本实施例中,钩部11设置在主托板10的后端,其弯曲形状对应第二上横杆222外周形状设置,如为弧形。在主托板10配合在支撑架20上方时,该钩部11钩扣在第二上横杆222外周;在支撑架20折叠时,主托板10的前端脱离第一上横杆212,主托板10可通过钩部11绕第二上横杆222外周转动;在支撑架20叠合后,主托板10可转动在支撑架20 —侧,如图3所示。
[0035]为尽量减小支撑架20折叠后的体积,折叠时优选将第一上横杆212向第二上横杆222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杆架21和第二杆架22的交叉角度大致为0°,使得叠合后的支撑架20的长度为一杆架(第一杆架21或第二杆架22)的长度,主托板10可叠合在杆架一侧上。
[0036]如图1所述,支撑架20还包括调节带23。调节带23连接在第一杆架21顶部与第二杆架22顶部之间、和/或第一杆架21底部与第二杆架22底部之间。通过调节带23调节长度以控制第一杆架21和第二杆架22交叉角度α,从而控制支撑架20高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带23绕覆在第一上横杆212和第二上横杆222之间。
[0037]腿托板30位于主托板10的后端,其一端铰接在第二杆架22的第二上横杆222上,另一端可以该一端为支点相对第二上横杆222上下摆动。在支撑架20叠合时,该腿托板30还可转动叠合在支撑架20的一侧,如图3所示。
[0038]在本实施例中,腿托板30对应第二上横杆222的一端向外延伸弯曲有钩部31,该钩部31配合在第二上横杆222的外周并可绕该外周转动,实现腿托板30与第二杆架22的铰接。在不需使用腿托板30的练习中,可将钩部31自第二上横杆222上脱离,从而腿托板30脱离第二杆架22。
[003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腿托板30也可通过轴孔配合、铰接组件等方式与第二杆架22铰接。
[0040]腿托板30可包括平板的板状部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