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12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的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 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制木炭的加工工序中,需要先将木屑、植物秸秆和/或动物粪便等原料压制 成半成品的棒状(坯棒),然后再将坯棒烧制成机制木炭,制棒机是用于把木屑压制成坯棒 的设备。在皮带轮驱动的制棒机中,设有驱动轴支撑座。支撑座内设有轴承,轴承与驱动轴 连接。目前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高度太低,制棒机在工作时,经常会在驱动轴上产生较大的 冲击力,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在频繁的冲击力作用下会被冲秃头,造成制棒机无法正常工 作。因此需要经常进行更换,更换时非常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可有 效防止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被冲秃,提高驱动轴的使用寿命,以保证制棒机的正常工作,减 少维护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 构包括驱动轴,驱动轴经大轴承支撑在壳体上;驱动轴上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抵在大轴 承上,驱动轴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预紧装置。上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定位凸台的高度等于或大 于大轴承的内环高度。前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大轴承为锥形滚子轴承。前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紧装置包括设在驱动轴 与壳体之间的预紧轴承;预紧轴承经预紧螺母固定。前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紧轴承为推力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加大了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高度,同时在驱动 轴上设有预紧装置,使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与大轴承紧密接触,并不能向前窜动,可以避免 轴上的定位凸台高速冲击大轴承,提高了驱动轴和大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可以保证制棒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驱动轴,2-大轴承,3-壳体,4-定位凸台,5-预紧轴承,6-预 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它是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 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驱动轴1,驱动轴1经大轴承2支撑在壳体3上;驱动轴1上 设有定位凸台4,定位凸台4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大轴承2的内环高度。大轴承2采用锥形 滚子轴承。具体在加工驱动轴时,可以直接将驱动轴轴体1上的定位凸台4加工的高些,使 定位凸台4的高度H大于或等于轴承的内环高度。如果是对现有的驱动轴进行改造或维修 时,也可以在驱动轴上焊接一个环形的套,用环形套作为定位凸台4。焊接时,最好在驱动 轴和环形套上打一个坡口,用焊料堆满,然后再用车床加工平整。定位凸台4抵在大轴承2 上,为了保证定位凸台4紧紧的抵在大轴承2上,防止在定位凸台4与大轴承2之间产生间 隙,在驱动轴1与壳体3的连接处设有预紧装置。预紧装置包括设在驱动轴1与壳体3之 间的预紧轴承5 ;预紧轴承5经预紧螺母6固定。预紧轴承5采用推力轴承。
权利要求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驱动轴(1),驱动轴(1)经大轴承(2)支撑在壳体(3)上;其特征在于驱动轴(1)上设有定位凸台(4),定位凸台(4)抵在大轴承(2)上,驱动轴(1)与壳体(3)的连接处设有预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定位凸台(4)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大轴承(2)的内环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大轴承(2)为锥形滚子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预紧装置包括设在驱动轴(1)与壳体(3)之间的预紧轴承(5);预紧轴承(5)经预紧螺母 (6)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预紧轴承(5)为推力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制棒机驱动轴轴向冲击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驱动轴(1),驱动轴(1)经大轴承(2)支撑在壳体(3)上;驱动轴(1)上设有定位凸台(4),定位凸台(4)抵在大轴承(2)上,驱动轴(1)与壳体(3)的连接处设有预紧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加大了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高度,同时在驱动轴上设置有预紧装置,使驱动轴上的定位凸台与大轴承紧密接触,并不能向前窜动,可以避免轴上的定位凸台高速冲击大轴承,提高了驱动轴和大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可以保证制棒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7M1/02GK201568465SQ20092031632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李观德 申请人:李观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