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板编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4635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竹篱板编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竹篱板编织机,包括横条输送机构(1)、横条预压机构(2)、编织机构(3)、半成品输送机构(4)以及成型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预压机构设置在横条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横条输送机构与横条预压机构配合将横条送至编织机构内,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设置在编织机构与成型机构之间,该竹篱板编织机能够在编织机构中机械化完成编织过程因此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竹篱板编织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篱板编织机。

【背景技术】
[0002]竹篱板或称竹排板、竹篱笆、竹跳板,普遍用于生产建筑用地,其制作工艺为将竹子制作成竹条(分为横条和竖条),然后将竹条编织成竹篱板。在竹条编织成竹篱板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全人工作业,因此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有效提供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竹篱板编织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竹篱板编织机,包括横条输送机构、横条预压机构、编织机构、半成品输送机构以及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预压机构设置在横条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横条输送机构与横条预压机构配合将横条送至编织机构内,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设置在编织机构与成型机构之间。
[0005]所述横条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输送横条的输送件,该输送件为链条或输送带,所述输送件至少设两条,输送件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各输送件由动力源传动同步移动,所述输送件上设有传动块,不同输送件上的传动块横向对齐;
[0006]所述横条预压机构包括将横条压制成波浪形的若干预压装置,每条输送件的两侧设置预压装置,每个预压装置包括上下对齐的上压板和下压板,上、下压板的后端设置在机架上,上、下压板后端分别设置输送件的输送平面的上下两侧,上压板后端与输送平面之间的间距供横条进入,上下压板分别绕其在机架的设置点进行上下移动,上压板向下移动时压制横条,下压板向上移动时压制横条,每个预压装置的上、下压板同步移动且与相邻的预压装置的上、下压板异步移动,每个预压装置压板向上或向下动作一次完成一条横条的压制;
[0007]所述编织机构包括若干根供竖条放置的凹槽体,凹槽体与预压装置一一对应,其中一根凹槽体的后端分别与其中一个预压装置的向下移动的上压板的前端以及向上移动的下压板的前端衔接,所述编织机构还具有与竹篱板形状相匹配的矩形的整编框,所述整编框分为上框和下框,上、下框的前边分别与连接件铰接,上、下框打开后套设在凹槽体上,整编框开口朝后,下框后边靠设在机架上,上框后边通过连接装置设置机架上,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上框后边脱离机架且上下框合拢,所述整编框前端的框边上设有推块,上下框合拢后推块位于凹槽体的凹槽内;
[0008]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包括轨道座、轨道、移动架及动力装置,所述轨道呈左右方向设置在轨道座上,所述凹槽体前端连接在移动架上,动力装置传动移动架在轨道上左右移动,机架上轨道的尾部设有推送装置,该推送装置将整编框推送至成型机构的工作台上;
[0009]所述成型机构设置在轨道座的后侧,成型机构的工作台上设有连接钉压制装置以及由动力源传动上下移动的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若干打孔机,打孔机的打孔钻头对应竹篱板的四边缘打孔,所述连接钉压制装置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下支架分别与动力源传动连接进行上下相对移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分别上下对应设置若干组上压块、下压块,所述上压块设置在上支架、下压块设置在下支架上,每组上、下压块与打孔位置相对应且相互配合压制连接钉,所述上压块设有供钻头上下移动时通过的通孔,上支架在打孔装置和竹篱板之间上下移动。
[0010]所述上压板通过连接传动装置使其向下移动,所述下压板通过连接传动装置使其向上移动,所述传动装置为凸轮传动装置,所述凸轮传动装置包括有上凸轮组、下凸轮组、上凸轮组传动轴和下凸轮组传动轴,所述上凸轮组与上凸轮组传动轴连接,所述下凸轮组与下凸轮组传动轴连接,所述上凸轮组分别对应传动各上压板,所述下凸轮组分别对应传动各下压板,所述两个凸轮组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下凸轮组传动轴与传动输送件的传动轴传动连接。
[0011]所述传动装置为滚筒配嵌条传动装置或气缸传动装置或液压传动装置或电磁传动装置。
[0012]所述成型机构设置左右两个工作台,所述编织机构设置两套,所述移动架设置两个分别与两套编织机构的凹槽体连接,两个移动架在轨道上保持同步移动,一个移动架在编织机构时,另一个移动架在轨道的尾部推送装置处。
[0013]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磁铁,所述整编框的材质为能够被磁铁吸住的金属或合金。
[0014]所述轨道设置上下两组,移动架设置在上下两组轨道之间左右移动。
[0015]所述推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由动力源传动左右移动的推杆。
[0016]机架左右方向上设有分别供打开后的上框后边以及下框后边放置的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从编织机构延伸至轨道的尾部,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上框后边与上支座之间。
[0017]所述输送件设置三条,所述预压装置设置四个,预压装置和输送件间隔设置。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竹篱板编织机能够在编织机构中机械化完成编织过程因此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侧向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后部分示意图。
[0023]图4为两条相邻横条压制成波浪形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竹篱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横条输送机构I ;横条预压机构2 ;编织机构3 ;半成品输送机构4 ;成型机构5 ;横条6 ;输送件7 ;传动块8 ;预压装置9 ;上压板10 ;下压板11 ;竖条12 ;凹槽体13 ;上框14 ;下框15 ;连接件16 ;凹槽17 ;轨道座18 ;轨道19 ;移动架20 ;打孔机21 ;钻头22 ;上支架23 ;下支架24 ;上压块25 ;下压块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见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竹篱板编织机,包括横条输送机构1、横条预压机构2、编织机构3、半成品输送机构4以及成型机构5,所述横条预压机构设置在横条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横条输送机构与横条预压机构配合将横条送至编织机构内,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设置在编织机构与成型机构之间。横条输送机构将横条输送至横条预压机构处,横条在横条预压机构处进行预压形成波浪形状,预先将竖条放置在编织机构中,横条输送机构与横条预压机构配合将横条送至编织机构内完成编织,形成半成品,半成品输送机构将半成品送至成型机构中完成最后的打孔和压制连接钉,连接钉可采用钢钉,钢钉人工放入打孔的孔洞中。能够实行机械化编织作业。
[002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条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输送横条的输送件7,该输送件为链条或输送带,所述输送件至少设两条,输送件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各输送件由动力源(如电机30)传动同步移动(即向前输送横条),所述输送件上设有传动块8,不同输送件上的传动块横向(左右方向)对齐;人工或其它方式将横条逐个放入在对齐的传动块的前侧的输送件上,输送件将会将横条逐个往前输送。其中电机30将与传动输送件的传动轴31传动连接。
[0029]所述横条预压机构包括将横条压制成波浪形的若干预压装置9,每条输送件的两侧设置预压装置,输送件之间为一个预压装置。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件设置三条,所述预压装置设置四个,预压装置和输送件间隔设置。每个预压装置包括上下对齐的上压板10和下压板11,上、下压板的后端设置在机架上(形成设置点),上、下压板后端分别设置输送件的输送平面的上下两侧,上压板后端与输送平面之间的间距供横条进入,上下压板分别绕其在机架的设置点进行上下移动(这里的移动包含转动或扭转),上压板向下移动时压制横条,下压板向上移动时压制横条,如此能够使预压装置在进行压制横条的时候不影响其他横条的进入。另外,每个预压装置的上、下压板同步移动(一起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且与相邻的预压装置的上、下压板异步移动(一个预压装置的上压板向上移动时,相邻的预压装置的上压板向下移动),如此能够使横条压制成波浪形。每个预压装置压板10、11向上或向下动作一次完成一条横条的压制,因此相邻两条横条的波浪形波峰波谷位置刚好相反。
[0030]所述上压板通过连接传动装置使其向下移动,所述下压板通过连接传动装置使其向上移动,所述传动装置为凸轮传动装置,所述凸轮传动装置包括有上凸轮组、下凸轮组、上凸轮组传动轴34和下凸轮组传动轴35,所述上凸轮组与上凸轮组传动轴连接,所述下凸轮组与下凸轮组传动轴连接,所述上凸轮组分别对应传动各上压板,所述下凸轮组分别对应传动各下压板,所述两个凸轮组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下凸轮组传动轴与传动输送件的传动轴31传动连接。如此既能满足传动需求,而且其动力来源于传动输送件的动力源因此无需额外增加动力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仅需通过皮带轮大小或者链轮的齿数比来调节传动速比即可。因为上压板和下压板具有上下移动,除了通过凸轮传动装置使它们向一个方向移动外,如果设置点是固定设置则上下压板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因移动所产生的弹力进行复位(上压板向上,下压板向下),如果设置点是铰接设置,则上下压板还可以设置复位弹簧进行复位。
[0031]所述传动装置还可以为滚筒配嵌条传动装置或气缸传动装置或液压传动装置或电磁传动装置。如果采用气缸传动装置或液压传动装置或电磁传动装置,则压板的上下移动都可以利用这些传动装置完成。
[0032]所述编织机构包括若干根供竖条放置的凹槽体13,凹槽体与预压装置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根凹槽体的后端分别与其中一个预压装置的向下移动的上压板的前端以及向上移动的下压板的前端衔接,衔接后压制成波浪形的横条在输送件与压板的配合下被输送到凹槽体上,具体的是波峰将套在凹槽体上方,波谷将位于凹槽体的下方。所述编织机构还具有与竹篱板形状相匹配的矩形的整编框,所述整编框分为上框14和下框15,上、下框的前边分别与连接件16 (比如钢条)铰接,上、下框打开后套设在凹槽体上,整编框开口朝后(即钢条部分朝前),下框后边(指后边框)靠设在机架上,上框后边通过连接装置设置机架上,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上框后边脱离机架且上下框合拢,所述整编框前端的框边上设有推块,上下框合拢后推块位于凹槽体的凹槽17内。因为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上框后边脱离机架且上下框合拢,所以连接装置具有施加一个外力能够使上框后边脱离掉机架,因此连接装置可以采用设置在机架上的磁铁,配合整编框的材质为能够被磁铁吸住的金属或合金;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卡槽卡块的形式,在机架上设卡槽,卡块对应设置在整编框上,施加外力时使卡块脱离卡槽;还有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上下框合拢,所以上下框前端处与凹槽体之间供横条进入并且横条将推动上下框的前端使上下框能够合拢。所述横条预压机构将横条压制成波浪形,并且相邻两条横条的波浪形波峰波谷刚好相反,接着横条将依次进入到编织机构的凹槽体上,完成半成品编织,编织完成时(即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整编框合拢固定住半成品。
[0033]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包括轨道座18、轨道19、移动架20及动力装置,所述轨道呈左右方向设置在轨道座上,所述凹槽体前端连接在移动架上(注:整编框开口末端是指近移动架这端),动力装置(如电机32)传动移动架在轨道上左右移动,机架上轨道的尾部设有推送装置,该推送装置将整编框推送至成型机构的工作台上;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轨道设置上下两组,移动架设置在上下两组轨道之间左右移动,移动架移动将更加平稳,受力更加均衡。所述推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由动力源(比如气缸33或液压装置)传动左右移动的推杆,该推杆在推送时将整编框连带半成品一起送至成型机构。
[0034]机架左右方向上设有分别供打开后的上框后边以及下框后边放置的上支座28和下支座29,上支座和下支座从编织机构延伸至轨道的尾部。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上框后边与上支座之间。本实施例中上支座和下支座为杆状。
[0035]所述成型机构设置在轨道座的后侧,成型机构的工作台上设有连接钉压制装置以及由动力源(如气缸)传动上下移动的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若干打孔机21,打孔机21的打孔钻头22对应竹篱板的四边缘打孔,所述连接钉压制装置包括上支架23和下支架24,所述上、下支架分别与动力源(如液压装置)传动连接进行上下相对移动(是指上支架向下移动时下支架向上移动,上支架向上移动时下支架向下移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分别上下对应设置若干组上压块25、下压块26,所述上压块设置在上支架、下压块设置在下支架上,每组上、下压块与打孔位置相对应且相互配合压制连接钉,所述上压块设有供钻头上下移动时通过的通孔,上支架在打孔装置和竹篱板之间上下移动。进一步改进,可以将成型机构上设置左右两个工作台,所述编织机构设置两套,所述移动架设置两个分别与两套编织机构的凹槽体连接,两个移动架在轨道上保持同步移动(可以通过齿条连接两个移动架并采用电机来进行传动),一个移动架在编织机构时,另一个移动架在轨道的尾部推送装置处,如此能够使一套编织机构的凹槽体在编织,另一套完成编织的半成品在成型,使效率得到提闻。
[0036]竹篱板编织机工作时,预先将竖条放入各个凹槽体的凹槽内,然后将横条逐个(可人工操作)放在输送件上,通过输送件逐个将横条输送至横条预压成型机构;通过横条预压成型机构完成相邻两条横条的波浪形波峰波谷刚好相反的预压作业;接着将完成预压后的横条通过输送件和上下压板配合逐个被送到凹槽体上,直至最前端的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上下框合拢(即整编框定位住半成品);接着移动架载着半成品在左右方向移动至轨道尾部时推送装置推送整编框,整编框上的推块带动凹槽体内的竖条,整编框上的连接件将带动横条,进而使整编框带动编织好的半成品被推送入成型机构中;在成型机构中打孔钻头对半成品竹篱板的四边缘进行打孔作业,完成打孔后,可人工放入连接钉(如钢钉),接着成型机构的上下支架相互靠拢使其上的压块完成压制钢钉,完成之后再人工取下成品竹篱板以及整编框,然后再将整编框打开后套设在凹槽体上以便完成下次编织。当设置上支座和下支座,就可以直接在轨道的尾部处进行将整编框套打开后套设在凹槽体上,再使移动架带动打开后并套设在凹槽体上的整编移动至编织机构的编织工位,这样将更加方便,不然则要在编织工作进行套设由于位置空间等原因不方便。
【权利要求】
1.竹篱板编织机,包括横条输送机构(I)、横条预压机构(2)、编织机构(3)、半成品输送机构(4)以及成型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预压机构设置在横条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横条输送机构与横条预压机构配合将横条送至编织机构内,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设置在编织机构与成型机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输送横条的输送件(7),该输送件为链条或输送带,所述输送件至少设两条,输送件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各输送件由动力源传动同步移动,所述输送件上设有传动块(8),不同输送件上的传动块横向对齐; 所述横条预压机构包括将横条压制成波浪形的若干预压装置(9),每条输送件的两侧设置预压装置(9),每个预压装置包括上下对齐的上压板(10)和下压板(11),上、下压板(1Ul)的后端设置在机架上,上、下压板后端分别设置输送件的输送平面的上下两侧,上压板后端与输送平面之间的间距供横条进入,上下压板分别绕其在机架的设置点进行上下移动,上压板向下移动时压制横条,下压板向上移动时压制横条,每个预压装置的上、下压板同步移动且与相邻的预压装置的上、下压板异步移动,每个预压装置压板向上或向下动作一次完成一条横条的压制; 所述编织机构包括若干根供竖条放置的凹槽体(13),凹槽体与预压装置一一对应,其中一根凹槽体的后端分别与其中一个预压装置的向下移动的上压板的前端以及向上移动的下压板的前端衔接,所述编织机构还具有与竹篱板形状相匹配的矩形的整编框,所述整编框分为上框(14)和下框(15),上、下框的前边分别与连接件(16)铰接,上、下框打开后套设在凹槽体上,整编框开口朝后,下框后边靠设在机架上,上框后边通过连接装置设置机架上,横条移动至整编框开口末端时上框后边脱离机架且上下框合拢,所述整编框前端的框边上设有推块,上下框合拢后推块位于凹槽体的凹槽(17)内; 所述半成品输送机构包括轨道座(18)、轨道(19)、移动架(20)及动力装置,所述轨道呈左右方向设置在轨道座上,所述凹槽体前端连接在移动架上,动力装置传动移动架在轨道上左右移动,机架上轨道的尾部设有推送装置,该推送装置将整编框推送至成型机构的工作台上; 所述成型机构设置在轨道座的后侧,成型机构的工作台上设有连接钉压制装置以及由动力源传动上下移动的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若干打孔机(21),打孔机(21)的打孔钻头(22)对应竹篱板的四边缘打孔,所述连接钉压制装置包括上支架(23)和下支架(24),所述上、下支架(23、24 )分别与动力源传动连接进行上下相对移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分别上下对应设置若干组上压块(25)、下压块(26),所述上压块设置在上支架、下压块设置在下支架上,每组上、下压块与打孔位置相对应且相互配合压制连接钉,所述上压块设有供钻头上下移动时通过的通孔,上支架在打孔装置和竹篱板之间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通过连接传动装置使其向下移动,所述下压板通过连接传动装置使其向上移动,所述传动装置为凸轮传动装置,所述凸轮传动装置包括有上凸轮组、下凸轮组、上凸轮组传动轴(34)和下凸轮组传动轴(35),所述上凸轮组与上凸轮组传动轴连接,所述下凸轮组与下凸轮组传动轴连接,所述上凸轮组分别对应传动各上压板,所述下凸轮组分别对应传动各下压板,所述两个凸轮组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下凸轮组传动轴与传动输送件的传动轴(31)传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滚筒配嵌条传动装置或气缸传动装置或液压传动装置或电磁传动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构设置左右两个工作台,所述编织机构设置两套,所述移动架设置两个分别与两套编织机构的凹槽体连接,两个移动架在轨道上保持同步移动,一个移动架在编织机构时,另一个移动架在轨道的尾部推送装置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磁铁,所述整编框的材质为能够被磁铁吸住的金属或合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设置上下两组,移动架设置在上下两组轨道之间左右移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由动力源传动左右移动的推杆(27)。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机架左右方向上设有分别供打开后的上框后边以及下框后边放置的上支座(28)和下支座(29),上支座和下支座从编织机构延伸至轨道的尾部,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上框后边与上支座之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篱板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件设置三条,所述预压装置设置四个,预压装置和输送件间隔设置。
【文档编号】B27J1/00GK203945453SQ20142040564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郑道瑞 申请人:郑道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