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864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手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手锯。



背景技术:

锯的历史久远,手锯从其最初直至当今被很多人使用。

另一方面,电动锯是近年来开发的物品,是使用了电动力的以压倒性的马力进行木头等的切断的电动工具。使用了发动机的链锯也同样。前述电动锯等具备压倒性的功率的所谓的动力锯和那样的不使用动力而是仅通过人力进行切断的手锯虽然在均使用切断齿这点相同,但是,实际上,与它们的结构、功能有关的考虑方式差别很大,实质上技术领域不同。

图12表示手锯的一例。手锯一般由在被称为把手的握柄部1的顶部安装细长的金属制的锯片2的结构构成,做成在该锯片2的长边方向侧缘排列多个齿3的结构。

图10(A)、(B)所示的手锯表示所谓的纵割锯的一例。纵割锯是适合将木头沿木纹的方向割断的锯。该纵割锯是在锯片2的长边方向侧缘排列多个三角齿3,以该三角齿3的顶端作为刃尖P进行切断的锯。各三角齿3的根(日文:裾)与相邻的三角齿3的根构成谷V。

图11(A)、(B)所示的手锯表示所谓的横割锯的一例。横割锯是适合与木纹方向交叉地将木头割断的锯。该横割锯,在形成于锯片2的长边方向侧缘的各三角齿3的顶端的前后一对倾斜部构成被称为“桧垣”(日文:ヒガキ)的尖锐的纵刃3a、3b。相对于切断方向D在前的是由附图标记3a表示的纵刃,相对于切断方向D处于后方的是由附图标记3b表示的纵刃。

纵刃3a、3b像刀那样切入木头,将木纹切断。各相邻的三角齿3的根构成谷V。

另外,对于横割锯而言,已知将三角齿3的顶端附近斜向地切割,构成被称为“朝上部”的顶端切割面4,将该顶端切割面4的前后缘作为横刃4a、4b的横割锯。因为该顶端切割面4和横刃4a、4b能够发挥纵割锯的功能,所以,在切断木头时,发挥将与锯片2的壁厚对应的木材部分像凿子(ノミ)那样捞起并削掉的功能。

日本实开平6-71101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除三角齿(11)~(18)被交替地面对面排列的结构外,还构成朝上部(11a)~(18a)的手割锯。该手割锯是与上述的图9所示的横割锯相同的锯。

另外,日本特开2003-117903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消除切屑堵塞在锯的两侧面和树木的切断面之间的情况为目的,在切断刃(2)的外侧面设置由凹部(10)构成的切屑的储存部(7)的锯刃。

另外,日本特开2013-52575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切粉难以堵塞为目的,邻近的齿(3)、(3)的基部(3B)、(3B)经圆弧状槽底面(20)被形成为分离状的锯刃。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71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17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525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手割锯由于与图11所示的手锯的情况同样,是由三角齿构成的结构,所以,不得不做成相邻的三角齿之间的谷(V)(参照图11)朝向其谷底大幅地V字状地缩窄的结构。因此,切粉填塞该缩窄的谷,存在随着作业进展,锋锐度逐渐变差这样的基本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锯刃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消除切屑堵塞在锯的两侧面和树木的切断面之间的情况,但是,切屑依然容易堵塞三角齿之间的缩窄的谷,留有在作业中锋锐度逐渐变差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3的锯刃的情况下,由于圆弧状槽底面(20)的存在,切粉相应程度地难以堵塞,但是,在依然使用三角齿的情况下,留有谷缩窄的问题,切粉的堵塞未被充分地消除。

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锯刃的情况下,为将圆弧状槽底面(20)的圆弧构成得大,需要使横梁部(日文:なげし部)(7A)、(7B)的倒角角度(横梁部的刃尖角度)成为相当小的锐角,作为结果,各齿(3)的厚度变薄,产生强度降低的问题。再有,因为横梁部(7A)、(7B)的刃尖角度的锐角尖锐,所以,存在朝上部(8)的面积不得不非常小的问题。

再有,提及有关三角齿的基本问题点。手锯的三角齿是从古沿袭来的锯齿的形式,说到锯齿,三角齿是常识。

然而,在使用了三角齿的手锯中,如已阐述的那样,缩窄的谷存在于三角齿之间,存在切粉容易堵塞这样的基本的问题。

另外,在使用三角齿的手锯中,存在处于各齿的顶端的刃尖的锯片的长边方向的节距长而容易稀疏这样的基本的问题。若为使其节距变小,更稠密地并列配置三角齿,则各三角齿之间的谷的重叠增加,切粉容易堵塞,与锋锐度的降低相关连。另一方面,若使三角齿的配置间隔稀疏,则三角齿之间的谷的重叠减少,切粉的堵塞得到减轻,但是,各刃尖的节距越来越长,变得稀疏,锋锐度本身变差。

另外,在三角齿的情况下,齿的根宽,然而顶端部尖锐地变窄。因此,将顶端部斜向地切割而成的“朝上部”(顶端切割面4(参照图11))的面积也容易变得非常小。在这样的小的面积的朝上部(顶端切割面4)中,切削宽度比锯片的宽度小,由此存在容易产生切削残留,锋锐度没有提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手锯为课题,所述手锯消除上述以往技术的各种问题点,通过颠覆具有三角齿这样的从以往沿袭来的齿形的手锯的常识,能够引人注目地消除切粉的堵塞,且不使刃尖的节距稀疏而维持为稠密,另外,能够将被称为“朝上部”的齿的顶端倾斜切割面的面积确保得大,据此,能够充分防止因切粉的堵塞造成的锋锐度的降低,同时能够谋求锋锐度本身的大幅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手锯是在锯片的长边方向侧缘排列多个锯齿而成的手锯,其第1特征在于,所述锯齿构成为使其形状为棱柱状的棱柱状齿,且各棱柱状齿构成为在至少相邻的棱柱状齿中,从所述锯片的长边方向侧缘的缘面起的竖起角度为相同角度,由此,构成为相邻的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在齿的竖起方向上成为一定。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1特征的基础上,其第2特征在于,棱柱状齿做成由三棱柱状或梯形柱状构成的棱柱状齿,将棱柱状齿的至少1个侧面构成为相对于锯片的表背的1个侧面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且将棱柱状齿的朝向进行左右交替地变更来排列,以便该齐平侧面交替地相对于锯片的表背的各侧面来定位,在棱柱状齿的属于所述齐平侧面的侧边构成纵刃,另外,在棱柱状齿的顶端,构成将棱柱斜向地切割而成的顶端倾斜切割面且属于该顶端倾斜切割面的缘边中的、不属于所述齐平侧面的缘边构成横刃。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2特征的基础上,其第3特征在于,棱柱状齿做成三棱柱状齿,各三棱柱状齿将其柱的3个侧边中的2个侧边构成为与所述锯片的表背的1个侧面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的两侧边,将剩余的1个侧边构成为与所述锯片的表背的另1个侧面齐平地竖起的侧边,构成为各三棱柱状齿的顶端倾斜切割面成为跨越锯片的表背两侧面的倾斜三角形。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3特征的基础上,其第4特征在于,三棱柱状齿做成等腰三棱柱状齿。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2特征的基础上,其第5特征在于,棱柱状齿做成梯形柱状齿,各梯形柱状齿将其柱的4个侧边中的2个侧边构成为与所述锯片的表背的1个侧面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的两侧边,将剩余的2个侧边构成为与所述锯片的表背的另1个侧面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的两侧边,构成为各梯形柱状齿的顶端倾斜切割面成为跨越锯片的表背两侧面的倾斜四角形。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5特征的基础上,其第6特征在于,梯形柱状齿做成等腰梯形柱状齿。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1~第6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7特征在于,棱柱状齿做成直棱柱状齿或者斜棱柱状齿。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1~第7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8特征在于,棱柱状齿的竖起角度中的相同角度是包括±10度以内的差的角度,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的在竖起方向上的一定包括角度20度以内的扩大和角度20度以内的缩小。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8特征的基础上,其第9特征在于,各棱柱状齿的竖起角度是包括±5度以内的差的角度,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的在竖起方向上的一定包括角度10度以内的扩大和角度10度以内的缩小。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1~第9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10特征在于,构成为各棱柱状齿的各侧面中的两侧边分别相互平行或者从平行起具有±10度以内的交叉角地竖起。

另外,本发明的手锯在上述第10特征的基础上,其第11特征在于,构成为各棱柱状齿的各侧面中的两侧边分别相互平行或者从平行起具有±5度以内的交叉角地竖起。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手锯,被排列在锯片的锯齿被做成棱柱状齿,且各棱柱状齿至少在相邻的棱柱状齿中,使从所述锯片的长边方向侧缘的缘面起的竖起角度成为相同角度,据此,相邻的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在齿的竖起方向上成为一定。因此,各齿之间的缝隙从齿的顶端部朝向齿的根部缩窄这样的以往的问题构造得以消除,能够完全消除切粉填塞到缩窄的齿之间的缝隙,锋锐度变差这样的以往的缺点。

而且,因为锯齿的形状是棱柱状,所以,与齿的根部宽、齿的顶端部窄的以往的三角齿相比,从齿的根部到齿的顶端部的尺寸没有改变。由此,与以往的三角齿相比,在棱柱状齿中,可以更稠密地并列地排列齿。另外,与以往的三角齿相比,在棱柱状齿中,可以使齿的顶端部的面积更宽。据此,能够使形成在锯齿的切刃的排列密度增加,且可以使切刃本身的刃尺寸变大,能够谋求锋锐度本身的大幅的提高。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手锯,在由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棱柱状齿被做成三棱柱状齿或者梯形柱状齿。而且,该三棱柱状齿或者梯形柱状齿相对于锯片的表背的侧面左右交替地配置该棱柱状齿的齐平侧面,在其左右交替地配置的齐平侧面构成纵刃。左右一对切入槽通过该左右交替的纵刃相对于被切断体被切入。另外,三棱柱状齿或者梯形柱状齿的顶端被做成将棱柱斜向地切割而成的顶端倾斜切割面。而且,在该顶端倾斜切割面的缘边中的不属于齐平侧面的缘边构成横刃。被切断体像由凿子切削那样通过该横刃在斜水平方向被切片并被削掉。

由此,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一种使用三棱柱状齿或者梯形柱状齿,通过纵刃和横刃的组合,能够有效地将被切断体切断,且切粉难以堵塞各齿之间的缝隙的锋锐度非常好的手锯。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2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棱柱状齿被做成三棱柱状齿。而且,三棱柱状齿其2个侧边属于与锯片的表背的1个侧面的齐平侧面,剩余的1个侧边做成与锯片的表背的另1个侧面齐平。据此,三棱柱状齿的顶端倾斜切割面成为跨越锯片的表背的侧面的大的倾斜三角形,在顶端倾斜切割面的三角形的缘边构成的横刃成为跨越锯片的表背的侧面的长度的刃。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期待由跨越锯片的表背的大的横刃进行的被切断体的在斜水平方向的效率好的切片切削,在锯片的厚度内不会产生切削残留的锋锐度非常好的手锯。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3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因为三棱柱状齿做成等腰三棱柱状齿,所以,在相邻的三棱柱状齿中,可平行地配置相互相向的侧面彼此。由此,相邻的三棱柱状齿的缝隙能够不仅在锯齿的竖起方向上成为一定,在与竖起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也成为一定。据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切断作业、锋锐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2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棱柱状齿被做成梯形柱状齿。而且,该梯形柱状齿中,其2个相向的侧面与锯片的表背的侧面成为齐平侧面,剩余的2个相向的侧面分别成为横穿锯片的表背的侧面的面。因此,三棱柱状齿的顶端倾斜切割面成为跨越锯片的表背的侧面的大的倾斜梯形,由此,在顶端倾斜切割面的梯形的缘边构成的横刃成为跨越锯片的表背的侧面的长径的刃。由此,与技术方案3记载的三棱柱状齿的顶端倾斜切割面的情况同样,能够提供一种期待由跨越锯片表背的大的长的横刃进行的在被切断体的斜水平方向的效率好的切片切削,锋锐度好的手锯。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5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因为梯形柱状齿做成等腰梯形柱状齿,所以,可平行地配置相邻的梯形柱状齿的相向的侧面彼此。由此,相邻的梯形柱状齿的缝隙能够不仅在锯齿的竖起方向上成为一定,在与竖起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也成为一定。据此,能够确保稳定的锋锐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棱柱状齿做成直棱柱状齿或者斜棱柱状齿,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手锯:除各棱柱状齿从锯片的侧缘的缘面作为直棱柱笔直地竖起的手锯以外,即使对于各棱柱状齿从锯片的侧缘的缘面作为斜棱柱斜向地竖起的手锯,切粉也不会堵塞,且锋锐度好。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虽然相邻的棱柱状齿的竖起角度做成相同角度,但该相同角度包括±10度以内的差。而且,基于该棱柱状齿的竖起角度的±10度以内的差,各棱柱状齿之间的齿的在竖起方向上的缝隙为一定可以是将角度20度以内的扩大和角度20度以内的缩小包括在允许范围地成为一定。即使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在竖起方向上作为角度在20度以内扩大或缩小,也不会在该程度的范围内产生切粉填塞到齿间缝隙这样的不良影响,不会对锯的锋锐度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8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各棱柱状齿的竖起角度做成包括±5度以内的差的相同角度。而且,据此,允许齿的在竖起方向上的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在角度10度以内的允许范围内扩大或缩小。只要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的变化在竖起方向上在角度10度的允许范围内,则能够十分有效地防止切粉向齿间缝隙的填塞,能够十分良好地保持锯的锋锐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1~9的任一项记载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允许各棱柱状齿的各侧面中的两侧边平行地竖起或从平行起在±10度以内的交叉角斜着竖起的情况。即使棱柱状齿的棱柱在这样的10度以内的范围内在竖起方向上缩小或扩大,在纳入到该程度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作为棱柱状齿的形状的特征,不会产生切粉填塞到齿之间的缝隙这样的不良影响,不会对锯的锋锐度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1记载的手锯,在上述技术方案10记载的结构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优选各棱柱状齿的各侧面中的两侧边平行地竖起,或从平行起以±5度以内的交叉角斜着竖起的情况。在棱柱状齿的向棱柱的竖起方向的缩小或扩大被纳入5度以内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棱柱状齿的形状的特征,能够十分有效地防止切粉向齿之间的缝隙的填塞,能够十分良好地保持锯的锋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锯的正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锯的细节,(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锯的细节的立体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锯的锯齿,(A)是俯视图,(B)是从正面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锯的锯齿的各部的尺寸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手锯的细节,(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手锯的细节,(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手锯的细节,(A)是三棱柱状齿的俯视图,(B)是梯形柱状齿的俯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手锯的细节,(A)是三棱柱状齿的俯视图,(B)是梯形柱状齿的俯视图。

图10表示以往的纵割锯的一例,(A)是俯视图,(B)是从正面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11表示以往的横割锯的一例,(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手锯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锯。

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手锯具有握柄部10、锯片20和锯齿30。另外,握柄部10在图上省略了一部分。

手锯表示为能够将锯片20折叠于握柄部10的折叠式的手锯,但是,没有必要一定是折叠式,所有的手锯都成为对象。

手锯作为所谓的单刃锯,在锯片20的单侧的长边方向侧缘21排列锯齿30。当然,也可以是将锯齿30排列在锯片20的两侧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两刃锯。

另外,图1所示的手锯被构成为拉锯,但是,也可以是推锯。

也参照图2~图5,前述锯齿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棱柱状齿30。

棱柱状齿30被构成为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竖起。

各棱柱状齿30以从前述缘面21a在相同方向竖起的方式,将竖起角度θ构成为一定。该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棱柱状齿30的竖起角度θ为90度,铅直。若各棱柱状齿的竖起角度θ为一定,则也可以不是铅直,而是斜向地倾斜。

通过使各棱柱状齿30的竖起角度θ为一定,各相邻的棱柱状齿30之间的缝隙S在棱柱状齿的竖起方向为一定。据此,各齿之间的缝隙从齿的顶端部朝向齿的根部缩窄这样的以往的问题构造得以消除。由此,切粉缩窄,填塞到齿之间的缝隙,锋锐度变差这样的以往的缺点能够被完全消除。

顺便提及,为使各相邻的棱柱状齿30之间的缝隙S在棱柱状齿的竖起方向为一定,只要至少相邻的棱柱状齿30、30的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起的竖起角度θ为相同角度即可。若相邻的棱柱状齿30、30的竖起角度θ相同,则两棱柱状齿30、30之间的缝隙S在齿的竖起方向为一定,齿之间的缝隙从齿的顶端部朝向齿的根部缩窄这样的缺点被消除。

另外,在上述中,竖起角度θ中的一定并非是被限定在严格意义上的一定值的意思。同样,竖起角度θ中的相同角度也没有必要是严格意义上的相同角度。另外,就相邻的棱柱状齿30之间的缝隙S中的一定而言,也没有必要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定。其是包括根据发明的目的、功能、效果而被允许的稍许增减的概念。对这点将在后面阐述。

第1实施方式的棱柱状齿30做成由三棱柱构成的三棱柱状齿。

三棱柱状齿30具备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竖起的3个侧边30a、30b、30c和3个侧面31、32、33。

另外,在三棱柱状齿30的顶端具备将三棱柱斜向地切割而成的顶端倾斜切割面34。

顶端倾斜切割面34具备3个缘边34a、34b、34c。缘边34a与前述侧面31的上边对应,缘边34b与前述侧面32的上边对应,缘边34c与前述侧边33的上边对应。

三棱柱状齿30将其1个侧面构成为相对于前述锯片20的表侧面20a和背侧面20b这两侧面中的任意1个侧面20a、20b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31。

各三棱柱状齿30被构成为左右交替地变更三棱柱状齿30的朝向来排列,以便前述齐平侧面31交替地相对于锯片20的表侧面20a和背侧面20b成为齐平的位置。

被构成为各三棱柱状齿30的与前述齐平侧面31相向的角(侧边30b)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上位于前述齐平侧面31的两侧边30a、30c的中间位置。换言之,各三棱柱状齿30的三角的形状做成与齐平侧面31相邻的侧面32、33的各交叉角α1、α2均不到90度那样的形状。

在为第1实施方式的三棱柱状齿30的情况下,被构成为前述交叉角α1、α2均不到90度的相同角度,由三角形是左右对称的等腰三角形构成的等腰三棱柱状齿。

通过将棱柱状齿做成等腰三棱柱状齿30,在左右交替地改变朝向地将该等腰三棱柱状齿30配置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时,各相邻的等腰三棱柱状齿30、30的相向的侧面32和侧面33在俯视时平行。即,能够使相邻的等腰三棱柱状齿30之间的缝隙S在俯视时(也在与竖起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为一定。

各三棱柱状齿30在属于其齐平侧面31的侧边30a、30c中的位于切断方向D的前方的长尺寸的侧边30a构成前纵刃VE1,在切断方向D的后方的短尺寸的侧边30c构成后纵刃VE2。

这里,切断方向D在为拉锯的情况下,是拉拽锯的方向。在为推锯的情况下,是推送锯的方向。

前纵刃VE1的刃角(侧面31和侧面32的交叉角α1)以及后纵刃VE2的刃角(侧面31和侧面33的交叉角α2)都做成不到90度的锐角,优选是45度以下的锐角。

前纵刃VE1是在锯片20在切断方向D上移动时,对被切断体切入V字状的槽的主要的纵刃。后纵刃VE2是在锯片20向与切断方向D相反的方向返回时,能够对被切断体进行V字状的切入的刃,是对于前纵刃VE1辅助的纵刃。

对于各三棱柱状齿30而言,在属于在其顶端被构成的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3个缘边34a、34b、34c中的、不属于前述齐平侧面31且位于切断方向D的前方的缘边34b构成前横刃HE1,在不属于前述齐平侧面31且位于切断方向D的后方的缘边34c构成后横刃HE2。

前横刃HE1的刃角成为顶端倾斜切割面34和构成前纵刃VE1的刃面的侧面32的交叉角。该交叉角不到90度。前横刃HE1和前述前纵刃VE1在三棱柱状齿30的刃尖P汇合。

前横刃HE1在锯片20沿切断方向D移动时,像用凿子切削被切断体的表面那样在斜水平方向上切片切削。后横刃HE2对于在锯片20沿与切断方向D相反方向移动时,将切粉从被切断体的切槽排出有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倾斜切割面34以前述刃尖P为顶点按一定的倾斜角度向斜下方切割而构成。更具体地说,向斜下方切割而构成为,与从刃尖P向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缘边34a的倾斜相比,从刃尖P向构成前横齿HE1的缘边34b的倾斜更陡。

当然,以刃尖P为顶点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需要采用各种角度。

另外,虽未图示出,但是,也能够采用具有与已经阐述的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切割的方法不同的倾斜切割面的三棱柱状齿。作为这样的不同的倾斜切割面的例子,能够列举出不是以刃尖P(30a的顶端)为顶点,而是以侧边30b的顶端为顶点,从作为该顶点的侧边30b的顶端按一定的倾斜角度向斜下方切割而成的倾斜切割面(下面,作为异种顶端倾斜切割面)。

更具体地说,该异种倾斜切割面构成为与缘边34b的从侧边30b的顶端向刃尖P(30a的顶端)的倾斜相比,从侧边30b的顶端向缘边34c的倾斜更陡。

具有该异种顶端倾斜切割面的三棱柱状齿(在后述的梯形柱状齿的情况下也同样)由于在将切粉从被切断体的切槽排出的功能优异,所以,能够配置使用在具备上述的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三棱柱状齿30的排列的各处。

由三棱柱状齿30削掉的切粉暂时残留在该三棱柱状齿30的侧面32和其前相邻的三棱柱状齿30之间的缝隙S。各三棱柱状齿30是柱状,齿30的尺寸没有从齿根向顶端方向变化。而且,各三棱柱状齿30全部在相同方向即铅直地竖起等,其竖起角度θ为一定,在相同方向上竖起。因此,各相邻的三棱柱状齿30之间的缝隙S在三棱柱状齿30的竖起方向上为一定。即,各齿30的缝隙S一直到该缝隙S的底为止,足够的缝隙没有缩窄地得以确保。由此,切粉随时间填塞到缝隙S的底这样的以往的缺点被完全地消除,切粉的随时间的堵塞实质上不会产生。由此,不存在因切粉的堵塞造成的锯的锋锐度降低的情况,能够使良好的锋锐度得以持续。

另外,三棱柱状齿30是柱状,尺寸没有从齿根部向顶端部减少。因此,与以往的三角齿相比,能够使形成在齿30的顶端部的顶端倾斜切割面34成为足够宽的面积,能够将形成在该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横刃HE1、HE2的刃跨度确保得足够长。据此,能够使横齿HE1、HE2进行切片切割的宽度足够宽,提高切片切割的锋锐度。

再有,三棱柱状齿30是柱状,为了形成与以往的三角齿相比为相同面积的顶端倾斜切割面34,能够使用齿根尺寸更小的细长的齿。由此,在以相同节距排列齿的情况下,与以往的三角齿的情况相比,在三棱柱状齿30的情况下能够使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面积大,且使各齿根间的尺寸也大。各齿根间的尺寸大意味着切粉难以堵塞。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面积大意味着横刃HE1、HE2进行切片切割的锋锐度大。

另一方面,在前述各齿间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与以往的三角齿相比,三棱柱状齿30能够以更小的节距排列更多的齿,能够使锯的锋锐度本身进一步提高。

另外,通过将三棱柱状齿30做成等腰三角形状齿,各相邻的三棱柱状齿30中的相向的侧面32、33在俯视时平行,由此,缝隙S的尺寸在与竖起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也成为一定,不存在变化的情况。因此,与此相应地缝隙S内的切粉的不均匀减少,能够期待更稳定的切断作业、锋锐度。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三棱柱状齿30将其3个侧边30a、30b、30c中的2个侧边30a、30c作为与锯片20的表背的1个侧面20a(20b)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31的两侧边,将剩余的1个侧边30b作为与锯片20的剩余的1个侧面20b(20a)齐平地竖起的侧边来构成。据此,构成为各顶端倾斜切割面34跨越锯片20的表背两侧面20a、20b的倾斜三角形。

通过构成为各顶端倾斜切割面34跨越锯片20的表背两侧面20a、20b的倾斜三角形,能够成为在各顶端倾斜切割面34构成的横刃HE1、HE2完全横穿锯片20的表背侧面20a、20b之间的厚度的刃跨度(刃长)。

通过在各顶端倾斜切割面34构成的横刃HE1、HE2完全地横穿锯片20的厚度,在进行被切断体的切断作业时,各横刃HE1、HE2能够在遍及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切削被切断体。

在各横刃HE1、HE2是不足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大半而终止的长度的情况下,各横刃HE1、HE2不能在锯片的厚度方向整个区域切削被切断体,成为仅与被切断体的一部分摩擦接触的部分残存的趋势。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三角齿的情况下多,锋锐度容易变差,切断效率容易变差。

在各横刃HE1、HE2是达到锯片20的厚度的大半的长度的情况下,通过交替地相反地改变三棱柱状齿30的朝向,各横刃HE1、HE2能够由相邻的横刃2个为一对地在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无切削残留地切削被切断体。在本发明的手锯中,容易使顶端倾斜切割面34的面积大,能够容易地使各横刃HE1、HE2的长度成为到达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大半的长度。但是,各横刃HE1、HE2在锯片20的厚度方向横穿的情况在锋锐度这点上更优选。另外,在齿的强度这点上也更优选。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该第2实施方式的手锯将棱柱状齿构成为梯形柱状齿40。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三棱柱状齿30的底面形状是三角形。该三角形通过将与底面相向的1个角切割而成为梯形。本第2实施方式将这样的梯形柱状齿40排列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

各梯形柱状齿40将其柱的4个侧边40a、40b、40c、40d中的2个侧边40a、40c构成为与锯片20的表背的1个侧面20a(20b)齐平地竖起的齐平侧面41的两侧边,将剩余的2个侧面40b、40d构成为与锯片20表背的另1个侧面20b(20a)齐平地竖起的第2齐平侧面45的两侧边。第2齐平侧面45相对于齐平侧面41是小面积。

各梯形状齿40除前述齐平侧面41、第2齐平侧面45外,还具有2个侧面42、43。

各梯形柱状齿40被构成为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在相同方向上竖起,即,竖起角度θ为一定。该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梯形柱状齿40的竖起角度θ是90度,铅直。若各梯形柱状齿的竖起角度θ为一定,则也可以不是铅直,而是斜向地倾斜。

在梯形柱状齿40的顶端具备将梯形柱斜向地切割而成的顶端倾斜切割面44。

顶端倾斜切割面44具备4个缘边44a、44b、44c、44d。缘边44a与前述齐平侧面41的上边对应,缘边44b与前述侧面42的上边对应,缘边44c与前述侧边43的上边对应,缘边44d与前述第2齐平侧面45对应。

各梯形柱状齿40被构成为左右交替地变更齿的朝向来排列,以便前述齐平侧面41交替地相对于锯片20的表侧面20a和背侧面20b成为齐平的位置。

各梯形柱状齿40的前述齐平侧面41和相邻的侧面42、43的各交叉角α1、α2均不到90度。

在为第2实施方式的梯形柱状齿40的情况下,构成为由梯形是左右对称的等腰梯形构成的等腰梯形柱状齿40。

通过做成等腰梯形柱状齿40,在左右交替地改变朝向地将该等腰梯形柱状齿40配置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时,各相邻的等腰梯形柱状齿40、40的相向的侧面42和侧面43在俯视时平行。即,能够使相邻的等腰梯形柱状齿40之间的缝隙S在俯视时(也在与竖起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为一定。

对于各梯形柱状齿40而言,在属于其齐平侧面41的侧边40a、40c中的、位于切断方向D的前方的长尺寸的侧边40a构成前纵刃VE1,在切断方向D的后方的短尺寸的侧边40c构成后纵刃VE2。前纵刃VE1的刃角(侧面41和侧面42的交叉角α1)以及后纵刃的刃角(侧面41和侧面43的交叉角α2)都做成不到90度的锐角,优选是45度以下的锐角。

后纵刃VE2是在锯片20沿与切断方向D相反的方向返回时,能够对被切断体进行V字状的切入的刃,是对于前纵刃VE1辅助的纵刃。

在各梯形柱状齿40的顶端构成的顶端倾斜切割面44的缘边44b构成前横刃HE1,在缘边44c构成后横刃HE2。前横刃HE1被形成为在切断方向D的前方,将锯片20在厚度方向上斜向地横穿。后横刃HE1位于切断方向D的后方。

前横刃HE1的刃角成为顶端倾斜切割面44和构成前纵刃VE1的刃面的侧面42的交叉角。该交叉角做成不到90度。前横刃HE1和前述前纵刃VE1在梯形柱状齿40的刃尖P汇合。

由梯形柱状齿40削掉的切粉暂时残留在该梯形柱状齿40的前方的缝隙S。但是,各齿40的缝隙S通过上述的结构,一直到缝隙S的底为止,足够的缝隙没有缩窄地得以确保。由此,不会产生因切粉随时间填塞到缝隙S的底而产生的锯的锋锐度降低,能够使良好的锋锐度得以持续。

在梯形柱状齿40的情况下,与三棱柱状齿30相比,可提高齿本身的强度,容易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上得到齿的宽度。

使用了梯形柱状齿40的手锯的其它的作用效果与针对使用了三棱柱状齿30的手锯在上面阐述的作用效果相同。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在已经阐述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手锯的情况下,表示了将柱状齿30、40做成直棱柱状齿,三棱柱状齿30、梯形柱状齿40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具有铅直的竖起角度θ地竖起的手锯。

在第3实施方式中,表示斜棱柱状齿50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具有倾斜的竖起角度θ地竖起的手锯。

斜棱柱状齿50的竖起角度θ除90度铅直外,从铅直向手锯的切断方向D稍许偏斜了一定角度的情况也很多,然而,通过使竖起角度θ为一定,能够使各相邻的斜棱柱状齿50、50之间的缝隙S在齿50的竖起方向上一定。据此,缝隙S不会朝向齿的根部缩窄,且能够确保足够尺寸的缝隙S。

前述斜棱柱状齿50的竖起角度θ虽然并非一定是被限定的竖起角度,但是,优选从铅直方向(90度)起的±30度以内。

具备斜棱柱状齿50的第3实施方式的手锯的其它的特征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手锯相同。

第1实施方式中的直角三棱柱状齿30的以3开头的附图标记表示的侧面31、32、33、顶端倾斜切割面34、侧边30a、30b、30c、缘边34a、34b、34c分别与斜角三棱柱状齿50的侧面51、52、53、顶端倾斜切割面54、侧边50a、50b、50c、缘边54a、54b、54c对应。

另外,对缝隙S、纵刃VE1、VE2、横刃HE1、HE2、顶点P标注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该第4实施方式的手锯将棱柱状齿做成三棱柱状齿(参照图8(A))、梯形柱状齿(图8(B))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三棱柱状齿30、50,第2实施方式的梯形柱状齿40相同。

另一方面,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手锯中,三棱柱状齿60、60(参照图8(A))、梯形柱状齿70、70(参照图8(B))的配置比较稠密。因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上,在后的齿60(70)的前端60fe(70fe)与在前的齿60(70)的后端60re(70re)相比位于前部。因此,成为缝隙S也是将其相当大的部分隐藏在齿60(70)的背后的结构。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缝隙S在齿60(70)的竖起方向维持一定的宽度,不存在缝隙S朝向齿的根部(付け根)方向缩窄的情况。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的手锯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

在该第5实施方式的手锯的情况下,也是将棱柱状齿做成三棱柱状齿(参照图9(A))、梯形柱状齿(图9(B))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三棱柱状齿30、50,第2实施方式的梯形柱状齿40相同。

另一方面,在本第5实施方式的手锯中,三棱柱状齿80(参照图9(A))的三角、梯形柱状齿90(参照图9(b))的梯形的形状小,没有成为从锯片20的表侧面20a跨越背侧面20b的大小的三角、梯形。

即使在为这样的没有跨越锯片20的表·背侧面20a、20b的三棱柱状齿80、梯形柱状齿90的情况下,在具备作为棱柱状齿的功能这一点,也可以说是适用于本发明的手锯的齿。

但是,这样的没有在锯片20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在整个区域的三棱柱状齿80、梯形柱状齿90,在它们的顶端倾斜切割面构成的横刃HE1、HE2也没有被形成在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所以,锯片20的厚度内产生未由横刃HE1、HE2切割的部分。这种情况与手锯的锋锐度本身的降低相关连。

因此,各三棱柱状齿80、梯形柱状齿90的三角、梯形的大小如图9(A)、(B)所示,是至少超过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一半区域的大小为好。

若三棱柱状齿80、梯形柱状齿90的三角、梯形的大小是超过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一半区域的大小,则这些各三棱柱状齿80、各梯形柱状齿90左右交替地相向配置,据此,以各前后的2个齿80、80(90、90)为一对,不会在锯片20的厚度内产生未切割的部分。

当然,也可以说优选像图2(A)、图4(A)、图6(A)、图7(A)所示的三棱柱状齿30、50、60、梯形柱状齿40那样,跨越锯片20的厚度方向的从表侧面20a到背侧面20b的整个区域地形成有三角、梯形。

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手锯的各部的尺寸关系的允许范围等增加说明。

首先,提及各棱柱状齿30(40、50)的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侧缘21的缘面21a起的竖起角度θ。该竖起角度θ例如可以为90度(铅直)或在长边方向上偏斜了一定角度的一定角度。但是,该一定的竖起角度θ并非对于被排列的全部的棱柱状齿30(40、50)被要求为严格准确的角度。对于被排列的各棱柱状齿30(40、50),该竖起角度θ是在±10度以内的差的情况下,以其为允许范围,包括于一定的竖起角度θ。各棱柱状齿30(40、50)中的竖起角度θ的±10度以内的差在相邻的棱柱状齿30(40、50)之间的缝隙S中,成为该缝隙S的竖起方向中的20度以内的扩大或缩小地被体现出来。但是,在该程度的偏差范围内,不会产生切粉填塞到齿之间的缝隙S这样的不良影响,不会对锯的锋锐度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为将各棱柱状齿30(40、50)排列成竖起角度θ在锯片20的长边方向上逐渐变化的手锯的情况下,设想处于锯片20的长边方向两端的齿彼此的竖起角度θ相差很大。另一方面,在相互相邻的棱柱状齿30(40、50)中,其竖起角度θ几乎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说相邻的棱柱状齿30(40、50)之间的缝隙S在齿的竖起方向上实质上为一定。本发明也将这样的齿的排列结构包括在其范围内。

提及前述相邻的各棱柱状齿30(40、50)之间的缝隙S。就该缝隙S而言,该缝隙S也在竖起方向上为一定,但是,能够将角度20度以内的扩大和角度20度以内的缩小作为允许范围,包括在前述的一定中。在各棱柱状齿30(40、50)的竖起角度θ为±10度以内的差的情况下,与此相伴地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S故而在竖起方向上作为角度在20度以内扩大或缩小,然而,缝隙S在该程度的范围内的扩大、缩小不会产生切粉填塞到齿之间的缝隙S这样的不良影响,不会对锯的锋锐度造成不良影响。

更优选前述棱柱状齿30(40、50)的竖起角度θ的差在±5度以内。即,更优选棱柱状齿30(40、50)中的竖起角度θ包括±5度以内的允许范围地成为一定。与此相伴,优选相邻的各棱柱状齿30(40、50)之间的缝隙S在竖起方向上包括角度10度以内的扩大和角度10度以内的缩小地成为一定。若各棱柱状齿之间的缝隙S的变化在竖起方向上在角度10度的允许范围内,则能够十分有效地防止切粉向齿之间缝隙S的填塞,能够十分良好地保持锯的锋锐度。由此,使用了处于这样的允许范围的棱柱状齿的手锯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各棱柱状齿30(40、50)的各侧面31、32、33(41、42、43、45、51、52、53)的各两侧边30a和30c、30a和30b、30b和30c(40a和40c、40a和40b、40b和40d、40c和40d、50a和50c、50a和50b、50b和50c)构成为相互平行。但是,即使不是完全地平行,从平行起以±10度以内的交叉角度斜着竖起那样的结构也可以。即,各侧面的两侧边从平行起以±10度以内的交叉角斜着竖起的情况也允许。

棱柱状齿30(40、50)严格地说需要使各侧面的两边全部平行,但是,即使从平行起稍许偏差,只要从平行起的偏差在±10度以内,则也能够发挥作为棱柱状齿的形状的特征,不会产生切粉向齿之间缝隙填塞那样的不良影响,不会对锯的锋锐度带来不良影响。由此,这样的范围也属于本发明的棱柱状齿。

优选各棱柱状齿30(40、50)的各侧面31、32、33(41、42、43、45、51、52、53)的各两侧边30a和30c、30a和30b、30b和30c(40a和40c、40a和40b、40b和40d、40c和40d、50a和50c、50a和50b、50b和50c)相互平行,或者即使不平行,也从平行起以±5度以内的交叉角构成。因为棱柱状齿的向棱柱的竖起方向的缩小或扩大在被纳入5度以内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棱柱状齿的形状的特征,能够十分有效地防止切粉向齿之间缝隙的填塞,且能够十分良好地保持锯的锋锐度。

另外,存在将锯片20本身的厚度构成为在形成有齿30、40、50、60、70、80、90的锯片的缘附近,与锯片的腹部相比厚一些的情况。这是用于在进行切断作业时减少锯片20和被切断体的摩擦的结构。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成为齿30、40、50、60、70、80、90的形状从齿的根部朝向齿的顶端虽然是稍许但也成蘑菇状扩展的蘑菇形状的棱柱齿。这样的蘑菇形状的棱柱齿也属于本发明的棱柱状齿。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手锯作为通过手动将木材、塑料等被切断体切断的构件,具有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附图标记说明

10:握柄体;20:锯片;20a:锯片的表侧面;20b:锯片的背侧面;21:锯片的长边方向侧缘;21a:锯片的长边方向侧缘的缘面;30:三棱柱状齿;30a~30c:三棱柱状齿的侧边;31:三棱柱状齿的齐平侧面;32、33:三棱柱状齿的侧面;34:顶端倾斜切割面;34a~34c:缘边;40:梯形柱状齿;40a~40d:梯形柱状齿的侧边;41:梯形柱状齿的齐平侧面;42、43:梯形柱状齿的侧面;44:顶端倾斜切割面;44a~44d:缘边;45:梯形柱状齿的第2齐平侧面;50:斜棱柱状齿;50a~50c:斜棱柱状齿的侧边;51:斜棱柱状齿的齐平侧面;52、53:斜棱柱状齿的侧面;54:顶端倾斜切割面;54a~54c:缘边;60:三棱柱状齿;60fe:前端;60re:后端;70:梯形柱状齿;70fe:前端;70re:后端;80:三棱柱状齿;90:梯形柱状齿;α1、α2:相邻的两侧面的相对于齐平侧面的交叉角;θ:竖起角度;D:切断方向;P:顶点;S:缝隙;VE1:前纵刃;VE2:后纵刃;HE1:前横刃;HE2:后横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