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切槽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骨灰盒的切槽机。
背景技术:
现在高档的骨灰盒一般都采用木制的。在骨灰盒的制造过程中,会大量地采用榫卯结构,这样就需要在板材上进行切槽。在现在工业化的生产中为了提高适配性,对于每块板材上的槽的精度要求较高,以前手工配做的方式不能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如图1所示为制造骨灰盒的板材上的榫接槽,榫接槽的两端侧壁均为竖直的。
目前,公开号为CN 202278621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木工切槽机,它包括有一机架、 二驱动器,以及能滑移地设于该机架且平行并列的二锯切装置,该二锯切装置分别包含有一锯片,该二锯片分别具有定义出其厚度的一右侧面及一左侧面,该二驱动器使该二锯切装置能相对滑移且能同步地相对该机架滑移,使该二锯片的左侧面对齐而位于同一平面, 或者该二锯片的左侧面相互错开而不位于同一平面。这种木工切槽机虽然能够对骨灰盒的板材进行切槽,但是锯片切出的槽一般都需要是两端相通的槽,不然切出的槽的端部会存在一个弧形段,影响榫接后的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灰盒的切槽机,能较好地对骨灰盒板材上的榫接槽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骨灰盒的切槽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下端设置有铣刀夹头,铣刀夹头上夹设有铣刀,所述工作台上滑移设置有用于固定板材的模具,模具下表面设置有导向槽,工作台上设置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导向块处在铣刀夹头的正下方,工作台和机架之间还设置有驱动工作台升降的驱动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板材上的导向槽进行加工时,先将板材固定到模具上,然后通过控制升降装置使工作台整体向下运动,使铣刀和工作台之间的距离增加,以方便将模具放置到铣刀和工作台之间,同时将工作台上的导向块卡入导向槽内。然后再启动主动轴带动铣刀转动,同时控制升降装置升起,将工作台向铣刀方向移动。铣刀和板材接触时可以对板材进行铣削。同时由于导向块处在铣刀正下方,同时导向块处在导向槽内,所以当模具滑移时,板材上的榫接槽和模具下表面上的导向槽相重合,这样只要控制导向槽的走向即可方便地在板材上铣出相应的榫接槽。同时由于加工板材时使用的是同一块模具,所以不同板材上的榫接槽尺寸偏差较小,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优选的,所述模具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限定,以控制在加工过程中板材上的榫接槽和板材边缘的行为公差。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沿导向槽长度方向设置对板材进行限位,第三限位块沿导向槽宽度方向设置对板材另一边进行限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材固定到模具上后,其三边的位置被限定,还有一侧留有开口,取放板材时较为方便。同时由于板材三边位置被限定,板材在铣削过程中只要从没有设置限位块的一侧向其相对的方向移动,就不会在加工中导致板材位置发生改变。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为两块,第二限位块靠近模具边缘的一端向远离板材的一侧偏转,第二限位块和板材之间设置有用于卡紧板材的楔形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板材上的榫接槽和板材边缘之间的形位公差。由于切槽时一般都处在粗加工阶段,对于板材的整体的尺寸的加工精度不高,公差范围较大。若板材较小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定位。第二限位块这样设置,并通过楔形块与板材接触将其压紧,可以保证板材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送风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送风装置的设置可以对铣削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吹走,避免木屑堆积在榫接槽内,影响铣刀的正常切削。同时及时将木屑吹走也能方便操作人员判断榫接槽是否加工到位。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为柱塞缸,机架下端设置有控制油缸升降的液压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柱塞缸作为升降装置可以方便地驱动工作台上下运动,同时整体布局较为简便。同时液压阀设置在机架下端,可以通过脚对油缸进行控制,无需使用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液压阀包括踩踏板,当脚踩下踩踏板时工作台下降,当脚从踩踏板上移开时,工作台上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工榫接槽时需要的加工时间较长,所以将脚没有踩在踩踏板上时设置为工作台上升状态。这样当导向块卡入导向槽内时,将脚从踩踏板上移开时工作台自动上升,当工作台上升并达到设定的位置,然后沿着导向槽滑动模具,即可在板材上形成与导向槽对应的榫接槽。当榫接槽加工完成后可以通过踩下踩踏板控制油缸收缩,使工作台下降,以将模具和加工好的板材取出。
优选的,所述模具与工作台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滚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在工作台上滑动时更加方便,同时滚珠的存在可以减少模具和工作台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滑动时的摩擦力,降低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为两条,两条导向槽相互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次装夹可以对板材上两条线平行的边进行加工榫接槽,保证了两道榫接槽的平行度和行为公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槽机未放置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板材安装在模具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模具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柱塞缸及液压阀的部分液压原理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板材;101、榫接槽;2、机架;3、柱塞缸;4、工作台;41、导向块;5、主动轴;6、铣刀夹头;7、铣刀;8、风扇;9、模具;10、第一限位块;11、第三限位块;12、楔形块;13、第二限位块;14、滚珠;15、导向槽;16、液压阀;17、进油口;18、回油口;19、踩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骨灰盒的切槽机,包括机架2,机架2中部设置有工作台4,工作台4为矩形的平面。工作台4和机架2之间设置有驱动工作台4上升或者下降的柱塞缸3。同时机架2上还设置有对工作台4上升到最高位置或者下降到最低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块。工作台4上方设置有主动轴5,主动轴5垂直工作台4并处在工作台4中心。主动轴5下端固定有铣刀7夹头6,铣刀7夹头6上固定有铣刀7,当加工不同大小的榫接槽101时,可以通过更换铣刀7的大小来改变榫接槽101的宽度。工作台4上还设置有与工作台4滑移配合的模具9,模具9下方设置有导向槽15,同时工作台4中心还设置有导向块41,导向块41处在铣刀7正下方。加工板材1时先启动该切槽机,使主动轴5转动,然后如图2所示,将板材1固定在模具9上,然后控制柱塞缸3收缩使工作台4下降以增加工作台4和铣刀7端部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模具9移动到铣刀7的正下方并使导向块41处在导向槽15内。然后控制柱塞缸3使工作台4上升,当铣刀7端部和板材1接触时,铣刀7对板材1进行铣削,此时滑动模具9,使导向块41和导向槽15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这样铣刀7和板材1之间也会发生相对滑动,并在板材1上形成榫接槽101。
板材1和模具9之间通过限位块来固定。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10、第二限位块13和第三限位块11。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3数量均为两块并沿导向槽15长度方向设置。第三限位块11沿导向槽15宽度方向设置。固定时板材1与导向槽15宽度方向平行的一边与第一限位块10贴合,与导向槽15宽度方向平行的一边与第三限位块11贴合。两块第二限位块13处在导向槽15长度方向的端部向远离板材1的一侧偏转。同还包括楔形块12,当固定板材1时,先将板材1放置在第一限位块10、第二限位块13和第三限位块11围成的定位空间内,然后在第二限位块13和第三限位块11之间插入楔形块12将板材1固定。这样对于粗加工后的板材1可以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避免板材1在长宽方向的尺寸偏差导致加工榫接槽101时使榫接槽101的位置发生偏差。
同时如图2和图5所示,机架2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柱塞缸3伸出或者缩回的液压阀16,液压阀16为两位三通的;液压阀16包括踩踏板19(如图6所示),踩踏板19下表面和液压阀16的阀杆抵触,当没有踩下踏板时压力油从液压阀16的进油口17进入并通过液压阀16的内部流道通往柱塞缸3的缸体内推动柱塞顶出并保持柱塞处于顶出状态,当踩下踩踏板19时,阀杆换向,进油口17被封死,柱塞缸3缸体内腔与回油口18连通,在工作台4的重力的作用下,缸体内的油通过液压阀16内的流道回到回油口18被排出。 液压阀16设置在机架2下端,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脚进行控制,控制使更加方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模具9下表面上设置两道相互平行的导向槽15,这样,对板材1的两边进行铣榫接槽101时,只要将板材1固定一次就可以实现。
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铣削时产生的木屑堆积在榫接槽101内,影响铣刀7对榫接槽101的铣削在机架2一侧设置风扇8作为送风装置,将铣削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吹走。木屑被吹走后还能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榫接槽101的加工程度,保证榫接槽101被加工到位。同时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滑动模具9,在模具9下表面上还设置放置腔,放置腔内滚动配合有滚珠14。当滑动模具9时,滚珠14和工作台4表面抵触并发生滚动,这样相对于模具9下表面和工作台4表面进行滑动,产生的摩擦力更小,滑动时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