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锯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9027发布日期:2020-02-07 22:5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升降锯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锯木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升降锯凳。



背景技术:

木工作业时,锯木凳用于支撑待加工的木料,或配合夹具固定待加工的木料,是广泛应用的木工辅助设备。锯木凳一般由横梁和脚杆构成,结构相对简单,并且为了减小存放空间、便于携带和搬运,普遍采用了脚杆可折叠的结构。为了满足不同的作业高度要求,脚杆设置成可升降。例如201220310726.1可升降工作凳,架脚的伸缩通过定位孔、卡块、弹性件配合完成,具体是由卡块上的插件以倾斜插入的方式与定位孔形成连接。实际操作时发现,上述结构对于拉长架脚的操作更方便,此时,插件以倾斜的角度顺势拉出并且沿着内管的侧壁滑行,当滑行至适当位置时,插入即可;而对于缩小架脚的操作存在不便,此时,插件与内管的相对于运动方向是相抵触的,当对卡块的按压不稳定时,会导致插件与内管侧壁碰撞,阻碍架脚伸缩运动的顺畅进行。除此之外,架脚更普遍的是采用定位孔与弹性扣结合的伸缩定位方式,而弹性扣体积小,伸缩幅度有限,为了保证弹性扣的正常伸缩,内管和伸缩管的配合比较松,弹性扣和定位孔的配合也比较松,则使用时,架脚存在一定幅度的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锯木凳的脚杆升降结构存在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升降锯凳,对脚杆的升降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定位插件与升降定位孔的相对插接方向,使两者的匹配更紧密,空隙小,脚杆整体结构更稳定;改进按压板件的结构,从而改变力矩,按压形成较小幅度的旋转即可使定位插件与升降定位孔之间产生较大的间距,升降操作时,不易产生定位插件与脚杆碰撞的问题,使操作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升降锯凳,包括上部的凳面机构、支撑凳面机构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包括至少三支脚杆,每一脚杆由位于内侧的内脚杆、位于外侧的外脚杆内外套接构成,所述内脚杆的上端连接于凳面机构,内脚杆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排成一列的升降定位孔,所述外脚杆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升降定位机构。

所述升降定位机构包括两平行的带轴孔的轴承板,两轴承板的轴孔内连接一升降转轴,升降转轴上环套连接一扭簧,升降转轴上连接一按压板件,按压板件相对于升降转轴以上的部分设置有定位插件,定位插件相对于按压板件垂直外凸且朝着所述升降定位孔的方向延伸,定位插件穿过外脚杆的侧壁且能够垂直插入内脚杆的升降定位孔中,按压板件相对于升降转轴以下的部分设置为按压部,该按压部与外脚杆的侧壁平行且形成间距,或者该按压部相对于外脚杆的侧壁倾斜外扩。

与常见的弹性扣和定位孔结合的伸缩定位结构相比,上述具有轴承板、扭簧、按压板件、定位插件的升降定位结构更稳定;与现有的通过定位孔、卡块、弹性件、插件配合形成的结构相比,上述升降定位结构中,升降定位孔与插件的配合更紧密,而按压形成较小幅度的旋转即可使定位插件与升降定位孔之间产生较大的间距,使操作更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板件设置为平板,并且与外脚杆的侧壁平行,该平板的中部活动连接于升降转轴,该平板的下部作为按压部;或者,所述按压板件设置为弯折的板,其上部为竖直的平板,该平板的下端连接一倾斜向下的倾斜板,该倾斜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竖直的平板,位于中部的倾斜板活动连接于升降转轴,位于下部的竖直的平板作为按压部。按压部与外脚杆侧壁之间有较大的间距,而上部的平板紧靠外脚杆侧壁,按下该按压部时,上部的平板倾斜向外翘起,则定位插件脱离升降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脚杆包括内脚杆主板、垂直连接于内脚杆主板两侧的内脚杆侧板,内脚杆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定位孔设置在内脚杆主板上;所述外脚杆包括外脚杆主板、垂直连接于外脚杆主板两侧的外脚杆侧板,外脚杆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两平行的轴承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外脚杆两侧的外脚杆侧板,所述转轴、扭簧、按压板件均位于外脚杆主板的外侧;具有开口面的脚杆,并拢时可相互交叉层叠,减小折叠后所占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凳面机构包括长条矩形的凳面板、垂直连接于凳面板左边缘的左端板、垂直连接于凳面板右边缘的右端板、垂直连接于凳面板前边缘的前侧板、垂直连接于凳面板后边缘的后侧板,所述左端板、右端板、前侧板、后侧板均相对于凳面板向下延伸;所述凳面机构的左端,且前侧板的上部和后侧板的上部之间垂直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铰接第一旋转件,第一旋转件的下端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轴向和凳面板的轴向一致,第二转轴上同时铰接两支脚杆,分别是第一脚杆和第二脚杆;所述凳面机构的右端,且前侧板的下部和后侧板的下部之间垂直连接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铰接第二旋转件,第二旋转件的下端连接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轴向和凳面板的轴向一致,第四转轴上同时铰接两支脚杆,分别是第三脚杆和第四脚杆;所述第一脚杆开口的面与第二脚杆开口的面相对,所述第三脚杆开口的面与第四脚杆开口的面相对。

凳面机构是一个完全空心的长方体,内部为容纳脚杆的空腔;当脚架正常使用时,位于同一端的两脚杆,上端靠近下端分离,通常叉开呈锐角;当脚架收折时,两脚杆并拢,然后一起向上翻折进入凳面机构所构成的空腔中。

为了充分合理的规划凳面机构内的有限空间,并拢后的两组脚杆在凳面机构内是呈上下分布的;因为,第一旋转件与凳面机构的铰接部位在上部,第二旋转件与凳面机构的铰接部位在下部,那么其中两脚杆随着第一旋转件旋转至水平时,就处于上方;另外两脚杆随着第一旋转件旋转至水平时,相对的就处于下方。

当第一脚杆与第二脚杆夹角为0°时,第一脚杆和第二脚杆的内脚杆侧板交错层叠、第一脚杆和第二脚杆的外脚杆侧板交错层叠,并且第一脚杆、第二脚杆能够随第一旋转件旋转至水平位置,处于凳面机构的内部;当第三脚杆与第四脚杆夹角为0°时,第三脚杆和第四脚杆的内脚杆侧板交错层叠、第三脚杆和第四脚杆的外脚杆侧板交错层叠,并且第三脚杆、第四脚杆能够随第二旋转件旋转至水平位置,处于凳面机构的内部;同时,第一脚杆和第二脚杆位于第三脚杆和第四脚杆的上方。位于同一端的两脚杆,先并拢,再翻转至凳面机构内部,形成完全收纳。由于脚杆采用三面围绕、一面开口的结构,当两个脚杆的开口面相对并且相互靠近时,几乎可以完全重叠,那么,即使凳面机构的内部空间很窄,也能够放进去;现有的很多锯木凳,脚杆折叠后依然外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两根脚杆不能完全并拢,而凳面机构的宽度有限,脚杆就被卡在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中部横向贯穿一定位销,定位销外露于第一旋转件的部分环套弹簧件,同时,前侧板或者后侧板上设置有与该定位销匹配的定位孔,则定位销的伸缩端能够嵌入定位孔中,定位孔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处于第一转轴下方,另一个与第一转轴横向对齐;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上部垂直延伸一联结部,联结部横向贯穿一定位销,定位销外露于联结部的部分环套弹簧件,同时,前侧板或者后侧板上设置有与该定位销匹配的定位孔,定位孔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处于第三转轴的上方,另一个与第三转轴横向对齐。不同位置的定位孔用于稳定保持脚杆的折叠和展开两个不同状态。脚杆与旋转件的铰接处位于凳面机构的下边缘,由于第一旋转件与侧板的铰接部位是比较偏上端的位置,那么第一旋转件的高度大致为凳面机构高度的四分之三左右,第一旋转件旋转时,也不会受到阻碍;同时,可在第一旋转件的中部设置定位销;而第二旋转件与侧板的铰接部位是在下部,第二旋转件的高度大致为凳面机构高度的三分之一,没有多余的结构安装定位销,于是为第二旋转件增加了延伸部用于安装定位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脚杆的内脚杆的上端铰接于第二转轴,且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脚杆展开角度的限制件,所述第二脚杆的内脚杆的上端铰接于第二转轴,且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脚杆展开角度的限制件;所述第二转轴靠近凳面机构的下边缘;当第一脚杆、第二脚杆展开时,所述限制件的上端能够与凳面机构的下边缘抵触;所述第三脚杆的内脚杆的上端铰接于第四转轴,且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三脚杆展开角度的限制件,所述第四脚杆的内脚杆的上端铰接于第四转轴,且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第四脚杆展开角度的限制件;所述第四转轴靠近凳面机构的下边缘;当第三脚杆、第四脚杆展开时,所述限制件的上端能够与凳面机构的下边缘抵触。限制件可设置成u型弯折的板件,开口的两端分别夹持在脚杆上端的两侧并且连接于相应的转轴,脚杆撑开时,u型件抵触在第一旋转件和脚杆之间;脚杆并拢时,u型件随之一起收拢并收纳进凳面机构中。

作为优选,所述凳面机构的两端设置有直角托架,直角托架由横向的水平部和向上延伸的竖直部垂直连接构成,其中,水平部固定连接于凳面机构的端部,则凳面机构的端部、所述的竖直部之间形成置物空间。两平行的锯凳并排后,利用直角托架架设长条的木料和木板,可组合形成一个方形的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凳面板的中部有一向下凹陷的区域,该区域连接把手;所述把手呈带状,把手的两端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与该凹陷区域的两端。紧固件可采用螺丝钉,或者螺栓螺母配合使用,利用把手可方便的拎提锯凳,便于携带和转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脚杆的升降定位机构和第二脚杆的升降定位机构之间铰接折叠连杆件,折叠连杆件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构成;折叠状态的折叠连杆件处于第一脚杆和第二脚杆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三脚杆的升降定位机构和第四脚杆的升降定位机构之间铰接折叠连杆件,折叠连杆件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构成,折叠状态的该连杆件处于第三脚杆和第四脚杆构成的空间内。构成折叠连杆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是弯折杆,具有小幅度的弯折,而且,与第一连杆相连的脚杆侧板、与第二连杆相连的脚杆侧板不是处于同一侧,而是位于不同的两侧,折叠连杆是一个斜向的连接,同时,折叠后又能够收纳在两脚杆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脚杆、第二脚杆、第三脚杆、第四脚杆的外脚杆的下端均连接脚杆保护套;避免脚杆下端磨损,保护脚杆,且增加防滑效果,使用更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对脚杆的升降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定位插件与升降定位孔的相对插接方向,使两者的匹配更紧密,空隙小,脚杆整体结构更稳定;改进按压板件的结构,从而改变力矩,按压形成较小幅度的旋转即可使定位插件与升降定位孔之间产生较大的间距,升降操作时,不易产生定位插件与脚杆碰撞的问题,使操作顺畅;本实用新型对脚杆和脚杆的折叠结构进行改进,采用三面围绕、一面开口的结构,当两个脚杆的开口面相对并且相互靠近时,几乎可以完全重叠,即使凳面机构的内部空间很窄,也能够放进去,脚杆不外露;本实用新型将并拢后的两组脚杆在凳面机构内呈上下分布,充分合理的规划凳面机构内的有限空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把手,便于拎提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脚杆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脚杆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凳面板;2、前侧板;3、后侧板;4、第一转轴;5、第一旋转件;6、第二转轴;7、第一脚杆;8、第二脚杆;9、第三转轴;10、第二旋转件;11、第四转轴;12、第三脚杆;13、第四脚杆;14、定位销;15、定位孔;16、限制件;17、直角托架;18、把手;19、折叠连接件;20、脚杆保护套;31、内脚杆;32、外脚杆;33、升降定位孔;41、轴承板;42、升降转轴;43、扭簧;44、按压板件;45、定位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升降锯凳,主要由凳面机构和脚架构成;凳面机构设置成下部开口的长方体的外壳,凳面是一长条矩形的凳面板1,凳面板1的左端垂直固定连接左端板,凳面板1的右端垂直固定连接右端板,凳面板1的前边缘垂直连接前侧板2,凳面板1的后边缘垂直连接后侧板3;所述左端板、右端板、前侧板2、后侧板3均相对于凳面板1向下延伸。

所述凳面板1的中部有一长方形的向下凹陷的区域,该区域连接把手18;所述把手18呈带状,把手18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该凹陷区域的两端。

所述凳面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直角托架17,直角托架17由横向的水平部和向上延伸的竖直部垂直连接构成;具体的,每一直角托架17由两平行的l型板构成,l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前侧板2和后侧板3,l型板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横板,则凳面机构的端部和直角托架17之间形成下凹的置物空间。

所述凳面机构的左端,且前侧板2的上部和后侧板3的上部之间垂直连接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上铰接第一旋转件5,第一旋转件5的高度大致为凳面机构高度的四分之三。

在第一旋转件5的下端连接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的轴向和凳面板1的轴向一致,第二转轴6上同时铰接第一脚杆7和第二脚杆8。

在第一旋转件5的中部横向贯穿一定位销14,定位销14朝着前侧板2延伸,定位销14外露于第一旋转件5的部分环套弹簧件,同时,在前侧板2上两个有定位孔15,其中一个定位孔15在前侧板2的上部且与第一转轴4处于同一高度,当第一旋转件5旋转至水平时,定位销14连接于该定位孔15;另一个定位孔15在前侧板2的下部,第一旋转件5翻转至竖向时,定位销14连接于该定位孔15。

所述凳面机构的右端,且前侧板2的下部和后侧板3的下部之间垂直连接第三转轴9,第三转轴9上铰接第二旋转件10,第二旋转件10的高度大致为凳面机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第二旋转件10的下端连接第四转轴11,第四转轴11的轴向和凳面板1的轴向一致,第四转轴11上同时铰接第三脚杆12和第四脚杆13;所述第二转轴6、第四转轴11靠近凳面机构的下边缘。

在第二旋转件10的上部垂直延伸一联结部,联结部横向贯穿一定位销14,定位销14朝着前侧板2延伸,定位销14外露于联结部的部分环套弹簧件,同时,在前侧板2上有两个定位孔15,其中一个定位孔15在前侧板2的上部,当第二旋转件10旋转至水平时,定位销14连接于该定位孔15;另一个定位孔15在前侧板2的下部,第二旋转件10翻转至竖向时,定位销14连接于该定位孔15。

所述第一脚杆7、第二脚杆8、第三脚杆12、第四脚杆13结构相同;每一脚杆由位于内侧的内脚杆31、位于外侧的外脚杆32内外套接构成,内脚杆31位于外脚杆32之上;所述内脚杆31由内脚杆主板、两侧的内脚杆侧板垂直连接构成,内脚杆31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外脚杆32由外脚杆主板、两侧的外脚杆侧板垂直连接构成,外脚杆32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脚杆7、第二脚杆8、第三脚杆12、第四脚杆13的外脚杆的下端均连接脚杆保护套20。

所述内脚杆31的内脚杆主板上有多个间隔排成一列的镂空的升降定位孔33,同时,在所述外脚杆32的上端固定一升降定位机构;具体的,升降定位机构包括两平行的带轴孔的轴承板41,两轴承板41分别固定于两侧的外脚杆侧板,两轴承板41的轴孔内连接一升降转轴42,升降转后42位于外脚杆主板的外侧,升降转轴42上环套连接一扭簧43,升降转轴42上连接一按压板件44,按压板件44的板面有轴套,通过该轴套活动连接于升降转轴42。

如图7、8所示,为了便于描述,以脚杆处于竖直状态为前提;所述按压板件44设置为弯折的板,其上部为竖直的平板,平板紧靠外脚杆32的侧壁,该平板的中部垂直固定一定位插件45,定位插件45相对于该平板垂直外凸且朝着所述升降定位孔33的方向延伸,定位插件45穿过所在的外脚杆32的侧壁且能够垂直插入内脚杆31的升降定位孔33中;该平板的下端连接一倾斜向下的倾斜板,该倾斜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竖直的平板,位于中部的倾斜板固定于升降转轴,位于下部的竖直的平板作为按压部,该按压部与外脚杆32的侧壁平行且形成间距,便于按压;或者,该按压部也可设置成相对于外32的侧壁倾斜外扩,增加力矩,较小按压作用力和按压幅度。

如图4、5、6所示,相互铰接的第一脚杆7和第二脚杆8,其开口面相对;当第一脚杆7与第二脚杆8并拢至夹角为0°时,第一脚杆7和第二脚杆8的内脚杆侧板交错层叠,第一脚杆7和第二脚杆8的外脚杆侧板交错层叠,并且并拢后的第一脚杆7、第二脚杆8能够随第一旋转件5旋转至水平位置,处于凳面机构的内部。

相互铰接的第三脚杆12和第四脚杆13,其开口面相对;当第三脚杆12与第四脚杆13并拢至夹角为0°时,第三脚杆12和第四脚杆13的内脚杆侧板交错层叠,第三脚杆12和第四脚杆13外脚杆侧板交错层叠;并且并拢后的第三脚杆12、第四脚杆13能够随第二旋转件10旋转至水平位置,处于凳面机构的内部;并且,并拢后的第一脚杆7和第二脚杆8,位于并拢后的第三脚杆12和第四脚杆13的上方。

所述第一脚杆7、第二脚杆8与第一旋转件5的铰接处,即第一转轴4上还铰接两个u型的限制件16,u型限制件16连接在脚杆的上端外侧,限制件16用于限制第一脚杆7、第二脚杆8的展开角度;所述第三脚杆12、第四脚杆13与第二旋转件10的铰接处,即第四转轴11上还铰接两个u型的限制件16,u型限制件16连接在脚杆的上端外侧,限制件16用于限制第三脚杆12、第四脚杆13的展开角度。脚杆撑开时,u型的限制件16抵触在第一旋转件5和脚杆之间;脚杆并拢时,u型的限制件16随之一起收拢并收纳进凳面机构中。

所述第一脚杆7的中部和第二脚杆8的中部之间铰接折叠连杆件19,折叠连杆件19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构成;折叠状态的折叠连杆件19处于第一脚杆7和第二脚杆8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三脚杆12的中部和第四脚杆13的中部之间铰接折叠连杆件19,折叠连杆件19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构成,折叠状态的折叠连杆件19处于第三脚杆12和第四脚杆13构成的空间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是弯折杆,具有小幅度的弯折,而且,分别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相连的脚杆侧板不是处于同一侧,而是位于不同的两侧,折叠连杆19是一个斜向的连接,同时,折叠后又能够收纳在两脚杆中。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