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笆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43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笆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枝条或细竹编织矿笆的机械装置。
煤炭行业所用矿笆的生产,通常用铁丝编扎技条或细竹的生产方法,操作过程一般由两人进行,八根铁丝分四组对技条或细竹进行编扎,劳动强度大,生产率极低,且易发生工伤事故。在植物秸杆类编织机械装置中,一种草袋和草帘编织机,它由机架,传动机构,上料机构及编织机构组成,由于上料机构采用梭子,被编织的材料直径受到限制,编织密度大,不能用于矿笆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矿笆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传动机构两轴承及座间的传动轴上固定装有四只伞形主动齿轮。编织机构为四副,它通过编织机构装有的伞形被动齿轮与安装在传动轴上的伞形主动齿轮对应联接,并固定在传动轴下部的机架上。送料机构由送料轴套、送料转轴、送料盘杆及拉动杆构成;送料转轴通过两送料轴套固定在机架正面上端两侧;送料盘杆为三副,固定在送料转轴上,并分别设置在四副编织机构间;拉动杆固定在送料转轴的一端。压料机构由压料轴套、压料转动轴、压料弯杆、压料手杆、压料手杆复位弹簧及压料转动轴复位弹簧构成;压料转动轴通过压料轴套固定在机架后侧两端;压料弯杆为四副,分别设置在编织机构下部一侧,并固定在压料转动轴上;压料手杆与压料转动轴的一端相固定;压料手杆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相联接,另一端与压料手杆相联接;压料转动轴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相联接,另一端与压料转动轴相联接。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的联接件为联接上杆,与机架相联接的转动角式拉杆及联接下杆;送料机构通过拉动杆、联接上杆、转动角式拉杆、联接下杆与压料机构的压料手杆相联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机构带动编织机构旋转,可使所在位置的枝条或细竹同时受到铁丝的编扎,压料机构的作用可使被编织的矿笆技条或细竹间保持相同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矿笆生产的机械操作,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与手工编织矿笆相比,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0多倍,安全可靠,成品合格率高于手工编织。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与压料机构联接结构图4为编织机构主视图;图5为编织机构侧视图;图6为编织机构的绕丝松紧调节器结构图。
结合
图1,矿笆编织机,它由机架16、传动机构、送料机构、编织机构4、压料机构组成。传动机构由固定机架16两侧的轴承及座1、固定在两轴承及座上的传动轴3、固定在两轴承及座1间传动轴3上的四只伞形主动齿轮2(通过剖视可见其中一只)、固定在转动轴3一侧的传动被动齿轮11、固定在传动被动齿轮11同侧机架16上的主动齿轮轴架副8(可参照图2)、固定在主动齿轮轴架副8上的传动主动齿轮9及手轮10构成;传动主动齿轮9与传动被动齿轮11相齿合,传动主动齿轮9与传动被动齿轮11的齿数比为2.5∶1;为了安全机架16上部安装外罩。编织机构4为四副,它通过本身装有的伞形被动齿轮23(参照图4、图5)与伞形主动齿轮2相联接,两伞形齿轮齿数比为1∶1;编织机构4的结构参照图4、图5所示,它由伞形被动齿轮23,编织机构轴承及座24,与伞形被动齿轮23、编织机构轴承及座24固定联接的绕丝轴25,与绕丝轴25呈十字形并相固定的绕丝轮轴26,安装在绕丝轮轴26上的两绕丝轮27,固定在绕丝轴25下端的编织杆28,固定在编织杆28下部两侧的绕丝松紧调节器29构成。绕丝松紧调节器29的结构参照图6所示,它由螺栓31、固定板38、固定在固定板38内侧的右压丝板37、可调压紧板34、固定在可调压紧板34内侧的左压丝板35、垫片32、松紧弹簧33及蝶形螺帽30构成,螺栓31通过固定板38、右压丝板37、左压丝板35、可调压紧板34、垫片32、松紧弹簧33与蝶形螺帽30相联接,固定板38与编织杆(28)固定联接,可调压紧板34通过固定销36与编织杆28相联接。送料机构由送料轴套12、送料转轴6、送料盘杆5(在图2、图3中可见其侧视结构)、拉动杆17(参照图2、图3)构成;送料转轴6通过两送料轴套12固定在机架16前部上端;送料盘杆5为三副,设置在四副编织机构4间并固定在送料转轴6上;拉动杆17(参照图3)固定在与传动被动齿轮11同侧的送料转轴6上。压料机构由压料轴套39、压料转动轴14、压料弯杆7、压料手杆13、压料手杆复位弹簧19(参照图3)、压料转动轴复位弹簧15(可参照图2)构成;压料转动轴14通过两压料轴套39固定在机架16后侧两端;压料弯杆7(其侧视在图2中可见)为四副,分别设置在四副编织机4下部一侧,并固定在压料转动轴14上;压料手杆13(可参照图3)固定在压料转动轴14的一端;压料手杆复位弹簧19(参照图3)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16相联接,另一端与压料手杆13相联接;压料转动轴复位弹簧15(参照图2)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16相联接,另一端与压料转动轴14相联接。送料机构与压料机构的联接可参照图3所示,其联接件为联接上杆20、与机架16相联接的转动角式拉杆21、联接下杆(22);送料机构的拉动杆17通过联接上杆20、转动角式拉杆21及联接下杆22与压料机构的压料手杆13相联接。
结合
图1,使用实用新型初始时,四副编织机构4的8只绕丝轮27(参照图4)装满铁丝,铁丝穿过绕丝松紧调节器29(参照图5)使其处于绕丝松紧调节器29的左压丝板35及右压丝板37间,被穿过的铁丝每两根相互联接,调节松紧调节器29,使铁丝处于正常的松紧状态;枝条或细竹通过手轮10一侧送入送料盘杆5上,下压压料手杆13(参照图3),使送料盘杆5与枝条或细竹分离,同时四副压料弯杆7同时与枝条或细竹接触,并压到所需位置,摇动手轮10一圈,同时使枝条或细竹受编织部位受铁丝缠绕2.5圈,松开压料手杆13在两复位弹簧19、15(参照图3、图2)恢复力作用下,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同时复位;再将枝条或细竹送入送料盘杆5,进行上述操作。
为防止枝条或细竹的弯曲,在编织机构4对应的下端机架16上安装4副枝条或细竹弯曲调节器18(参照图2)。
权利要求1.矿笆编织机,它由机架(16),由通过轴承及座(1)固定在机架(16)顶端的传动轴(3)、固定在传动轴(3)一侧的传动被动齿轮(11)、固定安装在传动被动齿轮(11)同侧机架(16)上的传动主动齿轮轴架副(8)、固定安装在传动主动齿轮轴架副(8)上的传动主动齿轮(9)及手轮(10)构成的传动机构,编织机构,送料机构以及压料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传动机构两轴承及座(1)间的传动轴(3)上固定装有四只伞形主动齿轮(2);b、所述的编织机构(4)为四副,它通过编织机构(4)装有的伞形被动齿轮(23)与安装在传动轴(3)上的伞形主动齿轮(2)对应联接,并固定在传动轴(3)下部的机架(16)上;c、所述的送料机构由送料轴套(12)、送料转轴(6)、送料盘杆(5)及拉动杆(17)构成,送料转轴(6)通过两送料轴套(12)固定在机架(16)正面上端两侧,上料盘杆(5)为三副,固定在送料转轴(6)上,并分别设置在四副编织机构(4)间,拉动杆(17)固定在送料转轴(6)的一端;d、所述的压料机构由压料轴套(39)、压料转动轴(14)、压料弯杆(7)、压料手杆(13)、压料手杆复位弹簧(19)及压料转动轴复位弹簧(15)构成,压料转动轴(14)通过压料轴套(39)固定在机架(16)后侧两端,压料弯杆(7)为四副,分别设置在编织机构(4)下部一侧,并固定在压料转动轴(14)上,压料手杆(13)与压料转动轴(14)的一端相固定,压料手杆复位弹簧(19)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16)相联接,另一端与压料手杆(13)相联接,压料转动轴复位弹簧(15)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16)相联接,另一端与压料转动轴(14)相联接;e、所述的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的联接件为联接上杆(20)、与机架(16)相联接的转动角式拉杆(21)及联接下杆(22),送料机构通过拉动杆(17)、联接上杆(20)、转动角式拉杆(21)、联接下杆(22)与压料机构的压料手杆(13)相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笆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编织机构(4)由伞形被动齿轮(23)、编织机构轴承及座(24)、绕丝轴(25)、绕丝轮轴(26)、绕丝轮(27)、编织杆(28)及绕丝松紧调节器(29)构成,绕丝轴(25)上部分别与编织机构轴承及座(24)、伞形被动齿轮(23)固定联接,绕丝轮轴(26)与绕丝轴(25)呈十字形并相固定,绕丝轮(27)与绕丝轮轴(26)相联接,编织杆(28)固定在绕丝轴(25)下部,绕丝松紧调节器(29)固定在编织杆(28)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笆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绕丝松紧调节器(29)由固定板(38)、固定在固定板(38)内侧的右压丝板(37)、可调压紧板(34)、固定在可调压紧板(34)内侧的左压丝板(35)、垫片(32)、松紧弹簧(33)、螺栓(31)及蝶形螺帽(30)构成,可调压紧板(34)通过固定销(36)与编织杆(28)相联接,固定板(38)与编织杆(28)固定联接,螺栓(31)通过固定板(38)、右压丝板(37)、左压丝板(35)、垫片(32)、松紧弹簧(33)与蝶形螺帽(30)相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枝条或细竹制作矿笆的矿笆编织机,它由机架、传动机构、编织机构、送料机构及压料机构组成;其特征是:传动机构两轴承及座间的传动轴上固定安装四只伞形主动齿轮;编织机构为四副,通过其伞形被动齿轮与传动轴上的伞形主动齿轮相联接;送料机构设有三副送料盘杆;压料机构设有四副压料弯杆;送料机构与压料机构相联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手工编织矿笆相比提高工效10多倍,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7J1/02GK2293573SQ97235559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8日
发明者姚建华 申请人:安徽省宁国矿笆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