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72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密型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纺织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的环锭纺纱牵伸系统中,粗纱被假捻牵伸到需要的纺纱支数,从主牵伸区引出的须条是所纺纱直径的几倍,离开牵伸区后,纤维须条宽度与纱线直径之间的差异形成了纺纱三角区,纺纱三角区的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纺纱三角区边缘要承受较大的张力,三角区中间部分的纤维受到的张力较小,使得从前罗拉钳口引出的纤维到加捻成纱之前受到的张力不一致,三角区的纤维不能平均分担纱线的强力,因此,成纱强力以承受较大张力的边缘或接近边缘的纤维为主,使纱线断面强力不能充分发挥纱线中所有纤维的作用,使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致使下道工序的纱线在承受张力时,因张力大的纤维会首先断裂而降低成纱强力,增加纱的毛刺。
2、至纺纱三角区中的纤维几乎完全失去控制,三角区边缘纤维至加捻前的运动比较紊乱,有的纤维会脱落主体而形成飞花,细纱车间约80%的飞花是由三角区形成的。
3、至纺纱三角区的纤维在加捻时会发生3种情况一、纤维头端离开纱体而尾端被捻入纱中;二、纤维尾端离开纱体,头端被捻入纱体中;三、纤维全部进入纱体中,形成纱线的组成纤维。其中,前两种情况都活形成毛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紧密型纺纱装置,以便于有效地收缩和控制纺纱三角区,从而提高成纱质量,改善环境卫生。
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支架的端部安装负压管,在负压管上套皮圈,在皮圈和负压管上分别间隔设置相互对应的通孔。
支架安装于细纱机机架上,负压管靠近前罗拉,皮圈的另一端套在前罗拉上,在负压管的上面设置相对应的皮辊,并且,皮辊压在负压管上,皮辊利用皮辊架安装于细纱机的摇架上,在皮辊架上安装有中间滚轮,中间滚轮分别与皮辊及前罗拉接触,在支架或细纱机机架上设置用于调节皮圈松紧的皮圈张紧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前罗拉的前部设置了负压管,并在负压管与前罗拉上套了带孔的皮圈,因此,可在牵伸过程完成时,对从前罗拉钳口引出的纤维,通过可变量的负压进行集聚控制,有效地收缩和控制了纺纱三角区,并且不会产生其它副作用。


图1为细纱机结构图。
图2为负压管结构图。
图3为皮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摇架13的一端利用摇架轴11与细纱机机架8铰接,在摇架13及细纱机机架8上分别成对地设置前罗拉2、中罗拉9及后罗拉10,摇架13利用定位板12使每一对罗拉都相互紧贴在一起。在细纱机机架8上利用支架6安装负压管3,该负压管3位于前罗拉2的前面,在负压管3上套皮圈5,在皮圈5及负压管3上分别设置相互对应的通孔17、16,当负压管3产生负压时,位于前罗拉2钳口处的空气经皮圈5及负压管3上的通孔被吸走,混杂于空气内的纤尘也被同时带走,皮圈5的另一端套在前罗拉2上,在摇架13上对应于负压管3的部位设置皮辊支架14,在皮辊支架14上有前罗拉2、中间滚轮18及皮辊14,其中,中间滚轮18分别与皮辊14及前罗拉2紧密接触,使皮辊14与前罗拉2同步运动,皮辊14压在负压管3上,对从前罗拉2引出的纤维进行牵伸。在支架6或细纱机机架8上设置用于调节皮圈5的松紧的皮圈张紧轮4,以保证皮圈5的运动精度。
工作时,带孔的皮圈5与前罗拉2同步运动,皮圈5下部的负压管3透过皮圈5上面的孔,对前罗拉钳口引出的纤维束进行吸负控制。根据所纺纱的不同支数,调节负压气源7,可提供匹配的气量。皮辊支架14可以插入细纱机的摇架上。
皮圈5上的通孔17有大小两种,并以间隔分布,如果全部采用较大的孔,则有可能会影响到皮圈的强度,如果全部采用较小的孔,则可能达不到要求的空气量,因此,采用这种大小间隔分布的方式,以便在保证皮圈5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有较好的通气量。
负压管3上的通孔16呈长槽形,这种长槽形的孔有助于与皮圈上的孔对准。
权利要求1紧密型纺纱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架的端部安装负压管,在负压管上套皮圈,在皮圈和负压管上分别间隔设置相互对应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支架安装于细纱机机架上,负压管靠近前罗拉,皮圈的另一端套在前罗拉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负压管的上面设置相对应的皮辊,并且,皮辊压在负压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皮辊利用皮辊架安装于细纱机的摇架上,在皮辊架上安装有中间滚轮,中间滚轮分别与皮辊及前罗拉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架或细纱机机架上设置用于调节皮圈松紧的皮圈张紧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摇架的一端利用摇架轴与细纱机机架铰接,在摇架及细纱机机架上分别成对地设置前罗拉、中罗拉及后罗拉,在细纱机机架上利用支架安装负压管,该负压管位于前罗拉的前面,在负压管上套皮圈,在皮圈及负压管上分别设置相互对应的通孔,皮圈的另一端套前罗拉上,在摇架上对应于负压管的部位设置皮辊支架,在皮辊支架上有前罗拉、中间滚轮及皮辊,其中中间滚轮分别与皮辊及前罗拉紧密接触,皮辊压在负压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皮圈上的通孔有大小两种,并以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负压管上的通孔呈长槽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纺织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纺纱装置。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支架的端部安装负压管,在负压管上套皮圈,在皮圈和负压管上分别间隔设置相互对应的通孔,支架安装于细纱机机架上,负压管靠近前罗拉,皮圈的另一端套在前罗拉上,在负压管的上面设置相对应的皮辊,并且,皮辊压在负压管上,皮辊利用皮辊架安装于细纱机的摇架上,在皮辊架上安装有中间滚轮,中间滚轮分别与皮辊及前罗拉接触,在支架或细纱机机架上设置用于调节皮圈松紧的皮圈张紧轮。这种装置可有效地收缩和控制纺纱三角区,从而提高成纱质量,改善环境卫生。
文档编号D01H5/26GK2658178SQ0327884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8日
发明者赵哲夫 申请人:赵哲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