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47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为一种送纱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自动导纱且可使纱线的输送具有极佳稳定性及织造品质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
背景技术
按,一种送纱装置是设在圆针织机上用以提供送纱作业,习知具有定量与变量送纱功能的送纱装置如美国专利第4,890,464号专利案(相同于欧洲专利公开号第0333481号专利案),如其说明书及图式所示,其包括有一外壳1,该外壳1的上部12与前部13设有由滚珠轴承14、15所支持的轴16,而该轴16的上部设有驱动机构17,该驱动机构17具有两个藉离合器24、24’控制的四个驱动轮171、172、173、174;一给纱机构21,包括有一摩擦系数较大的第1导纱面27及摩擦系数较小的第2导纱面28,而邻接该给纱机构21设有手动导件29、30及导纱孔29a、30a,该两手动导件29、30是压入外壳前部13底部的轴承31为中心以360度自由旋转,其中手动导件29是用以将纱线导入第1导纱面27,而手动导件30是用以将纱线导入第2导纱面28。
前述该送纱装置用以进行导纱的手动导件29、30是为手动调整,不但调整上较为繁琐,且两者并没有相互连动上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提花织造(Jacquard pattern knitting)的变量送纱时,其吃纱的纱长被手动导件29所设定而呈一定长度,当针织机的纱量需求增加时,纱线张力增加而纱长较长,而当针织机的纱量需求减少时,纱线张力降低而纱长较短,因此在变量供纱的纱线张力由大变小、纱长由长变短时,将使得该纱长于瞬间没有缓冲的余地,而造成纱圈突出的现象,相反的,当变量供纱的纱线张力由小变大时,纱线张力突然升高,则导致织造布匹有破洞或横条产生;而由于该送纱装置在进行变量供纱时针对纱线张力的稳定性无法掌握,尤其对具有弹性的纱线进行织造时,当纱线张力变化较大时根本无法织造可用布匹,这是其结构设计的一大缺点。
再者,该送纱装置是利用四个驱动轮171、172、173、174连动第1导纱面27及第2导纱面28,即以四个驱动轮不同速度来调整纱线张力的变化,而调整该驱动轮需要以人工将离合器24、24’分别控制,故该送纱装置在改车而调整张力时也相当繁琐。
又,该送纱装置在进行变量送纱时系使用两手动导件29、30由上、下两段先后导入第1导纱面27及第2导纱面28,然其在进行定量送纱时,则将纱线穿过如其第一图虚线所示的手动导件30,使纱线穿过手动导件30的导纱眼后直接进入第2导纱面28,亦即在进行定量送纱时不使用上方的第1导纱面27而仅使用下方的第2导纱面28,故使得其纱线穿纱作业及进行不同批号布匹织造改车时较为费时,故其整体结构上诚有待再加以改良突破的必要。
鉴于前述送纱装置其纱线于变量送纱及定量送纱操作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达到理想的事实,发明人乃基于多年从事此业研究开发的经验,希望能提供一种从根本解决送纱稳定性问题而更具产业利用性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以服务业界及社会大众,遂经多时的研发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能使纱线输送的张力变化具有瞬间调整的作用,而使送纱作业具有极佳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布匹的织造品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以改变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且使经导纱臂引导的纱线相对变量送纱轮的接触面增加,进而提升张力调整的便利性及整体送纱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在进行变量送纱及定量送纱皆是同时利用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的圈绕送纱,使得其纱线穿纱作业及进行不同批号布匹织造改车时快速便捷,进而提升针织机织造能力。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所采行的技术手段系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入纱压纱器、第一导纱眼及第二导纱眼,用以供一纱线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引入;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送纱本体上方,且连结有一主轴而传动,该主轴上设有多层式皮带轮及离合器,并可由一组多数无端皮带所驱动;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该驱动单元的主轴上,而该送纱轮组包括一固设于该主轴上的变量送纱轮及一定量送纱轮;一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其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一承接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的该第二导纱眼穿绕而来的纱线的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相对该自动导纱臂的另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一张力微调单元,包括有一张力调整臂,该张力调整臂是弹性抵顶而枢接于该主轴处,并以该主轴为中心而可自由旋动,该张力调整臂的端边是设有一微调导纱眼;而该经穿该第二导纱眼的纱线继穿设该第三导纱眼,再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后而继穿设至该导纱臂导纱眼及微调导纱眼,然后再穿经第四导纱眼及绕设该定量送纱轮后,经该送纱本体末端的一第一导纱眼、纱线制动器及末端第二导纱眼而出纱;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而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以变化该纱线与该变量送纱轮的接触面积及进行张力调整,而完成自动导纱的作业。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绕设于该定量送纱轮的纱线是绕设有1-3圈,以达成变量送纱作业。而该绕设于该定量送纱轮的纱线绕设有3圈以上即可达成定量送纱作业。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自动导纱单元结合一固定板而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该固定板上可用以设置该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而该微调导纱眼是相对位于该变量送纱轮的下缘。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张力微调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挟持定位该张力调整臂的防尘盖帽及轴向盘,该防尘盖帽是嵌设定位于该送纱本体底部,其设有一轴孔;该张力调整臂一端设有一调整盘,该调整盘设有一轴孔;该轴向盘包括有一穿设于该张力调整臂的轴孔及防尘盖帽的轴孔的轴孔柱。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防尘盖帽进一步包括有一环盖,该环盖的外周缘设有一供该张力调整臂凸伸出的环缺部;再者,该防尘盖帽的环缺部上设有复数凹卡部,而该张力调整臂设有一相对该防尘盖帽的复数凹卡部的凸卡部;又,该张力调整臂包括有一调整盘,该调整盘上设有复数调整孔,而该轴向盘包括有一轴盘,该轴盘上嵌设有一相对该张力调整臂的复数调整孔的滚珠。
本发明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界定有一本体纵长方向,且其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及入纱压纱器;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送纱本体上,该驱动单元包括一主轴;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该驱动单元的主轴上,其包括一固设于该主轴上的变量送纱轮及一定量送纱轮;一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其界定有一端轴方向,该端轴方向与该送纱本体的本体纵长方向约呈平行,该自动导纱单元于该端轴方向的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一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于相对该自动导纱臂的另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且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以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一纱线,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的该入纱导纱臂及入纱压纱器导引至该第三导纱眼,且继穿绕该变量送纱轮而至该导纱臂导纱眼,再至该第四导纱眼而绕至该定量送纱轮。
本发明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且其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及入纱压纱器;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送纱本体上,该驱动单元包括一主轴;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该驱动单元的该主轴,其包括有一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一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其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一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于该相对该自动导纱臂的另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一张力微调单元,包括有一张力调整臂,该张力调整臂是弹性抵顶而枢接于该主轴处,并以该主轴为中心而可自由旋动,该张力调整臂的端边是设有一微调导纱眼;一纱线,连结于该第三导纱眼、变量送纱轮、导纱臂导纱眼、微调导纱眼及定量送纱轮间;且该自动导纱臂具有一依该纱线需求量变化而自动提升该纱线与该变量送纱轮接触面的偏转位置。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偏转位置呈该导纱臂导纱眼与该导纱座导纱眼相对位于该送纱本体的纵长方向的中心的两侧;而该送纱本体具有一本体纵长方向,该自动导纱单元具有一端轴方向,而该送纱本体的本体纵长方向系与该自动导纱单元的端轴方向约呈平行。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业经穿设于该导纱臂导纱眼的纱线并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后而穿至该自动导纱单元上的一第四导纱眼,该第四导纱眼的纱线再绕经定量送纱轮1-3圈后,经送纱本体末端一第一导纱眼、纱线制动器及末端第二导纱眼而出纱,且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而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以达成变量送纱的作业;而该业经穿设于该第四导纱眼的纱线绕经定量送纱轮3圈以上后、经送纱本体末端一第一导纱眼、纱线制动器及末端第二导纱眼而出纱,以达成定量送纱的作业。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使纱线的张力变化能瞬间予以调整,而使纱线的输送具有极佳的稳定性。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本发明的较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平面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上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行变量送纱操作的上视示意图;图5为第2图沿A-A剖线上视示意图,表示未进行变量送纱状态;图6为第2图沿A-A剖线上视示意图,表示进行较大量变量送纱操作;图7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7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张力微调单元分解示意图;图7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防尘盖帽底部示意图;图7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张力微调单元组合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另侧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平面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上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张力变化一调整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张力变化二调整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张力变化三调整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张力变化四调整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至4,为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第一实施例,该送纱装置1包括有一送纱本体10、驱动单元20、送纱轮组30及自动导纱单元50;该送纱本体10后端部设有一固定器11,该固定器11可藉由螺栓110锁固在圆针织机的纱架环圈111上;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13及入纱压纱器131(压纱器已另案申请专利,有关详细说明从略),用以引导纱线40进入该送纱装置1中,该入纱导纱臂13上设有第一导纱眼12,且该入纱导纱臂13与入纱压纱器131间设有一滤纱器14;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下方设有一第二导纱眼151,而该入纱压纱器131与第二导纱眼151间设有一入纱停车侦知臂16,用以侦测该纱线40运作状况;该送纱本体10后端部下方设有一末端导纱眼17、18,且该末端导纱眼17与末端导纱眼18间设有一纱线制动器171及出纱停车侦知臂19。该驱动单元20是设置于该送纱本体10上方,且连结有一主轴20A而传动,该主轴20A上设有二层式皮带轮23及离合器24,并可由一组无端皮带21所驱动。而该送纱轮组30包括有一变量送纱轮31及定量送纱轮32,该变量送纱轮31及定量送纱轮32系固定于该主轴20A上而与该驱动单元20连结传动。
该自动导纱单元50是结合一固定板52而设于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下方,其系呈一长方形本体,且其端轴方向N系与该送纱本体10的本体纵长方向M约呈相互平行的设置,该自动导纱单元50于其纵长往该送纱本体10后端部方向的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51,该自动导纱臂51具有受牵引而旋摆的张力机制,其并延伸有一弯折段510,该弯折段510末端设有一可与该变量送纱轮31相对应的导纱臂导纱眼53,该导纱臂导纱眼53能随该自动导纱臂51的自动调整而达成其准确位置的变动;而该固定板52是固结在该自动导纱单元50a的纵长方向相对该自动导纱臂51的另端,其具有上折板520、第一下折板522、第二下折板523及一垂直折板524,其中该上折板520设有一固定孔521,以利螺栓锁固于送纱本体10上,该第一下折板522上设有一第三导纱眼54及第四纱眼54A,而该第二下折板523上设有一第二导纱眼151,而如图1-2所示该垂直折板524则用以固定入纱压纱器131。
该纱线40系从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进入该送纱装置1,其相继穿绕有该第一导纱眼12、滤纱器14、入纱压纱器131、第二导纱眼151、第三导纱眼54、变量送纱轮31、导纱臂导纱眼53、第四导纱眼54A,再绕经定量送纱轮至少绕设一圈后,经末端导纱眼17、纱线制动器171及末端导纱眼18而出纱,而该纱线制动器171与末端导纱眼18间可由该出纱停车侦知臂19侦测该纱线40的出纱及停车状态,藉此,以进行变量送纱。
又如图2所示,欲进行定量送纱时,可依前述该纱线40的穿绕方式再进一步于该定量送纱轮32上多绕取若干圈(三圈以上)后再由末端导纱眼17穿出,藉此,以进行定量送纱;即当由变量送纱变成定量送纱时,在相同的纱线40穿引路径上不必作任何变换,只需增加定量送纱轮32上纱线40的绕设圈数,即可达成定量送纱的目的,因此,不需剪断纱线40,不需重新穿纱,也不需改变送纱零组件的配置位置及工序,此乃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实施例的一大便捷特征。
继请参阅图5,由于该自动导纱单元50设于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下方约相互平行的一侧,而使该自动导纱臂51端边的导纱臂导纱眼53在该自动导纱臂51未偏转的状况下是位于相对该送纱本体10的另一侧,且该纱线40由该第二导纱眼151、第三导纱眼54穿绕该导纱臂导纱眼53后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再穿绕该第四纱眼54A,因此,当该纱线40需求量有所变化而需进行较大变量送纱时,该自动导纱单元50a的自动导纱臂51的偏摆作动将使该导纱臂导纱眼53越接近该第二导纱眼151或第三、四导纱眼54、54A,如图6所示,而使该导纱臂导纱眼53及第三、四导纱眼54、54A位于相对该变量送纱轮31轴向的垂直方向(即该送纱本体10的本体纵长方向)最相靠近的位置状态,如此可使该纱线40由该导纱臂导纱眼53绕至第四纱眼54A时对该变量送纱轮31有最大接触面,而藉由该纱线40相对变量送纱轮的接触面增加进而大为提升整体送纱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至图10,为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第二实施例,用以说明该送纱装置具有张力微调而使送纱更为稳定的机制,而因第二实施例是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因此为便于理解,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件皆具有相同的构件编号。
该送纱装置1包括有一送纱本体10、驱动单元20、送纱轮组30、自动导纱单元50及张力微调单元60;该送纱本体10后端部设有一固定器11,该固定器11可藉由螺栓110锁固在圆针织机的纱架环圈111上;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13及入纱压纱器131,用以引导纱线40进入该送纱装置1中,该入纱导纱臂13上设有第一导纱眼12,且该入纱导纱臂13与入纱压纱器131间设有一滤纱器14;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下方设有一第二导纱眼151,而该入纱压纱器131与第二导纱眼151间设有一入纱停车侦知臂16,用以侦测该纱线40运作状况;该送纱本体10后端部下方设有一末端导纱眼17、18,且该末端导纱眼17与末端导纱眼18间设有一纱线制动器171及出纱停车侦知臂19。该驱动单元20是设置于该送纱本体10上方,且连结有一主轴20A而传动,该主轴20A上设有二层式皮带轮23及离合器24,并可由一组无端皮带21所驱动。而该送纱轮组30包括有一变量送纱轮31及定量送纱轮32,该变量送纱轮31及定量送纱轮32系固定于该主轴20A上而与该驱动单元20连结传动。另,该送纱本体10的前端底部11B于该主轴20A处是设有一凹部112(如图7B所示),该凹部112内设有一轴穴101及轴孔102,而该凹部112两侧并设有螺孔113。
该自动导纱单元50是结合一固定板52而设于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下方,其系呈一长方形本体,且其端轴方向N系与该送纱本体10的本体纵长方向M约呈相互平行的设置,该自动导纱单元50于其纵长往该送纱本体10后端部方向的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51(其详细构造已揭露于美国专利第号钟中,有关说明从略),该自动导纱臂51具有受牵引而旋摆的张力机制,其并延伸有一弯折段510,该弯折段510末端设有一可与该变量送纱轮31相对应的导纱臂导纱眼53,该导纱臂导纱眼53能随该自动导纱臂51的自动调整而作动以达成其准确位置的变动;而该固定板52是固结在该自动导纱单元50a的纵长方向相对该自动导纱臂51的另端,其具有上折板520、第一下折板522、第二下折板523及一垂直折板524,其中该上折板520设有一固定孔521,以利螺栓锁固于送纱本体10上,该第一下折板522上设有一第三导纱眼54及第四纱眼54A,而该第二下折板523上设有一第二导纱眼151,该垂直折板524则用以固定入纱压纱器131。
该张力微调单元60系枢设于该主轴20A上,如图7A、7B所示,其包括有一防尘盖帽70、张力调整臂61及轴筒盘68,其中,用以防止纱线意外缠绕在主轴20A上或尘埃附着在主轴20A上的该防尘盖帽70包括有一轴孔71、轴孔凸缘72及环盖74,该轴孔凸缘72两端设有凸耳螺孔73,而该环盖74的外周缘约90度方向设有一环缺部75,该环缺部75上并设有复数凹卡部751(如该防尘盖帽70反面图7C所示),而该防尘盖帽70是嵌设于该送纱本体10底部11B的凹部112处,并以螺栓螺固于该防尘盖帽70的凸耳螺孔73及该凹部112两侧的螺孔113;该张力调整臂61的一端设有一调整盘63,该调整盘63约90度的盘面上设有复数调整孔63A,而该调整盘63内侧是设有一轴孔64及轴孔凸缘65,该轴孔凸缘65可嵌入于该防尘盖帽70的轴孔凸缘72底部(如图7D所示),该张力调整臂61的自由端处设有一微调导纱眼62,该微调导纱眼62并随该张力调整臂61的凸伸出该防尘盖帽70的环缺部75而相对位于该变量送纱轮31的下缘,而张力调整臂61邻接该调整盘63处设有一凸卡部66,而该凸卡部66可随张力调整臂61的调整位移而卡制于该防尘盖帽70的凹卡部751,而具有微调的定位作用;该轴筒盘68包括有一轴孔柱680及轴盘681,该轴孔柱680是插设于该张力调整臂61的轴孔64及防尘盖帽70的轴孔71,并被该主轴20A所贯穿而使轴筒盘68定位于送纱轮组30上方,而该轴盘681上设有一凸部682,该凸部682可随张力调整臂61的调整位移而卡制于该防尘盖帽70的调整孔63A,而具有微调的定位作用;如此,该张力调整臂61即可以该主轴20A为中心而订位旋动,用以进行张力微调的操作。此间应予说明的乃该张力调整臂61可仅包括一调整盘63,该调整盘63上设有复数调整孔63A,而该轴筒盘68包括有一轴盘681,该轴盘681上嵌设有一相对该张力调整臂的复数调整孔63A的凸部682;该张力调整臂61也可仅包括该防尘盖帽70的环缺部75上设有复数凹卡部751,而该张力调整臂61的水平部上设有一相对该防尘盖帽70的复数凹卡部751的凸卡部66,以使张力调整臂61可以该主轴20A为中心而定位旋动。
该纱线40系从该送纱本体10前端部进入该送纱装置1,其相继穿绕有该第一导纱眼12、滤纱器14、入纱压纱器131、第二导纱眼151、第三导纱眼54、变量送纱轮31、导纱臂导纱眼53、微调导纱眼62、定量送纱轮32、第四导纱眼54A,再绕经定量送纱轮32一圈或若干圈后,经末端导纱眼17、纱线制动器171及末端导纱眼18而出纱。
继请参阅图11,由于该张力调整臂61是用以调整该纱线40出纱的张力大小微调依据,因此该自动导纱臂51配合该张力调整臂61可于变量供纱时解决各种纱线不同张力大小变化范围的控制问题,且在改车时也可轻易解决纱线张力的调整作业。而该张力调整臂61的操作方式是当纱线的送纱速度被皮带21及皮带轮23设定在某一所期望数据时,倘纱线的张力变化为0g时,该张力调整臂61是调整至与该送纱本体10中心轴线约相平行的位置,如图11所示的状态位置;倘纱线的张力变化为1-2g时,该张力调整臂61是调整至与该送纱本体10中心轴线约呈30度的位置,如图12的状态位置;而纱线张力变化如为3-4g时,该张力调整臂61是调整至与该送纱本体10中心轴线约呈60度的位置,如图13所示的状态位置;倘纱线张力变化为5-6g时,该张力调整臂61是调整至与该送纱本体10中心轴线约呈90度的位置,如图14的状态位置,准此,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只需使用两成层驱动皮带21及皮带轮23即可获致八个稳定送纱张力调整的目的。
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由于该自动导纱臂51的摆幅完全取决于纱线的需求量,故该自动导纱臂51反复摆动时即具有纱线张力变化的缓冲空间利用,再加上该张力调整臂61的微调作用,可使纱线的供纱作业非常稳定,而免于纱圈大小不一或有布匹破洞、横条产生的现象。
再者,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由于在进行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时皆同时利用变量送纱轮31及定量送纱轮32上下两个同时送纱,但由于两个送纱轮对纱线的摩擦系数不同,为使送纱作业得以顺利进行,本发明的定量送纱轮32的直径略大于变量送纱轮31,令送纱作业的输入端的纱线长度永远略大于输出端,因此纱线的出纱纱长均一,纱线的张力相当稳定,且在变量送纱及定量送纱交替时也仅是调节该定量送纱轮32上纱线绕设的圈数多寡而已,并不必调节其它构件,甚至仅在该定量送纱轮32上适当的设定纱线绕设圈数,即可同时适用于变量送纱及定量送纱,而不必进行额外穿纱调整作业,其送纱作业上相当简便而有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藉其上述特有的结构特征确能达原发明目的的各项要求,且大幅改进习式产品的莫大实用功效,更未见有相同结构特征的产品公开贩售,显见本案实已符合发明专利的成立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的申请,恳请早日赐准本案专利,以彰显专利法奖励国人发明的立法精神,是所至盼。
权利要求
1.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一设于该入纱导纱臂上方的第一导纱眼、一设于该入纱导纱臂下方的入纱压纱器、及一设于该入纱压纱器后方的第二导纱眼,用以供一纱线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引入;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送纱本体上方,且连结有一主轴而传动,该主轴上设有皮带轮及离合器,并可由一组无端皮带所驱动;其特征在于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该驱动单元的主轴上,而该送纱轮组包括一固设于该主轴上的变量送纱轮及一定量送纱轮;其特征为一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其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一承接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的该第二导纱眼穿绕而来的纱线的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相对该自动导纱臂的另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一张力微调单元,包括有一张力调整臂,该张力调整臂是枢接于该主轴上,并以该主轴为中心而可作定位角度旋动,该张力调整臂的端边是设有一微调导纱眼;而该经穿该第二导纱眼的纱线继穿设该第三导纱眼,再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后而继穿设至该导纱臂导纱眼及微调导纱眼,然后再穿经第四导纱眼及绕设该定量送纱轮后,经该送纱本体末端的一第一导纱眼、纱线制动器及末端第二导纱眼而出纱;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而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以变化该纱线与该变量送纱轮的接触面积及自动进行张力调整,而完成自动导纱的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绕设于该定量送纱轮的纱线是绕设3圈以下,以达成变量送纱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绕设于该定量送纱轮的纱线是绕设3圈以上,以达成定量送纱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自动导纱单元结合一固定板而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该固定板上可用以设置该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微调导纱眼是相对位于该变量送纱轮的下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张力微调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挟持定位该张力调整臂的防尘盖帽及轴筒盘,该防尘盖帽是嵌设定位于该送纱本体底部,其设有一轴孔;该张力调整臂一端设有一调整盘,该调整盘设有一轴孔;该轴筒盘包括有一穿设于该张力调整臂的轴孔及防尘盖帽的轴孔的轴孔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防尘盖帽进一步包括一环盖,该环盖的外周缘设有一可供该张力调整臂凸伸出的环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防尘盖帽的环缺部上设有复数凹卡部,而该张力调整臂设有一相对该防尘盖帽的复数凹卡部的凸卡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张力调整臂包括有一调整盘,该调整盘上设有复数调整孔,而该轴筒盘包括一轴盘,该轴盘上嵌设有一相对该张力调整臂的复数调整孔的凸部。
10.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界定有一本体纵长方向,且其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及入纱压纱器;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送纱本体上,该驱动单元包括一主轴;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该驱动单元的主轴上,其包括一固设于该主轴上的变量送纱轮及一定量送纱轮;其特征为一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其界定有一端轴方向,该端轴方向与该送纱本体的本体纵长方向约呈平行,该自动导纱单元于该端轴方向的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一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于相对该自动导纱臂的另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且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以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一纱线,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的该入纱导纱臂及入纱压纱器导引至该第三导纱眼,且继穿绕该变量送纱轮而至该导纱臂导纱眼,再至该第四导纱眼而绕至该定量送纱轮而出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自动导纱臂设于该自动导纱单元的端轴方向往该送纱本体后端部方向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入纱导纱臂上系设有一第一导纱眼,而该送纱本体的下方另设有一第二导纱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进一步设有一张力微调单元,该张力微调单元包括有一张力调整臂,该张力调整臂是枢接于该主轴上,并以该主轴为中心而可作定位旋动,该张力调整臂的端边设有一微调导纱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微调导纱眼是相对位于该变量送纱轮的下缘。
15.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且其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及入纱压纱器;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送纱本体上,该驱动单元包括一主轴;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该驱动单元的该主轴,其包括一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其特征为一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其一端凸伸设有一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一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于该相对该自动导纱臂的另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一张力微调单元,包括有一张力调整臂,该张力调整臂是枢接于该主轴上,并以该主轴为中心而可作定位旋动,该张力调整臂的底端边设有一微调导纱眼;一纱线,连结于该第三导纱眼、变量送纱轮、导纱臂导纱眼、微调导纱眼及定量送纱轮间;且该自动导纱臂具有一依该纱线需求量变化而自动调整该纱线与该变量送纱轮接触面的偏转空间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偏转位置呈该导纱臂导纱眼与该导纱座导纱眼相对位于该送纱本体的纵长方向的中心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送纱本体具有一本体纵长方向,该自动导纱单元具有一端轴方向,而该送纱本体的本体纵长方向系与该自动导纱单元的端轴方向约呈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业经穿设于该导纱臂导纱眼的纱线并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后而穿至该自动导纱单元上的一第四导纱眼,该第四导纱眼的纱线再绕经定量送纱轮1-3圈后,经送纱本体末端一第一导纱眼、纱线制动器及末端第二导纱眼而出纱,且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而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以达成变量送纱的作业。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业经穿设于该导纱臂导纱眼的纱线并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后而穿至该自动导纱单元上的一第四导纱眼,该第四导纱眼的纱线再绕经定量送纱轮3圈以上后、经送纱本体末端一第一导纱眼、纱线制动器及末端第二导纱眼而出纱,以达成定量送纱的作业。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微调导纱眼是相对位于该变量送纱轮的下缘。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变量送纱轮的直径略大于定量送纱轮。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变量送纱轮的直径略大于定量送纱轮。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特征为该变量送纱轮的直径略大于定量送纱轮。
全文摘要
一种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其包括送纱本体、驱动单元、送纱轮组、自动导纱单元及张力微调单元,该送纱本体前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臂、入纱压纱器、第一导纱眼及第二导纱眼,设于该主轴上的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该自动导纱单元设于该送纱本体前端部下方,其一端凸伸设有自动导纱臂,该自动导纱臂末端设有导纱臂导纱眼,而该自动导纱单元另端设有第三导纱眼及第四导纱眼;该张力微调单元包括有张力调整臂,该张力调整臂枢接于该主轴处,该张力调整臂的端边设有微调导纱眼;可使该自动导纱臂能随纱量需求变化而自动偏转而改变该导纱臂导纱眼的位置,并配合该张力调整臂得以进行纱线张力的微调,进而提升送纱作业的稳定性及织造品质。
文档编号D04B15/48GK1607282SQ20031010111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陈仁惠, 陈佩莹 申请人:陈仁惠, 陈佩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