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96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兼具有可调控式变量不规则送纱或定量送纱的任一种送纱方式的圆编针织机用送纱装置。
由于挽近圆编针织机的织品千变万化,在积极送纱中往往又需渗入一部份定量送纱,以便在若干口送纱轮为一单元下组成不同张力状况的送纱态样,才能织出特异性的花纹或色彩组织的针织品,因此,该项兼具有定量送纱及变量不规则送纱的两用送纱装置,便成为市场中所追求的技术之一。我国公告第149170号(申请案号第77203737号)「圆针织机用积极式给纱装置」便是应运而生的申请案,该案主要包括一由该驱动机构驱动的给纱机构,该给纱机构具有第一导纱面及第二导纱面,第一导纱面的入纱侧设有第一纱线引导机构,第二导纱面的入纱侧设有第二纱线引导机构,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第一导纱面的摩擦力较大,第二导纱面的摩擦力较小,对送纱量会变动的花纹编织,以第一导纱面给纱,对于送纱量不会变动的定量无花纹编织,则以第二导纱面给纱,因而兼具两种不同给纱方式于一体。该案虽能符合上述不规则的纱量变化的花纹编织与定量给纱的无花纹编织作业,但该案在使用上仍具有下列缺点由于该不规则送纱的第一导纱面,主要是利用橡胶被覆表面的阻滑性摩擦面的摩擦作用力及纱线需求的张力大小而决定是否进行送纱或不送纱;因此,当纱线被需求时,应使纱线与橡胶被覆表面间具有一最大的接触面积,由两者间的摩擦阻力达成送纱的目的;当纱线不被需求时,就应使纱线与橡胶被覆表面间不接触或具有一最小的接触面积,以避免在纱线不被需求时仍行消极送纱。但该案仅由第一纱线引导机构的被转动位置,以调整纱线与橡胶被覆表面间的接触角度及面积,该案虽能以手动操作方式改变第一纱线引导机构的位置,进而调整纱线与橡胶被覆表面间的接触角度;但事实上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可能依据瞬息变化的纱线实际需求状况,而随时准确地调整第一纱线引导机构的位置,因此,该第一纱线引导机构是在进行送纱作业前被预先调整至一折衷位置上,也就是使纱线与橡胶被覆表面间是处于一介于确实送纱(最大接触角度)与避免送纱(不接触或最小接触角度)间的折衷接触角度上,这样极易在第一纱线引导机构的位置调整略有不慎或纱线质量不均时,造成极高的误动作率,也就是可能在纱线被需求时,摩擦阻力过小而不足而达成送纱目的;或者在纱线不被需求时,摩擦阻力过大而仍继续送纱的现象发生,至少也会造成消极送纱现象,如此对于布匹的织造花纹将生成条距不一或偏斜的不良品现象。
另外,使用变量送纱的较佳装置,例如美国专利第3,606,975号变量送纱器,如美名格公司产品型号SFT,该送纱器是因应变量送纱的需求而设计者,该送纱器主要是由内部的电子电路藉张力圈的控制感知而改变变量送纱量的大小,一般而言,以微机电路控制的变量送纱的准确性应无可置评,但因马达的转速忽快忽慢的变量送纱中,往往受制于惯性作用,致马达的控制在易受干扰的环境中,常有控制失态的缺憾,此外,令操作者最大困扰之处在于张力圈与纱线的摩擦最频繁,故障率也最高,并且在同一单元内的喂纱口采用不同张力或改变纱线张力时,该喂纱口必须频频更换张力圈,所以每批布生产后不同纱线组织或不同针织布规格及质量时,务必重新调整张力圈的规格及态样,使计算机不规则送纱在改车作业时,更换张力圈颇为费时费事,且又容易磨损,已成为微机变量送纱上的一大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
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包括一入纱停车器,一同轴设置的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一可选择将变量送纱轮上的纱线引导至定量送纱轮的导纱板,一设在送纱装置本体上的活动导纱机构及一设在出纱侧上的可调控式变量送纱张力的压纱器,其特征是该送纱装置本体,是以可拆卸方式锁固于一纱架上;具有一由无端皮带所驱动并枢设于该送纱装置本体上的驱动机构;有一由该驱动机构带动而以同速转动的变量送纱轮,其圆周外表面套置一具有较大摩擦阻力的弹性送纱面,由该送纱面与纱线间相互接触时的摩擦力,而以给纱量会变动的方式进行变量送纱;有一同轴设置于该变量送纱轮下方的定量送纱轮,该定量送纱轮具有一与纱线间摩擦作用力小的储纱表面,可供绕设数圈纱线,而以给纱量不会变动的方式进行定量积极储纱送纱;有一导纱板,其布设有数个导纱眼,藉以选择将该变量送纱轮上的纱线引导或不引导至该定量送纱轮;以及一设置于该变量送纱轮外围的活动导纱机构,其在纱线未被需求时,藉由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摆动至一远离该变量送纱轮的位置,藉以引导纱线不与变量送纱轮接触,以停止送纱;在纱线被需求时,藉由纱线张力克服该弹簧的弹力,使该活动导纱臂摆动至一靠近变量送纱轮的位置藉以引导纱线与变量送纱轮接触,以进行送纱;还具有一可调控压纱器,是设置于送纱装置的出纱末端上,以使进行变量送纱时,可依纱线性质及提花要求任意调整纱线张力于所期的水平质量而织造所期的针织布。
这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变量送纱轮,特征是该变量送纱轮具有一导纱面,其断面为U型或V型。
这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特征是该送纱装置的入纱侧进一步设置一入纱停车器及第一压纱器,以控制入纱纱线的张力状态及断纱的处置。
这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导纱板,特征是该导纱板于的顶端是锁固于本体的底端。
这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变量送纱轮,特征是该变量送纱轮的送纱表面为优力橡胶或矽胶送纱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其可选择进行定量送纱与可调控式变量送纱的任一种送纱方式,兼具有可对应无花纹针织及提花针织的任一种送纱功能,尤其可对变量送纱作成可因应现场操作实际需求而立即调整送纱量的大小。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即使用高摩擦系数的V型或U形断面送纱表面弹性体送纱轮作为变量送纱轮,不但可完全解决习用橡胶被覆表面易于滑移的缺点,且可避免高速织造中纱线跳脱的现象,而能有效提高针织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其出纱路径上设有一弧形活动导纱机构,该活动导纱机构可因应纱线在有、无需求时的张力变化情形,而自动调整其旋转角度;由弧形活动导纱臂的引导,使纱线未被需求时,纱线不与变量送纱轮的外周表面发生接触;当纱线被需求时,纱线即与变量送纱轮的外周表面生成一最大的接触角度,以达到确实送纱与不送纱两种分野清楚的送纱状态,因而可改善所织造布匹的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即在出纱路径上设置一可调整出纱张力大小的压纱器,以便将微机送纱器更换张力圈的繁琐技术困扰问题在本发明中予以迎刃而解。
具有上述优点的本件可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包括有同轴设置的驱动轮、定量送纱轮及变量送纱轮,并由多数无端皮带以多段变速方式带动该驱动轮转动,再带动同轴的定量送纱轮及变量送纱轮同步转动;一固设于送纱器上的导纱板,藉由导纱板上所设置的复数导纱眼,使变量送纱轮上的纱线被引导至定量送纱轮上;以及一设于变量送纱轮外周的弧形活动导纱机构,该活动导纱机构平时是藉由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活动导纱机构的自由端具有一远离变量送纱轮的弹性趋势,亦即在纱线未被需求而呈几无张力状态时,由活动导纱机构的引导,使纱线不与变量送纱轮的外周表面发生接触,而能确实停止送纱,并完全消弭消极性送纱现象;只有当纱线被需求而增加其张力时,该纱线张力可克服弹簧弹力,使活动导纱机构的自由端靠近变量送纱轮,进而带动纱线与送纱轮生成一最大接触角度,而能确实送纱。
该定量送纱轮是使用外周设有复数根成环形排列竖立状态的金属制圆棒所构成的储纱式送纱轮,纱线是被绕设于该定量送纱轮上数圈后,而以送纱量无变动的方式进行送纱,使纱线被定量馈送至针织机进行无花纹编织作业。变量送纱轮是由轻量型金属一体成型,其外周为实体的金属圆周表面,其上套置一层具高摩擦系数的V形或U形导纱面的弹性层,例如优丽或矽胶层,因而可使纱线完全密接绕设在其上;当进行送纱量会变动的提花编织作业时,针织机对纱线的需求时有时无,在纱线未被需求时,由活动导纱机构的引导,使纱线不与变量送纱轮的外周表面发生接触,而能确实停止送纱;而在纱线被需求时,活动导纱机构因纱线张力而摆动至送纱位置,使纱线与送纱轮产生一最大接触角度,并由纱线与变量送纱轮表面的摩擦作用而能确实送纱,再由出纱侧的压纱器的弹力调整,使各种不同材质的纱线进行变量送纱时,可获致所期弹性的提花针织布。
在此基础上,如操作者在进行变量送纱作业后欲进行定量送纱作业时,不必重新穿纱,只须在定量送纱轮上以手指多绕几圈储纱圈如图3所示即可进行定量送纱,故本发明的两只送纱装置在使用上方便无遗。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顶面组合立体图2为本案送纱装置进行第一状态变量送纱时的平面视图;图2A为本案送纱装置进行第二状态变量送纱时的平面视图;图3为本案送纱装置进行第三状态定量送纱时的平面视图;图4为本案送纱装置的右侧视图;图5为本案送纱装置中活动导纱机构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6为该活动导纱机构与变量送纱轮配合实施时的俯视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本体 11固定器 110螺丝 111第一横杆20驱动装置 21皮带 23驱动轮 30变量送纱轮31、32摩擦导纱面 33金属圆杆 40入纱停车装置48停车器 6导纱眼 43压纱器 49L型铁60导纱板 50定量送纱轮 65a~65d导纱眼64螺栓 70A活动导纱臂 70活动导纱机构 73壳体71导纱眼 75弹簧座板架 74拉伸弹簧 96可控调的压纱器80张力侦知臂 91 C型架 42导纱眼 24转轴92、94导纱眼 47侦知臂 41L型铁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架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主要包括一本体10、驱动装置20、变量送纱轮30、定量送纱轮50、入纱停车装置40、导纱板60、活动导纱机构70、张力侦知臂80及可调控压纱器90等,其中,该本体10的一端具有一固定器11,可用螺110以可拆卸方式锁固在针织机的纱架第一横杆111上。该入纱停车装置40设于本体10的上方,包括一停车器48,其下端是以L型铁49锁固于本体10上,;停车器48的上方以一L型铁41固设一导纱眼42及一压纱器43,停车器48是有上、中、下导纱眼44、45、46及一侦知臂47以便将入纱纱线Y经由导纱眼42、压纱器43、上、中、下三导纱眼44、45、46及侦知臂47后再经导纱板60上的导纱眼65a~65b的导引而馈送至变量送纱轮30,再经倒纱眼65c~65d而绕过定量送纱轮50经出纱路径后,复经可控调的压纱器96及第二张力侦知臂80。由图可知该压纱器96是由一C型架91固定在本体10的下方,C型架91的前后分别设有导纱眼92、94及94A,其中,导纱眼94用以长纤送纱器,而导纱眼94A则用以短纤送纱器,在短纤送纱时,纱线可以不经上述可调控的压纱器96,而在接由导纱眼94A直接导至导纱眼92而进入针织站也属可行。本案送纱轮及其驱动机构的主要构成为一枢设于本体10中间上方位置的驱动装置20,该驱动装置是由一转轴24以及一组由多数无端皮带21所驱动的多层式同轴驱动轮23所组成,驱动装置20中设有离合器22,以供选择所需送纱速度的驱动轮23驱动转轴24旋转;该转轴24并向下延伸至本体10下方,以在本体10下方联结一个变量送纱轮30以及一个位于变量送纱轮30下方的定量送纱轮50,该变量送纱纱轮30设有一V形或U形摩擦导纱面31;由于定量送纱轮50、变量送纱轮30是与各驱动轮23同轴联结,因此可藉由皮带21带动被选定的驱动轮23、定量送纱轮50与变量送纱轮30同步转动。
本案送纱装置更设有一用以将变量送纱轮30上的纱线Y引导至导纱板60,该导纱板60在其顶端处利用螺栓64锁固在本体10的下方。该导纱板60在对应变量送纱轮30与定量送纱轮50高度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数组导纱眼65a~65,利用该等导纱眼65可改变纱线Y的馈进方向。因此,当进行例如无花纹编织等给纱量不会变动的定量送纱作业时,则如图3所示,使纱线Y经由入纱停车装置40的第一压纱器43后,停车器48的上、中、下导纱眼44、45、46、由导纱眼65a~65d绕经变量送纱轮30及定量送纱轮50,并在定量送纱轮50上;绕上8至10圈后,直接由导纱眼94穿出,经可调控压纱器96及导纱眼92后送至针织机进行无花纹编织,当然在进行无花纹编织时亦可不经由可调控压纱器96,而经由偏心位置的导纱眼94A而送出。当进行例如提花编织等给纱量会变动的变量送纱作业时,则如第1及2图所示,使纱线Y在穿过第一导纱眼65a,以改变纱线Y行进方向,将的引导至变量送纱轮30的导纱面31及活动导纱机构70的导纱臂71上的导纱眼72后,经导纱板60另侧的第二导纱眼65b改变纱线Y行进方向,最后由导纱板60上的第三导纱眼65c穿入,并进入定量送纱轮50的表面绕半圈,经第四导纱眼65d穿出,进入第五导纱眼94可调控压纱器96及第六导纱眼92及而送至针织机进行提花编织。
变量送纱轮30的外围设有一活动导纱机构70,由该活动导纱机构70自动回应纱线Y被针织站的需求量;在纱线Y未被需求的无张力或张力微小状态时,活动导纱机构70引导纱线Y不与变量送纱轮30接触,以停止送纱;在纱线Y被需求而张力突增状态时,活动导纱机构70引导纱线Y与变量送纱轮30生成最大角度的接触,以进行送纱。如图5及图6所示,该活动导纱机构70的一端是被枢设于一壳体73上,活动导纱臂的另一端则为悬空的自由端,该自由端上配合变量送纱轮30的导纱面31而设有导纱眼72;壳体73内部设置有一拉伸弹簧74,弹簧74的一端被固定于壳体上或被固定于一可移动的弹簧座板75上,而弹簧74的另一端则是钩系于活动导纱臂70的一曲柄76上,由该弹簧74的弹性作用力,使活动导纱臂70A的自由端具有一远离变量送纱轮30的弹性趋势(如图6中虚线所示位置);当纱线Y被需求而增加其张力时,该纱线张力可克服弹簧74弹力,使活动导纱臂70A的自由端靠近变量送纱轮30(如图6中实线所示位置),进而带动纱线Y与变量送纱轮30的导纱面31接触而行送纱。
如上所述的本件可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可供选择进行定量送纱与变量送纱等两种送纱方式,兼具有可对应无花纹针织及提花针织等两种送纱功能;另外,本案更由具有弹性负荷的活动导纱机构自动因应纱线在有、无需求时的张力变化情形,而自动调整其旋转角度,以达到确实送纱与不送纱两种分野清楚的送纱状态,亦可改善所织造布匹的质量。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做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包括一入纱停车器,一同轴设置的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一可选择将变量送纱轮上的纱线引导至定量送纱轮的导纱板,一设在送纱装置本体上的活动导纱机构及一设在出纱侧上的可调控式变量送纱张力的压纱器,其特征是该送纱装置本体,是以可拆卸方式锁固于一纱架上;有一由无端皮带所驱动并枢设于该送纱装置本体上的驱动机构;有一由该驱动机构带动而以同速转动的变量送纱轮,其圆周外表面套置一具有较大摩擦阻力的弹性送纱面,由该送纱面与纱线间相互接触时的摩擦力,而以给纱量会变动的方式进行变量送纱;有一同轴设置于该变量送纱轮下方的定量送纱轮,该定量送纱轮具有一与纱线间摩擦作用力小的储纱表面,可供绕设数圈纱线,而以给纱量不会变动的方式进行定量积极储纱送纱;有一导纱板,其布设有数个导纱眼,藉以选择将该变量送纱轮上的纱线引导或不引导至该定量送纱轮;以及一设置于该变量送纱轮外围的活动导纱机构,其在纱线未被需求时,由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摆动至一远离该变量送纱轮的位置,以引导纱线不与变量送纱轮接触,以停止送纱;在纱线被需求时,由纱线张力克服该弹簧的弹力,使该活动导纱臂摆动至一靠近变量送纱轮的位置藉以引导纱线与变量送纱轮接触,以进行送纱;还具有一可调控压纱器,是设置于送纱装置的出纱末端上,以使进行变量送纱时,可依纱线性质及提花要求任意调整纱线张力于所期的水平质量而织造所期的针织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变量送纱轮,其特征是该变量送纱轮具有一导纱面,其断面为U型或V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其特征是,该送纱装置的入纱侧进一步设置一入纱停车器及第一压纱器,以控制入纱纱线的张力状态及断纱的处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导纱板,其特征是,该导纱板于的顶端是锁固于本体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的变量送纱轮,其特征是该变量送纱轮的送纱表面为优力橡胶或矽胶送纱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控式变量送纱或定量送纱装置,包括:入纱停车器;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导纱板;活动导纱机构及压纱器;定量送纱轮以给纱量无变动方式定量送纱;变量送纱轮的V形或U形导纱面形成摩擦阻力较大的送纱表面,由送纱装置本体上的活动导纱机构,在不需纱线时,引导纱线不与变量送纱轮接触,停止送纱;在需要纱线时,引导纱线与变量送纱轮接触,并透过可调控式变量送纱量压纱器的调整,以进行变量或定量送纱作业。
文档编号D04B15/48GK1274776SQ99107400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9日
发明者陈仁惠 申请人:陈仁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