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自偶氧解清洁造纸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73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自偶氧解清洁造纸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造纸制浆领域的开拓性发明。
背景技术
传统制浆工艺存在着“污染严重”、“原料短缺”两大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兴起的亚胺法制浆、生物酶法制浆、爆破法制浆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尤其是稻草浆,由于“硅干扰”,采用“碱回收”的办法也很难做到废水达标排放。“封闭式循环氧解制浆法”虽然解决了污染和原料短缺难题,但仍存在“黑液”需处理,浆料中存在梗片需筛选, 用水量增大和污水处理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特别是近年环保要求越来越高,COD排放指标已降至100MG/L以下,极需研究和发明全无氯无污染清洁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发明内容本发明技术特征是用榨汁搓丝机将原料(如桑条、皇竹草、甜高粱)中的汁液榨出加以利用,将余物搓揉成纤维束;将纤维束输送至熟化反应器中,加入过氧化物氧化、软化、熟化;在植物纤维光电氧综合反应器(专利号200620138146. 3)中加入氢氧化物,在紫外光照射(视需要配置100-1000V灯管)和微电解化学反应(在光电氧综合反应器中加不锈钢振动板)下,激发氢氧化物有选择地与植物纤维中的发色基团发生自偶氧化反应,从而破除纤维中的发色基团,进而改变木素的分子结构,达到软化、疏解、漂白成浆的目的;再用非金属压力精磨机疏解浆料后,用置换洗涤、筛选、浓缩装置将浆料制成全无氯高得率(70以上)商品漂白浆;废液中含钾达1.3MG/L,用于制作“钾基生态毯”(专利申请号:2005100929983)。
具体实施方式
1、在原料集中地用小型分丝机将各种原料(稻麦草、桑条、棉秆、 高粱、玉米秆、竹片、蔗渣、芦苇、麻杆、枝桠材)分解成粗纤维,同时清除泥土、碎叶,杂物约 10 %就地处理,将粗纤维打包运送制浆厂。2、将粗纤维充分浸润后用榨汁搓丝机将汁液榨出,导入加工厂制作药品、食品或乙醇等,将余物搓揉成纤维束用于制浆。3、将纤维束输送至熟化反应器中,通蒸汽达到100°C保温60分钟,加入过氧化物 (过氧化钙、过氧化镁),使浆料软化、熟化、疏解。4、将熟化后的浆料输送至植物纤维光电氧综合反应器中,加入氢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在紫外光照射(视需要在光电氧反应器安装100-1000V灯管)和微电解化学反应(反应器中安装不锈钢振动板在电机运转时发生震动)下,激发氢氧化物有选择地与纤维中的发色基团发生自偶氧化反应,从而破除纤维中的发色基团,进而改变木素的分子结构,达到软化、疏解、漂白成浆的目的,浆料白度达到60% ISO 90% ISO。5、用非金属压力精磨机将浆料进行疏解。6、用置换洗涤、筛选、除渣、浓缩装置将浆料进行洗涤、筛选、除渣、浓缩后输送至消潜仓中消潜,制成无氯、高得率(70%以上),并且具有消毒、除臭、防腐、净化空气功能的漂白商品浆。7、将浓缩后废液与熟化反应中的废液导致池中,直接用于灌溉或制作“钾基生态毪,,(专利申请号:2005100929983)。
权利要求
1.纤维自偶氧解清洁造纸法,是造纸制浆领域的发明,其主要技术特征是用榨汁搓丝机将原料中的汁液榨出,将余物搓揉成纤维束;在熟化反应器中通入蒸汽,加入过氧化物进行氧化、软化、熟化;在光电氧综合反应器中加入氢氧化物在紫外光照射和微电解化学反应下,激发过氧化物有选择的与纤维中的发色基团发生自偶氧化反应,从而破除纤维中的发色基团,进而改变木素的分子结构,达到软化、疏解、漂白成浆的目的;再用非金属压力精磨机疏解浆料;用置换洗涤、筛选、除渣、浓缩装置将浆料制成无氯、高得率漂白商品浆用于造纸。
全文摘要
纤维自偶氧解清洁造纸法,本发明是造纸领域的开拓性发明,其技术特征是将植物纤维原料备好后,用榨汁搓丝机将原料汁液榨出后,将原料搓揉成纤维束;输送至熟化反应器中,在反应器中加入过氧化物熟化60分钟;输送至植物纤维光电氧综合反应器(专利号200620138146.3)中加入氢氧化物,在紫外光照射(根据需要配置100-1000V灯管)和微电解化学反应(光电氧综合反应器中加不锈钢振动板)下,使氢氧化物与纤维中的发色基团发生自偶氧化反应,从而破除纤维尤其是草类纤维中的发色基团,改变纤维中木素的分子结构,达到软化、疏解、漂白成浆的目的;再用非金属压力精磨机疏解浆料后,用置换洗涤、筛选、浓缩装置将浆料制成无氯、无污染高得率漂白商品浆;废液中含钾达0.13%,做为肥源,沉淀物用于制作“钾基生态毯”(专利号200510092998.3)。
文档编号D21C9/10GK102454129SQ20101051882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李朝旺 申请人:李朝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