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钩编织带机的浮线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00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钩编织带机的浮线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钩编织带机针(crochet galloon machine needle),S卩,浮线针 (floating stitch needle),其特别用在钩编织带机中。
背景技术
钩编织带机是用于生产织物网的专用机,例如,用于生产皮带的镶边或缎带,床垫 镶边,拉链带,用于例如胸罩的肩带的镶边或缎带,弹性绷带,纱布绷带等。用于生产织物网的钩编织带机是已知的,如DE 44 17 692 Al和DE 29 30824 Al 所公开的。该机器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同步后退和前进移动的一组针,所述针的每一根的端 部承载带有弹性腿的针钩。所述针生产由例如细小针迹条纹或针迹线圈构成(其也被称为 “关边(closed fringe)”)的针织或钩编产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步移动的一组导针首先 放置至少一条底线并且任意地也可以放置附加的弹性线。此外,还提供导线器,所述导线器 相对于形成针迹链的纱线横向地喂入下面的所谓的纬线,或者以来回运动的方式插入所述 纬线。该纬线在所述针迹链中自我绑定。这种钩编织带机需要高的引出力以便正常运转。所述引出力将织物网从针拉离并 由此拉伸仍挂在针上的半个针迹,以便为可靠地插入纬线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及确保新形成 的针迹不被摆脱掉。当产品密度增大时,材料的引出张力必须降低,以便生产出高材密度所 必须的细小针迹。考虑到呈现高材料密度的平纺织品,已产出针迹的针迹上端距针钩中的 半个针迹的针迹底端的距离非常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几乎等于零。这导致难以在已产出 针迹的针迹上端与半个针迹的针迹底端之间可靠地衬入纬线。取决于要生产的织物网的图 案,纬线可连接所述网的所有针迹链或只连接针迹链的一部分。在后一种情况中,所述纬线 被称为部分纬线。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改进的系统元件以能够以可靠和一致的方 式生产出具有高材料密度的织物网。该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钩编织带机针具有针钩,其限定了所述针钩的内部空间。引导突起 形成在所述针钩的外侧,所述外侧背离杆。该引导突起像鼻子一样远离所述针钩的外侧延 伸。该突起被设置成当纬线被插入时引导所述纬线进入其在针织品中的指定位置。由于本 发明的钩编织带机针上的引导突起,所述纬线的纱线张力可被降低并且仍能确保所述纬线 的可靠且一致的衬入。即使降低引出张力,所述引导突起也能确保纬线在被喂送时和所述针被驱动时能 够到达所希望的纬线位置。这特别适用于由于引出张力降低的特殊工艺而无法以可靠方式 生产的高密度织物。由于用于生产呈现增加针迹密度的针织品的引出张力的必要的降低,作用在所述钩编织带机针上的力显著地减小。相应地,当纱线被喂送时纱线的张力必须适应变化的条 件,因此作用在参与针迹形成过程的导针或其它元件(系统元件)上的力可被改变。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针钩内侧以绕位于针钩内部空间内的中心的圆的形式 弯曲。但是,所述针钩外侧上的外轮廓从该圆弧形偏离。设置于此的引导突起优选具有至少 一个直的斜坡,其从所述突起的尖端延伸到针钩的底侧,由此,所述底侧也可被看作针背。 所述引导突起上的斜坡优选是直的。但是,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比如S形等。在横向 方向,所述斜坡优选是圆的,因此其终止在所述弓I导突起和针钩的侧翼内而没有锐边。所述引导突起可具有例如直的上侧面。优选地,所述上侧面和所述斜坡都相对于 和针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中心轴线倾斜一角度。在此情况下,在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中心轴线 之间的夹角优选小于在所述斜坡和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独立于其余下的结构,所述引导突起具有背离杆的尖端。该尖端优选是圆的。优 选地,所述圆是球形的。圆半径优选小于针钩的内侧的圆半径。所述尖端优选安置在延伸 穿过针钩内侧的曲率中心的中心轴线的上方。其结果是,所述引导突起具有有效地引导纬 线的显著能力。如提到的,所述上侧面和所述斜坡都可以是直的。这些边缘的假想的形成屋顶形 的延伸部优选相交于一点,该点位于延伸穿过针钩内轮廓的曲率中心的中心轴线的上方。 其结果是,所述斜坡具有大的捕捉范围,在其中所述斜坡能够将撞击纬纱引导到所述针的 底侧。所述引导突起的侧翼可以设置为相互平行或朝向彼此会聚。另外,它们可具有平 的外形或与平的形式不同的轮廓。优选地,所述弓I导突起具有至少约20 %至30 %的针厚度 的厚度。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其它的细节隐含在以下附图、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在此 情况下,说明书限定于本发明的必要方面和一些其它情形。附图用来作为参照说明书的补 充部分。其显示为图1是用钩编织带机生产的非辫状针织品;图2是与根据图1的针织物的基本构思相一致的辫状针织品生产过程中的钩编织 带机的细节透视图;图3是根据图2的钩编织带机的钩编织带机针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图3的钩编织带机针的细节、俯视图;图5和图6是根据图2的钩编织带机的简化的透视图,其处于各种操作位置以便 示出针迹的形成过程;以及图7是针迹形成过程的细节的另一视图,以便解释在低引出张力下纬线的喂送。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的是一种用钩编织带机生产的网形针织品10的一个简单例子的细节。所 述针织品10包括多个相邻排布的但不串套在一起的针迹链11,12,13,14,所述针迹链中的 每一针迹链是由它自己的底线15,16,17,18形成的,由此这些针迹链也被称为“关边”。各
4个所述针迹链11,12,13,14的纵向方向与所生产出的织物网的纵向方向相一致。在与之垂 直的方向上,设有纬线19,所述纬线从一边到另一边交替横穿过针迹行11到14并被绑定在 各个针迹中。这样做时,所述纬线19可大致以直角延伸到所述网形针织品或针迹链11到 14的纵向方向。因此,所述纬线19总是连续地运动通过每个针迹链11到14的同时生成的 针迹,所述针迹被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除底线15外,在针织品内还可能结合附加经线20,可在图2的第一针迹行11中看 到。例如,所述底线15是非弹性(硬)线,而所述经线20可以是弹性(软)线。进而,所 述各个针迹链11,12等可彼此相互串套在一起,也如图2所示。准确获得的所述绑定或最 终形式的针迹外观根据参与针迹形成过程的系统元件的相对运动而定,所述系统元件在下 文被解释。所述针迹形成系统包括保持在第一针板22中的导针21,以及,任选的,保持在第 二针板M中的附加导针23。所述导针21的第一个可被用于例如引导所述底线15。保持 在相同针板上的附加导针引导其它针迹链的底线。与此不同,所述导针23用于引导附加经 线20。所述针板M的附加导针对应于经线。进一步的,导线器25被用于喂送所述纬线19,对于每一行针迹,所述导线器在每 个针迹形成过程中从织物网的一边到另一边横移一次,并且,这样做时,将所述纬线置于刚 形成的半个针迹上。进一步的,所述针迹形成系统包括钩编织带机针,在下文中简称为针沈。所述针 26的一端被保持在未特别示意的针板中。此外,所述针被支承在针床27内,由此可沿所述 针的纵向方向前后移动。所述针26被支承在所述针床27内的适当针槽M内,在针迹形成 过程中,所述针在针槽的底部上沿轴向方向前后滑动。在彼此之间,针沈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接下来的关于一个针沈的描述类似地适 用于所有其它的针26。就本发明而言,特别关注的是所述针沈的结构。所述针本身在图3和4中被特别 示出。所述针26具有杆观,如图3所示,该杆观可以是直的或者也可以弯向其在图3中未 被示出的非切断的左侧的端部,或曲柄状或以其它方式构造。向着图3所示右侧的端部,所 述杆观以针迹形成部分四终止。沿着所述针迹形成部分四,所述针沈具有直的窄下侧面 30,例如,所述侧面也被称为针背。窄的针上侧面31从所述杆延伸,例如,最初与所述窄的下侧面30平行或相对于所 述窄的下侧面呈一微小的倾斜度。在转换点32处,所述针的上侧面31邻接针头,其被构造 为针钩33并属于所述针迹形成部分四。所述针钩33围出内部空间34,在向着窄的下侧面30的方向上其被杆观的直的突 起35所限定。延伸部分35终止在针钩头部36内,具有限定针钩内侧37的内部轮廓,例如 其具有圆弧的形式。所述针钩内侧是弯曲的,例如,呈围绕中心38的圆弧的形式。假定中 心轴线A延伸穿过该中心38并延伸穿过假想的针钩中心。另外,如果针钩内侧37不具有 圆弧形状,则所述中心轴线A以针钩内侧37 —半的高度居中或者以所述内部空间34—半 的高度居中。图3所示的钩编织带机针的所述针钩头部36在图3用虚线所示的其假想的针钩 外侧37上(所述针钩外侧以一恒定距离延伸)具有从杆28和针钩33延伸出的引导突起40。所述引导突起40在向下方向(即,朝着下侧面30)例如被直的斜坡限定,并且在向上 方向例如被直的上侧面42限定。所述斜坡41和所述上侧面42在优选为圆形的尖端43处 彼此过渡。该尖端43优选位于中心轴线A的上方。在此情形下,所述尖端的曲率半径明显 小于内侧37的曲率半径。此外,在图3中用虚线所示的所述斜坡41和所述上侧面42的两条假想的延伸线 的交点44优选位于中心轴线A的上方,并且还优选位于点45的上方,在该点45处所述针 钩内侧37过渡到优选弹性配置的腿46的直轮廓。换言之,所述点45距所述中心轴线A的 距离小于所述交点44距所述中心轴线A的距离。进而,所述腿46的端部优选为圆形。该 圆形的加工优选与所述尖端43的圆形加工相一致。所述腿46实质上是直的并且它的一个例如是略弯的端部47以回弹的方式紧靠所 述杆观或紧靠在设置在所述杆上的凹处内。所述引导突起40具有两个侧翼48,49,其可以呈现平的表面,如图4所示。所述表 面例如朝所述尖端43会聚。但是,所述侧翼48,49也可以是弧形或具有其它形状。而且, 它们可彼此平行。所述侧翼48,49优选具有圆形边缘,例如,其也优选过渡到所述上侧面42 和所述斜坡41的平的表面中。独立于其位置、形式和截面,任何已知的针的针钩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引导突起 40。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7以图1中的针迹链11和纬线19为例来解释纺织品的生产 过程为了助于理解,需要指出在针床27内的所有的针沈相对于彼此同步运动。类似 地,保持在共同针板上的所述导针21相对于彼此同步运动。所述针迹的形成过程以所述针 26以本质上已知的方式前后运动而产生,由此,所述导针21区域以本质上已知的方式适应 于所述底线15绕所述针成圈,以使所述底线置入针钩33内以形成针迹。其后,当所述针沈 被驱出时,半个针迹50,由于作用在针迹链11上的高引出张力,从针钩33被移出并运动到 杆观上。然后所述导针21将底线15再次绕针钩33成圈,将所述底线15布置在所述针钩 内。当所述针26被缩进时,就位在杆洲上的半个针迹50从针钩33上滑落,在此情况下, 由针钩33捕捉的线在该过程中被拖带通过所形成的针迹。其结果是,新的半个针迹50在 针钩33的内部空间34内形成。在图5中示出的状态以新的半个针迹50被再次获得。参照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过程,作用在针迹链11上的引出力必须被定量为刚好 足够大以使所述针迹形成过程无错误地进行。与之协同的,特别关注所述纬线19的喂送。 如图5和6所示的,所述纬线放置在最新形成的半个针迹50的上游或下游。这样做时,所 述针沈的特殊形式,特别是其引导突起40的作用,确保纬线19被引导到希望的位置。这 在图7中又被单独示出。由导线器放置的所述纬线19的一部分可撞击所述引导突起40的 斜坡41,例如,大致同高或略高于纵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当所述针沈在箭头51的方向上 被驱出时,所述纬线19滑入所述半个针迹50上的其希望的位置。纬线19的这一运动在图 7中通过箭头52来标示。所述纬线19的希望的位置以虚线通过圆53来标示。这样做时,即使是在生产非常稠密的针织品时,或者例如当半个针迹50由于仅仅 微小的引出张力而非常小时,针迹形成系统的正确操作也能被保障。由于所述引导突起40, 所述纬线19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导入到其希望的位置。由此,所述针沈具有大的纬线捕捉范围,因此确保了钩编织带机的可靠且低磨损的运转。 根据本发明的钩编织带机针沈在其针钩外侧39上具有带尖端43的引导突起40, 其优选位于针26的中心轴线A的上方。该针沈具有增大的纬线捕捉范围并因此特别适用 于稠密针织品的制造。此外,所述针使得能够以降低的引出张力进行操作,并且任选的,也 可以使得能够以降低的纬线张力进行操作。这有助于提高所有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附图标记列表
10针织品
11第一针迹链
12第二针迹链
13第三针迹链
14第四针迹链
15第一底线
16第二底线
17第三底线
18第四底线
19纬线
20经线
21导针
22第一针板
23导针
24第二针板
25导线器
26针
27针床
28杆
A中心轴线
29针迹形成部分
30窄下侧面
31针上侧面
32过渡点
33针钩
34内部空间
35延伸部
36针钩头部
37针钩内侧
38中心
39针钩外侧
40引导突起
41斜坡
42上侧面43 尖端44 交点45 点46 腿47 端部48 侧翼49 侧翼50半个针迹51 箭头52 箭头53圆一纬线的希望位置54 针槽
权利要求
1.一种钩编织带机针( ),包括杆( ),在其一端上具有带有针钩头部(36)的针钩(33),该针钩头部过渡到封闭针钩 内部空间的弹性腿G6),其中所述针钩头部(36)具有面向针钩内部空间(34)的针钩内侧(37)以及背离所述 杆(28)的针钩外侧(39),其中引导突起GO)形成在所述针钩外侧(3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钩内侧(37)以绕中心(38) 的圆弧的形式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GO)位于针钩中心 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GO)具有从所述引 导突起GO)的尖端03)向所述针06)的窄下侧面(30)延伸的直的斜坡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GO)具有从所述引 导突起GO)的尖端03)向所述腿06)延伸的直的上侧面0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03)是圆的。
7.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上侧面02)的 直线与应用于所述斜坡Gl)的直线相交于点(44),所述点位于延伸穿过中心04)的中心 轴线㈧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GO)具有平的侧翼 (48,4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的侧翼(48,49)彼此平行定向。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钩编织带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00)具有朝向所述 尖端G3)且朝向彼此会聚的侧翼08,4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钩编织带机的浮线针(26),在其针钩外侧(39)具有带尖端(43)的引导突起(40),其优选位于所述针(26)的中心轴线(A)的上方。所述针(26)具有增大的纬线捕捉范围并由此特别适用于稠密针织品的制造。此外,所述针使得能够以降低的引出张力进行操作成为可能,并且任选的,使得能够以降低的纬线张力进行操作。这有助于提高所有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D04B33/00GK102102273SQ2010106250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A·孔斯特曼, U·斯廷格尔 申请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